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海南省澄迈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上)

海南省澄迈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上)

来源:海南省林业局2016-06-29 10:32:18

相关链接:海南省澄迈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中)

      海南省澄迈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下)

 

本次规划编制工作由省林业局统一部署,组织全省技术力量,采取以省林业局为主,各市县配合方式开展工作。按照省林业局编制的《海南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大纲》确定的规划基数、规划目标和规划任务完成了《规划》的编制工作。

《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县域林地保护利用战略、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引导社会严格保护林地、节约集约利用林地、优化林地资源配置,提高林地保护利用效率,保障林业中长期发展空间,确保实现规划目标。

第一章 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1.1区域概况

1.1.1自然地理概况

澄迈县位于海南岛北部。地理位置北纬19°23’~20°01’,东经109°45’~110°15’。北部濒临琼州海峡,隔海与雷州半岛相望,东接定安县,南与屯昌县、琼中县接壤,西靠临高县、儋州市。县域东西宽56km,南北长70km,土地总面积2076km2(3114000亩)。县城位于金江镇,距离海口市54km。

(1)地形地貌

县内地势南高北低,自南向北阶梯状伸展,依次为丘陵、台地、平原,逐级下降到海边。形成了南部丘陵,中部南渡江冲积平原,北部宽阔台地和沿海冲积平原地貌。各种地貌中丘陵占34.4%、台地占11.2%、河积平原占14.6%、海积平原占39.8%。境内有大小山岭54座,最高山为仁兴的大王岭(海拔513m)和白茶山(海拔511m)。海拔在300m以上的山岭有:丁松岭(海拔449m)、大岭(海拔404m)、鸡母岭(海拔399m)、挂灯岭(海拔389m)、土香岭(海拔366m)、山熊孔岭(海拔342m)、公连岭(海拔312m)、加米岭(海拔306m)。

(2)气候

澄迈县属热带季风区,地处低纬度热带边缘,为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主要特点:春季温暖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多台风暴雨,冬季冷气流侵袭时有阵寒。全年四季如春,光照充足,气候暖和,终年无霜。①全年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100h以上;②年平均气温24℃,气温最高7月份平均28℃左右,最低1月份平均17℃左右;③年平均降水量1701mm,4月下旬~10月下旬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8%;④年平均蒸发量1834mm,平均相对湿度85%。常年以东北风或东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4m/s,冬季有寒流侵袭并带来短时阵寒。5~11月,时有热带气旋影响,但较之全省东部县市,台风影响较弱。农作物一年可两熟至三熟,是海南省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热带作物重点种植县之一。

(3)河流水系

全县有大小河流20多条,总长度250km,年径流量35亿m3。海南最大的河流南渡江流经县内8个乡镇,长达120km,年径流量为17.4亿m3,可利用水4亿m3。蓄水100万m3以上的水库有20个,水域面积1653.33hm2(2.48万亩),库容蓄水1亿m3。海南省最大的松涛水库主干渠道穿越县境内9个乡镇和农场,灌溉面积近34万亩,地下水总储量3.2亿m3,其中优质地下矿泉水7处。

(4)土壤

成土母岩主要有玄武岩、花岗岩、砂页岩,成土母质有浅海沉积母质、河流冲积母质和滨海沉积母质等。土壤类型有8个土类、12个亚类、43个土属、110个土种。主要包括玄武岩砖红壤、火山灰幼龄砖红壤、沙页岩砖红壤、滨海沙土等。主要造林土壤有4种,即:①由滨海沉积物发育形成的滨海沙土,分布在桥头、马村、老城等沿海乡镇;②由玄武岩发育形成的铁质砖红壤,主要分布在北部台地的金江、美亭、白莲、老城、福山、桥头等乡镇;③由河流冲积物发育形成的沙壤土,主要分布在中部南渡江两岸的山口、太平、长安、瑞溪、永发等乡镇;④由花岗岩、砂页岩形成的砖红壤,主要分布在南部的石浮、文儒、加乐、中兴、山口、长安等丘陵岗地。

