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2025-08-07 15:04:39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这为我们保障粮食安全、丰富百姓餐桌指明了全新方向。在传统认知里,粮食主要源于陆地耕种,然而如今,我们需打破局限,从更广阔天地探寻食物供给的多元路径。
向陆地深挖潜力,在传统耕地上,要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利用现代化灌溉技术,让农田旱涝保收;运用科学施肥手段,提升土壤肥力,确保农作物茁壮成长。同时,不能仅盯着主粮,像土豆、红薯这类产量高、营养丰富的薯类作物,以及芝麻、花生等油料作物,都应纳入视野。在城市周边,发展都市农业也是妙招,利用阳台、屋顶等空间,种植新鲜蔬菜,实现家门口的 “菜篮子” 自由。
森林同样是巨大的食物宝库。各类野生菌菇,如羊肚菌、松茸,是餐桌上的珍馐;板栗、核桃等坚果,营养丰富,可加工成多样食品。我们应在合理保护森林生态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森林食物资源,比如人工培育木耳、香菇,在林间养殖家禽,让森林成为源源不断的食物供应地。
海洋更是潜力无限。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大力发展海水养殖。像养殖三文鱼、牡蛎等海产品,不仅产量高,还富含优质蛋白与不饱和脂肪酸,有益健康。利用海洋科技,研发新型养殖设备,扩大养殖规模,提高海产品质量。海洋捕捞也需科学规划,在休渔期严格管控,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大食物观的践行,不仅能保障粮食数量安全,更能提升食物品质,丰富百姓餐桌。从营养均衡角度看,多样化食物来源能让人们摄入更全面的营养。在传统米面粮油基础上,增加海鱼补充优质蛋白与 Omega-3 脂肪酸,多吃坚果获取维生素与矿物质,使饮食结构更科学。
要将大食物观落到实处,需多方发力。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林业、渔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研发新种植、养殖技术;完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投身多元食物产业。科研人员要深入研究,培育优良品种,攻克技术难题。广大生产者要转变观念,积极尝试新的食物生产模式。消费者也应改变饮食习惯,主动接纳更多种类食物。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树立大食物观,拓展食物来源,是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必由之路。从陆地到森林,从森林到海洋,当我们全方位开发食物资源时,百姓的餐桌将更加丰盛,国家的粮食安全根基也将更加稳固,向着美好生活大步迈进。
大食物观:概念、农业指导与三农人调整...
大食物观范畴全解:涵盖哪些食物?农业...
大食物观:多元供给思维引领三农发展的...
大食物观深度解析:思维、范畴、实施与...
如何把握大食物观的科学内涵
什么是大食物观?如何构建多元化食物供...
健康食物南瓜高产的种植方法要点有哪些...
2025年粮食安全相关政策大盘点:守...
鸽子吃什么食物长得大又壮又肥?
螃蟹不能和哪些食物一起吃?吃螃蟹的十...
立夏吃什么食物?有什么讲究和禁忌?当...
盘点全球十大极端食物,你敢尝试一下吗...
十大抗辐射最好的食物水果蔬菜介绍!
2025《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
乌梅子酱是什么梗?具体是什么食物?附...
复制成功
微信号: bieshu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