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土流网2025-08-12 14:34:46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施肥并非越多越好,盲目施肥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破坏土壤结构、污染环境。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获得科学合理的土壤施肥配方是核心所在。这需要综合考量土壤状况、作物需求、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内容,精准调配养分。
要制定出合适的施肥配方,首先得了解土壤的 “养分家底”。土壤就像作物生长的 “粮仓”,其养分含量、酸碱度、有机质等情况,直接决定了肥料的补充方向和数量。
土壤采样是土壤检测的第一步,且必须科学规范。因为土壤养分分布并不均匀,随意取样会导致检测结果失真。常用的采样方法有 “五点取样法” 和 “蛇形取样法”。在地块中选取 5 - 10 个有代表性的采样点,避开田埂、肥料堆积处等特殊区域,采集 0 - 20 厘米耕层的土壤,这是作物根系的主要分布层。将采集到的土壤混合后,去除石块、残枝等杂质,缩分至 1 公斤左右,装入干净布袋等待检测。
检测项目也有重点。大量元素(氮、磷、钾)是作物生长的 “主力营养”,缺乏会直接影响产量,必须检测;中微量元素(钙、镁、硫、铁、硼、锌等)虽需求量小,但对作物品质和抗逆性影响重大,如硼元素影响作物开花坐果,钙元素决定果实硬度,也不能忽视;此外,土壤 pH 值和有机质含量也很关键,pH 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养分的有效性,有机质则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影响着土壤对养分的保蓄能力。
如今,农户可以将土壤样品送至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土壤肥料工作站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专业检测,也可以使用便携式土壤检测仪快速测定氮、磷、钾及 pH 值等关键数据,为施肥配方的制定提供准确依据。
不同的作物以及同一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只有明确作物的 “营养偏好”,才能让施肥配方更贴合实际需求。
作物种类不同,对养分的需求大相径庭。叶菜类作物(如白菜、菠菜)以叶片生长为主要目标,对氮元素的需求旺盛,对磷、钾的需求相对适中;果实类作物(如番茄、西瓜)在果实膨大期需要大量的钾元素来促进果实生长,提高果实品质,花期则需要较多的磷元素以促进花芽分化;根茎类作物(如土豆、萝卜)对磷、钾元素的需求较多,以促进块根、块茎的发育,若氮元素过多,会导致茎叶徒长,影响根茎生长。
同一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苗期是作物生长的基础阶段,需要充足的氮元素来促进茎叶生长;进入生殖期(开花、结果),对磷、钾元素的需求会大幅增加;到了成熟期,则要控制氮元素的用量,防止作物贪青晚熟,影响收获。
在了解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后,就需要计算所需补充的养分量,以实现 “缺多少补多少” 的精准施肥。
计算需补充养分量有一个简化的公式:需补充养分量 = 作物总需肥量 - 土壤可提供养分量 - 有机肥 / 秸秆等提供的养分量。例如,若目标亩产 1000 公斤水稻,根据相关数据可知其需要吸收氮 18 公斤,而土壤检测显示每亩可提供氮 3 公斤,有机肥可补充氮 2 公斤,那么通过化肥需要补充的氮量就是 18 - 3 - 2 = 13 公斤。
同时,氮、磷、钾三种元素的比例搭配也十分关键。它们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相互作用,比例失衡会产生 “短板效应”,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不同作物对氮、磷、钾的比例需求不同,如小麦需氮、磷、钾的比例约为 3:1:3,玉米约为 2:1:2。当地农业部门会根据区域土壤类型和主栽作物,发布 “区域性施肥配方”,农户可参考这些配方进行施肥。
施肥配方的制定不能仅仅依赖理论数据,还需要结合本地化技术、经验以及环境条件等实际因素进行调整,才能让配方真正 “落地生根”。
有机肥在施肥配方中不可或缺。有机肥(如堆肥、粪肥)不仅能为作物提供养分,还能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在施肥配方中,有机肥提供的养分通常占总养分的 20% - 30%,尤其在设施农业中,适当增加有机肥的用量,可减少化肥用量,避免土壤盐渍化。
土壤质地也会影响施肥配方。沙质土保肥能力差,在配方中化肥宜采用 “少量多次” 的施用方式,同时增加有机肥的用量;黏质土养分释放慢,可适当减少基肥用量,增加追肥次数。
气候条件同样需要考虑。多雨地区,氮肥(如尿素)容易流失,应减少用量或选用缓释肥;干旱地区,要结合灌水施肥,以提高养分的吸收效率。
此外,轮作和连作情况也会影响施肥配方。连作作物(如黄瓜、番茄)容易导致特定养分缺失,配方需针对性补充;轮作(如粮菜轮作)可均衡利用养分,配方相对灵活。
施肥配方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作物生长表现和后续土壤检测结果进行动态调整,避免 “一次配方用到底”。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其生长状况。如果叶片黄化,可能是缺氮或铁;果实畸形,可能是缺硼。这些都是作物发出的 “营养求助信号”,需及时调整追肥方案。
同时,建议每年或每茬作物收获后对土壤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施肥配方。如果土壤中某种养分含量持续升高,应减少该养分的施用量;若某种养分含量下降,则需增加其在配方中的比例。
获得科学的施肥配方,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以土壤检测为基础,以作物需求为核心,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精准计算和适配调整,并根据实际生长情况持续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减少肥料浪费、降低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好消息!2018年这3类农民不种地国...
种多肉的土怎么配?6个配土方法推荐给...
国家旅游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给力旅游...
喜大普奔!2015农业“三项补贴”改...
保肥能力、养分、酸碱性不同的土壤怎么...
旱地土壤施肥培肥技术
旱地土壤培肥与作物施肥技术
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何从“会种地”...
农村土地30年不动,没地又想种地该怎...
地鳖虫在哪种地方常见?用什么容器养殖...
种植大户纷纷"跑路",农村涌现"退租...
看一个合作社如何解决“谁来种地”、“...
有钱买地≠有能力种地如何将流转土地快...
2018上海实物配租廉租房租金标准是...
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款如何分配?是给集体...
复制成功
微信号: bieshu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