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晋中市特色农业扶贫工作方案(2016-2020)

晋中市特色农业扶贫工作方案(2016-2020)

来源:晋中市农业委员会2018-01-04 17:31:36

晋中市特色农业扶贫工作方案(2016-2020)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全市特色农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省市脱贫攻坚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基本目标,以产业选择精准、项目设计精准、支持投向精准、贫困人口受益精准为核心,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要扶持对象,深入推进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强化贫困地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产业带动力强、脱贫成效显著的产业扶贫新格局,确保特色农业扶贫行动目标如期实现。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扶贫。围绕现代农业战略布局,立足农耕传统,在贫困地区推进杂粮、干鲜果、中药材、蔬菜、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等七大特色产业扶贫,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造血”功能。

坚持因户施策推进精准脱贫。立足产业发展精准和精准脱贫到村到户到人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设计帮扶项目,通过群众自选适宜产业、政府倡导优势产业、企业带动扶贫产业等方式,确保特色农业扶贫落实到户到人、一户一策、精准脱贫。

坚持创新产农利益联结机制。密切特色农业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益联结,引导贫困户以入股、参股等形式加入合作社、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农户”的利益联接模式,发展产销直挂、连锁经营、订单农业等营销模式,确保产业发展、贫困户脱贫同步推进。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市四个贫困县均建立起稳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特色农业产业开发体系,培育发展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带动增收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市场服务主体,47748个贫困人口通过特色产业实现增收脱贫。

四、主要措施

(一)蔬菜产业(含食用菌)扶贫

根据我市贫困地区的气候特点、区位条件及产业基础,在适宜区域推进设施蔬菜、露地蔬菜、食用菌发展,打造优势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到2020年,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承办单位:蔬菜中心)

1.设施蔬菜提质增效工程。重点在适宜地区组织贫困户推进设施蔬菜的适度规模经营,改造旧日光温室1.05万亩,新建日光温室、塑料拱棚、食用菌、节水莲菜1.7万亩,建成5万亩设施蔬菜产业基地。加快食用菌产业区域化布局,巩固壮大230万平米菌类基地,新增食用菌产量2万吨。

2.露地特色蔬菜开发工程。扶持贫困人口种植旱地甘蓝、夏、秋马铃薯、旱地番茄等特色蔬菜,建设6万亩露地特色优质蔬菜基地,推进特色蔬菜产业规模发展。

3.蔬菜标准园创建示范工程。转变蔬菜生产发展方式,创建部省市县级蔬菜标准园8个,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推进由“园”到“区”,由“产”到“销”的拓展,不断提高贫困地区蔬菜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和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4.蔬菜集约化育苗提升工程。加强蔬菜集约化育苗场建设,改善设施条件,规范操作技术,配套遮阳降温、防寒保温等设施设备,提高蔬菜育苗安全性和标准化水平,贫困地区设施蔬菜集约化供苗率达到50%以上。

(二)水果产业扶贫

在贫困县实施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高效果业示范园区建设、中低产果园改造示范、果园沃土示范、品牌创建以及1万果农培训和新型果业经营主体培训六项工程。到2020年,贫困县水果生产总面积达到2.7万亩,果品总产量增长20%,达到1.2万吨,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增收280元以上。(承办单位:果树中心)

1、果树良种推广体系建设。试验示范推广果树优良品种8个,支持贫困户引进种植新优品种,发展新果园0.3万亩。

2、高效示范果园创建。在果树适宜发展地区,选择规模连片果园,示范、推广一批集成技术、先进管理模式和先进机械装备,提高水果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益。

3、中低产果园改造。针对目前贫困地区2万亩中低产果园,示范推广果园间伐改形、高接换优等配套技术,提高果品质量和果园效益。

4、果园沃土示范工程。通过增施有机肥、开展果园生物覆盖、推广“果-畜-沼”三位一体生态模式,提升2万亩果园综合生产能力。

5、品牌创建、果农培训及果业经营主体培育。打造2个企业品牌,深入开展1万新型果农培训,推广系列新型组装配套技术,培育5个新型果业经营主体,促进水果生产管理集约化,经营产业化。

(三)杂粮产业(含马铃薯)扶贫

围绕增产增收、提质增效和加工转化,实施标准化杂粮基地建设,到2020年,贫困县杂粮面积增加10万亩,达到30万亩;单产提高25%,亩产达到250公斤;加工转化率增加30%,达到65%,带动0.75万贫困户,增收4500万元。开发麻类产业,形成区域特色产业。(承办单位:技术站)

贫困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4.5万亩以上,亩产达到1350公斤以上,总产鲜薯6.08万吨,贫困人口人均马铃薯种植收入达到480元以上;对贫困县种植马铃薯实行政策性生产保险,保险金额400元/亩,费率按6%计,保费24元/亩,保费按中央、省级、农户4:4:2的比例分担,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对贫困户负担保费实行财政兜底。(承办单位:种子管理站)

