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同江2016-09-21 09:46:13
同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同江市农业产业扶贫规划(2016—2018年)的通知
同政发〔2016〕27号
各乡(镇)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驻同江中省直各部门:
《同江市农业产业扶贫规划(2016—2018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同江市人民政府
2016年9月18日
同江市农业产业扶贫规划(2016—2018年)
为贯彻落实全国产业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在扶贫攻坚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培育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增收产业体系,助推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结合我市区域实际和农业产业结构特点,发挥现代大农业优势,坚持把农业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资源优势向产业和经济优势转变,突出绿色化、品牌化,转变思维方式和服务方式,提升农业竞争力和整体效益,特制定本产业扶贫规划。
一、产业扶贫现状分析
(一)农业基本情况。同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南岸,三江平原腹地,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相望,边境线长170公里。辖区总面积6300平方公里,辖6镇4乡6个国营农场,总人口21万。1994年,同江市被列为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重点扶持贫困县,2001年和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域耕地面积225万亩,辖10个乡(镇)85个村131个自然屯,农村户数22334户,农村人口6157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4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9%;贫困人口23942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8%。其中:国定标准贫困人口15285人,省定标准贫困人口8657人。2014年至2015年全市已脱贫17561人,现有贫困人口6381人,其中:国定标准贫困人口3559人,到2018年末将实现全市贫困人口脱贫摘帽目标。
全市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以大豆、玉米、水稻为主要产业 ,2015年种植业总产值28.27亿元;畜牧业以猪、牛、羊及禽类为主,畜牧养殖业总产值5.82亿元,水产养殖业总产值1.57亿元。近年来,同江市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特别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形成了以水稻、玉米、大豆种植为主的粮食生产格局,三大粮食作物面积达到206万亩左右,占总播种面积的91.5%,常年粮食总产量在18亿斤左右,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增长,促进了农民增收脱贫。
(二)产业发展情况。2016年,同江市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用“大绿色、全覆盖”的发展理念,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制定出台了农业结构调整“三区一带”发展规划,确定了推进传统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水产养殖业、林果产业等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各产业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
1、传统种植业发展现状及优势。我市地处中俄边境、三江平原边缘地带,具备土净田洁、空气清新、土壤肥沃、四季分明、资源丰富、污染源少的特点,生态优势、气候优势、资源优势明显,具备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有利条件。传统种植业发展水平较高,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多年来大力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已建成150万亩的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其中:水稻、玉米、大豆各50万亩,已建成果蔬生产设施农业基地8个。已申报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现有绿色有机食品标识1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农业龙头企业12家,谋划实施了绿色玉米种养加销全产业链项目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础雄厚。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逐步把全产业链发展理念引入农业,在粮食、蔬菜等生产过程中,不但要“种的好”,还要“加的好、卖得好”,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合作社通过互助合作、股份合作、引入工商资本等形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2、畜牧产业发展现状及机遇挑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规模化标准化进程加快。截至2015年底,全市各类畜禽规模化养殖场达到123个,其中:省级规模化养殖场(户)50余家。全市畜禽存栏总量达到88.3万头(只),其中:肉牛3.2万头、山绵羊4.7万只、生猪5.1万只、禽类70.8万只、蓝狐等特种养殖4.5万只,牧业总产值达到5.2亿元。畜禽品种不断优化,标准化养殖技术普遍得到推广,良种化率达到85%以上。畜牧养殖业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发展畜牧业脱贫的农民人数达到4000余人,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
