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舒城县农业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舒城县农业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来源:舒城县农业委员会2016-08-03 11:07:12

舒城县农业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十二五”时期,我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大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多种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依据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2015年安徽省委“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拟定本规划。“十三五”时期,我县将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通过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挖掘增长潜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四化同步”进程,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规划背景

(一)“十二五”主要成效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我县相继实施了粮油高产创建、粮食“双百亿”工程、袁隆平超级稻高产攻关、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茶叶振兴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县粮食面积由 2010年92.9万亩增加到2015年96.5万亩,增幅3.88%,粮食产量由40.99万吨, 增加到43.1万吨,增幅5.15%。其中超高产田亩产达962.6公斤,创造了我国低海拔地区水稻单产新纪录。我县选育的茶树新品种“山坡绿”通过国家级良种鉴定,“特香早”通过省级茶树良种鉴定,舒城小兰花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茶叶生产进入全省十强县,全国百强县,舒城小兰花名优茶产值及品牌影响力逐年提高。茶叶生产面积发展到7.5万多亩,产量2300吨,其中春季名优茶800吨,产值2.5亿元。蔬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供肥蔬菜基地不断扩大,全县蔬菜生产面积22.5万亩,总产40万吨,分别较2010年增加3万亩和5万吨。自2007年以来累计新增供肥蔬菜基地面积达到2.4万亩,成为了合肥市民的“菜篮子”。养殖业蓬勃发展,2015年全县生猪饲养量38万头,家禽饲养量2655万只,分别较2010年增长2.7%和15.2%。实现肉类总产5.1万吨,较2010年增长10.1%。禽蛋总产2.1万吨,较2010年增长16%。水产品产量3.7万吨,较2010年增长12%。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我县已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9家,较2010年增加135家。其中省级22家,市级67家,县级90家,带动农户13.5万户,户均增收2900多元。已形成浩缘朋羽绒、华银茶油、夏星食品、太阳体育、舒丰蔬菜、帅旺米业、万佛湖渔业、景山食品、华竹竹编、兰花茶业等为龙头的十大系列农产品加工支柱产业。全县拥有夏星食品、野岭茶油、万佛湖鱼、舒城小兰花茶安徽省著名商标农产品18件,六安市知名商标农产品22件。获“三品”认证农产品83个,其中6家企业14个产品获国家级有机认证,14家企业59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6家企业10个产品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产品认证。舒城小兰花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千人桥、柏林等11个乡镇30万亩水稻获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我县是全省绿色食品工作十强县。 

3、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我县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提升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7323人。建立了多支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伍。实施了乡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共投入500多万元,进行硬件建设,改善了基层农技人员为农服务条件,调高了他们为农服务的积极性。实施了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工程,全县共遴选200多名技术指导员,每名技术指导员联系指导10名科技示范户,每名科技示范户带动10名辐射户。以点带面,推动了我县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服务成效显著提高。 

4、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县着力规范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截止目前,全县耕地流转 33.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2.7%。在流转土地面积中,500 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为14.1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41.8%,其中:种养大户流转面积约6.8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20.1%;合作社流转面积约7.3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21.7%。紧紧围绕我县重点产业,大力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逐步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截止目前,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已达到 424家,家庭农场153家。其中种植业类型312家,养殖业类型89家,农机、农资服务类型40家,种养结合等其它类型136家,总计注册资本13.6亿元,带动农户8.8万户。 

5、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启动。我县2014年在山七镇开始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2015年全面展开,目前全县各乡镇外业测绘工作已基本结束,约占总体工作任务的30%,山七镇已完成《归户表》签字确认和公示工作。全县清理土地承包档案238916卷,调查承包方236490户,实测承包地块数118200块,实测承包地面积785450亩。通过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依法确认农民土地权利,有效解决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有助于土地经营权依法有序进行流转。 

6、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县农业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34亿元增加到2014年末53亿元,年均增长12%;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到2014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8410元,年均增长15%。 

(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风险能力较差。我县洪涝、干旱、台风、冰雹、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发生比较频繁,每年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影响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较差,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仍存在着不确定因素。 

2、农业产业化发展形势严峻。我县“十二五”期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虽然数量增加不少,但是质量上参差不齐,没有国家级大型企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力普遍不强,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2014年以来,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不少企业效益下滑,有的甚至停产倒闭,农业产业化发展形势严峻。 

3、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随着农副产品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压力进一步增大。目前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仍不健全,各项检验检测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农业执法监管机构比较薄弱,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仍存在隐患。 

4、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难度较大。农村青壮年基本上都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大都是留守老人、妇女在家种田,科学素质普遍较低。虽然我县一直在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但是他们接受能力差,培训难度大,农技推广示范效果也受到严重制约,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推广难度加大。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不完善,农技推广力量薄弱,队伍不健全,人员严重老化,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三)存在的机遇与优势 