1、建设标准化杂粮示范基地30万亩。重点推广种植谷子、燕麦、荞麦、糜子和杂豆等5个重点杂粮作物,同时,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服务。

2、推进杂粮全程机械化作业。加快推广应用与杂粮生产配套的农机具,重点抓好谷子、燕麦、荞麦等全程机械化技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3、加大杂粮新产品开发。以市场为导向,以谷子、燕麦、荞麦、杂豆为主,研究开发杂粮功能产品和方便食品,培育杂粮加工龙头企业和杂粮产品品牌,推动杂粮全产业链开发。

4、大力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以商品薯生产品种标准化、种植规范化、施肥定量化、管理科学化、收获适时化等为重点,在贫困县建设1.5万亩优质商品薯生产示范基地,支持帮助建设储藏设施,应用推广保鲜技术,建设营销网络,支持脱毒种薯繁育,脱毒种薯覆盖率达到40%以上。

(四)中药材产业扶贫

重点实施中药材规范化生产、良种繁育、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建设、新型经营体培育和退耕还中药材六大工程,提高中药材生产、加工水平。到2020年,四个贫困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增加18.3万亩,面积达到22.6万亩,亩均增产20%,总产量达到2.6万吨,总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贫困人口人均中药材种植收入达到2000元。(承办单位:果树中心)

1、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8万亩,重点发展柴胡、黄芩、党参、远志等我市优势品种道地中药材,推广林药间作、果药间作、粮药间作等多种种植模式和系列实用技术,开展产品认证和品牌创建活动,努力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2、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工程。围绕我市道地中药材的优势品种,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优先满足贫困户优质种子、种苗的需求。

3、中药材产业创新工程。一是在中药材种植的贫困县,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保健品、功能性食品、营养品、化妆品、日用品等延伸产品,拓展开发空间;二是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建设集药用和食用原料生产、养生休闲、生态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中药材示范园区。

4、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优先发展带动贫困人口数量多,以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为主的规模以上企业,推进中药材生产全产业链开发,培育经纪人队伍,发展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带动,实现产销衔接,降低市场风险。

5、退耕还中药材工程。综合考虑全省中药材发展布局、市场前景及各贫困县退耕地面积,优选黄芪、远志、芍药、桔梗、甘草、连翘等品种,作为退耕还药的主推品种,在四个贫困县针对贫困人口退耕还中药材1万亩.

(五)农产品加工产业扶贫

以龙头企业为载体,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的上档升级,助推脱贫工作。重点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有核心竞争力的贫困地区龙头企业进行资金、项目倾斜。到2020年,贫困地区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发展到4家,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比2015年翻一番,带动贫困地区6000人就业增收。(承办单位:加工科)

1、大力推进贫困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实施。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资出劳自主建设初加工设施,大力推进贫困县农产品的洗涤、分级、包装、保鲜、速冻、贮藏等初加工,减少贫困地区农产品的产后损失和质量安全水平。

2、发展深加工提高农产品核心竞争力。采取校企、科企对接的办法,促进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榆社等四个贫困县要以火麻为主,开展特色产品的深加工和系列产品研发,提高贫困县农产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3、深化农作物秸秆、果皮、穗轴和畜禽内脏、毛、皮、血等副产品综合利用,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

(六)休闲农业产业扶贫

依托贫困地区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将休闲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融为一体,把农家庭院变成丰富市民生活的“农家乐园”,为农民增收拓展渠道。到2020年,建成4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四个贫困县各创建5个高标准的“农家乐”,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承办单位:加工科)

1、推进休闲农业增值计划。稳定推进贫困地区观光农业、采摘农业和农家乐,积极拓展开发体验农业、健康农业、教育农业、认养农业和自助农业等新模式,利用三产,发展二产,提升一产,促进相互融合,提高农民分享价值链增值效益。

2、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依托自然资源、生产资源、历史文化与独特民风,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游、农业景观游、民俗风情游和以红色教育为主的农家乐,构建生态休闲农业功能区。创新农民参与机制,推行“公司+协会+农户”、“股份合作制”等模式,吸引贫困农民参与休闲农业的建设,争创国家和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七)干果经济林产业扶贫

结合省级干果经济林项目布局,在贫困县选择一批低产低效林相对集中的区域,作为全市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的试点,从培养经济林管理技术队伍、打造达产达效示范区、探索贫困人口参与经济林管理并获取资产收益的可行办法三方面入手,为贫困地区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将贫困户现有干果经济林发展现状以村为单位逐户进行登记造册,建好项目台账。列入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管理项目的贫困县,项目、任务优先扶持贫困户,凡有贫困户经营的4-20年生的低质低效林可列入省级项目帮扶范围,同一区域连续扶持3年,每亩每年补助200元。在2016年落实2.8万亩基础上,2017-2020年,每年安排12万亩。在四个贫困县改造形成35万亩优质高效核桃经济林,覆盖农户3.88万户11.67万人,其中贫困户1.29万户3.89万人。左权22.75万亩,昔阳7万亩,榆社3.5万亩,和顺1.75万亩。亩均产值由现在的300元逐年提升到600元,在今后四年逐年增收2625万元,5250万元,7875万元,10500万元。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25元,450元,675元,900元。(承办单位:晋中市林业局)

