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2025-08-12 14:41:19
在大食物观 “全方位开发食物资源” 的理念下,养殖产业不仅要保障食物供给,更需与生态环境保护同频共振。实现养殖与生态的协同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提升养殖效益的重要路径。那么具体该如何实现呢?
养殖废弃物 “变废为宝”,构建循环生态链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污水等废弃物,若处理不当会污染环境;但若合理利用,就能成为生态循环的 “纽带”。通过粪污资源化技术,可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和清洁能源。例如,山东某养猪场建立沼气池,将猪粪投入池中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场内照明和供暖,年节省电费数万元;沼渣和沼液则作为有机肥用于周边农田,种出的玉米、蔬菜口感更好,还减少了化肥使用量。这种 “养殖 — 沼气 — 种植” 的循环模式,让废弃物实现全利用,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资源,形成 “养殖护生态、生态促养殖” 的良性循环。
种养结合 “一地多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种养结合模式能让土地、水资源等得到高效利用,减少养殖对环境的压力。林下养殖就是典型例子,河南某农户在核桃林里养殖土鸡,鸡群啄食林间害虫和杂草,减少了农药使用;鸡粪自然发酵为林地施肥,促进核桃生长。这样一来,林地不仅产核桃,还出优质土鸡和鸡蛋,每亩收入比单纯种树翻了一番,且林地生态更健康。稻渔综合种养也是双赢选择,在稻田里养殖鱼虾,鱼虾粪便为水稻施肥,水稻光合作用为鱼虾提供氧气,不用打农药、少施化肥,种出的稻米和鱼虾都是绿色产品,深受市场欢迎。这种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的模式,让养殖与种植相互滋养,实现生态与效益双提升。
绿色技术 “降污增效”,减少养殖环境影响
推广绿色养殖技术是协同发展的关键。在节水方面,采用节水型养殖设施,如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水质净化设备重复利用水资源,比传统养殖节水 70% 以上,还能减少污水排放。在减排方面,使用低氮饲料和精准投喂技术,减少畜禽粪便中氮、磷含量。浙江某蛋鸡场通过精准计算饲料配方,在满足蛋鸡营养需求的前提下,降低饲料中磷的添加量,使鸡粪中磷含量减少 20%,周边农田施用后土壤磷超标问题明显改善。此外,安装粪便干湿分离设备,干粪加工成有机肥,污水经处理达标后用于灌溉,从源头减少污染,让养殖过程更 “绿色”。
生态养殖 “品牌增值”,激励环保行为
走生态养殖之路,打造绿色品牌,能让养殖户在环保中获得更高收益,从而主动践行生态保护。通过绿色认证、生态标识等方式,让消费者认可养殖产品的生态价值。例如,云南某林下养蜂基地坚持不使用农药,蜂蜜通过有机认证后,每斤售价从 80 元提高到 150 元,仍供不应求。消费者愿意为 “生态” 买单,倒逼养殖户规范养殖行为:不滥用抗生素、不污染周边环境。同时,地方政府对获得生态认证的养殖场给予补贴,支持其升级环保设施,形成 “环保有奖励、优质能优价” 的激励机制,让养殖户从 “要我环保” 转变为 “我要环保”。
大食物观下的养殖产业,不是对生态的索取,而是与生态的共生。通过废弃物循环利用、种养结合、绿色技术应用和生态品牌打造,养殖产业既能提供更优质的食物,又能守护绿水青山。这种协同发展模式,不仅保障了生态安全,更拓宽了养殖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力。在实践中,养殖户需结合自身条件选择合适路径,让养殖与生态携手同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向多元生态要粮要蛋白:农业种植养殖增...
大食物观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关联下的...
大食物观:概念、农业指导与三农人调整...
大食物观范畴全解:涵盖哪些食物?农业...
大食物观:多元供给思维引领三农发展的...
大食物观政策下,农业人生产经营调整全...
大食物观背景下,三农人开拓线上销售渠...
三农人解锁大食物观下多元增收渠道的实...
大食物观下,农产品加工业增收指南:多...
大食物观引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意义与...
践行大食物观:拓展食物来源,守护粮食...
各地规模化种植指导政策与实操指南: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
吉林省:农村电商与快递下乡协同拉动农...
河南省关于大力支持中原经济区小麦玉米...
复制成功
微信号: bieshu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