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甘肃省“十三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甘政办发〔2016〕132号(下)

《甘肃省“十三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甘政办发〔2016〕132号(下)

来源:甘肃省人民政府网站2016-08-30 09:31:36

请先阅读:甘肃省“十三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甘政办发〔2016〕132号(上)

第六章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一、大力发展绿色农牧业,确保农业基础地位

(一)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完善现代农牧业基础设施,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养殖场建设,着力提升农业设施设备、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牧民群众科技培训。支持民族地区农业示范区(园)、特色农产品基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着力提高农牧民群众收入,推进现代农业持续发展。支持临夏县北塬、永靖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二)加快农牧业产业化步伐。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民族地区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服务体系,完善农牧业技术推广、农资供给、病虫害防治、农牧业信息服务、农产品质量监管等综合服务体系,形成完善的农牧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框架。支持燎原、清河源、雪顿等民族地区龙头企业发展,扩大产业规模,壮大主导产业,逐步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三)着重发展生态农牧业。发展壮大草食畜牧业、优质林果业、设施农业、蔬菜花卉业、中藏医药材等特色优势绿色产业。积极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乳制品、清真牛羊肉为主的生态特色产业,支持甘南、天祝牦牛藏羊产业带和临夏油菜种子基地建设,建成以甘南为重点的标准化养殖和草食畜牧业基地,以临夏为重点的双低油菜种子基地。加快认证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不断加快民族地区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步伐。

二、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促进清真食品加工出口。推进民族地区清真食品产业全面发展,重点加快清真牛羊肉加工、乳制品、调味品和休闲食品发展。建设清真食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打造清真产业集群,延伸清真食品产业链,培育清真品牌,提升清真食品产业发展规模和档次,以临夏清真产业园区为重点,扶持清真食品加工企业扩规模、创品牌、占市场。充分发挥甘肃临夏清真食品认证中心作为甘肃清真食品认证机构的作用,加快清真食品走向国际市场。

(二)做大做强特色旅游。全力支持黄河三峡、松鸣岩古动物化石地质公园,夏河拉卜楞寺和桑科草原,碌曲郎木寺、玛曲天下黄河第一湾、迭部天险腊子口、天祝三峡、肃南马蹄寺、卓尼大峪沟和临潭冶力关等民族地区重点景区建设,引导支持民族地区推出一批以民族文化游、生态山水游、民族风情游、红色圣地游为代表的旅游品牌。争取把黄河三峡、张掖丹霞、和政古动物化石地质公园,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支持积石山大墩峡景区、康乐药水峡景区建设成大景区。

(三)大力扶持民族特需商品生产。加快民族地区传统手工业发展,重点支持砖雕制作、唐卡制作、洮砚雕刻、葫芦雕刻、民族刺绣、彩陶复制、民族服饰、手工地毯、保安腰刀、藏式家具、毡画、马头琴等民俗工艺发展,推进民族手工艺品产业化。把少数民族特需用品作为民族特色主导产业,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民族用品、旅游纪念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鼓励和引导企业提升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创建企业知名品牌。

(四)推进以藏医药为主的民族医药产业。重点支持甘南、天祝做大做强藏药产业,开发研发新型藏医药产品,开展藏药材精深加工产品生产,推动藏药材全产业链开发,加快藏药材基地标准化建设。鼓励支持藏药规模化种植,不断提高藏药种植水平。积极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加快提高藏药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支持甘南百草生物科技佛阁藏药、卓尼县佛赐藏药、天祝生物医药藏医药产业园、和政复兴中藏回医药文化观赏园发展,积极培养藏医药企业和品牌。

