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2016-09-05 16:32:24
裕安区“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016-2020)征求意见稿
2015年11月
裕安区“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016-2020)
“十三五”时期是裕安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时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加速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是“四化同步”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途径,是建成美好新裕安的战略支撑。为指导“十三五”时期裕安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认清形势,顺应发展新环境
一、发展成就与经验
“十二五”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区域竞争压力,裕安区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认真贯彻落实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围绕“转型创新、绿色发展”主题,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总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十二五”以来,裕安区扎实开展农作物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大力实施畜牧升级计划、水产跨越工程和蔬菜产业提升行动,农业结构逐渐优化,提质增效格局初步形成。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增加值持续增长,2014年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58.23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34.91亿元;粮食产量产量实现连续十一年丰,2014年粮食产量达到39.18万吨;油料稳定在38000吨以上;肉蛋奶和水产品产量持续增长,2014年,肉类总产量62534吨,禽蛋产量6342吨,牛奶4800吨,水产品产量24996吨。特色农业快速发展,茶叶、蔬菜、瓜果、麻类、水果、板栗、油茶、苗木、竹木等特色农林产品产量稳步增加,2014年茶叶产量6873吨,蔬菜产量223415吨、瓜果类产量28356吨、麻类产量15850吨、水果产量26979吨、板栗产量9531吨、油茶籽产量980吨、苗木产量1968万株、木材产量6.86万立方米、竹材产量129.3万根。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十二五”以来,裕安区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龙头企业的数量、规模和实力,农业产业化科技水平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均稳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显著提高。截至2014年底,全区产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2家,其中省级10家,市级62家;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670家;家庭农场发展到161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76亿元。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创新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范围,新发展了一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防汛抗旱专业队、农机服务专业队伍和专业化植保队伍。农机富民工程连续四年全省先进。到2014年底,全区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近20万亩。
(三)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稳步增强。“十二五”以来,裕安区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成效明显:六安瓜片生产关键技术荣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华润科技被批准为市级农业科技园区,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鱼技术成为全国现代渔业发展典范;林寨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初具成效;成功创建市级以上蔬菜标准园16个,其中,部级8个,省级3个,市级5个;建成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24家,其中部级3家,省级5家,市级16家。2014年,全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9%。12316农业信息服务化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拓展;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产业中加快应用,徽六茶业在全省茶业企业中率先使用物联网技术,华润科技渔业物联网技术国内一流、省内领先。
(四)美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十二五”以来,裕安区积极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治理,推进乡村环境卫生、垃圾污水处理、绿化亮化美化等工作,整治脏、乱、差等现象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加强安全饮水、危(旧)房改造,新建改建了一批村级为民服务中心、村民健身场所、文化站、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完成了“八小水利”工程和41个农村电网改造项目,解决6.5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江家店永裕中心村家庭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打造了农村能源建设新样板。首批12个省级示范村实现“五化”目标,顺利通过省市验收。苏埠南楼、青山芮草洼、狮子岗南岳庙荣获全市美好乡村建设模范村称号;实施第二批12个省级重点村和6个区级村建设,规划建设内容基本完成。裕安区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和资金整合做法得到省政府认同,成为六安市唯一获得省表彰的先进县区。
(五)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十二五”以来,裕安区实施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4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8995元,比2010年增加4314元,年均增长15.0%以上,增幅连续四年快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和GDP增速。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占40%;工资性收入约占36%;财产和转移性收入占收入24%。财产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明显提高。
(六)农村改革创新卓有成效。“十二五”以来,裕安区积极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规范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目前,石板冲乡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全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比率稳步提升。截至2014年底,全区土地流转面积24万亩,占全区土地面积的32%,其中100亩以上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6万亩;率先在全省建成统一联网的“三资”管理网络中心,对全区的“三资”工作进行动态实时监控,并在全区21个乡镇街的280个村居,全面实施“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委托代理服务,“三资”代理已经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加快推进,创新性地开展家庭农场直管直贷试点工作,为家庭农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
二、发展难题与机遇
“十三五”时期,裕安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实,面临的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外在的机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难得。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阶段性新难题。从区域功能规划来看,裕安区是限制开发的国家农产品主产区(江淮丘陵主产区),部分乡镇(独山镇、西河口乡、苏埠镇、城南镇、青山乡)属水源保护区,在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越来越紧的背景下,统筹农村生产、生活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难度很大;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难度较大;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协调资源要素在城乡、工农之间均衡配置难度加大;在成本“地板”和价格、补贴“天花板”双重挤压的背景下,保持农民生产积极性难度加大;在土地加速流转和用地用工成本上升的背景下,保持较高土地产出率的难度加大。在现代农业加速发展背景下,科技创新应用和人才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和关键性制约因素。
