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关于六枝特区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等10个实施方案的通知(中)

关于六枝特区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等10个实施方案的通知(中)

来源:六枝特区政府2017-12-06 10:23:38

相关阅读:关于六枝特区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等10个实施方案的通知(上)

六枝特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助推脱贫攻坚

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蓬勃发展,助推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全产业链扶贫理念,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抓手,以农业特色产业为重要支撑,以股份合作为核心纽带,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贫困户”等基本模式,转变扶贫方式,落实扶贫措施、创新扶贫机制,挖掘扶贫新动能,从根本上突破农村土地流转困难、农业生产经营分散、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瓶颈,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实现项目实施高效、资金使用安全、群众受益广泛、同步全面小康发展目标。

(二)基本原则。坚持全产业链打造,注重全要素融合;坚持优势产业主导,注重短、平、快结合;坚持合作互利共赢,注重农民权益保护;坚持发展规范建设,注重示范典型引领;坚持突出问题导向,注重困难矛盾化解。

二、目标任务

201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00家以上(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以上),各级合作社示范社累计达4家以上。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农户8.1万户27.6万人,其中贫困户0.75万户3.15万人。50%以上农户参与合作经营,合作社销售农产品占成员生产总量的70%以上;成员收入比当地经营同类产业的农民高出20%以上。

2018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40家以上(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0家以上),各级合作社示范社累计达9家以上。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农户8.2万户27.8万人,其中贫困户0.57万户1.7万人。60%以上农户参与合作经营,通过合作社销售农产品占生产总量的80%以上;成员收入比当地经营同类产业的农民高出30%以上。

2019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70家以上(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以上),各级合作社示范社累计达13家以上。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农户8.8万户31.3万人,其中贫困户0.28万户0.8万人。65%以上农户参与合作经营,通过合作社销售农产品占生产总量的85%以上;成员收入比当地经营同类产业的农民高出40%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专业化发展。

1.分门别类,分类施策,规范管理。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在坚持农民主体前提下,支持农技推广机构、供销合作社、农业科研单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采取多种形式领办或参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民以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参股,开展技术、股份、劳务、电子商务、农业保险等合作,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多元化发展。鼓励生产类、营销类、服务类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产业为纽带,加快资源整合,进一步扩大联合与合作,从产品合作走向产业合作,从单一要素合作走向全要素合作,从生产终端合作走向全过程合作,支持家庭农场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成为外联市场内联基地的新型经营主体。(牵头单位:特区农业局;责任单位:特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场监管局、扶贫局,各乡〔镇、社区〕)

2.发展“三变+三社”模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三社”通过优势整合、功能融合、股份合作,打造“三位一体”村级经济服务中心,年度新增村级经济服务中心试点3个以上,推动“三变+三社”融合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牵头单位:特区供销社;责任单位:特区“三变”办、经济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农业局、市场监管局,各乡〔镇、社区〕,各平台公司,六枝信合联社)

(二)规范化建设。

1.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清理、指导和培育力度。特区市场监管局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一步规范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章程,做到有章可循,增强专业合作社的规范性,增强农民入社的积极性。建立年度正常运行合作社名录,清除“不出诊、只要钱、不做事”,形同虚设的合作社。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成员资格界定,严格审核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和实际控制人身份,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等领办主体做到财务、管理、经营、项目“四个分开”,强化分类指导,提高财政扶持的导向作用和效果。(牵头单位:特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特区财政局、农业局、扶贫局,各乡〔镇、社区〕)

2.建立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的合作社名录。对贫困户成员在土地流转、务工等方面给予优惠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项目安排、贷款融资、政策性保险上予以适当倾斜,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成精准扶贫的重要平台。合作社要把市场所需、农民所盼、企业所能结合起来,精准抓好产业管护、就业带动、入股分红等工作,切实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牵头单位:特区扶贫局;责任单位:特区“三变”办、经济和信息化局、农业局、市场监管局,各乡〔镇、社区〕)

3.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加大对政府扶持资金使用和收益分配的监督力度,对获得财政扶持项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建立健全成员账户,公开财务报表,广泛接受成员监督,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牵头单位:特区财政局;责任单位:特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农业局、市场监管局、扶贫局,各乡〔镇、社区〕)