(5)植物资源

县内植物品种繁多,据统计木本植物有51科130属1200多种,珍贵药用植物有100多种。目前保存多、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的主要乡土树种有:南亚松、青皮、母生、海南蒲桃、苦楝、油茶等。引进栽培树种有:木麻黄、台湾相思、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大叶桉、隆缘桉、柠檬桉、刚果12号桉、巨尾桉、赤桉、加勒比松、非洲楝、银合欢、南洋楹、凤凰木等。热带经济树种有荔枝、龙眼、菠萝蜜、芒果等。灌木植被主要有桃金娘、马樱丹、黄荆、杜鹃、檵木、刺灌等。草本植被主要有茅草、芒箕、蜈蚣草、狗尾草等。

(6)陆生野生动物

由于气温适宜,食物丰富,野生动物种类较多。常见的兽类有鼠类、野兔、蝙蝠、果子狸、海南兔、野猪等;鸟类有麻雀、大山雀、白眼眶、八哥、翠鸟、乌鸦、家燕等;爬行类有蛇类、龟鳖、坡马等;两栖动物有青蛙、黑眶蟾蜍、斑腿树蛙、海蛙等;昆虫类有蜂类、蚁类、蝴蝶类、蜻蜓等。

(7)其它资源

①热带作物资源

由于境内地势较平坦,土地宽广肥沃,光、热、水等条件优越,大部分土地可以引水浇灌,十分适宜种植热带作物和冬季瓜菜。主要经济作物有:橡胶、椰子、咖啡、胡椒、槟榔、益智等。自2006年以来,全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瓜菜、水果、橡胶等优势产业有了新的突破。据资料,冬季瓜菜种植面积16.1万亩,产量37.03万吨,产值8.15亿元,各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同时建立荔枝、杨桃、瓜菜等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其中香蕉标准化生产基地5个共1.5万亩,无公害瓜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万亩,已认证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26个,省级优质农产品35个。全县农业总产值23.08亿元,农业增加值14.68亿元。

②水产资源

海水养殖。澄迈北靠琼州海峡,海岸线全长89.8km(含内湾线)。由于水温适宜,海水较深,盐度适中,发展海洋捕捞业、养殖业等条件优越。内港有港湾15处,有浅海滩涂1533.33hm2(2.3万亩),海水有机物质丰富,是理想的养殖基地。近港海湾盛产海藻(江蓠)、海参、马鲛鱼、红鱼、黄花鱼、石斑鱼、鲳鱼、金枪鱼、鱿鱼、墨鱼、龙虾、虾米、蟹等名贵海鲜品种。

淡水养殖。主要有青鱼、鲢鱼、罗非鱼等多种淡水鱼类。对虾、青虾、角虾、青蟹等几十种虾、蟹类,以及泥蚶、毛蚶、海螺、牡蛎等贝类等。?

③家禽家畜

人工饲养的动物以禽畜类为主,包括猪、牛、羊、兔、鸡、鸭、鹅、鹌鹑、鸽子等。当地饲养的东山黑山羊闻名遐迩,令食客赞不绝口。

④矿产资源

县内已探明的陆地矿产资源有石灰岩1070万t,平均含石灰钙53.92%;石英石5000万t,平均品位含硅99.5%;石油1.9亿t;水晶矿床长5.5km,宽3km;高岭土约有8000万t。另外还有黄金、白银、铅、锰、锌、铝、赤铁、花岗岩、泥煤、高岭土等十多种矿。已发现矿产地55处,其中金属矿产地11处,非金属矿产地32处,能源矿产4处,水气矿地8处。

⑤旅游资源

澄迈县历史悠久,从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封元年至今,岁月沧桑,留下了多少古迹任人凭吊。主要旅游;人文景观主要有美郎姊妹塔、金山寺;山石景观有济公山、奇石岗、仙人洞等;另外有九乐山温泉

1.1.2、社会经济概况

(1)行政区划与人口

澄迈县下辖11个乡镇、个村(居)委会、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营农场、1个国营林场。

据2010年人口数据,全县总户数141071户,户籍总人口537470人(男性290437人,女性247033人)。其中农业人口355399人,非农业人口182071人。按民族划分:汉族532146人,少数民族5324人。居民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黎、苗、回、瑶等,但人数很少。