(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难得的新机遇。“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大为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中央及各级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三农”的氛围更加浓厚,农业的基础保障地位更加凸显;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水平迈进,国家转方式调结构战略的全面实施,为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带来了重大契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将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法治保障;长江经济带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一谷一带”建设等国家及省市层面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形成裕安区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第二章 转变方式,开创发展新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按照“四化同步”和农业农村发展“五新”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和建成“美好新裕安”的总目标,把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深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作为“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科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强化政策、设施装备、科技和人才支撑,不断夯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基础。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基地)和“一谷一带”建设为抓手,加快优化农业功能布局,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美好乡村建设为抓手,坚持设施为基、生态为先、民生为重,着力构建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实现裕安区由农业大区向现代生态农业强区转变,开创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发展新局面,为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美好新裕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把稳粮增收及增加特色生态农林产品供给作为首要任务。认真落实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新要求,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和生态优势,扩大茶叶、白鹅、蔬菜、水果、油茶、大麻、毛竹等特色生态农林产品生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作贡献。
(二)坚持把提质增效作为发展方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向规模经营要效率、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效益、向品牌经营要利润。
(三)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破解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瓶颈,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四)坚持把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要求。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加强农业农村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五)坚持把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和“一谷一带”建设作为战略重点。贯彻落实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五大示范行动扎实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方案》,加快实施“一谷一带”裕安段建设规划,以此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好乡村建设。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和核心指标
“十三五”时期裕安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粮油生产保持稳定,特色生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成效明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基础更加夯实,美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更加协调。
核心指标概括为“18218”,即:到2015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农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创建2个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
(二)具体目标和发展指标
——农产品供给能力。到2020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40万吨以上,单产每年增长1%;油料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4万吨以上,其中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3万吨以上;麻类种植面积稳定在5.5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1.2万吨以上;蔬菜种植面积达25万亩,总产达30万吨;瓜果种植面积达2.7万亩,总产达3.8万吨 ;茶园面积达16万亩,总产达8200吨;果园面积达8万亩,水果总产达7万吨,坚果产量达1.8万吨;油茶面积达12万亩,油茶籽产量达6500吨;生猪出栏量达45万头,家禽出栏量达1500万只。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以上,到2020年,农业总产值达8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80亿元,农业总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之比达到1:2.25,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17%,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0%,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12%。
——农民收入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33:1。
——农业基础设施及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到202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9.1万千瓦,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培育农业物联网示范点达10个。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到2020年,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98家,其中市级86家,省级12家,国家级2家;家庭农场达3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00个;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30个,其中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各8个;建设3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乡镇、3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主体,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2个,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达到3家。
——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到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55%以上,农药利用率达45%以上,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零增长,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创建省级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2个,创建绿色增产示范片(区)2个、绿色增产示范村2个、绿色增产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2个、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0个、畜禽省级保种场(区、库)1个、农牧结合示范基地1个、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个、生态休闲观赏渔业示范基地1个、集中连片池塘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1个、省级以上蔬菜标准园10个、省级以上标准果园2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