1、政策优势。“十二五”期间,中央把“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连续出台了5个“一号文件”,2015年11月,中央再次印发《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聚焦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和综合改革,实施一系列有力、直接、范围广的强农惠农政策,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15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也将带来一系列的政策和财政投入,这是我县农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十三五”是我县深入推进“四个舒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舒城的重要时期,是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 

2、资源优势。我县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山区、丘陵、畈区兼有,耕地面积64.5万亩,山场面积153万亩,养殖水面27万亩。全年阳光充足,雨水丰富,土地肥沃,植被茂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多样的地形,优越的自然条件,使我县农业资源丰富、品种较多,盛产稻米、茶叶、蔬菜、板栗、中药材等优质特色农产品,拥有“舒城小兰花”、“万佛湖”鱼等一批“名特优”农产品,我县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基地县、全省蔬菜生产十强县、全省茶叶生产十强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省水产大县。 

3、区位优势。我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巢湖西滨,江淮之间,毗邻合肥,206、105国道穿县而过,距离合肥仅40分钟车程。自“十二五”初,我县便积极融入合肥经济圈,农业率先融入,供肥蔬菜基地不断扩大,大量农产品销往合肥,我县已成为合肥市民的“菜篮子”。服务合肥将成为我县发展农业生产重要方向,同时也为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和省委、省政府《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文件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全面建设“四个舒城”的战略部署,坚持以提高农业发展质效为中心,深化农业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科技创新,优化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舒城提供有力支撑。 

 (二)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原则。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必须进一步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稳定粮食生产,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菜篮子,为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二是坚持安全、高效、环境友好原则。通过调结构、转方式,推动农业由拼资源、拼投入品、拼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改善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转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农业生产单纯追求产量向质量、产量并进转变,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粗放经营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转变,农业生产更加现代化。三是坚持市场化原则。运用市场杠杆, 指导我县农业生产资源合理布局,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方面转化,推动我县农产品加工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不断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档次。四是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原则。积极推进我县农业“接二连三”,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紧密结合,形成“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基地—加工企业—营销主体”完整产业链。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5000元。稳定全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力争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总产达到45万吨。蔬菜年播种面积达到28万亩,年产55万吨,日均供应合肥600吨。茶园面积发展到9万亩,年产量3000吨,产值达到6亿元。肉类总产量达到5.7万吨,禽蛋产量达到2.7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4.5万吨。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加到285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到1800家,规模化种养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新增有机产品认证10个,绿色食品认证20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个。全县有机产品生产基地达18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达5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15万亩,确保人民群众吃上安全放心农产品。 

三、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我县农业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总体要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总体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完成以下五大任务。 

(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提高土壤地力,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二是实施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工程,通过良种、良法的配套应用,挖掘现有农业生产潜力,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丰富特色农副产品生产。三是利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水稻产业项目,大力推进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加强农机农艺相结合,实现农业节本增效。 

(二)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一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按照省农委提出的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要求,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新技术,推进低耗高效和循环农业的发展。降低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使用,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广低碳循环养殖技术,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种养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融入合肥经济圈契机,结合我县茶谷建设,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农业档次。二是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充分发挥我县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继续抓好农业部绿色水稻基地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以此带动农产品品牌建设,不断提升我县农产品品质,扩大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三是要加强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要彻底改变一家一户相互独立生产经营模式,推动产业结构从以生产为主向生产、加工、流通、服务联动发展转变,延长农业产业链,构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培育和壮大农业经营主体。一是要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帮助企业开展银企对接,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农产品展示交易会,引导和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融资,不断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和影响力,提高我县农业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二是继续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继续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推动经营方式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向合作化、产业化转变。三是要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按照省农委农业一体化发展思路,着力构建我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 

(四)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一是依托县农科所、农技推广中心、种子管理站及畜牧水产站等技术部门,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提升我县良种覆盖率和农产品优质率,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二是推进物联网、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加强物联网示范县建设,探索运用物联网发展智能农业,建立农业物联网示范点,扩大智慧农业发展范围。大力发展农村淘宝,引导农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改变我县传统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模式。三是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立“专家团队+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转化机制,实施好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工程,健全我县农业技术示范推广体系。 

(五)健全农业监管执法体系。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建立完备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和各乡镇监管站,充实监管人才队伍,加大财政预算支出和经费保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建设,构建灵活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做到县内外信息资源共享。二是进一步整合农业综合执法力量。充实完善县级农业综合执法队伍,拓展综合执法的范围和领域,通过进一步整合力量,解决多头执法问题,实现行政处罚职能统一行使、执法人员统一管理、执法力量统一调度、执法文书统一规范的“四统一”规范执法,提高农业综合执法水平。三是强化监测检验。强化例行监测和质量普查,普遍开展农产品产地检验和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扩大农药、兽药、鱼药残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监控范围。加强监督抽查,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消除风险隐患。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透明度。四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重点推广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建设更多的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和标准化养殖小区,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实现动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 

