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稻生产的漫长历程中,螟虫始终是威胁产量的“心腹大患”。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害虫以水稻茎秆、叶片为食,轻则造成枯心苗、白穗,重则导致减产甚至绝收。长期依赖化学农药防治不仅增加成本,还会破坏生态平衡。选育和推广抗螟虫水稻品种,成为实现绿色防控、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如今,一批兼具抗虫性与高产性的水稻品种已在田间崭露头角。
经典老将:汕优63的持久抗虫传奇 作为我国杂交水稻发展史上的标志性品种,汕优63由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自问世以来便以优异的综合性能风靡大江南北。在抗螟虫领域,它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均表现出稳定抗性,同时兼具强抗稻瘟病能力,大大减少了农药喷施次数。 该品种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但成穗率高,穗大粒满的特性让它在产量上底气十足。1982-1983年南方杂交晚稻区域试验中,它分别以482.4千克和431.5千克的平均亩产稳居前列;1984年南方杂交中稻区试更创下587.3千克的亩产佳绩。即便在2003-2004年贵州省水稻区试中,面对复杂气候条件,仍实现522公斤和548.5公斤的稳定亩产,其耐寒性与稳产性经受住了时间和地域的双重考验,成为抗虫品种中的“常青树”。
高产先锋:甬优1540的抗虫增产双优势 由宁波市农科院培育的甬优1540,是籼粳交三系杂交稻中的“后起之秀”。它以甬粳15A为母本、F7540为父本杂交而成,株高约108厘米,株型紧凑,茎秆坚韧抗倒伏,后期青秆黄熟的特性让它在田间尽显“好品相”。在抗螟虫方面,其天生的抗性基因使其能有效抵御螟虫侵袭,为产量保驾护航。 产量表现上,甬优1540堪称“高产能手”。2013-2014年早稻试验中,平均亩产561.6公斤,比对照增产近6%;2015-2016年浙江省连作粳稻区试,平均亩产达684.9公斤,较对照增幅超20%。更令人瞩目的是,它曾创下839.72公斤的最高亩产纪录,刷新浙江省连作晚稻产量峰值,用实力证明抗虫品种同样能实现高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