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殷都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殷都区2017--2020年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

殷都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殷都区2017--2020年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

来源:殷都区人民政府2017-11-21 10:00:08

殷都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殷都区2017--2020年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及单位:

《殷都区2017--2020年脱贫攻坚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7月27日

殷都区2017--2020年脱贫攻坚规划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当前及今后几年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本规划根据国家《“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安阳市“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安阳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编制,主要阐明近四年殷都区脱贫攻坚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全区脱贫攻坚工作的行动指南。

规划范围包括10个涉农乡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

一、总体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升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高度,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决策部署,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出台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我区贫困地区农民也实现了收入提升,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不安全等问题逐步缓解,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我区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从贫困现状看,截至目前,我区还有3771户贫困户、8029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个贫困村,主要分布在9个乡镇,现有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更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从发展环境看,经济下行压力大,给脱贫攻坚带来新挑战;财力薄弱,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依然明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环境约束趋紧,我区以粗放式资源开发模式面临很大压力;贫困人口就业渠道狭窄,转移就业和增收难度大。面对复杂形势,要实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委、市委扶贫开发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扶贫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作用,以贫困村和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为工作对象,突出“六个精准”基本要求,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大力推进实施一批脱贫攻坚工程,加快破解贫困乡村区域发展瓶颈制约,不断增强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全区贫困人口和贫困村与全区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坚持以“六个精准”统领贫困乡村脱贫攻坚工作,精确瞄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力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工程。

(二)坚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

创新、加强脱贫成效考核。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压实责任、强力推进。

(三)坚持统筹推进改革创新

脱贫攻坚工作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工作相衔接,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统筹,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作用,稳步提高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能力。加强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资金筹措、资源整合、利益联结、监督考评等机制,形成有利于发挥各方面优势、全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四)坚持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生态脱贫有效途径,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中得到更多实惠。

(五)坚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扬自强自立精神,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光荣脱贫。

三、脱贫目标

到2020年,稳定实现全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以下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区平均水平。

计划2017年脱贫贫困人口2370人、贫困村7个;2018年脱贫贫困人口3400人、贫困村11个;2019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1个。确保我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并于2020年巩固提升。

四、坚持精准扶贫,实施脱贫攻坚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坚持应退尽退、应入尽入、应扶尽扶,认真制定扶贫对象及其需求、脱贫时限、扶贫措施、脱贫责任清单。明确脱贫攻坚时间表、路线图。围绕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大问题,坚持“转、扶、保、救”脱贫四条途径和“知识技能、合作带动、财政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安居工程”扶贫五项措施,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一)发展产业脱贫

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示范和撬动作用,统筹整合行业部门资金、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等,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每年集中对贫困村及其贫困户进行特色产业发展扶持,力争做到2019年基本实现19个贫困村及脱贫对象产业扶持项目发展全覆盖,使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1项特色产业,村内群众特别是贫困户能够普遍参与受益,使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能从事1项致富产业。

1、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林业

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大力调整种植结构,重点发展适合土壤条件、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的品种,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受益率高的种植基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种植业和低耗水的特色种植业。结合“一村一品”产业推动,实施中草药、林果花木、山果花椒、林下经济、坡地经济、特色经济林、规模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产业扶贫等专项工程。统筹使用涉农资金建设形成乡村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园区。

发展农业产业化,培育新型农业主题。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牲畜托养、土地经营权股份合作等方式,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关联机制,使贫困户从中直接受益。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注重特色,大力发展坡地经济。利用西部山区山多坡广的资源优势,种植核桃、花椒、中药材、小杂粮等经济效益高的作物,发展猪、牛、羊及家禽标准化养殖,建立立体生态循环经济体系,提高土地效益,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以点带面,建设扶贫基地。围绕增强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能力,发展一批种养业扶贫基地,着重培养河南京源农业有限公司、龙飞莲鱼共养、山海农庄、安阳纳川三农实业有限公司、河南浩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阳双丰特色农业家庭农场、林禾现代农业家庭农场、安阳兴洪薯类种植等24家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基地。