(2)经济发展概况

据县统计局2011年3月11日公布的数据,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6.00亿元,同比增长25.6%,增速创历史新高,在全省18个县市中排名第1位,比全国平均水平10.3%高出15.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15.8%高出9.8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0.03亿元、49.31亿元和26.66亿元,分别增长12.3%、26.4%和41.0%。经济总量在全省18个县市中赶超琼海排第5位,比上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23785元,同比增长21.4%,按当年汇率换算,人均GDP达到3591美元。

2010年全县全口径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达到28.17亿元,同比增加14.47亿元,同比增长105.6%。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08元,同比增长23.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7.7%;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885元,同比增长12.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1%。全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3128元,同比增长55.8%。

(3)交通运输、电力和邮电通讯

①交通运输。澄迈县紧邻海口市,陆、海交通运输极为方便,有海榆中、西公路干线,环岛西线高速公路和西环线穿越境内,县内各乡村均已形成密集的公路网。粤海铁路是我国第一条横跨海峡的铁路通道,其南港码头处在旅游休闲度假胜地西海岸与盈滨半岛之间,是火车乘坐轮船过海上岸的第一接轨站。

②电力。全县电网已并入省网,电网覆盖率达100%。另外,农村电网已全部改造好,实现同网同价

③邮电通讯。由于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与外界通讯联络方便迅速,移动电话与程控电话覆盖率100%,互联网各项快捷功能已惠及寻常百姓,中国移动、网通,电信构建了加入互联网的巨大平台。让世界进一步贴近,让人们的感情进一步交融。

1.2林地保护利用现状

1.2.1林地资源现状

根据本次林地区划界定统计,全县林地总面积122736.21公顷,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59.12%。其中,森林面积120045.34公顷,占林地面积的97.81%,森林覆盖率为57.83%。

(1)林地面积按地类划分

有林地119862.45公顷,灌木林地182.89公顷,未成林造林地1965.4公顷,苗圃地81.45公顷,无立木林地251.84公顷,宜林地392.18公顷,分别占林地面积的97.65%、0.15%、1.6%、0.07%、0.21%和0.32%。林地各地类面积详见附表1-1

(2)林地面积按森林类别划分

公益林地19384.55公顷,占林地面积15.79%;商品林地103351.66公顷,占84.21%。

(3)林地面积按使用权划分

国有64402.3公顷,占林地面积52.47%;集体58333.9公顷,占47.53%。

(4)林地面积按统计单位划分

林地面积按乡、镇、场统计见表1-2.

1.2.2林地资源特点

(1)森林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从表1-2可以看出,全县林地面积122736.21公顷,森林面积120045.34公顷,全县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部、西南部山区的省属国有农场,沿海地区少林。

(2)热带天然林资源比重不高。全县热带天然林面积7233.19公顷,占林地面积的5.89%。热带天然林物种丰富,生物量大,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物种基因库。在保持生态平衡、水源涵养、净化水质、发展森林旅游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3)热带经济林优势突出。全县以橡胶为主的经济林面积62917.47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51.58%。因为热带经济作物经济价值高,短时间可获得经济效益,农民有很高的种植积极性,成为地方经济支柱、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4)用材林集约经营程度不高,林地单位产出偏低。全县乔木林分平均蓄积量为53.71立方米/公顷,但用材林平均蓄积量仅为15立方米/公顷,与优越的自然条件相比,林地潜力未充分发挥,发展潜力巨大。另一方面,用材林集约经营程度不同,林地单位产出也呈现出较大差异。

(5)人工林中纯林多,树种相对较少。全县乔木林纯林面积114709.6公顷,占乔木林面积的95.29%。乔木树种以橡胶树、桉树为主,2个树种面积占人工林树种总面积的85.57%。由于树种单纯、林层单一,林分结构简单,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极易发生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

