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大食物观:多元供给思维引领三农发展的现实意义与启发

来源:互联网2025-08-08 14:29:01

“民以食为天”,食物安全是民生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食物观,为新时代三农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一理念不仅改变了我们对食物的认知,更对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要启发。

大食物观:打破边界的多元供给思维

大食物观打破了传统 “粮食即主粮” 的狭隘认知,是一种全方位、多维度开发食物资源的战略思维。它不再局限于耕地种植的水稻、小麦、玉米等谷物,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 —— 向草原要肉奶,向森林要菌果,向海洋要鱼虾,向科技要新食材。这种思维强调从整个自然资源系统出发,挖掘各类生态系统的食物供给潜力,构建 “多元、稳定、可持续” 的食物保障体系。比如,过去只看重农田产出,现在林下种菌、稻田养鱼、海水养殖等模式都被纳入食物生产的范畴,让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水域都发挥出食物供给价值。

对三农的现实意义:筑牢根基,拓宽路径

保障粮食安全更有底气:传统粮食生产受耕地面积、气候等因素限制,大食物观通过拓展食物来源,分散了粮食安全风险。当主粮生产遇到波动时,畜禽、水产、林产品等可以填补供给缺口,让百姓餐桌更稳定。福建山区发展林下经济,既保护了生态,又产出大量菌菇、坚果,成为粮食安全的重要补充。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大食物观推动农业从单一粮食种植向多元种养转型。山东寿光不再只种传统蔬菜,而是发展智能化大棚种植多样蔬果,还延伸出观光农业、预制菜产业,让农业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带动了农业提质增效。

增加农民增收渠道:多元食物生产为农民提供了更多赚钱门路。广东湛江渔民从传统捕鱼转向海水养殖金鲳鱼、石斑鱼,通过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收入比过去翻了几番;西北农民在草原发展生态养殖,牛羊肉通过电商卖出好价钱,腰包越来越鼓。

三农发展的启发:创新思路,激发活力

转变生产理念,盘活资源:农民要打破 “守着农田种庄稼” 的固有思维,充分利用本地自然条件。山区可以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水域地区搞生态水产,城郊结合部发展设施农业,让闲置的山水林田湖草都变成 “聚宝盆”。比如,浙江农户利用稻田养殖小龙虾,实现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亩均增收上千元。

拥抱科技赋能,提升效益:大食物观离不开科技支撑。农民要主动学习新技术,像运用物联网监控大棚温湿度、采用无土栽培提高产量、通过冷链物流保鲜农产品等。科技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河南农户用智能化设备种植菌菇,产量提高 30%,人力成本降低一半。

融入产业链,抱团发展: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农民可以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形式抱团发展。江苏农户成立水产养殖合作社,统一育苗、统一技术、统一销售,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打响了品牌,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

大食物观是引领三农发展的 “金钥匙”。它以多元供给思维拓宽了食物来源,为粮食安全增添保障,优化了农业结构,让农民增收路更宽。对于三农从业者来说,转变理念、善用资源、拥抱科技、抱团发展,才能在大食物观的指引下,让农业更有奔头、农村更有活力、农民生活更红火,共同筑牢国家食物安全的坚实根基。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