2、大力发展光伏产业

到2019年,重点解决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19个贫困村和重点非贫困村,2017年扶持29个村,2018年、2019年扶持贫困人口10户以上的村,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工作措施:抓住国家优惠政策机遇,通过财政资金引导,鼓励和支持西部山区和丘陵地区以及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缺乏的贫困村,建设户用光伏电站和村级光伏电站,让贫困村、贫困户通过上网卖电增加收入。推广“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发展光伏设施农业。

3、发展乡村旅游扶贫

到2020年使有乡村旅游资源、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及部分贫困人口通过乡村旅游业增收致富。依托殷墟、马氏庄园、安阳曹操高陵、岳城水库、安阳都里漳河湾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人文景点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发展水冶特色城镇、曲沟抬阁表演、特色小山村等乡村旅游业。对有旅游资源的贫困村加快乡村旅游开发。安排贫困人口旅游服务能力培训和就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乡镇开发建设原生态体验、观光采摘、农家乐、垂钓休闲、养生度假等乡村旅游特色园区。鼓励和支持农民将当地农副土特产品、手工艺品通过自驾车旅游渠道就地就近销售。

4、电商扶贫

到2019年实现19个贫困村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和服务基点建设全覆盖,每个村都要集中建设电商扶贫网点或平台1个,促进贫困村网上销售农产品和购买生产生活资料。2019年19个贫困村实现“互联网+扶贫”全覆盖。

培育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把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提升贫困户运用电子商务创业增收的能力。支持有意愿的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办网上商店。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鼓励邮政、供销合作等系统在贫困乡村建立和改造服务网点,引导电商平台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

5、资产收益扶贫

组织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工作。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将已确权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林)场与新型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分享经营收益。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集体所有的土地等资产资源使用权作价入股,形成集体股权并按比例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政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项目形成的资产,可折股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优先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

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参与和增收。

(二)转移就业脱贫

实施就业脱贫工程。通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自我创业或就地转移就业。加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开展劳务协作,推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强对贫困家庭妇女、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家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精准度。积极开展劳务信息服务,区直各部门和相关乡镇要搭建贫困劳动力和用人单位对接平台,加大贫困地区与城市地区产业对接力度。鼓励企业优先吸纳贫困人口就地就业。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计划”。鼓励有技术的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领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三)教育扶贫

到2019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实现贫困家庭适龄学生按照学业年龄和意愿实现就近入学、上得起学,基本消除因学返贫、致贫现象的发生。

坚持扶贫先扶智,按照定点定向原则,努力构建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的教育精准脱贫体系,落实多元扶持与资助政策,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结合贫困山区和丘陵地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布局、规划乡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实现贫困家庭适龄学生就近入学,使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通高中教育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学杂费全免除。依据学校艰苦偏远程度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加大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救助力度。主要资助政策:

学前教育。按照年生均600元标准补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3—6岁儿童学前教育保教费,并按照年生均4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费。

义务教育。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免学杂费、教科书费基础上,按照年生均小学生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标准对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费。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扩大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并按照《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民政厅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教财[2017]441号)要求,每生每年800元的标准发放。

普通高中教育。免除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普通高中学费、住宿费,并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

中职职业教育。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学费,并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实施“雨露计划”加强对中等职业学生的资助。

大学生贷款。对考入省内外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全面实现贫困村广播电视户户通,所有贫困村有文化室(文化活动中心),村民有文体活动场所,活动场所要有健身器材。全面保障贫困村残疾人无障碍均等享有基本文化和体育服务。

引进人才,服务贫困地区。推进“三支一扶”计划。要加大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增加贫困地区及扶贫岗位招募。根据国家统一安排,狠抓政策落实,确保服务期满大学生顺利就业,重点做好2016-2020年第三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落实国家扶贫荣誉制度。对在扶贫开发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荣誉,大力表彰。

 

建立政策激励机制,鼓励各类人才扎根贫困地区基层建功立业,干部选拔任用、先进优秀表彰、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时,注重向在贫困乡村工作1年以上的人员倾斜。强化贫困地区基层科技服务,支持科技人员开展创业式扶贫服务,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和普及推广。实施文化惠民扶贫项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效能。普及村级文化设施,加强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和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四)社保兜底保障和临时救助扶持

1、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统筹社会救助体系,促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完善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兜底。每年搞好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并加强动态管理,2017年要实现现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应保尽保。全面推行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到2019年做到“三个实现”,即实现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实现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2017年至2020年,按照上级要求适当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自理困难的重度残疾人,按规定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按照城乡低保政策予以救助。