1.3林地管理评价

1.3.1取得的成效

(1)造林绿化成绩显著,森林资源总量大大增加。2009年“二类调查”显示,林地面积124557.7公顷,有林地面积121618.53公顷,活立木蓄积达到6151217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8.67%。与上期(1992年)“二类调查”相比,分别增加了40686.4公顷、49228.73公顷、4414286立方米、22.7个百分点。据统计,全县“十一五”期间完成各类造林面积9866.67公顷。其中,退耕还林3466.67公顷,速生丰产林5466.67公顷,其他造林933.33公顷。

(2)森林资源质量不断提高。澄迈县水热状况和立地条件总体较好,适合林木生长,目前森林资源质量总体良好。主要体现在:全县有林地面积占林地面积的97.64%;郁闭度大于0.3的有林地面积比重高,林相较整齐;森林火灾受损面积小,森林火灾受害率在0.1‰以下;乔木林分平均蓄积量达53.71立方米/公顷,且近成过熟林的面积、蓄积较上期“二类调查”时有大幅增加,龄组比重比较合理,森林生态功能增强。

(3)林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澄迈县充分发挥独特的森林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和调整林产品种植结构,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木材加工产业、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及产品加工利用业、森林生态旅游等产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初步形成了以橡胶、槟榔、福橙、咖啡、桉树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

(4)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出台了《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大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各级林改方案157个,组织实施外业踏查测量761个村民小组,测量林地面积40967公顷(全县规划集体林地40200公顷),林权确权发证面积37733公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

1.3.2存在的问题

(1)经营方式欠合理,林地地力受影响。随着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的快速发展,人工纯林面积不断扩大,多方面因素将对林地地力产生不良影响。一是轮伐期短的森林,反复采伐利用和更新,容易造成地表的破坏,特别是造林整地采用机械化全垦作业,使林地地表裸露,从而加大了地表径流并带走土壤,引起地力下降。二是施用的肥料多属化肥,缺乏有机肥,长期施用容易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土壤的自肥能力。三是缺少防止地力衰退与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林地肥力受到影响。对于经济果园,因经常锄草、松土等作业,致使地表裸露,在海南热带这个多雨地区,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地力衰退。

(2)林地的稳定性仍然不够,农业种植与林争地,管理难度大。林地的稳定性不够是指商品林地,主要体现在:一是农地林用、林地农用,范围不明,责任不清的问题;二是橡胶、甘蔗、木薯种植是传统的支柱产业,受经济利益驱动,那种价格好就种那种,变动比较方便,频率较快;三是澄迈大部分地方地形平缓,林地和农地相互交叉,树种多为速生短轮伐种类,变更容易,监管难。

(3)商品林经营水平低,林地退化较严重。全县乔木林分平均蓄积量为53.71立方米/公顷,但用材林平均蓄积量仅为15立方米/公顷,与优越的自然条件相比,差距较大。说明商品林特别是速生丰产林(短轮伐工业原料林)的经营水平低,投入不够,林地肥力过度利用,林木生长差。

(4)人工林纯林多,树种单一,生态环境仍然脆弱。全县乔木林纯林面积114709.6公顷,占整个乔木林面积的95.29%。乔木树种以橡胶树、桉树为主,2个树种面积占人工乔木树种总面积的85.57%。由于树种单纯、林层单一,林分结构简单,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极易发生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

1.3.3规划编制必要性

(1)是贯彻国函[2010]69号文件的具体要求。2010年7月25日,国务院以国函[2010]69号文件正式批复实施《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这是首次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加强林地保护利用的重视。批复明确了国家、省、市三级规划体系,要求分级编制国家、省、市三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规划》正是贯彻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具体要求,是落实林地用途管制,优化林地结构布局,统筹各项林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和实现林地科学管理的基础;是加强林地保护利用管理,完成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战略任务,实现“双增”目标,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举措。

(2)是确保陆地生态安全的需要。澄迈县地处海南南岛北部平原台地区,也是台风危害较严重的区域,森林在保护胶园、果园及农作物等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林地是森林的载体,有效保护林地、科学利用林地是确保海南陆地生态安全的根本措施。

