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历来是鱼米之乡,时至今日,尽管不少农民选择外出务工,但在江西省一些位置相对偏远、土地条件尚可的农村,仍有很多农民留在家里种植承包地。针对这一实际,省农业农村厅着手推进“乡村主建、农民主体”建设模式,鼓励采取“以工代赈”“村民自建”的方式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全省多地选取一批村级党组织带动能力强、农民意愿和积极性高、建设风险可控的村,对预算在200万元以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展试点。区别于现有模式,“村民自建”在建设环节不进行招标,而是由项目所在村或小组的村民自行聘请人员施工或直接由村民自己来施工。
“村民自建”的效果在松陂组体现得很直观。“我们这里的地势南高北低,水的自然流向应该是由南向北,但最初设计时却给我们设计了3条东西走向的灌渠,非常不合理。”高公精说,去年底项目开工前,他们就参与进来,并发现了设计有问题。
类似这样的设计问题并不是个例,过去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村民的参与程度不够,很多问题等到建设完毕准备耕种了才发现,为时已晚。“村民自建”则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村民的介入下,设计单位不仅将灌渠走向调整为更合理的南北向,还根据灌溉需求增加了一条灌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