(八)畜牧产业扶贫

到“十三五”末,发展形成100万头肉用牛驴羊猪和1000万只肉蛋鸡养殖产业基地。全市建立起稳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畜牧产业开发体系,培育发展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带动增收能力强的家庭畜牧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市场服务主体,使一大部分贫困人口通过畜牧产业实现增收脱贫。(承办单位:晋中市畜牧局)

根据各贫困地区目前畜牧发展现状,结合资源优势和品种优势,形成五个畜牧业发展重点区域。

1.以和顺为主,肉牛在现有年饲养量9万头基础上扩大到13万头,新带动1300户贫困户饲养6500头,年户均增收2600元。

2.以榆社为主,肉驴在现有年饲养量0.3万头基础上发展到2万头,新带动400户贫困户饲养4000头,年户均增收3000元。

3.以昔阳为主,生猪在现有年饲养量38万头基础上发展到43万头,新带动250户贫困户饲养12500头,年户均增收2400元。

4.以左权、榆社为主,肉羊在现有年饲养37万只基础上发展到42万只,新带动500户贫困户饲养25000只,年户均增收2500元。

5.以榆社为主,肉蛋鸡在现有年饲养量260万只和380万只基础上发展到400万只和600万只,新带动1400户贫困户饲养50万只,年户均增收2200元。

五、进度计划

本方案重点任务拟安排在2016-2020年分五年实施,每个产业的各年度任务量在总任务中的比例分别为1:2:3:2:2。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农委成立特色农业扶贫工作领导组,委主任任组长,其它委领导任副组长,有关中心、科、站负责人为成员,委分管领导任特色农业扶贫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主任,统筹、组织、协调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完善帮扶联系机制,每位委正副主任联系一个贫困县,领导组成员各中心、科、站“一把手”牵头组成三个帮扶方阵和14支专业服务分队,围绕任务分解、进度安排、措施制定、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帮扶服务,建立全程工作责任制,确保特色农业扶贫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大投入力度

发挥政府投入在特色农业扶贫行动中的主体作用,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制定产业扶贫鼓励政策和办法。2017年起,60%以上的农业项目资金投向贫困地区。以县为单位,整合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集中精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加强农业保险体系建设,扩大农业保费补贴品种和范围。

(三)优化产业服务

创新特色农业扶贫服务机制,构建产业技术服务和帮扶新模式。依据县级精准扶贫规划,对应特色农业需求,在重点产业、重要基地和关键环节等方面,从市农委、科技、林业、水利、畜牧、农机和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农大等单位抽调技术骨干66人,组成4个科技扶贫工作团分赴4个贫困县,常年脱产驻县开展产业扶贫技术指导服务。同时,选派100名科技特派员带着项目、技术服务于各大脱贫主导产业。另外,市农业部门组织力量建立三个帮扶方阵、14支小分队进行精准着力帮扶。一是基地建设,产业发展方阵:组建蔬菜、杂粮、水果、食用菌、中药材、优质麻类6个小分队对口开展服务;二是加工营销,龙头带动方阵:组建农产品加工、市场建设、营销服务3个小分队开展服务;三是机制创新,政策服务方阵:组建新型经营体系建设、农民素质提升、政策性服务、项目指导服务、项目监管等5个小分队开展服务。同时,各小分队要建立帮扶责任制,明确帮扶责任领导和责任人,任务要求直达业务部门,以求达到精准发力、精准帮扶目标的实现。

(四)严格评比考核

认真执行《山西省特色产业扶贫工作考核办法》,将特色农业扶贫工作纳入市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行严格的“过程管理”办法,加强督导考核,把减贫成效、精准帮扶和资金使用管理等作为重要内容,每半年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年终进行集中考核、综合评估。对工作落实到位、脱贫成效明显的县,在下年度资金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对工作不力的部门在年度目标考核和评先评优中实行“一票否决”,并将考核结果向当地党委、政府和农业系统进行通报。

(五)强化廉洁扶贫

在全市特色农业扶贫行动中,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始终将纪律规矩挺在最前面,进一步完善制约监督制度体系,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工作,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推进特色农业扶贫行动反腐倡廉建设,对违规违纪等问题,坚决从严惩处,确保廉洁扶贫、阳光扶贫。

(六)抓好宣传工作

市县两级农业部门要加大特色农业扶贫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下乡入户服务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央和省市打赢脱贫攻坚的政策举措和安排部署,宣传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宣传扶贫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以凝聚合力,助推扶贫攻坚。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