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土流网2025-08-06 16:52:56
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石,其水分状况(即墒情)直接关系到作物生长、粮食安全乃至生态平衡。在气候变化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如何科学调控土壤墒情,实现 “水尽其用、土尽其力”,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改善土壤墒情并非单一技术的应用,而是一场涵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维度的系统工程,需要 “开源” 与 “节流” 并重,方能破解大地的 “水分密码”。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改善土壤墒情的前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蓄水工程如同大地的 “水库”,通过小型水库、水窖、塘坝等设施,将雨季的雨水、地表径流 “挽留” 下来,为作物生长的关键期储备 “救命水”。甘肃定西的 “集雨节灌” 工程便是典范,农户利用水窖收集雨水,结合滴灌技术,让干旱山地也能种出高产马铃薯。
对于坡耕地这一水土流失的重灾区,水土保持工程则是 “固土保水” 的核心。水平梯田通过改变坡地形态,将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渗透,使雨水下渗量增加 30% 以上;黄土高原的鱼鳞坑,如同大地的 “酒窝”,在沟壑间拦截雨水,为植被恢复创造条件。而在沙化地区,卵石、碎石铺设的透水性覆盖层,既能抵御风蚀,又能让雨水缓缓渗入土壤,为沙生植物扎根提供水分支撑。
如果说工程措施是 “外力调控”,那么农艺手段则是通过改良土壤自身结构,增强其 “锁水” 能力。免耕与少耕技术的推广,打破了传统耕作对土壤的频繁扰动,保留作物残茬形成的天然覆盖层,不仅减少水分蒸发,更保护了土壤团粒结构 —— 这种由有机质、微生物和矿物质构成的 “海绵体”,能将水分牢牢吸附在孔隙中。在东北黑土区,免耕技术使土壤含水量提升 15%,有机质含量年均增加 0.1%,实现了 “藏水于土” 的良性循环。
覆盖保墒技术更是农艺措施中的 “多面手”。秸秆覆盖在华北平原的麦田里,像给土地盖上 “棉被”,使蒸发量减少 40%,同时秸秆腐烂后转化的有机质,让土壤逐渐从 “板结的硬块” 变成 “透气的海绵”;地膜覆盖在西北干旱区的棉田,通过物理阻隔将水分 “锁” 在根区,地温提升 2-3℃,使棉花亩产增加 20% 以上。而三叶草、毛苕子等绿肥作物形成的生物覆盖,既能保水,又能通过固氮作用提升土壤肥力,实现 “一举两得”。
土壤肥力的提升同样是保水的关键。每增加 1% 的土壤有机质,其持水量便能提升 2%-3%。在有机肥与生物炭的改良下,黏重土壤变得疏松透气,沙质土壤则增强了保水能力,土壤自身成为最可靠的 “蓄水池”。
植被是土壤水分的 “天然调节器”。在干旱地区,选择耐旱作物如同为土地 “量体裁衣”—— 谷子、糜子等作物的根系发达,能深入地下汲取水分,蒸腾系数仅为玉米的 60%,在同等墒情下可实现稳定产出。而沙棘、紫花苜蓿等植物,凭借强大的固土能力,在坡地构建起 “绿色屏障”,其叶片遮挡阳光减少蒸发,根系涵养水分,使土壤含水量提升 10%-15%。
农田防护林带则是 “隐形的守护者”。在西北绿洲,由杨树、沙枣组成的林带降低风速 30%-50%,减少田间蒸发量,使农田湿度提高 8%,同时拦截的降水为周边土壤补充水分,形成 “林护田、田养林” 的生态循环。
高效灌溉技术的应用,让水分补给从 “大水漫灌” 走向 “精准滴灌”。滴灌系统将水分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避免了传统灌溉中 50% 以上的蒸发与渗漏损失;微喷灌通过雾化水流滋润作物,在蔬菜大棚中节水效率高达 70%。在新疆棉田,膜下滴灌技术使每亩用水量从 500 立方米降至 250 立方米,产量却提升了 15%,真正实现 “节水不减产”。
智能控制系统的加入更让灌溉 “知时而动”。土壤墒情传感器实时监测根系层含水量,数据传输至终端后,系统自动启动灌溉设备,在小麦拔节期、玉米灌浆期等需水临界期精准补水。这种 “按需供水” 模式,既避免了水分浪费,又防止了过量灌溉导致的土壤板结。
对于过湿的涝渍土壤,排水调控是恢复墒情的关键。暗管排水技术在稻田中悄然运作,将多余水分导出,降低地下水位,使土壤通气性恢复,避免根系缺氧;而在盐碱地,排水结合洗盐,能逐步改善土壤结构,为作物生长创造条件。
保水剂与土壤改良剂则是应对极端干旱的 “利器”。高分子保水剂在播种时施入土壤,能吸收数百倍于自身重量的水分,在干旱时缓慢释放,使玉米成活率提升 20% 以上;土壤表面保墒剂形成的薄膜,能有效减少蒸发,却不影响土壤透气,为幼苗撑起 “保护伞”。
土壤墒情的改善,本质上是一场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话。从黄土高原的梯田到新疆绿洲的滴灌,从黑土地的免耕到江南稻田的排水,每一项技术的应用,都是对当地水土条件的深刻理解。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未来,唯有将工程措施的 “硬支撑”、农艺措施的 “软实力”、生物措施的 “生态链” 与智慧技术的 “精准度” 有机结合,才能让每一寸土地都保持适宜的 “水分密码”,在守护粮食安全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共生。
怎样判定土壤墒情和土壤含水量?有哪些...
农村水田单产效益提升的路径方法有哪些...
花卉不换盆改善土壤的方法
全国土壤墒情监测实施方案
“土十条”出台在即土壤污染有望得到较...
土壤污染有哪些修复方法?
农村土壤农残治理该怎么弄?有哪些治理...
农村生活改善,这3个问题与每个人息息...
教育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镇赉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村屯绿化美化工...
2017年云南德宏州关于提升城乡人居...
关于《商洛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
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公布2017...
国家住建部发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2017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复制成功
微信号: bieshu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