(3)是保护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需要。热带雨林是世界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热带雨林虽然只占全球森林面积的40%左右,却栖息着全球50—90%的物种。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地区,据调查有4680多种微管束植物,640多种野生动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被誉为物种基因库。海南地处热带与亚热的过渡地区,其雨林类型是热带与亚热带过渡的特殊类型,具有典型性、多样性和稀有性,在世界热带雨林中占有特殊地位。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将海南岛热带雨林列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澄迈县西南部的天然林分布区就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因此,通过规划进一步明确林地保护等级和范围,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当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确保长期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然要求。

(4)是实现科学经营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林地的保护利用缺乏长远科学的规划,林地的利用管理往往体现了领导个人主观意志,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林地保护始终无法摆正应有的重要位置,一直处于尴尬被动地位。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则阐明了一个地方的林地保护利用战略、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对未来10年的林地保护利用进行了系统的、科学的安排,引导社会严格保护林地、节约集约利用林地、优化林地资源配置,是指导未来10年林地保护和利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开展各项林地保护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和实现林地科学管理的基础,从而避免了林地保护利用的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是实现科学经营的必然要求。

(5)是提供热带林产品,丰富林产品市场的需要。世界上许多优质木材和特色水果多产于热带。红木产于热带,是制作高档家具的上乘木材,历来受到木材市场的大力追捧。热带林产品具有品种多、特色浓的特点。橡胶是热带林产品之一,已成为战备物资,得到国家的政策扶植和市场价格保护。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资源,合理规划不同林产品生产基地,生产种类多、质量好的热带木材和林产品,以急国家和社会之所需,是对热带林业生产提出的基本要求。

(6)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需要。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已经完成,配套改革正在进行。2009年出台了《海南经济特区集体林地和林木流转规定》。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明确划定了林地保护等级,并落实到具体的山头地块,可为确定林地和林木流转对象提供准确的依据。通过查对林地规划图,可以确定那些林地和林木不能流转,那些可以流转,实现林地流转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第二章指导思想、目标与任务

2.1指导思想与原则

2.1.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现代林业发展理念,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以“调结构、提质量、增资源”为核心,紧紧围绕海南生态省建设、国际旅游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战略目标,统筹协调林地保护与利用,优化林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林地合理利用,提高林地利用效率,构建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和谐的森林文化体系,为澄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1.2规划原则

(1)严格保护、突出重点的原则。按照国务院关于“要把林地与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的要求,严格林地用途管制,从严控制林地转为非林地,重点保护生态区位重要、生态脆弱区域的林地、天然林地以及重点商品林地。

(2)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的原则。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应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首要地位和作用,在注重生态建设的同时,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建设的用地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占用征收林地定额,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在突出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兼顾社会和经济效益。

(3)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的原则。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地的多功能需求,优化林地保护利用结构与功能布局,统筹生态、生产、建设使用林地,明确区域林地利用方向和重点,合理配置林地资源。

(4)持续利用,提高效益的原则。林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应充分预测全县建设使用林地的总量,确保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的空间,建立起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体系和具有和谐生态功能的林业产业体系,从整体上提高全县的森林生态效能,充分发挥林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按照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转变林业经营方式,促进林地利用从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

(5)因地制宜、注重实施的原则。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分类管理,分级保护。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创新林地保护利用机制,提高林地利用宏观调控能力,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提高规划实施执行力。

2.2规划依据

规划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海南经济特区林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重要文件、相关规划、标准规范等,详见《澄迈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

2.3规划期限与范围

2.3.1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2009年为规划基准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2.3.2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澄迈县行政辖区范围内的11个乡镇、157个村(居)委会、927个自然村和6个国营农场、1个国营林场,规划总面积207600公顷。

2.4规划目标

(1)林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到2020年,林地面积保有量保持在110760公顷以上,与2009年基本持平。

(2)森林面积保持稳定。按照《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确定的全省指标分解给澄迈县的目标,到2020年,森林保有量保持在94689公顷以上,2009年的120045公顷森林面积已经达到目标。按照《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要求,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应保持在60%以上,澄迈县森林覆盖率应达到52.0%以上,森林面积需要达到107954公顷以上,现有的森林面积也已达到规划目标。

