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关于六枝特区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等10个实施方案的通知(下)

关于六枝特区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等10个实施方案的通知(下)

来源:六枝特区政府2017-12-06 10:30:38

相关阅读:关于六枝特区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等10个实施方案的通知(中)

六枝特区肉牛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肉牛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和农民脱贫增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省、市秋季攻势行动令为指导,“调结构、转方式、保供给、增效益”为重点,促进农牧结合、提高种养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目标,在确保全区粮食产量稳定、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青贮玉米、甜高粱、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的种植,依托市场和全区草食畜牧产业推动种植业结构转变,构建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更适合的新型农牧业结构,促进全区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山地生态畜牧业大省”的总体目标,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肉牛养殖,通过三年的努力,六枝特区肉牛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水平显著提高,逐渐形成良种繁育、规模化养殖、分割深加工及冷链物流配套完善的肉牛生产经营体系。通过三年时间,全区优质肉牛出栏8万头,品种结构不断优化、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凉都牛肉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发展肉牛产业实现全区贫困户2000人脱贫,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二)年度目标。

1.2017年,出栏肉牛1万头,牛肉产量1250万吨。积极推行人工种草,种草面积增加到2万亩,实现产值达1亿元。

2.2018年,出栏肉牛3万头,牛肉产量3750万吨。积极推行人工种草,种草面积增加到3万亩,实现产值达3亿元。

3.2019年,出栏肉牛4万头,牛肉产量5000万吨。积极推行人工种草,种草面积增加到4万亩,实现产值达4亿元。

(三)脱贫目标。到2019年,通过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实现精准脱贫0.2万人以上,贫困户人均增收3300元以上。其中:2017年新增肉牛1万头,产值1亿元,覆盖0.3万贫困人口,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2018年新增肉牛3万头,产值3亿元,覆盖0.4万贫困人口,实现人均增收3200元以上;2019年新增肉牛4万头,产值4亿元,覆盖0.5万脱贫人口,实现人均增收3300元以上。

三、产业规划布局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屠宰加工等条件,依托现有大型养殖企业构建布局合理化、生产标准化、产业集群化的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利用资源丰富的草山草坡、坡耕地,实施相对集中连片的种草基地。

(一)主要品种。以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为发展目标,积极推行牛品种改良,着力打造“凉都褐牛”品牌,以优化品种、提高品质、创建品牌、开拓市场为核心创建我区品牌,建设优质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到2019年,建设3个肉牛扩繁场,新建一批养殖小区。

(二)主要措施。选择适宜的养殖模式,本着互利共羸、量身订做的原则,根据农户的发展愿望、发展能力,精准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加强饲草饲料基地建设,积极推广粮改饲项目,扩大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加强设基础施建设投入,建设标准化牛舍、青贮窖、沼气池、干粪池和有机肥加工厂、污水分离沉淀池、消毒池、草料棚、饲料加工房、饲料库等设施,依托政府平台公司建立肉牛深加工厂。以“三变”为引领,采取多种模式发展养牛产业。

(三)产业布局。在岩脚、木岗、牛场等乡镇建立和扩建肉牛规模养殖场,辐射郎岱、新窑、新华、龙河、关寨、中寨、月亮河、梭戛、新场、银壶、九龙等乡(镇、社区)建养殖小区发展育肥牛和能繁母牛。2017年以木岗、岩脚、牛场为核心,辐射新窑、新华、关寨、月亮河、梭戛、银壶等乡(镇、社区)实施1万头。2018年在郎岱、木岗、岩脚、新窑、新华、龙河、关寨、牛场、中寨、月亮河、梭戛、新场、银壶等乡(镇、社区)实施3万头;2019年在郎岱、木岗、岩脚、新窑、新华、龙河、关寨、牛场、中寨、月亮河、梭戛、新场、银壶、九龙等乡(镇、社区)实施4万头。