“十三五”期间,是我市畜牧业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环境逐步优化,国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畜牧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优质安全畜产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农户有多年的养殖经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产业素质逐步提升,科技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具备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良好基础。同时,也面临总体养殖方式落后、管理粗放、质量安全监管压力加大、养殖污染治理难等挑战。下一步必须有效解决好养殖业前期投入大、自有资金不足、养殖合作社贷款难、保险难等问题,大力推广发展规模化、标准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
3、水产品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松花江、黑龙江在我市三江口汇合,境内水域众多,共有大小河流12条,可利用水域面积13万亩。鱼类资源丰富,共有鱼类16科74种,名贵鱼类有达氏鳇、施氏鲟、江鳕以及“三花五罗”。适合人工养殖的主要有鲟鳇鱼、黑龙江野鲤、草鱼、鳙鱼、鲫鱼、鳊鱼、鳜鱼等。我市水产养殖历史悠久,同江市高度重视水产养殖业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市核发养殖证550户,养殖水域面积达到10万亩,全部达到了无公害产地认证标准,其中达到国家健康养殖标准的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名优特鱼苗种繁育设施较齐全,具备提供鲟鳇鱼、鳜鱼、鲤鱼、鲫鱼等优质苗种的基础条件。同时,已建成的黑龙江江渔源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设施齐全、生产技术先进、产品门类齐全,产品畅销全国各地。通过使用地产鱼类和进口俄罗斯产的各种鱼类进行精深加工,对水产品养殖业拉动作用明显。水产品养殖业发展潜力较大,现有池塘及中小水面的产量质量都有提升空间,黑龙江名优特鱼类养殖开发前景广阔,可以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基础设施不配套,生产投入不足,养殖技术亟待提高。
4、浆果产业发展现状及机遇。我市生态环境优良、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昼夜温差大,适合生产高品质的蓝靛果、黑果花楸等浆果产品。该类产品集绿色、生态、营养、健康于一体,市场前景非常好,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蓝靛果、黑果花楸等浆果富含花青素,果实可生食,也可用于加工果汁、果酒、果酱、果干等,已被广大消费者认可,国际市场需求量极大,市场前景看好,极具发展潜力。我市通过招商引资,与辽宁富康源公司、黑龙江森蓝浆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发挥企业的科技优势、市场优势,引进了俄罗斯、美国的优良品种,开展蓝靛果、黑果花楸等种苗繁育、种植、综合深加工、产品研发销售,在我市建设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逐步形成苗木繁育、田间种植、技术培训、产品精深加工、网络销售等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条,尤其是蓝靛果、黑果花楸等浆果的生产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
二、总体思路
依托我市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民族优势,本着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的原则,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农产品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为目标,统筹促进种植业与畜牧业、水产业结合、推进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并进,有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开辟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新途径。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积极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逐步把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引入到农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和推介,培育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充分发挥我市建设“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有利契机,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企业合作,通过点对点营销、定制营销、网络体验式营销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将我市具有明显“绿色、生态、安全、优质”特征的农产品的“差异化价值”卖出来,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收益。同时,着力推动发展以街津口乡、八岔乡为主体的赫哲民俗文化旅游和以同江镇、向阳镇、青河镇等乡镇为主的生态农业餐饮观光旅游,大力扶持引导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带动贫困户精准脱贫。
(一)指导思想
按照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以规划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以投入为保障,以资源禀赋、产业优势为发展基础,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坚持扶贫到村到户与连片开发、规模发展相结合,以促进产业增效、贫困户增收为目标,着力提高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突出生态、绿色、安全,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打造运行机制灵活、带动辐射效应明显、具有一定规模、有利于群众持续增收的扶贫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全覆盖。通过扶贫产业带动,不断增强贫困农户“造血”功能及自我发展能力,确保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奔小康。