 

四、重点工程与支撑项目

 “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以下六大工程,推进我县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工程 

1、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一是加强科技服务,提升粮食生产水平。加快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良种,实现粮食良种覆盖率达到98%。依托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免费为农户取土化验,出具施肥配方,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实现全覆盖。不断健全完善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及时进行预测预报和信息发布,统治统防,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二是加强基地建设,打造高产示范片。继续加大高产创建、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力度,县有示范乡镇,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组。全部实施测土施肥、推广优种、良种良法配套,围绕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对生产基地进行区域化、规模化调整,实现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技术资源优化配置。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改造一批中低产田,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农田基础设施达到“挡得住、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能控制”的要求,使我县粮食生产发展水平实现由中产向高产的转变。四是开展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融合试点,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建立程序规范、监管到位的购买服务流程。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围绕大宗农作物“耕、种、收、管、储”,制定服务标准规范,重点培育规模化、专业化服务主体,提升我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 

支撑项目: 

(1)舒城县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在城关、干汊河、千人桥、杭埠、桃溪等五个乡镇建立五个万亩单季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在柏林、南港、百神庙建立三个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实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水肥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订单销售等五个统一,开展高产创建社会化服务,实现单季稻单产700公斤,双季稻单产900公斤的目标任务。 

(2)舒城县30万亩水稻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对30万亩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升级;开展以有机肥应用推广为主的肥力提升行动;对基地内2万亩中、低产田进行改良;在柏林乡建设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区1万亩,配套建设病虫害绿色防控设施。 

(3)舒城县柳抱泉有机大米项目:在干汊河镇泉堰等村新建有机大米加工中心;新建烘干中心;按照有机大米生产规程进行基地建设;建设低温冷藏保鲜库500平方米;新建育秧工厂一座;建设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建设推广柳抱泉有机大米品牌。 

(4)舒城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水稻产业项目:每年扶持建设不少于15座水稻育秧工厂和5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到2020年共建成50座以上育秧工厂和30家社会化服务组织。 

2、推进茶叶产业振兴发展。全面推进“品牌打造、基地提升、龙头培育、市场拓展、科技支撑、项目拉动”六项任务落实。一是以“舒城小兰花”为主打品牌,大力推进品牌建设。加强舒城小兰花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地域证明商标的使用许可使用管理,实行“品牌、标准、标识、监管、宣传”的“五统一”制度。每年举办1次以上舒城小兰花品牌推介茶事活动。通过五年的努力,争创舒城小兰花中国驰名商标和5个以上安徽省著名商标。二是按照区域化、标准化、良种化、机械化的要求,坚持发展和改造并举,强化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先进生产技术应用,提升基地生产能力。到2020年全面完成低产茶园改造,无性系良种园比例达67%,全县创建标准化高效(亩产值1万元以上)茶园面积2万亩,建立600亩苗圃园,确保年出圃良种茶苗6000万株左右。三是培育壮大茶叶龙头企业,形成“市场+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家庭农场)+茶农”的“四位一体”生产经营体系,茶叶初精制茶厂改造率达90%。到2020年,建设规范化运作的联合社带动茶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00家,联结农户80%以上。培育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5家。四是引导企业更新营销理念,发展多元化销售渠道,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经营方式。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营销网点100个,开设“舒城小兰花”专卖店30家,支持企业、个人建立网站、开展网上销售,提高“舒城小兰花”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五是加强与中茶所、安农大、农科院等茶叶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技术合作,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加强茶产业科技攻关,解决相关茶生产技术难题。利用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开展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科技示范户、炒茶能手、营销大户,提升生产经营一线从业人员的综合技能。六是加大项目编报力度,争取茶叶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茶叶产业。鼓励通过联合兼并、资产重组壮大龙头企业。实现茶产业、茶文化与旅游、休闲、养生、观光、体验相结合,谋划建设舒城小兰花茶艺馆、茶博物馆、生态观光园、茶体验中心、茶叶深加工及新产品开发等一批项目,全面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到2020年,全县茶园面积稳步发展到9万亩,产量3000吨,一产产值6亿,茶农人均茶叶收入3000元以上,茶园亩产值达到6600元,综合产值达18亿元。 

支撑项目: 

