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晋中市关于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晋中市关于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来源:晋中市人民政府2018-03-30 16:31:32

晋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市政发〔2018〕13号

各县(区、市)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17〕47号),现结合晋中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水资源利用率为根本目标,以加快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与生态环境为出发点,着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秸秆还田地力培肥工程、耐旱技术集成推广工程、开源节流农业节水工程和“三品一标”品牌建设工程等。到2020年,全市耕地地力提高0.2个等级,农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抗旱节水良种普及率达到90%,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7%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到40%以上,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年均增幅30%以上,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初步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的有机旱作技术体系。到2030年,构建起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业与生态的和谐互惠,形成完善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

二、重点工程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在执行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坚守532.1万亩耕地红线的同时,实行分类规划指导,持续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丘陵山区要实施好土地整理、新修梯田、打坝造地、坡耕地综合治理、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显著提高旱作农田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平川灌区要搞好田、林、路、渠系综合治理,完善节水灌溉设施,搞好土地深耕深松,加厚活土层,提升土壤蓄水蓄肥能力,显著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到2020年,全市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66万亩。(责任单位:市国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农委)

(二)秸秆还田地力培肥工程。大力推广实施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秸秆过腹还田、秸秆沤制还田、秸秆生产菌菇菌肥还田等,抓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循环利用。深入开展化肥投入零增长行动,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配套推广以有机肥为主的有机无机相结合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畜禽粪污就近还田、种植绿肥等土壤培肥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到2020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达到150万亩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2个百分点。(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农机局、市畜牧兽医局)

(三)耐旱技术集成推广工程。因地制宜调减非适宜区玉米种植,扩大谷子、高粱、杂豆、葵花和黄芪、党参等耐旱作物的种植,提高作物自身抗旱节水能力,发展相适应的雨养农业,创建特色农业旱作基地。积极引进推广国内外抗旱节水优良新品种,分作物、分区域广泛示范推广,加快品种更新,提高新品种应用水平。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在干旱区域大面积推广以地膜覆盖为主的旱作农业集成技术,包括玉米双垄沟覆盖种植法、渗水地膜谷子穴播法、马铃薯起垄栽培法、杂粮宽窄行穴种法等多种集雨增墒覆盖模式,配套应用小麦探墒沟播、玉米探墒机播等技术。实行农机农艺融合,建设特色产业机械化示范区,探索高效适宜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因地制宜推广秸秆地膜覆盖保墒、果菜节水灌溉、生物节水、沟垄种植、免耕少耕、深翻深松等技术措施,努力促进农作物耕、种、收、管、防全程机械化。到2020年,全市引进抗旱节水新品种50个,建立抗旱节水新品种展示基地1000亩,推广多形式地膜覆盖技术100万亩以上,先进适宜农艺技术应用面积达到300万亩以上,力争全市90%以上的可机械作业旱地普及应用机械化有机旱作农业技术。(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农机局)

(四)开源节流农业节水工程。进一步新建引水蓄水、旱井集雨、人字坝、小白龙等各类水源工程,扩大灌溉面积。进一步抓好大中小型灌区改造和干支渠道防渗工程,增加节水灌溉面积。全面推广小畦灌溉、管灌、喷灌、渗灌、膜下滴灌及水肥一体化等田间节水灌溉技术,特别要加大对果菜高效经济作物大面积推广膜下滴灌技术项目的扶持力度,显著提升节水效果。到2020年,全市新增和改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10 万亩,农田节水灌溉面积力争达到180万亩以上。(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委、市国土局)