(3)占用征收林地规模得到控制。2011年至2020年全县占用征收林地面积严格控制在250公顷以内。

(4)林地生产率不断提高。到2020年,全县林地生产率达到36.3立方米/公顷以上,比2009年增加7.6立方米/公顷。

(5)重点公益林地面积保持稳定。规划到2020年重点公益林地面积达到19273.33公顷,占规划林地总面积的17.4%。

(6)重点商品林地略有减少。规划到2020年重点商品林地达到19940公顷,占规划林地总面积的18.00%。具体规划目标见表2-3

注1:森林面积为有林地和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之和;

注2:衡量林地生产率的指标有蓄积量、生物量、生长率、经济产出等不同指标,本《规划》仅选用单位面积蓄积量,重点针对有林地。表中的指标指现有乔木林地的林地生产力。

2.5规划任务

(1)加强森林保护,确保森林覆盖率目标。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加大林地保护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毁林开垦和违法占用林地行为,遏制林地逆转流失,确保森林面积在107954公顷以上,确保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2.0%以上,为实现海南生态省建设、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提供基础保障。

(2)科学调整林地分布,合理界定林地。以确保澄迈县森林覆盖率目标为主要依据,按照《澄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的林地和木本园地,以“一个确保、三个调整”的思路,科学合理地确定林地。

①一个确保。优先确保天然林、沿海防护林、主要江河两岸等重要区域生态公益林用地,以及珍贵乡土树种、橡胶树和热带经济果树等用地。。

②三个调整。一是调整和解决林地占用耕地和耕地占用林地的交叉问题,把林农种植在耕地中的现状经济林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中种植的莲雾、毛叶枣、石榴等果树)不作为林地;二是调整和解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遗留问题,主要调整和解决在集体土地中规划为林地而事实已不是林地(现状是水面、村庄、水田、道路、及建筑物等)无法确权发证的问题;调整和解决在集体土地中现状是有林地的规划外林地没有纳入林地确权发证的问题;三是调整城市周边建设用地与林地保护的关系,保证城市周边有一定的林地用于营造城边林,建设城郊森林公园。

(3)落实后备林地资源,切实做到林地占补平衡。2003年出台的《海南省林地管理条例》和2009年修正的《海南经济特区林地管理条例》中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占用林地实行占补平衡或者占补有余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在本次规划时,除落实规划林地指标外,还应规划出后备林地作为林地占用征收后的占后补平,拟从未利用地中规划后备林地1000公顷。

(4)科学经营林地,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盘活林地资源,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商品林经营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之路,探索短、中、长期收益相结合,林中高、中、低空间相利用的复合、立体经营模式。如企业+农户、林业+牧业(牧草)、林业+农业(种瓜、养鸡)模式等。生态林经营向混交、复层、异龄林方向发展。对天然林主要采取割灌抚育方式,伐除林中的藤蔓、灌木和草本,保留林中有用的南药、棕榈藤、野生花卉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资源。对人工生态林,可采取补植混交树种,或林下种植经济灌木、草本(如茶叶、野菜、草豆蔻、益智等)等方式,增加森林层次结构和植被盖度,提高公益林地的生态功能,实现生态增效、社会增益、产业增值、林农增收。

加强森林抚育,努力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蓄积量,规划全县森林抚育面积9503公顷。

(5)优化林地结构布局,统筹区域林地保护利用。根据澄迈县生态功能区划定位、地貌特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等,重新规划全县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比例为17.4%:82.6%。依据各乡镇各区域生态区位重要性,差别化地确定各乡镇的公益林与商品林的合理比例。对全县林地进行分区、分类、分级,确定林地保护利用方向、重点、政策和主要措施,保障重点公益林、重点工程建设、重点木材及林产品生产基地、生态环境发展等对林地的需求。对不同区域林地实行差别化保护利用政策,规范林地利用秩序,促进林地合理保护利用。以严格保护为前提,稳定林地规模。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加大林地保护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毁林开垦和违法占用林地行为,遏制林地逆转流失。根据《海南经济特区林地管理条例》,海南省实行林地占补平衡,从未利用地中规划后备林地1000公顷。