(1)舒城县生态茶园建设项目:培育7万亩优质安全高效茶园,2万亩标准化国家级示范茶园。 

(2)舒城县小兰花茶市场开拓及品牌建设项目:建设一个茶叶交易市场,100个连锁经营店,10家网店,争创国家驰名商标。 

(3)舒城县舒绿茶业有限公司茶叶示范园及深加工新建项目:新建示范园300亩,投资600万元;新建生产及包装车间8300平方米,投资1300万元;设备投资500万元。 

3、做大做强蔬菜产业。一是立足县杭埠河、丰乐河沿岸土壤、水质等自然资源优势,抓住供肥蔬菜合作共建项目和国家级、省级蔬菜标准园创建机遇,建成一座年培育2000万株生产规模的省级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创建3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和2个省级蔬菜标准园,建成一个省级水生蔬菜工程技术中心。二是建立蔬菜产品集配中心,拓展市场销售渠道,以现有全县蔬菜经销商为桥梁,积极发展物流配送,联销经营等销售方式,培育、引导一批经纪人开拓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批发市场。三是抓住合作共建供肥蔬菜项目机遇,实施好供肥蔬菜基地项目,新建供肥蔬菜基地2.5万亩。四是加强源头管理,做好蔬菜产品检测,保证进入市场的蔬菜产品合格率达到100%,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至“十三五”末形成10万亩专业化蔬菜生产基地,实现蔬菜年播种面积达到28万亩,年产蔬菜产品55万吨,日均供应合肥蔬菜产品600吨。 

支撑项目: 

(1)舒城县蔬菜汁饮料加工开发项目:建设年产2000吨的黄瓜、西瓜、番茄、胡萝卜等蔬菜汁加工生产流水线及其污水处理和蔬菜渣烘干处理系统,年消耗黄瓜、西瓜、番茄、胡萝卜等蔬菜1.5万吨,带动区域2万亩规模化蔬菜生产。 

(2)舒城县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建设项目:建设100亩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蔬菜育苗温室3000平方米,钢管设施大棚200亩,形成年育苗能力2000万株规模。 

(3)舒城县农科所蔬菜种苗培育及示范推广基地建设项目:建成1500亩标准化蔬菜产业示范基地,新建300亩设施大棚,8000平方米种苗培育温室,800平方米脱毒组培室等基础设施,实现年培育优质蔬菜种苗3000万株,引进试验示范蔬菜新品种620个,新技术20项,新材料7个,辐射带动蔬菜基地3.6万亩。 

(4)舒城县优质鲜切蔬菜保鲜加工及冷链项目:建成优质安全蔬菜标准化生产研发基地1500亩,建设4400平方米净菜加工车间一座,建设蔬菜冷藏保鲜库3000立方米,配套冷链运输系统和净菜加工设备。建设净菜加工生产线1条,年生产能力5000吨。 

4、推动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加快全县畜禽水产品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力争“十三五”末全县建成5家父母代种鸡场,10家父母代种猪场、3家种鹅场、5家种鸭场、2家种鸽场、1个省级水产良种场。二是大力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健康养殖。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小区)认定和创建活动,引导和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开展现有养殖池塘改造,加快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扶持建设2家部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6-8家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和20家市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在千人桥、桃溪、城关、柏林等地建设2万亩标准化水产品精养小区,提升我县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三是推进品牌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争创知名品牌,积极培育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重点打造万佛湖牌有机鱼、龙舒牌土鸡蛋、景鸿牌鸽产品、吉顺牌蜂产品、华强、玉河和太阳等羽绒羽毛产品品牌。同时着力开展我县生态优质土鸡地理标志认证和品牌创建工作。 

支撑项目: 

(1)舒城县华强羽绒有限公司新建万佛湖综合养殖基地项目:在舒城县阙店乡神墩村建设300亩养殖基地,新建鹅舍6000平方米,精养鱼塘200亩。建成后可年饲养鹅8万只,年产淡水鱼类80吨。 

(2)舒城县万佛湖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项目:对万佛湖湖区国家级黄尾密鲴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标准化建设,完成湖区渔业资源调查评估;对核心保护区设置标志;开展黄尾密鲴以及其他土著经济鱼类增殖工作;开展保护区渔政管理设施建设等。 

(3)舒城县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改扩建县动物疫病监测中心,购置先进动物疫病监测设施设备,乡镇配备采样、冷链设施设备。 

(4)舒城县水生生物增殖放流项目:在舒城县境内主要开放性水域,如万佛湖、杭埠河、丰乐河、龙潭河、南港河等处,年度投放鲢、鳙鱼苗10万尾,草鱼、鲫鱼苗种5万尾,细鳞斜颌鲴苗种5万尾。 

