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一文看懂!耕地轮作休耕的 6 种常见具体方式

来源:互联网2025-08-27 14:44:15

耕地轮作休耕不是简单的 “换着种” 或 “放着荒”,而是有科学规划的土地养护模式。不同地区会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种植习惯,选择适合的轮作休耕方式。下面就用大家能听懂的家常话,介绍几种常见的具体方式。

一、轮作:科学 “换茬”,让土地 “喘口气”

轮作的核心是通过不同作物交替种植,平衡土壤养分、减少病虫害,常见的有以下 4 种方式:

1. 粮油轮作:保障主食,多收一季油

这是南方地区最常见的模式,比如 “水稻 + 油菜”“水稻 + 花生”。在广西柳城县太平镇,农户们每年种两季水稻后,冬季改种油菜,形成 “稻稻油” 轮作模式 。水稻喜水喜肥,收获后土壤中残留的养分能被油菜利用;而油菜根系能吸收水稻难以利用的磷钾元素,还能改善土壤结构。这种模式下,农户不仅能保住水稻产量,还能多收一季油菜籽,加上每亩 150 元的轮作补助,一年下来能多赚不少。

2. 粮豆轮作:养地又增收,一举两得

在东北、华北等玉米主产区,“玉米 + 大豆” 轮作特别流行。黑龙江的种粮大户张建国说:“种两年玉米后种一年大豆,玉米容易缺的氮元素,大豆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给土壤‘补营养’,下一季再种玉米,亩产能提高 50 斤左右。” 这种模式既减少了化肥使用,又能多收一季大豆,符合国家保障粮食和大豆产能的要求,也是轮作补助的重点支持对象。

3. 粮菜轮作:高收益与养地兼顾

在靠近城市的郊区,“粮食作物 + 蔬菜” 轮作很常见,比如 “小麦 + 黄瓜”“玉米 + 番茄”。河南郑州的农户李桂兰采用 “小麦 + 西兰花” 轮作:“小麦收割后种西兰花,西兰花生长期短、收益高,而且两种作物需肥不同,土壤不会因为长期种一种作物而‘累’,加上轮作补助,比单种粮食划算多了。” 不过这种模式对田间管理要求高,需要及时清理残枝败叶,避免病虫害残留。

4. 水旱轮作:改良土壤,减少病害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 + 旱作作物” 的水旱轮作很普遍,比如 “水稻 + 玉米”“水稻 + 棉花”。水稻生长需要泡田,能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旱作作物生长时土壤通气性好,能改善土壤黏重问题。湖北荆州的合作社就靠 “水稻 + 棉花” 轮作,解决了连作棉花容易出现的枯萎病问题,棉花亩产提高了 10%,水稻产量也很稳定。

二、休耕:合理 “休养”,让土地 “补元气”

休耕不是让土地闲置,而是通过科学管理恢复地力,主要有 3 种方式:

1. 季节性休耕:错季休养,不影响全年收成

在水资源紧张或病虫害高发的季节,让土地短暂休耕。比如河北黑龙港地下水漏斗区,每年夏季休耕,原本种玉米的土地改种耐旱的绿肥作物(如苜蓿),既减少地下水开采,又能给土壤增肥,农户还能拿到每亩 500 元的休耕补助 。这种方式不影响冬季小麦种植,一年下来收成没少,还保护了水资源。

2. 全年休耕:重度修复,适合问题土壤

对于土壤污染严重或地力极差的土地,会采取全年休耕。湖南长株潭地区的重金属污染耕地,就通过全年休耕,种植蜈蚣草、东南景天等能吸收重金属的植物,同时施用石灰、有机肥改良土壤,休耕期间每亩补助 1300 元(含治理费用) 。不过全年休耕需要农户有其他收入来源,一般会优先支持合作社或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实施。

3. 轮作休耕结合:边种边养,持续护地

很多地区会把轮作和休耕结合起来,比如 “种两年作物 + 休耕一年”。甘肃河西走廊的农户采用 “玉米 + 大豆轮作两年,休耕一年” 的模式:“轮作两年能保证收益,休耕一年种绿肥,土壤肥力慢慢恢复,加上轮作和休耕的双重补助,整体收益很稳定。” 这种方式适合地力中等的土地,既能保障农户收入,又能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不管是轮作还是休耕,核心都是让土地 “劳逸结合”。不同地区的农户可以根据自家土地情况、种植习惯和政策要求,选择适合的方式。只要按标准实施,不仅能让土地越种越肥,还能拿到实实在在的补助,实现 “养地” 和 “增收” 两不误。如果不确定哪种方式适合自己,也可以咨询当地农业农村部门,他们会根据实际情况给出指导。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