来源:互联网2013-12-31 09:46:09
来源:红网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13年1~11月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2.7万亿元,同比增长62.2%。中指院所统计的城市范围为300个,而我国现有城市超过600个,按照近3年的规律,其余300多个城市全年土地出让收入在6000亿元~7000亿元之间。简单汇总计算,今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也有望达到3.3万亿~3.4万亿元。
我国的土地财政主要是增量土地创造财政收入—政府通过卖地的土地出让金来满足财政需要。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依靠土地财政。但国外主要是通过“对存量土地征收物业税、房产税等方式创造财政收入”。这样既体现了公平性,又保证了政府相对稳定的财政收入。与国外相比,我们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过大。
曾发表评论,“土地财政不可持续”。其中道理是不言自明的,卖地,那是“一锤子买卖”,卖地上出的东西,那才是长久的。如果你把下蛋的鸡都卖了,以后你还会有蛋卖吗?这就叫“砸锅卖铁”,这就是摆出明显“不想过”的姿态,有点儿要搞“分家”的苗头。这些都是常识,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连普通老百姓都懂。
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运行面临复杂局面。一线城市房价高昂的头还没有低下,部分二、三线城市又出现快速上涨。除了流动性过多、通胀预期增强等因素外,房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在于有些地方为获取高额的土地出让金,采取种种措施,推高地价、推升房价。“土地财政”是高房价的罪魁祸首;“土地财政”不除,房价下不来等观点成为不少业内人士的共识。
走出土地财政困境,改革财税制度是关键。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支出责任,即上收部分事权和加大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实际上,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权上收但事权下放,不仅导致地方政府的权责不对称,也间接地促成了如今土地财政依赖、地方政府债务积聚等多重困境。未来符合“外部性大、信息处理相对简单、且符合整体相容”三原则的事权,将进一步上收中央管理。而转移支付方面,将增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减少和归并专项转移支付,并将推进修改转移支付公式等。特别是,转移支付与常住人口挂钩与户籍人口脱钩,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推动建设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的积极性。
走出土地财政困境,要坚决杜绝“寅吃卯粮”。寅吃卯粮,无异于剜肉补疮,得不偿失。严格规范土地收益的支出。实行以土地基金式管理为目标,这就需要国家实现深化分税制改革,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税收权限,建立以不动产为支撑的地方财政,保证地方财政有长期稳定的税源;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管理职能,市、区县应弱化直接经济建设的职能,达到地方财力与事权基本相适应。
走出土地财政困境,要建立规范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国家、市、区县要坚持土地有偿出让的大方向。即使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三个差距”,也应保持土地存在的相对科学性、合理性、合法性。让集体用地进入市场—建议市政府统一制定政策,允许城市的经营性建设项目,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相关的地租收入,要完全用于保障已变为市民的农民的长远生计。政府通过建立国有土地公司有效地发挥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规范土地市场管理,打破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垄断,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有效作用,以便从源头上抑制土地财政,化解社会矛盾。
土地财政加剧实体经济困境
农村宅基地如何走出买卖困境?
房地产调控关键期需整治“土地财政”
2015农村土地制度二次改革:中国成...
构建新型城镇化改革现行土地制度是关键...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面临关键抉择
土地改革关键在政府让利
探索土地改革路径防范土地财政风险
全面深化改革三年,土地财政何去何从
用深化改革破“土地财政”
破解“土地财政”当从财税改革开始
种粮大省土地流转如何走出非粮化困局
山东垦利:土地流转农民拿双薪从土地"...
要走出旧型城镇化,须先土地确权
瑞安市为解决土地季节性抛荒走出新路土...
复制成功
微信号: bieshu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