(二)基本原则
一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原则。本着资源可持续利用、项目能长久发挥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择确定和安排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并制定好扶贫产业规划。优先对贫困程度较深、地域自然相连、主导产业一致的乡镇,统筹规划,连片推进,同时兼顾相对分散、单个零星的贫困村贫困户。
二要落实“三区一带”规划,发展主导产业的原则。按照我市农业产业“三区一带”发展规划,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因势利导,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每个乡镇依据全市“三区一带”产业规划,确定优势主导产业,集中力量发展,重点推进,务求收到实效、达到目标。
三要坚持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先导的原则。开展农业科技人员帮扶行动,大力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形成人、财、物直接进村入户的科技推广新模式,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
四要财政支农资金投向精准的原则。在市财政的1000万元扶贫资金中,拿出200万元用于特色产业引导基金。财政资金、项目资金对产业扶贫项目予以倾斜扶持,投向贫困村、贫困户,实现精准投放,高效使用,确保扶贫政策到位,项目落实到位、投入安排到位。将政府投资形成的资产“股份化”量化到村、落实到户,增加贫困户的股份分红收入。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和农户的投资主体作用,鼓励社会各类资本投入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并允许获得适当的、应有的回报。
五要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原则。在选择、安排产业扶贫项目时,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按照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来确定和安排扶贫项目。要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生产大户为主体,实行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提高产出率,增加经济效益。
(三)主要目标
全力推进以种加销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传统种植业、肉牛生猪为主的畜牧养殖业、以鲟鳇鱼野鲤为主的名优特鱼水产养殖业、以蓝靛果黑果花楸为主的浆果产业等扶贫主导产业,落实“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发展思路,构建三大作物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带动农户增收,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安全高效的农业产业体系链条,充分提高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到2018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3559人实现全部脱贫。
三、产业扶贫重点任务
以种加销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传统种植业、肉牛生猪为主的畜牧养殖业、以鲟鳇鱼野鲤为主的名优特鱼水产养殖业、以蓝靛果黑果花楸为主的浆果产业等产业扶贫主导产业,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以带地入社、资产入股、订单合作、牲畜托养、提供岗位等方式,将传统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水产养殖业、浆果产业等作为带动贫困户脱贫的重点产业,与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紧密结合,推行“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让2450名贫困人口从种养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条获益,拓宽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
(一)传统种植业融合发展
1、生产环节。依托建设150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着力促进绿色有机食品生产。重点落实好江水大米、硬质玉米、非转基因高油高蛋白大豆、绿色蔬菜、甜糯玉米等作物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和农业“三减”措施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质,实现“种的好”目标。抓好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工作,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引领作用,通过“带地入社”模式,将552名贫困人口吸纳到合作社中来,引带贫困户脱贫致富。
2、农产品加工环节。扶持现有农业龙头企业采取订单合作的模式,带动合作社共同建设原料生产基地,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实现粮食就地加工增值。扶持复制三村镇四村、向阳镇同富村笨榨油厂项目和哈尔滨贵鸿经济贸易公司泡菜加工项目建设,引导合作社兴办“小而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合作社自己生产的优质农产品加工增值,让更多的农户可以分享农产品加工销售过程中的红利,带动贫困户脱贫。
3、市场销售环节。引导合作社主动适应市场发展规律,通过参加省内外绿色食品博览会等方式,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培育知名品牌。利用“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平台,采取私人订制、团体采购、委托销售等方式,扩大产品的销售量和知名度。