五、投资概算

肉牛养殖总投资15亿元。其中良种繁育体系建设2亿元,标准化养殖场(基地)建设6亿元,屠宰深加工厂建设2亿元,饲草饲料基地建设1.5亿元,品牌创建1.5亿元,有机肥料加工厂建设2亿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特区扶贫产业指挥部的领导下,成立肉牛养殖工作专班,具体负责肉牛养殖的规划布局、组织协调、服务指导、统计调度等日常工作。加强养殖基地建设,逐步扩大现有养殖场,适度发展新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乡(镇、社区)要成立相应的工作专班,安排专人负责抓好肉牛养殖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精准发力,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加强技术服务。加强技术指导,提供服务保障,充分调动区、乡、村三级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行包片、包户开展技术服务。进一步加强与贵州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贵州畜牧兽医研究所技术合作,以此为技术依托单位,邀请相关专家到我区对技术人员和项目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降低疫病等不利因素对项目产生的不良影响,提高项目效益,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三)推进健康养殖。全面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推行“政府组织领导、业务部门督导落实、养殖企业主体责任、散养户主动配合”的免疫模式,明确责任区域,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运行机制,强化防疫目标,强化技术指导,强化疫病监测,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全力抓好畜禽污染防控工作,推进健康养殖,创办标准化示范场、养殖小区,推动畜牧业逐步向专业化及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及产业化经营发展。

(四)完善基础设施。充分整合发改、交通、水利、电力等部门的资源,加强项目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完善项目区水、电、路三通,提高项目区的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

(五)增强合作社实力。通过肉牛养殖项目的有效实施,六枝特区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带动村级专业合作社提高养殖能力,使专业合作社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专业合作社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积极开展对外联系,有序组织农户养殖肉牛和引导外销,不断提高项目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六枝特区生猪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生猪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和农民脱贫增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为基本目标,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打好山地特色牌。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按照“五全六化”要求,进一步强基础、创品牌、拓市场、促增收,推进品种品质品牌“三品联动”,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积极探索扶贫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为促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进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农为本、生态优先。有效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农业特色,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现代化水平;保持农村田园风光,留住乡愁,保护青山绿水,实现生态可持续,真正让农民分享经济发展、农村改革新成果。

2.坚持农旅融合、多元发展。充分挖掘文化、旅游和自然资源,有效整合农业产业,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和农业资源,探索农旅文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休闲农业、农事体验的亮点,让田园综合体、农旅文融合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3.坚持市场主导、培育主体。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创新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全面激活内外销售市场,通过需求端信息,做好供给端配置,最大力量扶持和培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经营主体,采取“公司(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产业发展。

4.坚持品牌创建、以销定产。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培育,通过产品检测和品牌创建,确保农产品品质优良、品牌响亮;完善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和仓储配送等设施,培育农产品初加工和配送企业,大力开拓区内区外、线上线下销售市场,实现产品安全,销售畅通。

5.坚持“三变”改革、利益联结。按照“三变+N”改革模式,着力构建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让广大农民享受改革成果,增强获得感,提高满意度。

二、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结合区域优势,用三年时间发展生猪养殖,累计新增出栏生猪80万头,结合先进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加大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水平,提高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把产业扶贫发展成脱贫攻坚主要路径。

(二)年度目标。2017年新增出栏生猪10万头;2018年新增出栏生猪30万头;2019年新增出栏生猪40万头。三年累计新增出栏生猪80万头。

(三)脱贫目标。2017年,带动农户1.7万户7.6万人增收,其中贫困户0.2万户0.5万人,预计脱贫0.3万人,人均增收200元;2018年带动农户1.7万户7.6万人增收,其中贫困户0.25万户0.73万人,累计脱贫0.35万人,人均增收450元;2019年带动农户1.7万户7.6万人增收,其中贫困户0.25万户0.73万人,累计脱贫0.65万人,人均增收700元。

三、产业布局

依托六枝特区大北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六枝特区强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种猪场和育肥场,以梭戛乐群种猪场为核心,在大用、岩脚、落别、中寨、关寨、郎岱等乡镇建立育肥场,实行龙头企业集中带动发展,辐射村合作社建立养殖小区带动贫困村、贫困户饲养。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基础设施。完善各项目区养殖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标准化圈舍、沼气池、干粪池、粪污处理池、消毒室、兽医室、饲料库房等设施。

(二)优化产品加工。建立饲料加工仓储物流企业,保障饲料供应,同时加快六枝特区屠宰场选址新建步伐,积极为六枝及周边县(区)提供优质猪源,带动二、三产业发展。

(三)稳固市场销售。依托大北农集团组织销售生猪产品,统一制定标准、统一销售,同时积极与区内学校开展营养餐肉品供应合作,为学校提供安全、优质的猪肉。

(四)推进利益联结。由企业带动乡(镇、社区)建立生猪养殖产业合作社,企业提供技术及饲料,制定生产标准,统一组织销售;乡(镇、社区)生猪养殖产业合作社组织贫困农户通过在当地养猪场就业、入股、适量发展小规模养殖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助推脱贫致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生猪养殖工作专班,扎实抓好生猪扶贫产业的规划指导,履行好组织、协调、评审、调度、统计、监管等服务职能,进一步做实扶贫产业。各乡(镇、社区)要围绕《六枝特区产业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六府办发〔2017〕142号),立足实际、认真谋划、精心组织,结合本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产业发展需要,详细制定本乡(镇、社区)生猪扶贫产业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确保生猪产业扶贫有序有效推进。