(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工程 

1、精准定位区域特色,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十三五”期间要改变农业生产布局杂乱无章,区域特色不明显问题。要因地制宜,适当集中,进一步向区域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圩畈区重点发展粮食作物,丘岗区、库区重点发展养殖业,山区重点发展茶叶和经济林果,丰乐河、杭埠河沿岸重点发展蔬菜产业。大力开展“一村一品”、“一乡(镇)一品”,努力建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专业乡镇。城关镇借助羽绒市场及其制品的优势,重点打造羽绒产业;杭埠、千人桥、百神庙、南港等乡镇是我县的粮油主产区,重点打造粮食、油料产业;晓天镇是我县名优茶主产区,重点打造茶产业;干汊河镇是我县羽毛市场的集散地,现在已经形成了华东地区的羽毛球生产的最大基地,重点打造羽毛产业;桃溪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和舒茶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示范园是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舒茶镇也是毛主席视察过的地方,这两个乡镇重点发展红色旅游和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最终形成产业优势明显、格局清晰,各具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支撑项目:  

(1)舒城县以工代赈片区综合开发项目:片区规划总面积2000亩,涉及桃溪镇的四圩、龙舒、枣林三个村。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建设小型蓄水工程;建设总长度9200米灌溉渠道工程;改建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的水泥路总长18160米;建设智能化连栋温室2100平方米,新建钢管大棚124座。 

(2)舒城县桃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建设4.1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1万亩标准化稻鱼生产区,1.8万亩菜鱼生产区,0.3万亩花卉盆景生产区,0.1万亩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和0.36万亩美好乡村示范区核心区。 

(3)舒城县舒茶九·一六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示范区建设项目:建设高标准茶园3000亩;建设100亩的休闲农业采茶体验区,200平方米的制茶体验区;建设50亩的生态停车场和投资2000万元的游客接待中心;建设投资3000万元,占地5亩的茶博馆;建设投资5000万元的“人民公社纪念馆”;建设10千米的园区道路和投资2000万元的有关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配套基地、景观、设施。 

(4)舒城县鹏翔生态旅游基地建设项目:以舒城县千人桥镇周边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准化稻鱼生产区、疏菜生产区、花卉盆景生产区、美好乡村示范区为核心,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1000亩,花卉盆景观光区300亩。开展美好乡村示范区配套设施和生态旅游、体育健身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其旅游、保护、扶贫及环境教育四大功能。 

(5)舒城县南港梁祝故里文化园项目:梁祝文化产业园以爱情为主题,打造以“鹿起山+现代功能农业”为中心的集旅游、婚庆、购物、娱乐、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区。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转型升级。一是推进名牌、品牌战略。围绕现代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布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扶持、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吸引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品牌战略,以标准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创立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促进农业整体效益提高。二是培育龙头企业甲级队建设。认真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竭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积极争取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项目,选择一批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农产品深度加工的企业予以扶持,加快形成一批产业链条长、技术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努力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甲级队”。三是搭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新平台。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围绕龙头建基地”的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在我县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础上,与专业村和种养大户实现对接,共同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大企业与农户、协会、合作社等生产单位的对接,通过建立稳定的农产品产销关系,逐步把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与千家万户培育成为紧密型的经济联合体,形成一批由龙头企业牵头,涵盖农民合作社、协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成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支撑项目: 

(1)舒城县年屠宰30万头生猪深加工产业化项目:在城关镇高塘村建设生猪屠宰加工厂1处,年屠宰加工生猪30万头;以“龙头企业+基地”模式建设标准化养猪基地10处,年出栏商品猪10万头,年销售猪肉1万吨。 

(2)舒城县华银茶油有限公司万吨茶叶籽饼粕及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生产车间3582平方米、仓库2369平方米,购置成套生产设备,总投资5600万元。 

(3)舒城县舒丰现代农业科技公司食品基料产业化项目:建设莲藕、荸荠生产基地1万亩,建设年产2000吨的藕粉、荸荠粉加工生产线,建设3000平方米钢构生产厂房;建设料渣处理设施设备和污水处理系统;开展市场拓展及品牌建设。 

3、推进农业环境治理,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组织大别山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加强外来入侵生物调查与防除。在重点保护区域,禁止发展高污染的农产品加工业和养殖业。对于污染较大的农业项目,必须具备完善的污染处理设施,通过环评后,方可批准实施。二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发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进一步降低高毒、高污染化肥农药的使用,力争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即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5以上;化肥、化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化肥、农药利用率达40%以上;秸秆、畜禽粪便、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废弃农膜、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回收率达80%以上,75%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贮存处理利用设施。三是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继续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以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和沼气设施后续管护长效机制为重点,解决我县农村沼气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沼气设施综合利用率。“十三五”期间申报建设5处大型沼气工程、50处中小型沼气工程。项目建成后,可有效促进我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改良土壤和避免水体污染,改善农村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状况,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目标。 

支撑项目: 