对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家庭实现政策性保障兜底。进一步加大农村低保县级统筹力度,做到应入尽入、应保尽保。改善供养条件,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水平。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引导农村贫困人口积极参保续保。

2、健全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及时得到关爱和帮扶,并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村中的“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明确专人进行关爱和帮扶。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现应补尽补。

健全贫困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发现报告、应急处置、帮扶干预机制。建立家庭、学校、基层组织、政府和社会力量相衔接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健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低收入家庭重病重残等困境儿童的福利保障体系。健全关爱农村留守老人保障机制。加大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特殊教育、技能培训、托养服务实施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工作。

3、完善临时救助制度

建立健全临时救助主动发现机制。临时救助的对象是: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完善受理、协同办理机制,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提高救助标准。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或个人,按照当地月人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救助人数和困难延续时限(以月为单位),发放1至3个月的临时救助资金,情况特殊的可以按6个月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救助。对因火灾等意外事故导致无家可归的困难群众,视其住房困难延续时间,发放6个月以内的困难家庭住房租赁或提供适当的临时住所。对患重大疾病支付大额医疗费用,经医疗救助后仍然有较大困难的,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确定救助方式和救助标准。

完善落实贫困人口因灾、因重大事故陷入绝境的临时救助制度,建立完善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予以救助的长效机制,实施精准救助。相关乡镇、部门要主动作为,履行好救助责任,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及时伸出援手,给予临时救急和社会救济,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恢复保持正常生活。

4、加快推进贫困户危房改造

到2019年实现所有贫困村贫困群众住有所居、住得安全。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整合使用危房改造、抗震改造、灾损农房恢复重建等资金,重点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

(五)开展健康扶贫

围绕“看得起病”,对贫困人口实行倾斜政策,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就医费用负担;围绕“看得好病”,持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有效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看病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围绕“少生病”,加快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和健康素养。通过实施健康脱贫攻坚工程,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个人就医费用负担大幅减轻。二是全区医疗服务条件明显改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县(区)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综合服务能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基本满足群众就近看病就医需求。三是全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改善贫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加强对贫困村卫生室建设,确保每个行政村有一所标准化的村卫生室,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加强各类医疗保障和救助制度的衔接,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发挥保障合力,实现“一窗口、二减免、三倾斜、四覆盖”。提升服务能力,贫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就医费用个人负担大幅减轻,因病致贫返贫问题进一步得到有效解决。

加强县(区)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疾病预防控制和精神卫生、职业病防治、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以乡为单位,进一步核实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及患病人员情况,对贫困家庭大病和慢性病患者实行分类救治,为有需要的贫困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贫困患者在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加大传染病、慢性病防控力度,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登记、救治救助和服务管理。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

持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和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加强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效提升贫困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农村卫生厕所建设进程。

(六)生态保护扶贫

加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修复,提升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组织动员贫困人口参与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提高贫困人口受益水平。可选择一批能胜任岗位要求的贫困人口,为其提供生态护林员、环卫、环保监督员等岗位。

(七)社会扶贫

1、定点帮扶

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完善定点扶贫牵头联系机制,各牵头单位要落实责任人,加强工作协调,督促指导联系单位做好定点扶贫工作。

2、企业帮扶

充分发挥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推进企业定点帮扶贫困村活动,组织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引导企业采取市场化运作,吸引企业到贫困地区从事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等。鼓励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和积极承担包村帮扶等扶贫开发任务。设立企业扶贫光荣榜,并向社会公告。

3、办好扶贫日系列活动

在每年的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期间举办专题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开展表彰活动,做好宣传推介。从2017年起,在脱贫攻坚期设立“脱贫攻坚奖”,表彰为脱贫攻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组织乡镇开展社会公募、慰问等系列活动。

4、实施脱贫攻坚志愿服务行动计划

以“扶贫攻坚”志愿者行动项目、“邻里守望”志愿服务行动、扶贫志愿服务品牌培育行动等为重点,支持有关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选择贫困程度深贫困村、贫困户和特殊困难群体,在教育、医疗、文化、科技领域开展精准志愿服务行动。以空巢老人、农民工及困难职工、留守儿童等群体为重点,开展生活照料、困难帮扶、文体娱乐、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志愿帮扶活动。