(二)强化资金保障。按照产业脱贫重点任务,围绕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生产基地提升、加工设施改造、市场品牌宣传、质量体系建设、冷链物流建设、技术应用推广、经营主体培育等,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金融资金。通过利用投融资平台激活金融资金、争取金融产品、项目、基金、农业保险支持,着力推进全产业链抱团发展。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整合到特区财政专户的扶贫资金,预计总投资12亿元,其中财政资金0.6亿元,产业子基金5.3亿元,其他资金6.1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5%、44.17%、50.83%。扶贫产业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和省级脱贫攻坚投资基金产业子基金、市“三变”扶贫产业基金、区级整合的涉农资金和平台公司融资、企业自筹等资金。

(三)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组建产业专家团队,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集中力量推广科技。围绕扶贫产业、主推品种、主推技术、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深入扶贫产业一线进行实地培训指导。各乡(镇、社区)要保证畜牧专业技术人才有充足的时间开展生猪扶贫产业技术服务,确保生猪扶贫产业高标准高质量发展。

(四)完善基础设施。抢抓落实国家、省、市在脱贫攻坚方面的优惠政策,整合力量,协调资金,加大产业基础设施投入,在产业道路、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工营销平台、冷链物流、市场建设等方面倾斜;在实施养殖扶贫项目的同时,同步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整合力量集中投、重点建,形成“集聚效应”,建立建、管、用长效机制,确保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

(五)推进产销结合。实行以销定产,着力推进订单农业,围绕建设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农产品目标,打造安全、生态、高效的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开展扶贫产业产地和产品的“三品一标”认证申报,注重农产品品牌打造和推介展销,在品牌培育、包装设计、产销对接上精准发力,着力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产品;努力抓好产销对接,打通农产品外销渠道,实现需求与供给无缝对接。积极创建农产品销售平台,通过省内省外、线上线下、市场订单、电子商务、学生营养餐等渠道,拓展扶贫产业销售路子,实现产业—基地—市场联动发展,推动产品外销。

 

六枝特区食用菌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食用菌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按照中央、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部署,以“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为目标,增强食用菌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作用,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道路,做好六枝食用菌品牌。以林下食用菌产业为支撑,进一步强基础、创品牌、拓市场、促增收,推动六枝食用菌产业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积极探索扶贫产业新模式、新技术、新途径,夯实循环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发展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分类指导原则。强化政府在出台政策、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完善机制等方面的作用;加强规模化、标准化食用菌基地建设;根据各乡(镇、社区)资源禀赋和食用菌产业发展基础,分类指导,明确主攻方向,打造六枝食用菌产业示范区。

2.坚持合理布局、精准脱贫原则。尊重市场主体和农民意愿,综合考虑我区食用菌产业基础,遵循市场规律和需求,合理确定产业规模和品种,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引导和组织贫困户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共享发展红利,稳定增收。

3.坚持质量安全、绿色发展原则。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协调生产、生态、生活,实现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培育,建立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和申请国家SC认证,实现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确保六枝食用菌品质优良、品牌响亮。

4.坚持品牌引导、市场运作原则。突出产品特色,开展品牌创建,提升品牌形象,努力提高六枝食用菌市场竞争力和产销衔接能力,规避市场风险,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围绕林下仿野生菌、稻—菌轮作模式、建设目标及产业定位,重点抓好食用菌生产体系、规范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品牌体系等六大支撑体系建设。通过三年时间,发展平菇、香菇、羊肚菌三个主导品种,配套发展猴头菇、姬松茸等品种。预计到2019年,全区发展食用菌2000亩,总产量达4000吨,产值达2400万元,标准化技术覆盖率达85%以上,“三品一标”基地认证率达60%以上,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0户420人脱贫。

2.年度目标。2017年,实施平菇、香菇、猴头菇、姬松茸等食用菌栽培500亩,产量达1000吨,产值达600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70人脱贫。2018年,实施平菇、香菇、猴头菇、姬松茸等食用菌栽培500亩,产量达1000吨,产值达600万元,同时发展废弃菌棒再利用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140人脱贫。2019年,实施平菇、香菇、猴头菇、姬松茸等食用菌栽培1000亩,产量达2000吨,产值达1200万元,同时发展废弃菌棒再利用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210人脱贫。