(1)舒城县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农产品全部实行无公害生产,绿色和有机食品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96万亩次、广泛使用测土配方施肥146万亩次、秸秆综合利用39万吨、建立75万亩水稻和25万亩蔬菜安全用药基地、建设20个规模化养殖小区、在全县392个村实施清洁农业生产。 

(2)舒城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区域站建设用地3000平方米,新建土建工程1000平方米,应急防治仓库300平方米,配套场区道路、围墙、水电、绿化等附属设施。田间新建通透围栏400米,标准化观测圃4000平方米,温室200平方米,网室200平方米,配套基础设施。 

(3)舒城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项目:建设3个生猪规模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1处无害化集中处理厂,购置收集病死畜禽专用车辆20辆。 

(4)舒城县池塘低碳循环水高效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在全县渔业生产重点区域如杭埠镇、千人桥镇、百神庙镇、桃溪镇、棠树乡、张母桥镇等10个乡镇每处新建一个示范点,每处选择养殖条件较好的养殖场,对30亩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新建循环水设施1座(含标准水泥槽4个、粪便收集设备、增氧推水设备6套、发电机组1套、管护用房60平方米)。 

(5)舒城县金源农牧科技公司和雄丰养殖有限公司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分别新建厌氧发酵罐1000立方米,储气柜400立方米,有机肥车间200平方米。 

(三)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1、打造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平台。一是打造粮食作物育种与绿色生产技术中心。依托县农科所、县种子管理站、县种子公司,大力开展粮食新品种引进、培育、试验示范工作。建设50亩杂交水稻种质资源创制圃与新品种选育基地,100亩杂交水稻新品种示范和繁育基地以及100亩南繁基地,到2020年建立1.5万亩优质良种生产基地。二是打造瓜菜国家新品种试验中心。建设面积1.5万平方米智能育苗温室,用于新品种引进试验和育种。建设1000亩绿色标准化设施蔬菜研发基地,用于蔬菜绿色标准化转化示范。建立50亩水生蔬菜资源圃,开展水生蔬菜新品种筛选与选育,建设250亩水生蔬菜示范基地,用于水生蔬菜新品种示范生产和成果转化示范。三是打造农业生物工程技术中心。全方位引进人才和技术创新团队,开展多形式的合作和资源重组,筹建农业生物工程技术中心。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促进新品种、新种苗、新菌种以及配套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支撑项目: 

(1)舒城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项目:规划总面积4.12万亩。建设一心:皖西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规划面积3100亩;四园:绿色粮食产业园,规划面积1.6万亩。设施蔬菜标准园,规划面积6000亩。生态水产养殖园,规划面积3080亩。农产品加工物流园,规划面积700亩;一带:建成主干道生态景观和河流沿岸景观相交叉的循环观光带,规划面积2600亩;示范区:建设14个示范基地。 

(2)舒城县农科所科研基地建设项目:建设500亩基层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重点建设试验基地农田水利、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 

(3)舒城县优质水稻良种繁育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设1.5万亩优质良种繁殖基地,建立50万亩优质水稻示范生产基地,引进优质良种,进行试验示范,增加品种资源储备,新建种子生产加工房屋,添置种子加工仪器设备,提高种子生产加工能力。 

2、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一是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集中整理各项技术成果,建立产业化技术成果资源库,集中对接产业化企业,开展成果转化展示,建成1500平米成果展示大厅,定期举行成果会展和技术成果交流,快速实现技术成果转化。二是完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人才教育培训,培养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继续开展好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工作,及时将农业科技推广到千家万户,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支撑项目: 

(1)全县农业科技人员包村联户项目:组织全县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包村联户活动,每个农技人员联系指导10个科技示范户,每个科技示范户示范带动周边10-20个辐射户,形成长效机制,加速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 

(2)舒城县功能稻米品种技术研发与市场开发项目:建设营养功能稻米(有色稻、金稻、富硒稻米、富锌稻、低水溶大米、降压米等)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基地50亩,改造功能稻米品种示范生产基地5000亩,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及品牌创建。 

(3)舒城县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站建设项目:建立我县新品种试验、示范场和种子质量检测中心,通过试验、展示和示范,筛选出适合在我县种植的优良品种,每年向广大种子经营者和使用者推介2-3个水稻品种、1-2个小麦品种、1个油菜品种;严把农作物种子质量关,对全县种子质量进行全面检测。 

3、加速推广应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一是完善县乡两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将信息服务向村、企业、合作社、大户延伸,健全县12316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将政策、科技等信息传送到千家万户。二是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县建设。在桃溪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基础上,引导更多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在生产过程中应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的智能化,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充分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把我县农产品营销与互联网紧密结合起来,走“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鼓励和扶持农业企业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拓展网络销售渠道,改变传统销售模式,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支撑项目: 