第三章区域布局与利用结构

3.1区域布局

3.1.1区划依据与方法

(1)地形地貌。澄迈县内地势南高北低,自南向北阶梯状伸展,依次为丘陵、台地、平原,逐级下降到海边。形成了南部丘陵,中部南渡江冲积平原,北部宽阔台地和沿海冲积平原地貌。

(2)森林资源分布。澄迈县的森林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南部低山丘陵集中分布有热带雨林;北部沿海地区以人工种植的木麻黄防护林为主;中部丘陵地区以橡胶、桉树、槟榔等商品林为主。

(3)生态区位和森林利用功能。南部低山丘陵,森林利用功能以水源涵养为主;北部平原为沿海地带,森林利用功能以发挥沿海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功能为主;中部丘陵,森林利用功能以水土保持和商品林并举。

根据澄迈地形地貌、森林资源分布和生态区位特点以及森林利用功能的差异性,将全县林地划分为三个主导功能区:南部低山丘陵水源涵养林区、中部丘陵重点商品林区、北部台地沿海防护林和花卉、苗圃产业区。

3.1.2分区概述

(1)南部低山丘陵水源涵养林区

①区域范围。该区范围包括仁兴镇和昆仑、西达、和岭3个国营农场,土地总面积46535.1公顷,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22.42%。

②区域资源现状。本区域林地面积40474.34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的32.98%;森林面积40305.03公顷,占全县森林面积的33.57%;森林覆盖率86.61;本区域公益林地都是重点公益林,面积11692.92公顷,占本区域林地面积的28.89%;商品林地面积28781.42公顷,占本区域林地面积的71.11%,其中重点商品林面积7693.82公顷。

③区域特点。本区域为低山丘陵地貌,地形较复杂,土地较肥沃、土层厚度中等、雨量充沛,适宜植物生长,集中分布有天然林。

④林地保护利用方向与措施。本区域是热带雨林集中分布区,是我县非常重要的封山育林区,生态系统类型较多,生物资源较丰富。林地保护利用方向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持和提高江河两岸森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并重。保护措施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原则,严格保护天然林和公益林资源;严格限制工矿企业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禁止占用征收公益林地;禁止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开发,以生态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为主导,通过采取封山育林、改造人工纯林,提高森林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产业发展引导开展森林旅游、利用“五边地”适度发展特色热带经济林及林下传统种养业;一般用材林培育珍贵树种用材、大径材。

⑤区域规划目标:

林地面积保有量:到2020年,本区域林地面积38849.73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的35.08%;

森林面积保有量:按省下达指标,森林面积保有量应达到36245.38公顷,占全县森林面积的,33.57%,森林覆盖率77.89%;本区域公益林地都是重点公益林,面积11432.09公顷,占本区域林地面积的29.43%;商品林地面积27417.64公顷,占本区域林地面积的70.57%,其中重点商品林面积9163.15公顷。

(2)中部丘陵重点商品林区

①区域范围。本区域包金江、中兴、加乐、文儒、永发、瑞溪、福山7个乡镇、红光、金安、红岗3个农场和澄迈林场。土地总面积128654.5公顷,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61.97%。

②区域资源现状。本区域林地面积73082.65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的59.54%;森林面积70885.93公顷,占全县森林面积的59.05%;森林覆盖率55.10%;本区域公益林地都是重点公益林,面积7167.49公顷,占本区域林地面积的9.81%;商品林地面积65915.16公顷,占本区域林地面积的90.19%,其中重点商品林面积8345.68公顷。

③区域特点。本区域地势起伏不平,属丘陵台地,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气候温润,适宜植物生长,分布有大量的橡胶、马占、槟榔、桉树等人工林。

④林地保护利用方向与措施。本区域自然条件优越,林木生长迅速,交通便利,适宜发展商品林。林地保护利用方向以发展商品林为主。产业发展重点是扩大橡胶和槟榔等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鼓励和引导林下特色种养经济,通过扶持特色经济林和林下产业发展,加大经营管理力度,增加科技含量,增加林农收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此外,采取集约经营发展纸浆林,同时考虑珍贵用材、大径用材林培育和苗圃建设。