4、利益联结机制方面。支持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带动贫困户以土地入股、订单合作、提供岗位等方式加入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带动脱贫户抱团发展。加大政府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条,依据自身实际条件,创办“小而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将合作社自产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后销售,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全部财政扶持资金按股份平均量化分配给每个入社的贫困户,让贫困户分享财政扶持资金的收益。优先安排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合作社、企业工作,增加劳务收入,让贫困户在整个产业链条上都能持续稳定增收。
(二)肉牛生猪养殖
1、生产环节。在全市6个乡镇10个村屯建设肉(奶)牛规模养殖场10个,养殖肉(奶)牛13800头;建设6个生猪扩繁场、100个育肥猪代养场,年可饲养出栏生猪33万头。带动贫困户436户、1307人脱贫致富。注重抓好规模化养殖场配套设施建设。其中:建设年饲养量在10000头以上的肉(奶)牛饲养场1个、500头以上的2个、300头以上的7个。建设肉牛圈舍89800平方米及配套设备设施;建设年出栏3300头以上的生猪代养场100个,总饲养量达到33万头。建设生猪扩繁场、代养场共需占地10.3万亩,其中:建设猪舍、办公和环保等附属设施需占地2.47万亩;配套建设草地与饲料基地。改良建设人工草场18万亩,种植优质牧草、饲料玉米、青贮玉米10万亩,解决好饲草饲料问题。
2、农产品加工环节。加快推进与佳木斯双兆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生猪代养合作项目,做好生猪屠宰深加工企业建设。推进同江市博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肉牛深加工项目建设,规划完成新建屠宰、分割、冷藏等生产车间2.4万平方米,新上屠宰、分割全自动现代化生产线2条。设计能力年屠宰加工肉牛1万头。配套建设冷链物流设施,实现畜产品本地饲养、就地加工、精分包装,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生猪、肉牛育肥加工销售一体化和玉米种植全产业链循环生态发展。实现种、养、加、销各环节的有效整合,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增加就业空间,提高农民收入。
3、市场销售环节。依托养殖基地提供优质生猪、肉牛等畜禽产品,由双兆公司和博润肉牛负责加工销售,积极拓展国内大中城市高端销售市场,力争实现向大型超市、餐饮企业、酒店等订单生产、定向销售。逐步拓展“互联网+”电商销售渠道,实现小包装产品网上销售。
4、利益联结机制方面。结合我市畜禽禁养区规划,尽快落实生猪扩繁场、代养场建设所需国有农业用地的位置,做好项目落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组建生猪养殖合作社,带动436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政府担保为每户贫困户办理生猪养殖贷款5万元,可组织20户贫困户建设一处生猪代养场,采取自养或租赁的方式,让贫困户获得一定的收益。双兆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公司选育繁殖优良猪系品种,按照统一猪场设计,统一提供商品仔猪,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商品猪回收的“五统一”模式,按托养方式联合农户建设“余式家庭猪场”饲养商品肉猪,每头猪可获得150元代养费。双兆公司与农户签订不低于五年的代养合同,实行合同化管理,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扶持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新建肉牛养殖场,带动贫困户以土地入股、订单合作、牲畜托养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将国投扶持资金收益平均量化分配给每个社员,让社员分享国投扶持资金的收益。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统一技术指导、牲畜托养等服务,与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具备劳动能力的,带地入社后参与合作社分红,有一份收入,同时在合作社、企业打工增加收入;不具备劳动能力的,带地入社,提高收入,政府扶持购买肉牛、肉羊等交给合作社托养,合作社公平合理收取托养成本,明确养殖过程中的风险,确保托养户不受损失,每头牲畜出栏后支付托养户收益,增加贫困户收入。
(三)名优特鱼水产品养殖
1、生产环节。重点扶持同江市街津口鲟鳇放流站、同江市鳜鱼良种场、向阳镇特色鱼类养殖场发展,扩大黑龙江名优特鱼类苗种生产量,为全市中小水面、池塘发展名优特鱼类养殖提供优质苗种。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扶持资金,改造中小水面、池塘6万亩,提升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增加养殖量及越冬能力,提高养殖效益。每年举办6—10期渔业养殖技术培训班,重点培训中小水面改造及黑龙江名优鱼类养殖技术,增加贫困户脱贫就业技能。
2、农产品加工环节。扶持黑龙江江渔源食品有限公司和同江市鸿鑫顺水产品有限公司扩大加工能力、完善水产品加工、冷冻、储藏设施建设,增加产品种类,将部分地产名优特鱼加工成即食食品,通过企业加工,提升经济效益空间。同时,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采取就地加工方式,提高效益。重点发展以垂钓、餐饮、观光等服务为主的休闲渔业,建设一池一品,一池一景的生态休闲渔业区。以高产、高效、生态、健康、安全为目标,通过新建、扩建和改建鱼塘,达到水电路三通,建设环境优美的休闲渔场,配套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有能力的贫困户可以自己参与,没能力的可以到休闲渔业场打工,增加贫困户收入,达到脱贫的目的。
3、市场销售环节。依托同江市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设,扩大地产鱼类份额,改善鲜活水产品运输方式,确保水产品新鲜、鲜活销售,提升水产品附加值,带动养殖户增收。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扩展销售渠道,由原来的单一化销售模式转变成为多元化的销售模式。销售渠道从大型超市、水品产店、代理商、专卖店销售,发展到网上销售。
4、利益联结机制方面。实施订单生产,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签订产销合同,养殖户根据合同组织生产,确保生产企业与养殖户共赢。培育壮大水产养殖合作社55家、养殖大户320家,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淡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组织191名贫困人口折价入股参与水产品养殖,享受收益分配权,推进黑龙江名优特鱼类养殖,带动贫困户脱贫。加大技术培训服务力度,提升水产养殖技术水平,让贫困户掌握渔业生产实用技术,助推精准脱贫。