(1) 舒城县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建设30个农业物联应用试点,开展水稻及主要农作物“四情”监测;建设传输线路及硬件系统;建设控制中心;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 

1、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全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以水稻、蔬菜、茶叶、水果、生猪、家禽等“米袋子”、“菜篮子”产品为重点,抓好种植业生产标准园和畜禽水产品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继续抓好全县30万亩水稻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创建和巩固国家级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园3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4个,部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4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存栏50万只以上的肉禽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二是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严格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管理,加大证后监管力度,提升“三品一标”品牌社会公信力。“十三五”期间新增有机产品认证10个,绿色食品认证20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个。全县有机产品生产基地达18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达5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15万亩,确保我县主要农产品生产均达到无公害生产的基本要求。 

支撑项目:  

(1)舒城县水稻绿色增产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设1万亩高标准农田及其田间道路和节水灌溉渠系;建成6000平方米水稻育秧工厂及其配套设施设备;组建由先进药械装备的统防统治服务队;扩建与整合水稻全程机械化服务组织;开展水稻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 

(2)舒城县国家蔬菜标准园创建项目:建设设施大棚累计400亩以上,重点开展瓜菜新品种试验示范,种苗培育,绿色食品蔬菜标准化生产和实用技术培训以及蔬菜产品配送等。 

(3)舒城县4万亩池塘标准化改造项目:对10个渔业重点乡镇的4万亩养殖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完善进排水设施、涵闸;建设连片50亩以上的池塘,380v供电线路架设到塘口。 

2、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一是按照《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二期规划,建立健全以县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为骨干、乡镇质监站为基础的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实现“上下贯通、运行高效、参数齐全、支撑有力”。强化质检机构考核评定工作,实行检测人员培训上岗制度,全面规范质检机构管理,不断增强农产品及农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二是加快生产标准制订。以生产规范、规程为基础,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制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和符合本地农业生产实际的操作手册。三是充实完善监管队伍。建立健全县和乡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认证队伍培训计划,构建一支“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才队伍。四是加强检验检测。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和各乡镇质量安全监管站为主体,以食用农产品为重点,强化例行监测和质量普查,扩大农药、兽药、鱼药残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监控范围。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透明度。 

支撑项目:  

(1)舒城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项目:在现有的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基础上,配备先进检测设备,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监测能力;新建21个乡镇质监站及其检验室,每个乡镇新建办公和检验用房150平方米,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设备;购置一辆农产品质量安全巡查监测车及其配套的检测仪器设备。 

(2)舒城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项目:改造597平方米检验检测室,包括电力、水卫、照明工程;购置仪器设备129台/套;购置检测专用车辆1台,开展技术培训。 

(3)舒城县养殖水环境和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项目:新建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面积6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400平方米,办公辅助用房200平方米。购置水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设备;购置抽样检测和养殖水域污染应急检测车1辆。 

3、强化农业行政执法。一是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整合力度。拓展综合执法的范围和领域,凡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执法主体的行政处罚权,都要纳入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范围,法律法规授权的植物检疫、动物防疫、渔政监管纳入综合执法范围,通过进一步整合农业执法机构,加强农业执法力量。二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实完善执法队伍,配备必须的执法交通工具和仪器设备,改进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水平。三是加强农资市场执法监管。立足源头治理,以加强农资打假、促进农资市场规范有序为执法重点,构建放心农资供应体系,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突出重点时节、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和重点产品监管。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工作,大力提高放心农资覆盖面,促进放心农资市场建设。 

支撑项目: 

(1)舒城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建设5个标准化动物卫生监督分所,配置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仪器设备。 

(2)舒城县渔政执法能力提升项目:在全县建设一个渔政指挥中心,在重点乡镇建设渔政分站,加强设施设备建设,提升渔政执法能力。 

(五)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1、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是继续培育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围绕水稻、茶叶、蔬菜等特色主导产业,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实现农村土地规范化流转,推动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处机制。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运作水平高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鼓励专业大户发展为家庭农场,积极培育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联合社。二是加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积累发展机制,深化监督约束机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运行。三是继续开展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申报评定,帮助他们争取政策扶持,拓展融资渠道。“十三五”期间,力争家庭农场数达到8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数达到1000个,建立联合社5个。 

支撑项目: 

(1)舒城县过湾专业合作社富硒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万亩富硒水稻、2000亩富硒五谷杂粮、2000亩富硒紫云英、100吨富硒蜂产品。利用专利进行万亩富硒水稻、杂粮、紫云英的活化生物硒原料生产。建设1万平米的仓储设施,冷链物流4000吨,低温冷库1000立方,500亩设施果蔬。 