——农产品质量安全。到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99%以上、新增农业“三品一标”认证3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种植面积占可食用农产品种植面积比重达到65%。
——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科教、文化、卫生、体育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9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农村居民社会保险覆盖率达100%。
第三章 明确任务,跨入发展新征程
“十三五”期间,着力从十个主要方面切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美好乡村上迈出新步伐。
一、稳定粮食产能,推动粮藏于地、粮藏于技
把粮食产能建设作为根本,推动由注重年度产量向稳定提升粮食产能转变。
(一)继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农田建设资金,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优先建成25万亩高产稳产口粮田。
(二)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严守耕地红线,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贯彻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探索建立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提升的投入长效机制。
(三)建设高产高效粮食生产基地。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头地块,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大力推广粮食优良品种和推广绿色增产模式,集成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科学化栽培、机械化种植等技术,配套完善农技服务和技术保障,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片面积,稳步提高粮食亩均单产。
二、优化农业结构,构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
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由生产导向为主向生产消费导向并重转变,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变,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
(一)调整优化生产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因地制宜发展饲用玉米,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积极发育草食畜牧业和现代渔业,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结合“茶谷”建设,加快推进茶产业振兴工程,重点抓好六安茶谷、六安瓜片基地建设、良种繁育、品牌营销推广、龙头企业培育等工作。结合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深入推进“菜篮子”工程,以蔬菜标准园建设为抓手,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提升品质和效益。组织实施畜牧业提升计划和水产跨越工程,完善畜禽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加大对皖西白鹅、生猪、家禽、肉牛、肉羊、奶牛、水产生态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支持力度。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持续推进标准塘库改造建设工程,围绕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路和茶谷沿线,大力发展绿色高效苗木花卉基地和经果林产业。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坚持前向融合与后向融合并举,快速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互动。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依托“西部生态新区”、“绿色城南”、“六安茶谷”和“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助推绿色发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坚持以发展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产业,加大农业招商和茶谷项目招商力度,力争在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上实现突破。坚持培育和引进并重、增量与提质并举,鼓励龙头企业自建生产基地,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三、强化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支撑,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继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推动农业生产设施装备条件由稳步提高、总体不错向全面强化、支撑有效转变。
(一)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和推广应用。积极争创省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加大林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力度,积极创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强化农业科技服务,继续实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巩固拓展“农民满意农技员”创建成果;加快培育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工作站,加大科技专家大院创建力度,促进科技要素向现代农业产业链聚集。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
(二)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导向作用,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推进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到2020年,主要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
(三)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推进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工程,积极争创省级以上农业物联网试验区。
(四)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种养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推动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加大农田水利现代化示范片创建力度,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农田面积;推进农田道路、桥涵、防护林网、输变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农田设施管护机制,确保各类农田设施长期稳定发挥效益;支持农民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加快改善养殖业品种改良条件,加强生态型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和标准化池塘改造和建设;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和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推动小农户小规模经营为主尽快转到多元主体、合作经营为主上来。
(一)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互换、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支持土地托管和农机作业服务。
(二)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三)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鼓励农民入股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建立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的机制。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中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四)培养新型职业农的民。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完善培训方式,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职业农民。