(五)“三品一标”品牌建设工程。立足区域生态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充分发挥广大旱作农业区生态环境好、工业污染轻、化学物质投入低的优势,以产品质量标准为统领,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杂粮、干鲜果、蔬菜等为重点,修订完善地方标准体系,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深入推进有机旱作农业标准化。打造一批以村或新型经营主体为单元,区域稳定、技术成熟、生产规范、有注册品牌的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旱作农业基础好的县可开展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整建制创建。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指导支持加工企业及种养合作社申报“三品一标”认证,打造绿色品牌与地理标志产品。围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抓好榆次苹果、太谷红枣、祁县和平遥酥梨、榆社小米等区域公共品牌建设,逐步形成整体发展优势,带动全市农业提档升级。到2020年,全市“三品一标”认证产品保持在200个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到40%以上。(责任单位:市农委、市质监局、市商粮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晋中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农业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农委主任担任,成员由市发改、财政、国土、水利、商务、质监、金融事务服务中心、农机、畜牧兽医等部门分管领导组成,统筹指导推动全市有机旱作农业工作开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办公室主任由市农委主任兼任,副主任由市农委分管领导兼任。(责任单位:市农委)

(二)加强统筹规划。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有机旱作农业工作,要把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作为推进特色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工程来通盘规划,同现代农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园区创建、特色产业扶贫、设施农业园区建设、生态农业园区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和粮食高产创建相结合,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加快发展有机旱作农业。(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水利局)

(三)加大投入力度。各级各部门要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同时,切实加大对有机旱作农业的投入,重点扶持工程项目和技术推广。各涉农部门在现有预算基础上,统筹安排资金扶持有机旱作农业。到2020年,全市基本建成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功能,积极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金加大对有机旱作农业投入,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业政策保险提标扩面增品,逐步将杂粮、草食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纳入市级政策性保险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风险保障水平。推进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大力扶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金融事务服务中心)

(四)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县乡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积极推进“三权分置”,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支持农民举办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的合作经济,发展跨区域、跨产业联合社。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订单农业,促进产销衔接。注重经营体系创新,进一步完善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成为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积极探索推进服务规模经营、带动普通农户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新途径。同时,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管理,强化农业用水管理和监督,严格控制农业灌溉用水量,合理确定灌溉用水定额。(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农机局、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五)加强责任落实。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主动对接省目标任务、工程、技术,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强化督促检查,切实推动我市有机旱作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各成员单位既要按照各自职责抓好相关项目的实施与技术的推广,又要密切配合抓好有关工程的协调实施与技术的组装推广。(责任单位:各成员单位)

各县(区、市)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1:晋中市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2018年行动计划

晋中市人民政府

2018年2月22日

附件1

晋中市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

2018年行动计划

2018年是全面实施有机旱作农业的启动之年。为打牢基础扎实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现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着眼长远发展目标,细化近期工作措施,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和典型示范带动,着力抓好大力提升耕地质量、集约利用农水资源、推广耐旱集成技术、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培育有机旱作品牌五项重点任务,全力推动全市有机旱作农业又好又快发展。2018年力争实现全市耕地地力提高0.1个等级,农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全市抗旱节水良种普及率达到83%,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6%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到33%以上,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力争增加30%以上,旱作农业示范典型确定并扎实起步。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提升耕地质量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措施。执行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从严管控核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控制建设占用耕地,严守532.1万亩耕地红线。(市国土局负责)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土地平整、小型水源、田间灌排、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田间道路与土壤改良等工程,持续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按期完成2018年省级安排任务。(市国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农委负责)

强化地力培肥。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50万亩,在水果、中药材优势区实施园地沃土示范工程0.5万亩。(市农委负责)

深入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在全市推进配方施肥替代习惯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新型肥料替代传统肥料的“三替代”措施,2018年,全市农作物化肥用量增幅降到0.4%以下。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2个,推广新型施药器械,到2018年,全市农药使用量增幅控制在2%以内。(市农委负责)

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建设。鼓励养殖密集区建设集中处理中心。到2018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地膜回收利用试点,试点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残膜回收利用率达到50%。(市农委、市农机局、市畜牧兽医局负责)

(二)集约利用农水资源

积极推进集雨补灌设施建设。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通过适地筑坝,建设完善旱井、旱窖、蓄水池、人字闸等小型集雨、蓄水设施,集蓄降水,旱季提水灌溉农田,有效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市水利局、市农委、市国土局、市财政局负责)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以地表水为灌溉水源的,重点发展末级渠系、田间管道工程;以地下水为灌溉水源的,积极发展田间管道及喷微灌工程,新增和改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委、市国土局负责)