(五)优化矿产资源开发。重点加强矿产资源基础好、市场潜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关键性矿产的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延伸产业链,提升高端产业竞争力。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突出重点地区、重点矿种,深入开展国际矿业投资和加工贸易合作。支持阿克塞县发展铜冶炼及深加工和有色金属合金产业,天祝县有序开发煤炭、石膏、稀土等矿产资源。加快开展肃南、玛曲、碌曲、合作、夏河等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六)助推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将甘南、临夏州“飞地经济”产业园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相关民贸企业纳入甘肃民族产业园,推进企业入园。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产业为导向,打造一批民族品牌优质企业。支持临夏民族民俗文化产业园、甘南州羚城藏文化产业园区、合作市生态产业园区、夏河安多畜牧产业园区、张家川中郊清真食品与生物医药园和临夏绿色清真产业园、综合保税区、穆斯林物流园以及其他民族县区产业园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三、努力发展新型业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一)着力推进民族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推进羚城藏文化、洮河风情文化、裕固族风情、卓尼洮砚文化产业园、花儿演艺中心和舟曲博峪民俗文化风情园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支持广河齐家文化产业园、东乡彩陶文化产业园、积石山黄河文化民族风情游览园建设,积极宣传中华龙舟大赛(甘肃永靖站)、中国西部花儿艺术节、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临夏赛段)、九色甘南香巴拉·卓尼风情旅游艺术节、玛曲格萨尔赛马大会、“冶力关杯”中国拔河公开赛等国际国家级节会赛事和马家窑彩陶、碌曲“中国锅庄之乡”、卓尼“中国洮砚之乡文房四宝特色区域”名片,推动民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二)统筹发展商贸流通。加强民族地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商贸流通、外贸出口等各大项目建设中,继续向民族地区倾斜。统筹规划物流分拨中心、区县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等三级配送节点,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需求匹配的物流配送网络。建立农畜产品交易市场、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域商贸流通中心。拓展商贸服务领域,延伸商贸服务外延,提升商贸服务水平。

(三)积极培育电子商务。鼓励民族地区特色农畜产品营销企业和营销大户以单品网形式入驻淘宝网,支持临夏打造清真食品和民族用品电商平台。推进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乡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行政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点三级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外贸企业、营销大户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合作,不断扩大民族地区特色产品出口。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为民族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创新发展金融服务业。加大对民族地区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扶贫贴息贷款、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等贴息贷款的支持力度,发展农户小额贷款、联保贷款业务。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切实提升贷款审批效率。鼓励金融机构在民族地区设立网点,进一步向乡镇、社区延伸服务网点,支持民族地区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对畜牧养殖业、文化旅游产业和新型农村经营组织的金融支持力度。落实商业性农牧业保险,确保农牧民增收。

(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实现与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带动民族地区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升综合农畜产品交易、民族特需用品、藏中药材交易、粮油蔬菜、新型建材等服务能力,提高民族地区工农业产品附加值,积极拓展工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工农业服务化。

第七章 着眼开放融合发展,增进民族地区交往交流

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一)提升民族地区战略地位。支持企业参加境外重点知名国际展会,在境外举办民族地区特色商品暨投资贸易洽谈会,提升中阿穆斯林民俗文化艺术论坛暨中国临夏与马来西亚吉兰丹州、伊朗库姆市清真食品和民族用品展销会的影响力,争取筹办中国国际清真博览会暨“一带一路”绿色食品博览会。把经贸产业合作与人文合作紧密结合,推动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双边合作项目,提升民族地区向西开放的战略地位。

(二)努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按照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战略要求,努力挖掘合作商机和市场信息,帮助民族地区企业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推进与马来西亚、伊朗互办产业园区,加快申报临夏综合保税区,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设立临夏绿色清真产业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打造清真食品、民族用品出口加工基地。

(三)加强国际间合作交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合作,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阿拉木图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争取马鬃山口岸复通,建设贸易合作区,推动民族地区融入经济走廊建设。延伸向中亚、中东欧市场的民族地区特色商品境外流通产业链条,搭建跨境电商企业民族用品销售平台,满足民族地区贸易渠道多元化需求。

二、支持区域融合发展,构建多层次经济联合体

(一)切实推动甘南与三省五州交界地区共同发展。打通入川连青的高速公路,提高路网通达等级。争取国家建立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增加A级景区连接公路和景区内道路建设投资,打造黄河上游大草原旅游区。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行整体连片扶持政策,着力搭建“大九寨”旅游环线,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引领当地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积极推动临夏州和天祝县借助大兰州经济区突破发展。建设大兰州经济圈经济信息平台、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将包括临夏州和天祝县在内的经济发展宏观数据、重点工程进展情况、市场供求等信息集中并及时发布,共建大兰州经济区一体化大市场。融入大兰州商贸物流平台、园区发展平台、旅游信息平台等专业化的信息平台,进一步激发区域市场活力和经济增长动力。

