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禁牧后牧民咋转型?4 种生产方式调整思路帮你找门路

来源:互联网2025-09-04 14:43:13

禁牧政策实施后,不少牧民担心 “不能放羊,日子咋过”。其实只要找对方向,调整生产方式,不仅能守住草原生态,还能开辟新的增收路。下面就用咱牧民能听懂的家常话,聊聊禁牧后常见的生产转型办法。

一、从 “散养放牧” 到 “舍饲圈养”,科学养畜稳收益

禁牧后不能在草原放羊,但可以把牛羊圈养起来,搞 “舍饲养殖”。这种方式不用靠天吃饭,还能提高养殖效率。内蒙古科左中旗的牧民张建国,禁牧后建了 500 平方米的标准化牛舍,养了 30 头西门塔尔改良牛。他说:“以前散养时,一头牛一年就长 200 斤,现在用青贮玉米、苜蓿草搭配饲料喂,一头牛一年能长 400 斤,年底卖牛能多赚 5000 多块。”

搞舍饲养殖有两个关键:一是建规范的圈舍,保证通风、保暖,减少牛羊生病;二是储备充足的饲料,比如夏天种青贮玉米、紫花苜蓿,冬天用秸秆加工成饲料,成本低还营养。不少地方政府还会给建圈舍、买饲料机械的牧民发补贴,像甘肃舟曲县,建标准化圈舍每亩能补 2000 元,大大减轻了牧民的前期投入压力。

二、从 “只养牛羊” 到 “特色养殖”,小众品类找新蓝海

除了传统的牛羊,还能尝试养一些市场行情好的 “特色品种”,避开同质化竞争。青海海南州的牧民才让,禁牧后放弃养羊,改养藏香猪。藏香猪耐粗饲,吃草原上的野菜、青稞秸秆就行,而且肉质紧实,一斤能卖 60 多块,比普通猪肉贵 3 倍。才让去年养了 200 头藏香猪,纯利润赚了 15 万,比以前养羊收入翻了一番。

还有内蒙古的部分牧民,改养草原鸡、蜜蜂等。草原鸡吃虫吃草,鸡蛋口感好,在城里很受欢迎;养蜜蜂采草原野花蜜,一斤蜂蜜能卖 100 多块,还不破坏草原。不过搞特色养殖前,要先了解市场需求,最好找当地农业部门咨询,学习养殖技术,避免盲目跟风。

三、从 “靠畜吃饭” 到 “农牧结合”,种地养殖两头补

不少牧民家里既有草原,也有耕地,禁牧后可以把精力放在耕地上,搞 “种植 + 养殖” 的农牧结合模式。新疆巴里坤县的牧民马占山,禁牧后种了 20 亩燕麦和 10 亩青贮玉米,燕麦用来喂圈养的牛羊,多余的燕麦粒还能卖给粮食收购站;青贮玉米冬天当饲料,不用花钱买。去年他靠种地和养牛,总收入达到 8 万,比单纯放牧时还多。

还有的牧民种特色作物,比如甘肃的牧民种当归、党参等中药材,云南的牧民种茶叶、核桃。这些作物适合当地气候,市场价格稳定,而且政府对种植经济作物有补贴。比如甘肃对种中药材的农户,每亩能补 300 元,既降低了种植成本,又提高了收益。

四、从 “传统养殖” 到 “三产融合”,跳出养殖赚 “服务钱”

禁牧后不一定只盯着养殖和种植,还能围绕草原做 “文章”,搞旅游、加工等第三产业。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牧民娜仁,把自家的老房子改成 “草原民宿”,夏天接待城里来的游客,管吃管住,每人每天收 200 元,还带游客体验挤牛奶、做奶豆腐,旺季时一个月能赚 3 万。

还有的牧民搞畜产品加工,比如把牛肉做成牛肉干,把牛奶做成奶酪、奶酒,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内蒙古的牧民王芳,去年开了个小型牛肉干加工厂,用自家养的牛做原料,线上线下一起卖,一年销售额突破 50 万。现在不少地方政府会组织电商培训,帮牧民开网店、做直播,解决销售难题。

禁牧不是 “断了活路”,而是换一种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只要肯动脑筋、肯学习,无论是改圈养、搞特色养殖,还是种地、做旅游,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产门路。而且各地政府都有配套的扶持政策,比如技术培训、资金补贴、市场对接等,牧民朋友可以多关注当地的政策通知,主动找农业、畜牧部门咨询,让转型之路走得更顺,日子过得更红火。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