(四)蓝靛果、黑果花楸等浆果
1、生产环节。蓝靛果、黑果花楸等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喜冷凉、湿润性气候,抗寒能力强,适合在北纬40°—60°之间种植,同江市地处北纬47°左右,是最佳种植带。规划在我市的临江镇、青河镇的15个村屯种植蓝靛果20000亩、黑果花楸12000亩,形成浆果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条。2016年春季同江市正阳浆果种植合作社建设了浆果育苗大棚30栋,栽植黑果花楸1600亩。黑龙江森蓝浆果科技有限公司已栽植蓝靛果500亩。2016年秋季将栽植蓝靛果4500亩、黑果花楸5400亩,2017年春季栽植黑果花楸5000亩,栽植蓝靛果5000亩。2018年栽植蓝靛果10000亩。带动临江、青河等乡镇40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浆果产业发展,通过带地入社、集资入股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在合作社从事苗木种植、田间管理等劳动,增加贫困户收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2、农产品加工环节。扶持黑龙江森蓝浆果科技有限公司和辽宁富康源公司2017—2018年投资24850万元,在同江市经济开发区建设蓝靛果、黑果花楸加工厂,年加工能力30000吨,主要产品为浆果饮料16500吨,果酒3400吨,花青素100吨,浓缩果浆5000吨,果粉300吨,浆果酵素570吨,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3160万元,年均净利润12740万元,缴纳税金5470万元。
3、市场销售环节。蓝靛果、黑果花楸系列产品市场销售主要面向国内大中城市酒店、宾馆、大型超市及旅游景区,同时还将建设国际市场营销渠道,走向国际大市场。同时,探索实行“互联网+”网络电商销售模式,打造名牌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
4、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与种植户签订浆果保护价回收合同。企业使用财政产业扶贫资金建设的育苗大棚等基础设施,按股量化分配给贫困户,让贫困户可以分享企业红利。公司为每户贫困户免费提供5亩浆果种苗及技术指导服务,并第一年养苗无收益,第二年每户可收鲜果600公斤,每公斤14元,收入为8400元;第三年每户收鲜果1200公斤,收入16800元,第四年盛果期至其后20年间,每年收果3000公斤,每户最低收入为42000元,实现贫困户完全脱贫。同时可将部分贫困户安置到加工企业从事生产加工,以增加其经济收入,切实保证贫困户精准脱贫。
四、资金测算与筹措方案
(一)传统种植业融合发展产业资金测算与筹措方案
本规划预期目标全部实现预计共需资金为3516万元。1、6家特色作物加工厂厂房、仓储等土建工程:6家*1200平方米*2800元/平方米=2016万元。2、加工设施设备:6家*150万元/家=900万元。3、水稻、大豆、蔬菜等特色作物基地建设600万元。
为实现规划目标必须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做到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社会投入三管齐下,以期达到预期目标。其中:2016年总投资1172万元;2017年总投资1658万元;2018年总投资686万元。三年共需投入资金3516万元。
(二)肉牛生猪养殖业资金测算与筹措方案
本规划预期目标全部实现预计共需资金为41626.6万元。1、肉(奶)牛养殖场土建工程:89800平方米*1285元/平方米=11539.4万元。2、肉牛屠宰加工厂房设备等:14297.2万元。3、牛苗采购:13800头*3500元/头=4830万元。4、生猪扩繁场和代养场建设:建设扩繁场4个*240万元/个=960万元,建设代养场100个*100万元/个=10000万元。
为实现规划目标必须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做到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社会投入三管齐下,以期达到预期目标。其中:2016年总投资1784.4万元;2017年总投资6354.2万元; 2018年总投资33488万元。三年共需投入资金41626.6万元。
(三)名优特鱼水产品养殖资金测算与筹措方案
本规划目标全部实现,预计共需资金为3410万元。1、养殖池塘改造工程:3万亩*587元/亩=1760万元。2、鱼苗采购:950万元。3、生产管理资金:700万元。
实现规划目标必须要做到政府投入、企业投入双管齐下,多渠道筹措资金,达到预期目标。其中:2016年总投资1100万元;2017年总投资1360万元; 2018年总投资950万元。三年共需投入资金3410万元。
(四)浆果产业资金测算与筹措方案
2016年春季已栽植蓝靛果500亩、黑果花楸1600亩;2016年秋季将栽植蓝靛果4500亩、黑果花楸5400亩;2017年栽植蓝靛果5000亩、黑果花楸5000亩;2018年栽植蓝靛果10000亩。项目总需投资40030万元,其中:种植基地租地需资金2640万元、购买苗木需资金10880万元、育苗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管理等需资金1660万元;建设蓝靛果、黑果花楸等浆果加工厂厂房、加工设备、冷藏设备、冷链运输车辆等相关设备需资金24850万元。
确保规划目标实现,必须要做到政府投入、企业投双管齐下,多渠道筹措资金,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其中:2016年总投资4940万元;2017年总投资28090万元;2018年总投资7000万元。三年共需投入资金40030万元。
五、政策保障
(一)土地支持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力争于2016年底前完成全市农村土地面积实测、农户确认、数据库建立等工作,达到待颁证状态。通过土地确权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有效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职能,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土地流转服务,引导农民将土地集中到合作社、种植大户,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积极向上争取设施农业用地指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在同江市经济开发区内优先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建设用地,实行“一对一”帮办的措施,解决加工企业在用地方面的难题。
