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业部2016-07-28 16:04:17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湖北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精神,指导全省今后一个时期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今后五年是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全面推进我省现代农业建设基础较好、要求迫切、机遇难得。
(一)发展现代农业具有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全省各级认真贯彻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方针,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保持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两大目标,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探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路子,努力调整农业结构,着力推广运用农业新技术、新模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幅度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粮食连续九年增产,淡水产品、油菜籽产量连续17年全国第一。“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有序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农机保有量突破千万台大关。农业科技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有新突破,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9∶1。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九年大幅增长,2012年达到7852元,近三年增速超过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居中部省份第一,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为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促进全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氛围越来越好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今后统筹城乡的力度将不断加大。随着我省“两型”社会建设、“两圈一带”战略和“中三角”崛起战略支点的全面推进,将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随着工业化快速发展,城镇化全面推进,对农业现代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信息化水平提高,有利于为农业注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手段;城镇化加速推进,有利于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城镇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有利于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拓展农业的文化传承、休闲观光功能。随着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增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将更多地转向农业和农村,从中央到地方,对农业的投入将保持增长态势,农业和农民将获得更多的支持。随着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的突破和广泛应用于农业,将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挑战日益突出
总体上看,我省现代农业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地方处于起步后加速推进阶段。今后一个时期,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还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少且呈刚性减少,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农业血防形势不容乐观,资源与环境约束加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重发,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有限;农业劳动力季节性、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在连年丰收的高基数上持续增长的压力和难度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有待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不够、加工水平需持续提升;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发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受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加难度越来越大,影响了农民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自我积累和投入能力。
今后五年,必须珍惜、抓住和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应对新挑战,破解新难题,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坚持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促进我省现代农业建设上新水平、新台阶。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建设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制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的总体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湖北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主要任务,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抓手,以试验示范为基本工作方法,全面推进农业种养标准化、作业机械化、规模适度化、生产集约化、主体专业化、组织合作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一体化、产品品牌化、全程信息化、环境生态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产出高效化,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主攻方向。认真落实农业生产扶持措施,充分调动农民务农和各级政府抓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集中各级农业生产专项,集中要素投入,优化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主攻单产和改善品质,建设优质、安全、高效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核心任务。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营销、产业化经营、职业化从业、本土化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
坚持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内生动力。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培养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坚持把推动科技进步作为重要支撑。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农村科技人才培养,造就一批懂科技、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业技术整合集成和转化推广应用水平,促进农业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坚持把统筹协调发展作为根本要求。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结构调整与环境承载、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政府主导与农民参与等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农业与农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强化血防疫区农业综合防治,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7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业结构更趋合理,农业产业体系更趋完善,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科技研发推广应用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有较大提高。全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普遍提高,武汉、宜昌、襄阳市区周边县市及江汉平原、鄂东沿江县市和各地大型国有农场等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主要任务
重点加强事关现代农业发展全局、影响长远的七大体系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产业竞争能力和发展活力。
(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加快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种养业全面协调发展,生产基地化、布局区域化、种养标准化、产加销一体化、产品品牌化,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格局。
稳定发展粮棉油生产。坚持稳定面积、调整结构和提高单产并重。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以产粮大县为重点,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以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以机械化插秧和社会化服务为保障,适度恢复发展双季稻。开发利用江河洲滩和低丘岗地,发展玉米、马铃薯和红薯生产。大力开发冬闲田,扩种小麦、油菜。加强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建设。推进粮棉油整建制高产创建,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
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作物。恢复性建设大中城市郊区蔬菜基地,推进蔬菜集约化育苗,突破性发展设施蔬菜生产;因地制宜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水生蔬菜、魔芋、食用菌、木本油等特色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以柑橘、梨、桃为主的优势水果,提升产品档次和品位。巩固提高名优绿茶,扩大乌龙茶、红茶、黑茶(边销茶)、白茶及黄茶生产。建设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精品园和高效园,提高园艺作物产品竞争力。
加快发展现代养殖业。把养殖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加速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突出生猪、禽蛋、肉鸡三大优势产品和水禽、草食畜牧业、蜂业三大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区域优势明显、地方特色鲜明和核心竞争力较强的现代畜牧产业基地。全面推进畜牧强县(市、区)暨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和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加快渔业养殖设施改造升级,精养鱼池实现水、电、路、机械配套,推进规模化连片开发。加快发展河蟹、小龙虾、鳝鳅等优势产业,提高名特优品种比重。支持发展饲料工业,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发展浓缩饲料和预混料,科学发展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工业。
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加强优势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形成一批特色明显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和专业大县。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引导加工企业
湖北省食用菌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20...
关于安阳殷都区现代农业2018-20...
关于河南示范区(安阳县)现代农业特色...
《宁夏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发...
<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全文...
张掖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陕西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
威海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益阳市“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下...
益阳市“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上...
山西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
海南省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福州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6...
宝鸡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
宝鸡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
复制成功
微信号: bieshu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