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2025-08-07 16:09:49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食物观,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保障粮食安全、丰富百姓餐桌指引了全新方向。那大食物观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思维?哪些食物又能纳入其范畴?各地在实施过程中有哪些具体细节与成功范例呢?接下来,就为大家一一揭晓。
大食物观:多元创新的战略思维
大食物观,打破了传统粮食观念的狭隘边界,是一种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战略思维。以往,我们对粮食的认知多局限于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谷物,而大食物观将视野拓展至整个自然资源领域。它倡导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乃至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不再单纯依赖有限的耕地资源,而是从系统观念出发,充分挖掘各类自然资源的食物供给潜力,构建多元、稳定、可持续的食物保障体系。
纳入大食物观的食物范畴
传统农作物拓展:除了常见的主粮作物,薯类作物如土豆、红薯,不仅产量可观,还富含淀粉、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是优质的食物来源;豆类作物像大豆、绿豆等,蛋白质含量高,可加工成多样豆制品,丰富了食物种类。
林产品:森林孕育着丰富食物。菌菇类,如味道鲜美的香菇、营养丰富的木耳,还有珍贵的羊肚菌、松茸等,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板栗、核桃、松子等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无论是直接食用还是用于烹饪、加工,都备受青睐。
畜牧与渔业产品:在草原和养殖基地,牛、羊、猪、鸡、鸭、鹅等畜禽提供了大量肉、蛋、奶,是人们获取蛋白质的重要途径。海洋则是巨大的 “蓝色粮仓”,三文鱼、金枪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富含优质蛋白、Omega-3 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此外,淡水养殖的鱼类、小龙虾等,同样丰富了食物供给。
新兴食物资源:随着科技发展,昆虫蛋白、人造肉等新兴食物逐渐进入人们视野。昆虫富含蛋白质,部分昆虫还可作为食物或饲料;人造肉通过生物技术模拟肉类口感与营养,为食物供给开辟了新方向。
实施细节:多方协同,科技赋能
政府引导:政府加大对农业、林业、渔业等食物生产领域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农民种植多样化农作物、发展特色养殖;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海上牧场、现代化林场等基础设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食物生产、加工、流通环节,保障食物安全。
科技助力:科研人员深入开展育种研究,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农作物、畜禽、水产新品种。研发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如无土栽培、智能化养殖等,提高食物产量与质量;利用生物技术,开发微生物发酵食品、人造肉等新型食物产品。
生产者行动:广大农民、养殖户、林农等生产者积极响应,转变生产观念,调整生产结构。合理规划种植、养殖布局,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采用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生产绿色、有机食物。
各地成功案例:开拓进取,成效显著
福建:作为践行大食物观的先行者,福建凭借依山傍海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山区,推动林下经济,种植菌菇、培育珍贵中药材,养殖蜜蜂等;在沿海地区,拓展海水养殖规模,养殖鲍鱼、海参、海带等海产品。形成了畜禽、渔业、蔬果、茶叶、食用菌等多个特色产业,丰富了食物供给,增加了农民收入。
山东寿光:以蔬菜种植闻名的寿光,不断创新设施农业。建设智能化蔬菜大棚,运用物联网技术,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光照、施肥等环节,实现蔬菜全年高效生产。不仅保障了本地蔬菜供应,还将新鲜蔬菜运往全国各地,成为全国重要的 “菜篮子” 基地。
广东湛江:积极打造海上牧场,运用现代化养殖技术,规模化养殖金鲳鱼、石斑鱼等优质海水鱼类。建设渔业产业园,完善海产品加工、物流产业链,提高海产品附加值,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为居民提供了丰富优质的海产品。
大食物观,为我们开启了食物供给的全新篇章。通过拓展思维、丰富食物范畴、扎实推进实施,各地正不断书写着保障粮食安全、满足人民饮食需求的精彩答卷。未来,我们应继续践行大食物观,让百姓餐桌更加丰盛,让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固。
大食物观范畴全解:涵盖哪些食物?农业...
大食物观:概念、农业指导与三农人调整...
大食物观:多元供给思维引领三农发展的...
2025大豆补贴政策:对种植影响大揭...
2025农村十大暴利养殖项目全解析
土流网新版APP七大亮点全解析流转土...
立体农业是什么?它有哪三大模式?效益...
做蔬菜配送利润大吗?前景如何?怎么起...
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常见问题解答:...
种植农户申领稻谷补贴,关键注意事项全...
2025年稻谷主产省补贴政策全知晓:...
2025年农村土地政策解读:三权分置...
粮食最低收购价机制深度解析:惠农保供...
农村土地确权对农民土地流转有什么影响...
深度解析:农村老家盖房为啥越来越难?...
复制成功
微信号: bieshu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