(二)金融支持政策。组织协调金融机构针对我市产业扶贫工作需要,结合上级金融贷款政策要求,创新金融扶持机制,推出“土地承包经营权他项权利证、担保公司担保、物权抵押贷款、信用贷款、风险保证金放大”五种抵押贷款模式,丰富农贷服务产品,探索发展扶贫小额信贷机制,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额度适当、免担保、贴息扶持、三年期的小额信贷产品,通过乡村代办、银行上门服务等方式,为贫困户提供优质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对承担产业扶贫项目的企业优先提供金融贷款扶持,做大做强产业龙头,带动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制定出台了《同江市促进畜牧养殖业发展的扶持意见》等相关文件,市财政设立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扶持吉国养殖合作社等规模化畜牧养殖基地建设。市政府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的方式,重点支持产业扶贫重点项目,通过政府引导与社会资本相结合模式,形成企业资金领投,政府扶持资金跟投,银行提供资金匹配的多渠道融资体系。对产业扶贫新建、扩建的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等进行整合,多渠道开展融资工作,积极整合扶贫攻坚项目资金,用于发展传统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水产品养殖业、浆果等扶贫产业。
生猪养殖项目按照佳木斯市统一制定的政策执行。争取纳入国省生猪规模化养殖扶持项目,对原种猪场、扩繁场和“余氏家庭猪场”予以扶持。我市对每个生猪扩繁场、商品猪繁殖场给予240万元资金支持。生猪养殖场建设选用国有农业用地,每个猪场用地500亩,其中:建设猪舍、办公、环保等附属设施的120亩。政府帮助企业做好新建养猪场的“四通一平”工作。对农户建设的“余氏家庭猪场”给予贷款支持,并在贷款数量、贷款期限、贷款利率等方面予以优惠政策扶持。余式家庭猪场所有生猪由双兆公司负责统一保险,保费由企业承担。
(三)产业支撑服务体系。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市、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农技人员与合作社技术服务联结机制管理办法,采取绩效考核的方式,强化农技人员服务合作社的意识,及时调整优化农技人员队伍,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水平,增强服务基层的能力。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业务指导,及时提供市场信息,指导新型经营主体适应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加大特色品牌培育力度,争创名牌产品。加快“互联网+农业”体系建设,建设16个“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带动产业扶贫项目的产品实现网络销售。提升农业防灾减灾信息预警预报能力,及时为广大农民提供灾害预警信息,最大限度减少因灾造成的损失。
(四)农业保险政策。与保险公司探索开展畜牧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及特色作物保险产品,创新承保模式,采取政府给予保费补贴的方式,为特色扶贫产业提供保险服务。我市组织成立了畜牧养殖协会,设立了畜牧产业发展基金,开展了肉牛养殖“互助式”经营保险工作,有效化解了养殖户风险,进一步健全了风险防范机制,激发了农民参与畜牧养殖业发展的积极性,实现养殖协会“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互助发展”的目的。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产业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农业产业扶贫建设工作作为同江市扶贫攻坚战的重大举措,真抓实干,抓出成效。市政府成立农业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及各乡镇政府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农业产业扶贫的规划部署、协调推进、督促检查等相关工作,组织全体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村屯、农户开展技术指导和帮扶,确保完成全市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任务目标。
(二)加强协作,落实责任分工。按照“统筹安排、分工包干、明确责任、各司其职”的要求,市农业局、扶贫办、财政局与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围绕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强化职责分工,把任务落实到各部门,扎实开展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把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抓实、抓靠、抓出成效。
(三)加强项目扶持,落实各项政策。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支持政策,整合聚集各类投入,统筹安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实现对贫困村的项目资金全覆盖,实现项目资金精准投放,确保项目规划到户,资金到村到户。
(四)加强监测评价和考核。建立以精准扶贫为导向的农业产业扶贫监测评价和考核机制,建立信息定期报送制度,随时掌握工作情况和进展,加强工作监督检查,定期通报有关问题;建立考核机制,重点考核各项农业产业扶贫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同时考核农业技术人员包村指导和帮扶情况,与职称晋升、绩效奖励挂钩。
葫芦岛市农业产业精准扶贫五年规划(2...
辰溪县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
芦山县扶贫攻坚农业产业验收技术标准出...
关于调整广安市农业产业扶贫“政融保”...
武强县农业产业扶贫政策:养牛扶持建档...
《海南省农业产业扶贫“十要十不要”》...
关于印发《和顺县2018年特色农业产...
西安市鄠邑区农业局关于征集2018年...
兴县2017年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实施方...
神池县“一村一品一主体”特色农业产业...
吕梁市农业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实...
宝鸡市关于支持农业产业扶贫信贷担保工...
2017年农业产业扶贫论坛:注重精准...
崇义县2016年精准扶贫农业产业扶持...
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和政策创新推进农业产...
复制成功
微信号: bieshu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