(八)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

1、改善贫困村通村道路硬化建设。对不能满足安全通车要求的路基路面路段进行改造。加大以工代赈力度,支持贫困地区实施村级道路建设任务。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合理规划建设村内道路。

2、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加快建设一批集中供水工程。对分散性供水和水质不达标的,因地制宜实行升级改造。提升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

3、多渠道解决生活用能。加快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到2020年,贫困村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大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推进贫困村太阳能、农林和畜牧废弃物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工程。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与设施农业发展相结合。

4、加强贫困村信息和物流设施建设。推动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加强贫困村邮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直接通邮。加快推进“快递下乡”工程,完善农村快递揽收配送网点建设。推动建立区、乡、村消费品和农资配送网络体系,打造“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5、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按照精准扶贫要求,重点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基本住房安全问题。建立健全分类补助机制。严格控制贫困户建房标准。通过建设农村集体公租房、幸福院,以及利用闲置农户住房和集体公房置换改造等方式,解决好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问题。

6、加强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在贫困村开展饮用水源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稳步提升贫困村人居环境水平。到2020年,所有贫困村的生活垃圾得到处理,普遍建立村庄保洁制度,设立保洁员岗位并优先聘用贫困人口。开展村庄卫生厕所改造。提高贫困村绿化覆盖率。建设村内道路照明等必要的配套公共设施。

7、健全贫困村社区服务体系。加强贫困村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整合利用现有设施和场地,拓展学前教育、妇女互助和养老服务、殡葬服务功能,努力实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依托“互联网+”拓展综合信息服务功能。加强贫困村移风易俗、乡风和村规民约等文明建设。

8、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实施流动文化车工程。为贫困村文化活动室配备必要的文化器材。推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到2020年,基本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

9、着力改善生产条件。推进贫困村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抓好以贫困村为重点的田间配套工程,抗旱水源保障能力明显提升。结合产业发展,建设改造一批旅游路、产业园区路,新建改造一批生产便道,推进“交通+特色产业”扶贫。

五、保障措施

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采取超常规举措,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扶持力度,打好政策组合拳,强化组织实施,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创新体制机制

1、精准扶贫脱贫机制。加强建档立卡工作,健全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与动态调整机制,按照贫困人口认定、退出标准和程序,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健全精准施策机制,切实做到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建立健全村级脱贫责任组制度,明确驻村帮扶管理办法。加强正向激励,贫困人口、贫困村退出后,后续措施要到位,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2、扶贫资源动员机制。发挥政府投入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资源,确保扶贫投入力度。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与企业等的合作模式。引导志愿者依托社会组织更好发挥扶贫作用。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进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统筹和规划衔接,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3、贫困人口参与机制。充分发挥贫困村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和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其光荣脱贫。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市场竞争的自觉意识和能力,推动扶贫开发模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利益与需求表达机制,切实回应群众需求。

4、资金项目管理机制。以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加强对脱贫攻坚政策落实、重点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跟踪审计,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和项目稽察等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建立健全扶贫资金、项目信息公开机制,保障资金项目在阳光下运行,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精准。

5、考核问责激励机制。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严格实施各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工作,建立扶贫工作责任清单,强化执纪问责。落实扶贫约束机制,杜绝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建立重大涉贫事件处置反馈机制。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

(二)加大金融政策支持

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扩大贫困人口涉农贷款投放,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开展扶贫贴息贷款、扶贫小额信贷、创业担保贷款和助学贷款等业务。

(三)加强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在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把脱贫攻坚作为中心任务,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制。脱贫攻坚任务期内,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领导班子保持相对稳定。以党建促脱贫攻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提高村委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组织实施能力。加大驻村帮扶工作力度,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确保扶贫任务大的村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明确责任分工。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年度脱贫目标,按照职责分工,制定扶贫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强业务指导和推进落实。

附:殷都区隶属于河南省安阳市,因是殷都所在地而得名,位于安阳市市区西北部,京广铁路、107国道纵贯南北,绵绵洹河贯穿东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纵贯全区。属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截至2009年底,殷都区辖1个乡、9个街道、39个行政村、44个社区,区域面积69.5平方公里,人口24.5万。2012年,殷都区属地生产总值完成53.5亿元。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