2、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一是提升龙头企业带动能力。鼓励支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建设稳定的原料基地,发挥核心作用。二是强化农民合作社服务能力。发挥农民合作社在联合体中的纽带作用,重点扶持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的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三是发挥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基础性作用。积极培育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引导传统农户将土地流转或托管给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推进家庭农场的联合与合作,鼓励以家庭农场为基本成员,组建农民合作社,重点支持家庭农场成立以农机农艺融合作业服务为基础的农民合作社。进一步整合产业链、要素链、利益链,引领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发展。 

支撑项目: 

(1)舒城县茶业龙头企业培育项目:培育10家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4个、亿元企业2家、5000万元4家。培育100家茶叶合作社、500家茶叶家庭农场。建成一个小兰花茶文化馆和2个茶叶驿站,建成2个小兰花茶叶深加工基地及1个新产品开发中心。 

(2)舒城县过湾农业科技公司大别山高值生态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万亩高标准农田进行土地平整、道路沟渠、灌溉系统、水肥一体化;建设5万吨国家级仓储,10万吨物流中转;建设5万吨深加工:万吨富硒米糠油生产线,碎米加工线,r-氨基丁酸生产线,富硒米乳、米粉;开展10万亩社会化服务:统一育秧、全程机械化、统防统治、储存、加工包装销售;打造农村电商平台:安徽第一电子商务村,线上线下建设,实现农产品品牌化包装销售;开展物联网建设:全程全生育期可追溯。 

3、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是围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实际,重点对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分产业、分工种开展全产业链系统培训和后续跟踪服务,将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有一定产业规模、文化素质较高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等作为重点教育培训对象,全面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综合实力与自主发展能力。二是因地制宜分产业、按类型制定认定条件和标准,规范开展认定,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建立新型职业农民个人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实行教育培训登记和年审制度,建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三是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现有支农政策扶持范围,定向开展政策扶持,重点提供土地、农业补贴、金融信贷、农业保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支持服务。计划到2020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 

支撑项目: 

(1)舒城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全县范围遴选符合培育条件的农民作为培育对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遴选具备培育条件和资质的培训机构3-8个,建设一支能力强、业务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业队伍。重点对有学习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农村社会事业服务者以及农业农村新增劳动力,开展公益性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六)农业综合改革工程 

1、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一是坚持规范操作、把握政策原则,加快推进全县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任务。尊重农民意愿,发挥主体作用,充分保障其知情权、选择权和决策权。强化时间节点和推进措施,确保2016年底基本完成全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二是运用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等试点。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支撑项目:  

(1)舒城县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管理系统项目:依据农村土地承包与流转动态管理的需要,充分考虑发包方、承包方和乡村管理方三者的要求,全面、科学、准确地记录农户信息及宗地信息,提供数据查询、汇总、分析、归档和权证管理,建设全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管理系统。 

2、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有效整合县、乡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综合设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做到县有综合平台,各乡镇有交易市场。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精神,积极参与组建不动产登记局,规范农村各项不动产登记管理。三是探索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抵押、担保和继承权的有效实现形式,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加强村级集体资产运营管理。 

支撑项目: 

(1)舒城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管理和农村产权交易网络建设项目:推动农村资源和产权规范有序流转,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区域发展一体化、专业化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行县、乡、村三级交易平台统一管理、协作联动运作模式,建立覆盖全县的网络体系和交易平台。 

(2)舒城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仲裁基础设施建设:总建设面积367.8平方米。其中:仲裁庭187.8平方米;合议调解室60平方米,案件受理室60平方米,档案会商室60平方米。配备监控、电子测量等设备、设施、器材,构建标准化档案密集柜等。 

3、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一是引导组织具备条件的农业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境外资本市场公开发行上市和融资,在“新三板”和省区域性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农业板”挂牌,定向融资,为企业融资提供支持。二是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农业补贴“三合一”工作,切实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保障农民权益。三是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工作试点,切实做到封闭运行、规范操作,风险可控。尝试筹备成立县级农业担保公司,着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要按照农业“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明确责任、抓好落实,确保规划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促进我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一是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力度。二是拓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金融信贷支持,鼓励企业到二级市场融资;三是进一步优化农业投资环境,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壮大农业投资规模。 

(三)实施项目带动。立足我县农业生产实际,高标准编报一批重大项目,实行项目建设包干负责制,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单位和责任人,加大项目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财务审计,严格项目考核,确保每个项目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任务。 

(四)严格监督考评。要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工作考评。要按照规划要求,量化具体考核指标,每半年开展一次调度,每年开展一次综合检查考评,积极调动广大干部群众投身“三农”建设积极性,大力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确保我县“十三五”农业规划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县全面建成小康舒城做出积极贡献。 

转自:http://www.shucheng.gov.cn/DocHtml/1/16/05/xxgk_2016053035996.html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