二、产业布局

(一)菌棒培育及工厂化示范栽培区。在木岗产业园区加工菌棒原料,在郎岱农业园区生产菌棒,年生产能力500万棒。工厂化示范栽培50万棒。

(二)林下栽培区。在月亮河、牛场、新场、关寨等林地资源丰富的乡镇发展食用菌1400亩。

(三)大田栽培区。在木岗、大用、中寨、落别、九龙等稻田较多的乡(镇、社区)发展食用菌600亩。

三、重点任务

(一)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基地。重点打造月亮河乡500亩林下食用菌栽培基地,完善生产便道、水利灌溉、电网等基础设施,配套食用菌栽培、收获机具;打造塔山社区年产菌棒300万棒生产基地,完善菌棒栽培设施设备。

(二)完善加工流通设施建设。完善产品包装、保鲜储藏、商品化处理等生产环节,在月亮河乡、塔山社区建造配套冷藏室、冷藏运输车等设备。

(三)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引进和支持省内外龙头企业入驻我区发展食用菌产业。壮大经营主体队伍,开辟绿色通道,增强经营主体实力。大力推广“三变”改革经验,完善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贫困户利益。

(四)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和完善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搭建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完善标准化检测体系,修订地方标准,组织开展食用菌基地标准化认定工作,引导和支持经营主体申报“三品一标”认证。

(五)提高技术支撑水平。挖掘地方野生食用菌资源,加快引进、开发、推广优质、高产、抗逆、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完善产业技术体系,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和入股企业,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特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特区农业局局长为副组长,特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水务局、市场监管局、扶贫局、供销社等单位1名副职及各乡(镇、社区)分管农业的领导为成员的食用菌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特区农业局,具体负责食用菌产业规划、组织协调、服务指导、统计调度等日常工作。各乡(镇、社区)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安排专人负责抓好食用菌产业扶贫工作,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精准发力,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研究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强化政策保障。相关部门应建立扶贫产业水、电、路、讯基础设施服务保障制度,食用菌生产、加工、物流等环节享受我区产业发展最优惠政策,常年吸纳贫困户就业发展的经营主体享受减免税收或低税收等优惠政策。

(三)强化产销对接。改进和创新产销对接机制,构建高效稳定的省内外产销渠道,鼓励贫困村开展食用菌直产直销,减少流通环节。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品供求关系,特区公共机构优先购买贫困村的食用菌产品。帮助在贵阳和对口帮扶六盘水的城市建立产品销售窗口。

(四)强化资金支持。统筹整合省、市、区三级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向深度贫困村和带动贫困户多的规模化经营主体倾斜,推进食用菌产业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建设,采取以奖代补、边建边补、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多种方式撬动社会金融资本,引导和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加大扶贫产业子基金对食用菌产业的投资力度,做好食用菌产业入保工作,力争产业保险全覆盖。

(五)明确工作责任。按照政府主导、部门指导、乡(镇、社区)主抓、平台公司和企业牵头、合作社和农户参与实施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

1.明确部门责任。特区林业局负责食用菌产业的服务指导,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特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食用菌产品的产销对接,确保种得出来销得出去;特区市场监管局负责市场监督管理、品牌创建及市场体系建设;特区财政局负责做好食用菌产业扶贫项目的资金筹措、监督管理;特区水务局负责做好水利设施配套建设;特区交通运输局负责做好产业路的配套建设;特区供销社负责做好产品需求端的对接和配合,拓展销售渠道。

2.明确乡(镇、社区)责任。乡(镇、社区)作为扶贫产业的主阵地、主战场,要承担主体责任,结合实际,精心谋划食用菌产业扶贫项目,做到可实施、有效果、能增收;宣传发动和协调群众,为项目实施提供保障;建立扶贫产业台帐,详细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和推进项目,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3.明确平台公司责任。六枝特区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六枝特区强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要抓好食用菌产业的资金筹措、基地建设、生产管理、产销对接等工作,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推动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

六枝特区特色水产助推脱贫攻坚

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特色水产扶贫,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具有山地特色的水产养殖,充分发挥特色水产养殖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促进山地特色产业高效发展和贫困农民增收。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用三年时间,充分利用山地气候特点和冷流水资源发展特色水产养殖0.5万亩(虾、蟹、鱼养殖0.46万亩,台湾泥鳅养殖0.015万亩,鲟鱼、三文鱼等冷流水养殖0.025亩),到2019年,产值达4.5亿元以上。在水产集中区至少建1个以上冷冻加工基地。

