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全国各地农村宅基地政策:共性根基上的特色探索

来源:互联网2025-07-23 11:25:22

农村宅基地政策改革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与乡村长远发展的重要议题。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各地积极探索实践,不同地区的农村宅基地政策既存在共性,也展现出显著差异。

一、各地政策的共性

1、坚守核心底线

各地均将 “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 作为改革的根本遵循。无论何种政策举措,都确保宅基地归集体所有的性质稳固,防止耕地被非法侵占用于宅基地建设。例如,在安徽凤阳,涉及宅基地退出的政策仅针对纳入特定土地增减挂范围且适合复垦为耕地的宅基地,保证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配置时,耕地总量不减少,同时保障农民在宅基地相关权益变动中的利益,如自愿放弃宅基地安置并进城购房,在原宅基地归还村集体用于复耕复垦并拆除建(构)筑物后,给予一次性 5 万元购房奖励,避免农民因政策变动遭受损失。

2、推进确权登记

为明晰宅基地产权,各地大力推进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昆山为每一块合法的宅基地及农房颁发不动产权证书,让农民在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拆迁补偿等方面有了坚实依据,有效减少因权属不清引发的纠纷。河南光山将不动产登记窗口下沉至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调查核实窗口延伸到行政村便民服务站,通过 “上门办”“远程办” 等模式,方便农民办证。全国多地通过类似举措,加速确权登记进程,计划在 2027 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国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任务,为宅基地后续改革与管理筑牢基础。

3、探索 “三权分置

围绕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 “三权分置” 展开探索是各地政策的共性方向。惠州龙门县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 “三权分置” 有效实现形式,通过完善宅基地集体所有权行使机制,保障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使用权,如建立宅基地退出的统一再分配保障机制、地票制保留资格权等做法,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同时,实现宅基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盘活利用。

二、各地政策的差异

1、解决用地矛盾方式不同

在人地矛盾突出地区,政策侧重挖掘土地潜力。珠海市斗门区针对人多地少、宅基地供求矛盾突出问题,创新采用 “多户联建” 方式建设村民公寓,以莲洲镇福安村为例,通过 “多户联建 + 一户一证” 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比原有模式提高 3 倍,还探索宅基地使用权跨村配置,拓宽宅基地资源获取渠道。而在一些地广人稀地区,更注重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利用,如惠州龙门县全县宅基地退出 5680 宗,面积 395.66 亩,流转宅基地 6127 宗 432.54 亩,将闲置资源转化为发展动力。

2、便民服务与流转模式差异

河南光山在确权登记环节,通过便民服务中心下沉、工作人员上门及远程服务等方式,让农民轻松拿到产权证书,为后续宅基地流转等奠定基础。昆山则在确权后,积极探索宅基地规范流转和互换,如当地村民通过宅基地互换实现各自居住需求。宁波象山县搭建 “乡愁产业空间” 乡村产业信息对接平台,将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纳入数据库,引入大量乡村产业项目,与昆山单纯的农户间流转相比,拓展了宅基地与产业融合的流转路径。

3、政策侧重点不同

南通等地出台鼓励放弃、退出农村宅基地进城购房的政策,给予一定额度奖补,旨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配置,助力城镇化进程。而安徽凤阳的宅基地退出政策,明确针对纳入特定土地增减挂范围和县房屋征收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纳入征收范围内的项目,涉及需要安置宅基地的本县农村居民,与南通政策相比,适用范围更具针对性,侧重于特定区域内的宅基地资源整合与再利用。

不同地区的农村宅基地政策在共性基础上,因地理环境、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探索。这些特色政策为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多元经验,各地可相互借鉴,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宅基地政策体系,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