(五)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加快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试点,基本建成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政府购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促进农业资源利用方式由高强度向节约高效利用转变,使透支的农业资源、环境得到休养生息。
(一)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动畜禽粪便、秸秆和地膜资源化利用,力争到2020年,肥料利用率提高到55%以上,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5%以上,,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农作物秸杆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二)强化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贯彻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规划,开展污染耕地修复试点,争创省级以上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三)加快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深耕深松等技术,年均深耕深松作业面积10万亩以上,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
(四)加强农业资源保护。贯彻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强对水生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区。
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做到“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促进农产品生产由侧重数量安全向保总量、优结构、提质量并重转变,稳定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开展标准化生产,实现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
(二)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积极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改善农业综合执法和质量安全检测评估设施条件,建立监测评估和全程可追溯体系。
(三)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积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打造国家农业品牌。
七、充分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一)支持产品和企业“走出去”。加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建立标准化、区域化的优质农产品出口基地。大力开展农产品境外促销,着力构建多元化国际市场体系。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品牌的农产品,开展国外商标注册和产品质量认证,建立国际营销网络,提高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支持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利用国际资源开展跨国经营活动。
(二)提高农业“引进来”质量和水平。深化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农业关键技术和国际知名农业企业的引进力度。引进国外优良动植物种质资源、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农业资源科学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技术、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技术、数字农业与智能化技术,以及国外专业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
八、深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一)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落实农村安全饮水税收优惠政策,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扩大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规模,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用电。落实农村公路分级管护责任和资金投入保障,切实加强农村客运管理和农村校车安全管理。完善农村沼气建管机制。实施宽带下乡工程、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统筹搞好农房抗震改造。
(二)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完善村庄布点规划,加强一般自然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系统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实施农村垃圾专项整治,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和改厕力度,引导支持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建设简便实用、成本低、可持续的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农村周边工业“三废”排放和城市生活垃圾堆放监管治理,着力改善村庄卫生状况。深入推进“三线三边”治理,逐步向县乡道路、城乡接合部、集镇所在地延伸。制定支持村内公益设施建设与管护的政策措施,完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
(三)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全面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等相关政策,坚持片区扶贫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加大投入、整合资金。推进整村推进、移民搬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等工程。建立健全扶贫开发信息系统。
九、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优化和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继续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落实未能继续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继续提高省属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
(二)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深化农村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发展,构建新型农村卫生三级网,巩固新型农村卫生三级网。调整和优化配置现有县乡医疗资源,提升中心卫生院服务功能,建设农村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
(三)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同步提高新农合人均财政补助和个人收费标准,提高实际报销水平。全面开展大病保险。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落实、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就业政策。落实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建立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
(四)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平台。支持建设多种农村养老服务和文化体育设施,整合利用现有设施场地和资源,加快构建乡村综合公共服务平台。
十、深化改革,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内生活力
通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逐步突破制约裕安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美好乡村建设提供机制体制保障,实现“六个提升”的改革目标。
(一)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升农业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
(二)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搭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交易平台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通过构建多元统一的农村土地市场新体系,提升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与效益。到2017年,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
(三)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构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运营新机制,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财产性收入水平。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事权划分村民自建范围,以改革产权落实管护主体责任,通过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建管新机制,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护水平。