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为核心,因地制宜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0.15万亩。(市农委负责)

(三)推广耐旱集成技术

大力开展抗旱节水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引进试验各类农作物品种30个以上,筛选抗旱节水品种20个以上,建设抗旱节水新品种展示基地300亩。(市农委负责)

集成推广有机旱作技术。制定实施2018年旱作技术推广计划,力争示范推广面积100万亩次。在粮食作物上,重点推广渗水地膜谷子穴播、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杂豆地膜覆盖、高粱密植精播、燕麦“一早三改”等有机旱作技术;在经济作物上,重点推广胡麻垄膜沟播集雨、盐碱地向日葵高产栽培、油菜机播机收、果园起垄覆膜集雨保墒等技术。(市农委负责)

加快智慧农机云平台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安装监控终端500台,实现农机深松作业实时监测和远程监控。开展有机旱作机械化作业。实施农机深松整地26万亩,积极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业、机械植保防治等有机旱作机械化生产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机化“三级示范活动”,开展创建农机化综合示范县2个、示范乡5个、示范村8个。(市农机局负责)

(四)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

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大力发展杂粮、蔬菜、水果、药材等特色产业,逐步实现种植结构内部调优、生产质量效益提高。粮食生产上稳固提升产能,适度调减非适宜区玉米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谷子等优质杂粮,实现杂粮规模扩张。蔬菜生产上扩大设施蔬菜种植,扩点、连线、成片,积极发展设施蔬菜,积极推进工厂化育苗和标准化园区创建。水果生产上围绕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品牌塑造,保持面积基本稳定。(市农委负责)

(五)着力培育有机旱作品牌

大力推进有机旱作标准化。立足区域生态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以产品质量标准为统领,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杂粮、干鲜果、蔬菜等为重点,修订完善地方标准体系,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加快有机旱作农业标准化建设。(市农委、市质监局负责)

着力打造绿色优质品牌。指导支持加工企业及种养合作社申报“三品一标”认证,打造绿色品牌与地理标志产品,2018年,全市发展“三品”70个,新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个,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33%。(市农委负责)

积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围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抓好榆次苹果、太谷红枣、祁县和平遥酥梨、榆社小米等区域公共品牌建设,逐步形成整体发展优势,带动全市农业提档升级。(市商粮局、市农委负责)

三、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紧密协作,推动工作落实。要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强化措施落实,确保任务完成。市、县两级均要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对有机旱作农业统一组织,搞好服务,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二)加大投入力度。各级各部门要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同时,切实加大对有机旱做农业的投入,重点扶持工程项目和技术推广。各涉农部门在现有预算基础上,统筹安排资金扶持有机旱作农业。配合省级做好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分支机构建设,支持其在条件成熟的县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果库贷、特产贷、青贮贷等信贷担保产品和政银担、龙头企业带动等多种农贷新模式的推广,有效缓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加强典型引导示范。积极探索“有机旱作技术+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一批以村、乡或新型经营主体为单元,区域稳定、技术成熟、生产规范、有注册品牌的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在示范片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力争实现“三大突破”,即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有突破、在提质增效上有突破、在品牌创建上有突破。旱作农业基础好的县可开展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整建制创建,做到“六结合”,即技术集成应用、特色产业培育、严格标准生产、农业生态建设、名优品牌培育、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实现“三个率先”,即率先建立有特色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率先形成高效有序可借鉴的经营管理机制、率先做好有代表性的区域公共品牌。

(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经营体制改革。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运行规则。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积极培育家庭农场,深入开展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建设。完善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农户增收。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托管、专业服务等全程社会化服务,加快培育各种专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018年,全市培育科学施肥社会化服务组织1个,扶持病虫专业统防统治服务组织1个,新增农机合作社2个、机械化家庭农场1个、农机大户3个。

(五)加强宣传培训。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12316平台等各种传媒,抓好有机旱作农业政策、理念、技术和模式宣传。针对市县乡各层级政府部门、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等开展专题培训,把有机旱作农业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专项培训的重要内容。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