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如何把握大食物观的科学内涵

来源:土流网2025-07-09 15:45:16

树立大食物观是应对国内粮食紧平衡态势的重要部署。在国内资源、生态条件约束趋紧的背景下,我国粮食高位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粮食直接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比重逐步下降,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的粮食间接消费量稳步增加。

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消费结构,让老百姓从“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营养、吃得健康”方向转变,是树立大食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食物观抓住了当前农产品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主要矛盾,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食物消费需求。

坚持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两个底线。粮食安全是食物安全的基础。粮食既可以是口粮,成为居民食物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可以是饲料粮,转化为肉、蛋、奶等其他食物。强调食物供给安全不能放松对粮食安全的重视,要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保障肉蛋奶、水菜果等重要农产品的国内供给,既不能缺项,也不能顾此失彼。落实大食物观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能“竭泽而渔”,而要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产品保供,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强调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落实大食物观,既要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更要推动农业由“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瞄准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和区域资源禀赋优势,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向市场紧缺产品调,向优质特色产品调,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调,拓展农业多功能和增值增效空间。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一方面,要实现食物供给种类的多元化。树立大食物观,就是要与居民食物需求变化相适应,不仅要守住“米袋子”,还要提稳“菜篮子”,抓牢“油瓶子”,抱好“奶罐子”。另一方面,要实现食物供给来源的多元化。树立大食物观,不能停留在向传统种植养殖要食物的平面化视角,而是要放宽眼界,全方位、立体化地拓展食物来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

增强食物供应链韧性。树立大食物观,不仅要关注食物产业链的生产端,充分发挥我国资源禀赋多元化的优势,深入挖掘生物技术、设施农业的潜力,提升国内食物保供能力和水平,而且要关注食物产业链的中端和末端,即储运、加工、贸易、消费等各环节,推动产购储加销全链条协同发力,畅通国内国际流通渠道,提高关键物流节点掌控能力,强化食物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确保多元化食物产得出、供得上、送得到。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