(五)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通过构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新体系,提升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
(六)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通过构建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的金融支持水平。
第四章 优化布局,构建发展新格局
“十三五”时期,围绕保护和利用好农业资源、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快构建“两带一环四区”农业战略格局,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和产业上优化配置,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力和农产品竞争力。
一、构建现代生态农业战略格局
构建“两带一环四区”农业战略格局。
(一)两带
即两条生态农业产业带,分别是茶谷休闲农业产业带和淠河生态农业产业带,依托茶叶、蔬菜、水产等特色产业基地,修建休闲观光道,打造茶园景观、滨水景观和休闲设施,加快推动农业深度融合,打造精品休闲农业产业带和精品生态农业产业带,发挥生态保育、特色农产品供给、休闲观光等功能。淠河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带内禁止规模化畜牧养殖,横排头上游及淠河总干沿岸禁止一切畜牧养殖。
(二)一环
即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环,位于由312国道、分(路口)-固(镇)路、丁(集)-罗(集)路、罗(集)-挥(手)路围成的环线周边区域,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精品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基地,发挥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农牧结合模式示范、农特产品供给等功能。
(三)四区
即四个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区,分别是生态休闲农业区、滨水特色农业区、园艺产业发展区和生态循环农业区。
——生态休闲农业区。布局在裕安区西南六安茶谷裕安段区域,包括分路口、狮子岗、石婆店、独山和西河口等5个乡镇,打造以茶旅居一体化为特色的绿色发展先行区。以“六安茶谷”裕安段建设为抓手,推动特色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突出绿色生态特点,实施品牌战略,重点发展以六安瓜片为主的茶产业、油茶、苗木花卉、毛竹、 园竹、经果林、中药材、有机粮油等产业,适度发展生态健康养殖。该发展区内限制大规模的畜禽养殖,淠河沿岸饮用水源保护地区域禁止一切规模化的畜禽养殖。
——滨水特色农业区。布局在裕安区东南部淠河以东以南区域,主要包括青山、石板冲、苏埠、韩摆渡、城南等5个乡镇,打造以滨水休闲农业和都市农业为特色的绿色发展核心区。以“淠河生态经济带”裕安段建设为抓手,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突出生态滨水特点,推广绿色生产模式,打响“绿色、高效”品牌,重点发展高效水产、优质粮油、六安大麻和休闲湿地。该发展区内限制大规模的畜牧养殖,对现有的规模畜牧养殖场要进行改造提升,务必实现“污染物零排放、空气无污染”。老淠河及新淠河干渠沿岸饮用水源保护地区域禁止一切规模化的畜禽养殖。
——园艺产业发展区。布局在裕安区东北部淠河以西区域,主要包括单王、顺河、新安、平桥4个乡镇,打造以蔬菜园艺为特色的绿色发展核心区。以“淠河生态经济带”裕安段建设为抓手,推动休闲园艺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突出生态滨水特点,推广绿色生产模式,打响“绿色、休闲”品牌,加快设施蔬菜、苗木花卉等生态园艺产业发展,顺势发展皖西白鹅和休闲湿地。该发展区内限制大规模的畜牧养殖,对现有的规模畜牧养殖场要进行改造提升,务必实现“污染物零排放、空气无污染”。
——生态循环农业区。布局在裕安区西北区域,包括徐集、江家店、罗集、固镇和丁集等5个乡镇,打造以农牧结合和循环农业为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依托林寨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推进农牧结合,开展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试点,加快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探索并示范由品牌化运营的产品生态圈、联合体组织的企业生态圈、复合式循环的产业生态圈构成的“三位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和技术路径。重点发展高效粮油、皖西白鹅、规模养殖、果蔬、食用菌,大力发展以粮油为主的农特产品精深加工。
二、优化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布局
(一)种植业
主攻方向
围绕“稳粮扩特、提质增效、绿色安全”的目标要求,切实加强粮食、油料、蔬菜瓜果、生麻、茶叶、经果林等优势片区和优势生产基地建设。
布局重点
——粮油。重点在生态循环农业区的江家店、罗集、固镇和丁集等乡镇布局30万亩规模化高效粮食生产基地,在生态休闲农业区和滨水特色农业区布局20万亩绿色有机粮油(水稻和油菜)生产基地。
——蔬菜瓜果。在园艺产业发展区和滨水特色农业区的新安、顺河、单王、苏埠、韩摆渡、城南等乡镇的沿淠河区域建设20万亩绿色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其中设施蔬菜瓜果基地面积达10万亩以上。
——茶叶。在生态休闲农业区的独山、西河口、石婆店、狮子岗和分路口等乡镇布局15万亩无公害六安瓜片茶园,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3万亩以上,绿色有机茶园面积达到25%。
——大麻。在滨水特色农业区的苏埠、韩摆渡、石板冲等乡镇布局3万亩大麻生产基地。
——经果林。在生态休闲区以及滨水特色农业区的独山、青山、石板冲等乡镇布局12万亩油茶生产基地,在狮子岗、江家店等乡镇建设6万亩以上的桃园基地,在滨水特色农业区和园艺产业发展区的韩摆渡、城南、新安、单王等乡镇的沿淠河区域因地发展5000亩以上的葡萄等采摘园。
(二)畜牧业
主攻方向
围绕“稳畜扩禽、优品增效、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环保安全”的目标要求,加大草食畜牧业发展,切实加强以皖西白鹅为特色的家禽、生猪、牛羊等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和优势生态养殖片区建设。
布局重点
——家禽。扩大生态循环农业区的规模养殖,重点在固镇加快发展皖西白鹅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在江家店、罗集、丁集和徐集加快发展肉鸡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限制生态休闲农业区、园艺产业发展区和滨水特色农业区的规模化家禽养殖进一步发展,重点对苏埠、石板冲、青山等乡镇的规模养殖场进行改造提升;在园艺产业发展区的非饮用水源保护地区域扩大以皖西白鹅为主的生态健康养殖。
——生猪。稳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区江家店、徐集、丁集和罗集等乡镇的生猪养殖;限制生态休闲农业区、园艺产业发展区和滨水特色农业区的生猪养殖进一步发展,重点对苏埠、新安、独山、单王等乡镇的生猪规模养殖场进行改造提升。
——牛羊。在生态循环农业区江家店、徐集、丁集、罗集和固镇等乡镇大力发展草食的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在生态休闲农业区、园艺产业发展区和滨水特色农业区的非饮用水源保护地区域因地制宜地发展肉牛肉羊生态养殖。
(三)渔业
主攻方向
围绕“提标扩面,提质增效、科技支撑、健康安全”的目标要求,大标准池塘改造力度,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快速发展,切实加强水产良种繁育基地、现代渔业示范基地建和水产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
布局重点
在苏埠和独山等乡镇建设1000亩以上的水产良种繁育基地和万亩省级以上的现代渔业示范基地,在江家店、狮子岗、丁集、罗集、固镇、顺河等乡镇建设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水产标准化养殖基地。
(四)农产品加工业
主攻方向
围绕“外引内培,清洁安全、创新驱动、快速推进”的目标要求,积极培育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以种植、畜牧、渔业的产业布局为基础,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业优势施片区和郊区集中,推进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业布局,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生产力布局的良性互动,促进二产与一产协调融合发展。
布局重点
在生态休闲农业区重点发展茶叶和竹木精深加工;在园艺产业发展区和滨水特色农业区重点发展蔬菜、水产、生麻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在生态循环农业区重点发展粮油和畜禽产品精深加工。
(五)乡村旅游
主攻方向
围绕“整合资源,彰显特色,农旅融合、整体提升”的目标要求,推进乡村旅游加速发展,以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布局为基础,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旅游与特色生态农业布局的良性互动,促进三产与一产二产的协调融合发展。
布局重点
重点布局在淠河生态农业产业带、茶谷休闲农业产业带,形成“一条漫游走廊,三个温游主题区,五个漫游特色板块”的布局架构。具体情况参见《六安市裕安区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15)。
第五章 争取项目,构筑发展新台阶
按照“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支撑发展”的思路,在继续实施现有农业农村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基础上,扩大投资规模,开展五大行动,实施五大工程,建设50个重点项目。
一、开展五大行动