(三)努力推动肃北县和阿克塞县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圈协同发展。主动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圈”,全力打造资源共享、品牌共建、线路相连、市场互动的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整合节庆赛事会展、文化产业、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多项内容,建设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基地。实施智慧旅游管理、服务及信息挖掘、产品研发等项目,打造肃北县和阿克塞县智慧旅游服务品牌。

(四)着力推动张家川县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加快发展。积极引导张家川县尽快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努力形成互动合作发展、互利互惠共赢的新机制。加快交通互通建设,加强资源开发、产业对接、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引进对接,重点推进清真食品、生物医药、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和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建设。

(五)持续推动肃南县与张掖市生态文明示范区绿色发展。以建设肃南“生态文明示范县”为目标,积极融入张掖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组织实施退牧还草、三北防护林、生态公益林、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推进商贸区、居住社区、旅游度假区“三区融合”山水名镇建设,努力营造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宜游宜居环境。

第八章 加强社会治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一、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加强社会治理

(一)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强民族地方立法,完善配套法规建设,增强可操作性,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执行监督机制,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

(二)加强法治建设。推进民族地区政府法治建设,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推行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化,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

(三)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建立健全民族地区公共安全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和各类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突出事件,努力化解社会不安定因素,全面提升安全应急能力。

二、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扎实推进“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推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脱贫攻坚行动,集中整合国家各项优惠政策,以及我省为藏区和临夏回族自治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等民族地区制订的扶持政策,以项目建设带动示范区建设。把示范区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寺观教堂等创建活动相结合,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

(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规划纲要(2015—2020)》,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支持临夏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命名和甘南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任务。

(三)努力推进全社会对口帮扶。继续开展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做好天津市帮扶我省藏区、厦门市帮扶临夏州等工作。坚持项目和资金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众和农牧民倾斜,发挥帮扶资金最大效益。组织省内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民族地区,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三、加强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

(一)强化基层组织。强化基层党员干部和农牧民党员的党性意识,做好民族地区发展党员工作,积极吸收拥护党的领导、爱国的优秀农牧民群众入党,培养拥护民族团结和带动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组织领导扶贫开发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和“个十百千”人才工程,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加快建立民族地区各类人才培训基地,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形成人才队伍梯次结构。做好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工作,增加民族地区特设岗位,继续做好“三支一扶”、同步小康驻村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等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工作,逐步解决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匮乏现状。

第九章 采取特殊措施,助推民族地区发展

一、推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

编制甘肃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精神,争取国家加大对“十三五”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方案的实施力度,助推项目尽快落地。

二、推进临夏州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按照中央支持临夏州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和省委、省政府支持临夏州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努力把临夏州建设成面向藏区的物流中心,清真食品国际认证、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的生产基地,兰白都市圈和回藏风情线上的旅游区。

三、推进民族教育发展

编制实施甘肃省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专项规划,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受教育权利,推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总体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服务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与能力显著增强。

四、推进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编制实施甘肃省“十三五”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更加协调、生活更加富裕、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实现率先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五、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和发展

编制实施甘肃省“十三五”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规划,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突出、民族文化浓郁、产业支撑有力、人居环境优美、民族团结和谐的少数民族特色村镇。

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

编制实施甘肃省“十三五”兴边富民行动规划,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着眼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大力实施民生安边、强基固边、兴业富边、开放睦边工程。

七、推进清真食品产业发展

编制实施甘肃省“十三五”清真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清真食品产业。推动清真企业集群式发展,壮大清真食品产业企业规模。加大产业基地建设,发挥清真食品产业集聚效应。

第十章 加强组织领导,大力保障规划实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本规划是全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宣传和动员,认真组织规划实施,定期检查,强化落实,明确责任要求,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顺利实施。

二、抓好协调实施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将本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纳入工作计划,加强部门间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协调配合,推动投融资、财税、金融、产业、土地、生态补偿等方面政策和改革举措形成合力、落到实处。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加强本规划与全国民族规划、全省总体规划,以及各地和各部门规划的对接,尤其在产业布局、约束性指标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要服从上级规划,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三、加强考评考核

健全民族事业发展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制度,建立规划实施情况跟踪监测、检查制度,各级政府以本规划确定的经济指标、产业体系、基础设施、民生保障为主确定重点评估内容,明确分时序、差别化的评估指标,切实强化重大项目包抓责任制、重点项目督查落实机制和捆绑考核考评机制,指导各州、县规划落到实处。组织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全面分析和评估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提出意见和建议。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