⑤区域规划目标。按省下达指标,规划到2020年,本区域林地面积63912.19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的57.7%;森林面积63746.08公顷,占全县森林面积的59.05%;森林覆盖率49.55%;本区域公益林地都是重点公益林,面积7357.23公顷,占本区域林地面积的11.51%;商品林地面积56554.96公顷,占本区域林地面积的88.49%,其中重点商品林面积10190.18公顷。

(3)北部台地沿海防护林和花卉、苗圃产业区

①区域范围。本区域包括老城、大丰、桥头3个乡镇,土地总面积32410.4公顷,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15.61%。

②区域资源现状。本区域林地面积9179.22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的7.48%;森林面积8854.38公顷,占全县森林面积的7.38%;森林覆盖率27.32%;本区域的公益林地都是重点公益林地,面积524.14公顷,占本区域林地面积的5.71%;商品林地面积8655.08公顷,占本区域林地面积的94.29%,其中重点商品林面积32.72公顷。

③区域特点。本区域为沿海地带,地形平坦低洼,适宜机械化集约经营。以人工种植的用材林为主,沿海海湾分布有红树林,最为集中的是大丰镇;沿海防护林以木麻黄为主,该地区的用材林树种主要有木麻黄、桉树和相思类等。

④林地保护利用方向与措施。本区域是澄迈县海岸线区域带,拥有红树林生态系统和沿海防护林带,生态系统类型相对单一。林地保护利用方向以海防林保护为重点,全面协调和正确处理海防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至关重要。因此,要将海防林纯林改造和旅游区景观林改造结合起来,营造集生态防护、旅游景观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森林,打造沿海带状森林公园。利用本区良好的开发环境,积极发展花卉产业,扩大林木种苗生产基地规模,向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提高林地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满足造林和旅游区绿化对花卉、苗木的需求。

⑤区域规划目标。按省下达指标,规划到2020年,本区域林地面积7998.08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的7.22%;森林面积7962.54公顷,占全县森林面积的7.38%;森林覆盖率24.57%;本区域的公益林地都是重点公益林地,面积484.01公顷,占本区域林地面积的6.05%;商品林地面积7514.07公顷,占本区域林地面积的93.95%,其中重点商品林面积586.67公顷。

3.2利用结构

3.2.1分类经营

按照林地主导功能的不同,将林地分为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2009年,全县林地面积122736.21公顷,其中:公益林地19381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的15.79%;商品林地面积103351.66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的84.21%。规划到2020年,全县林地面积110760公顷,其中:公益林地19273.33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的17.4%;商品林地面积91486.67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的82.6%。

(1)公益林地规划

2009年,全县公益林地面积19384.55公顷,规划到2020年,公益林地面积调减到19273.33公顷,减少111.22公顷,减少幅度0.55%公益林结构调整见表3-1

全县现有国家级公益林面积3581.7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92%,占公益林地面积的18.48%,规划期间,国家级公益林减少到3561.27公顷。公益林结构调整见表3-1。

全县现有省级公益林面积15799.28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2.87%,占公益林地面积的81.52%。规划2020年,省级公益林减至15711.73公顷。按生态区位分见表3-3

(2)商品林地规划

2009年,全县商品林地面积103351.66公顷,规划到2020年,商品林地面积调整到91486.67公顷,减少了118684.99公顷,减少幅度9.67%。2009年,全县重点商品林16072.25公顷,占林地面积13.09%,规划到2020年,重点商品林调整到19940公顷,净增3867.75公顷,占林地面积达到18%。新增重点商品林面积主要来源于珍贵乡土树种、橡胶、芒果、槟榔基地建设。

2009年,全县一般商品林87279.41公顷,占林地面积71.11%,规划到2020年,一般商品林调整到71546.67公顷,净减15732.74公顷,占林地面积64.6%。(表)

3.2.2林种结构

在商品林结构调整中,2009年商品林地中用材林面积38437.92公顷,到2020年用材林面积34891.44公顷,减少3546.48公顷;2009年经济林面积62423.12公顷,2020年经济林面积5659.23公顷,减少5827.89公顷;2009年其他商品林面积249公顷,在规划期间调整出去。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