根据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开展五大示范行动扎实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五大示范行动,创建2个省级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推动裕安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
(一)开展绿色增效示范行动
扎实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畜牧绿色低碳循环模式攻关、渔业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攻关、特色农业绿色增长模式攻关和休闲农业绿色体验模式攻关。“十三五”期间,努力创建绿色增产示范片2个,绿色增产示范村2个,绿色增产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2个,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0个,畜禽省级保种场(区、库)1个,农牧结合示范基地1个,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个,生态休闲观赏渔业示范基地1个,集中连片池塘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1个,省级以上蔬菜标准园10个、省级以上标准果园2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
(二)开展品牌建设示范行动
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加快农业“三品一标”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品牌资源整合,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品牌营销推介。“十三五”期间,努力新增农业类驰名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名牌产品2-3个,新增“三品一标”30个,努力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
(三)开展科技推广示范行动
扎实开展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试点,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农信农机农艺融合试点,产学研推融合试点,以有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融合试点。继续实施农产品电子商务“1112”行动计划和农业社会化服务“111”示范创建活动,“十三五”期间,努力创建2-3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2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乡镇,10个以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主体。
(四)开展主体培育示范行动
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积极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甲级队”,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十三五”期间,力争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15个以上,其中省级示范联合体达到2-3个,重点培育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大企业1-2家,形成引领行业发展的“排头兵”,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80亿元。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达到18个,新增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以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00人。
(五)开展改革创新示范行动
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明确时间节点和推进措施,确保2016年底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积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二、实施五大工程
(一)实施农民创业就业工程
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搭建农民就业创业平台,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完善和落实创业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实施绿色廊道建设工程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推进公益林建设,加强重大有害生物防治、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大湿地保护与恢复力度,确保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三)实施美好乡村建设工程
修编村庄布点规划,重点建设中心村,整治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环境,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农村道路设施,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全面完善农村饮用水供给设施,全面解决农村居民安全饮用水问题。
(四)实施“六安茶谷”裕安段建设工程
按照《安徽“六安茶谷”概念性规划》和《安徽“六安茶谷”裕安段全案策划》要求,完成规划建设任务。
(五)实施淠河生态经济带裕安段建设工程
按照《建设淠河生态经济带实施方案》,尽快编制和《淠河生态经济带裕安段建设规划》要求,并赴诸实施,完成规划建设任务。
三、建设50个重点项目
第六章 强化措施,建立实施新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建立推进规划实施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根据规划明确的主要任务、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分解下发年度目标任务。各涉农板块、相关部门要结合具体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职责分工。
二、加强舆论宣传
各级组织和新闻媒体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舆论宣传,使城乡各级尤其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全面了解制定规划的重要意义,提高全区人民对规划主要任务、重点工程的知晓度和关注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营造有利于规划推进落实的良好氛围。
三、整合力量资源
要以规划统领农、林、牧、渔等行业建设,统一项目申报、建设、管理,严格按规划组织实施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努力保障规划实施的针对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协调各涉农板块、各相关部门行动方向,整合各种力量,形成发展合力。
四、加大多元投入
坚持政府引导、多元投入为主的原则,确保各级财政支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制定实施灵活优惠的鼓励扶持政策,积极引导以工商资本为主的民间资本投身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五、强化督查考核
要把规划落实纳入相关部门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健全责任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督查工作机制,重点督查组织推进、规划落实、实施成效等情况,切实推动规划的领导到位、合力到位、措施到位,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转自;http://xxgk.yuan.gov.cn/DocHtml/2/16/07/xxgk_QIC7EY7FG0.html
乐山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
乐山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
2017年四川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
河南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
省发展改革委解读:山东省“十三五”农...
淮北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
临泉县“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
株洲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
太湖县“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山西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
郴州市“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201...
宝鸡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
宝鸡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
通道县“十三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
巢湖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
复制成功
微信号: bieshu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