(二)年度目标。2017年,特色水产养殖0.3万亩,产值达2.7亿元;2018年,特色水产养殖0.1万亩,产值达0.9亿元;2019年,特色水产养殖0.1万亩,产值达0.9亿元。三年完成特色水产面积0.5万亩,产值4.5亿元。

(三)脱贫目标。2017年,带动农户0.4万户1.8万人增收,其中贫困户0.03万户0.1万人,预计脱贫0.05万人,人均增收3000元;2018年,带动农户0.46万户2.1万人增收,其中贫困户0.05万户0.21万人,累计脱贫0.1万人,人均增收3200元;2019年,带动农户0.47万户2.15万人增收,其中贫困户0.05万户0.21万人,累计脱贫0.1万人,人均增收3300元。

三、产业布局

以六枝特区强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其他企业(合作社)重点建设特种养殖虾、蟹、鱼、蜂、台湾泥鳅、鲟鱼、三文鱼等产业,到2019年建成水产养殖基地0.5万亩。

(一)虾、蟹、鱼养殖。主要分布在落别乡板照村、坝湾村,月亮河乡六堡村、中寨村,关寨镇补底村,岩脚镇阿岔村,龙河镇龙场村,新华镇王家冲村,郎岱镇坝子村等村寨。

(二)台湾泥鳅、鱼养殖。主要分布在岩脚镇高桥村、岱瓮村等村寨。

(三)鲟鱼、三文鱼等冷流水养殖。主要分布在关寨镇补底村、新场乡沙地村、梭戛乡沙子村、新华镇王家冲村、岩脚镇岱瓮村等村寨。

四、保障措施

(一)实施“依法治渔、科技兴渔”战略。严格执行渔业养殖及特种水产养殖相关规定,加强渔业安全监管和渔业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引进、开发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经验。到浙江、湖北等渔业大省学习考察,邀请专家到现场指导,提升我区渔业发展技术含量。

(二)健全保障体系。主要从产业链条、服务体系、政策措施等方面,健全产业扶贫保障体系。

1.强化产业链监管。加强良种供应保障、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农产品销售等环节监管。

2.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加大技术服务、农产品质量追溯、冷链物流等体系建设力度。

3.加大工作力度。加大组织领导、政策落实、资金投入、保险支持力度。

(三)坚持市场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坚持产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现有基础、发展潜力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结合市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广阔、有地方特色的优质水产品。

(四)坚持规划引领。将特色渔业发展与当地农业产业规划紧密结合,相互配合,做到“一次性规划,分阶段实施,多类型并存,滚动式发展”。积极探索打造休闲渔业、特色渔业等渔旅一体化发展新路子。

(五)坚持政府市场联动。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实现资源整合、要素集聚,发挥龙头企业、渔业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遵循市场规律,发展生产基地、开拓产品市场、推动产业升级。

(六)培育经营主体。加大龙头企业支持力度,对贫困地区龙头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或补贴。创设特色农产品保险机制,规避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风险。对龙头企业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用于农业产业发展的生产经营设施用地按设施农用地管理。优先保证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用地。引导龙头企业领办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龙头企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七)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企业吸收贫困家庭劳动力长期就业或季节性务工,增加贫困户收入;鼓励贫困户以土地、自有设施设备、闲置资金等入股龙头企业,通过分红增加收入;推广订单帮扶模式,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和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共同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利益共享。

附件:六枝特区特色水产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2017—2019年)指标核算表

养殖 年度实施面积(亩) 综合效益(万元) 公斤/亩 单价
品种 2017年 2018年 (1000) 2019年 (1000)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元/公斤)
  -3000 产量 产值 产量 产值  (万元) 产量 产值  
    (公斤) (万元) (公斤) (公斤) (万元)  
小龙虾 1500 600 300 300000 1800 420000 2520 480000 2880 200 60
大闸蟹 500 300 200 50000 1200 80000 1920 100000 2400 100 240
四大 200 200 500 100000 600 200000 1200 450000 1350 500 30
家鱼
台湾 100 50 0 60000 360 90000 540 90000 540 600 60
泥鳅
鲟鱼、 200 50 0 3000000 30000 3750000 37500 3750000 37500 15000 100
三文鱼
合计 3000 1000 1000 3510000 33960 4540000 43680 4870000 44670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