(三)示范社带动。

1.按照“从严把关、动态管理、有进有出”原则,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开展区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定工作,打造一大批服务能力强、质量安全优、民主管理好的示范社。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带动扶贫脱贫,赋予其带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职责,在政策、资金、技术指导和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打造一批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示范合作社。结合实际制定有效的合作社考核机制,明确其带动贫困户脱贫的责任和目标,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互促发展。(牵头单位:特区农业局;责任单位:特区发展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扶贫局,各乡〔镇、社区〕)

2.强化各级示范社监测,严格实行信用信息年报公示制度,开展信息抽查或年审。每年度末,通过特区主要媒体公示信用信息,曝光“失范社”“僵尸社”,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倒逼机制。对未按时报送年报公示信息、故意隐瞒真实情况和监测不合格的,取消示范社称号,情节较重的列入经营异常目录(负面清单),涉及弄虚作假的,收回有关项目资金,三年内不得重新申报各级示范社。(牵头单位:特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特区发展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农业局、扶贫局,各乡〔镇、社区〕)

(四)增强营销能力。

1.围绕特色优势产业主产区、集聚区,加快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直接进入农贸市场和加入各类产销联盟,加大“农社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农超对接”力度。(牵头单位:特区供销社;责任单位:特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教育局、财政局、农业局、市场监管局,各乡〔镇、社区〕,各平台公司,六枝信合联社)

2.组织参加各种特色优势农产品推介会、展销会,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营销渠道实现共享。(牵头单位:特区农业局;责任单位:特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投资促进局、供销社,各乡〔镇、社区〕)

3.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搭建产品供求信息平台,促进适销畅销,强化市场信息的收集发布、分析判断和预测预警,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提供指导服务。(牵头单位:特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特区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农业局、市场监管局、扶贫局、供销社,各乡〔镇、社区〕)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各乡(镇、社区)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大事来抓,落实工作机构,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经费,妥善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年度目标和总体目标如期完成。

(二)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原产地认证和注册商标、地理标志,享受有关优惠和奖励政策。围绕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支持方向,调整部分存量资金和新增补贴资金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统筹农业产业化经营、林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贴息资金优先支持市级以上示范社。

(三)加强业务培训指导。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远程教育等平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经营管理人员等开展专题培训,加快培养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着力提高理事长对合作社联合与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培养一批政策理论精、经营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联合社经营管理人才。

(四)强化督查考核。将合作社推动精准脱贫纳入当年目标考核,强化运行监测,形成压力传递机制。对推动合作社脱贫攻坚有突出贡献的乡(镇、社区)、村(居),在产业项目和资金安排方面要给予重点倾斜。对工作不力、重视不够、弄虚作假、未完成年度目标的,在产业项目和资金方面给予调减;对精准扶贫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贡献突出的合作社创办、领办者给予资金奖励。

 

六枝特区生态家禽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生态家禽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区生态家禽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脱贫,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以生态家禽产业扶贫为根本,进一步强基础、抓产业、创品牌、拓市场、促增收,强力推动深度贫困区脱贫攻坚工作。结合“十三五”精准扶贫产业规划,进一步优化扶贫产业布局,突出区域特色、品种品牌品质优势,注重长短结合、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产业的良好基础和发展模式,打造全产业链,积极构建推动脱贫攻坚事业的产业支撑体系。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到2019年,实现生态家禽出栏468万羽,生态禽蛋产量2700吨,新增禽类家庭牧场122个,新增禽类规模养殖场102个,建成扩繁场1个。

(二)年度目标。

1.2017年新增禽类规模养殖场50个,实现生态家禽出栏195万羽,生态禽蛋产量2000吨,实现建档立卡人口脱贫3433人。

2.2018年新增禽类规模养殖场26个,新增禽类家庭牧场70个,建成扩繁场1个,实现生态家禽出栏312万羽,生态禽蛋产量2000吨,实现建档立卡人口脱贫5723人。

3.2019年新增禽类规模养殖场26个,新增禽类家庭牧场52个,实现生态家禽出栏468万羽,生态禽蛋产量2700吨,实现建档立卡人口脱贫9157人。

三、产业布局

根据区域生态环境、扶贫政策等条件,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积极整合产业扶贫发展基金等资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家禽产业,依托现有规模养殖企业,重点扶持牛场乡、关寨镇、岩脚镇规模养殖场,辐射落别乡、新窑镇、大用镇、月亮河乡、木岗镇、郎岱镇、龙河镇等乡镇建成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生态养殖场,在全区集中发展鸡、鸭、鹅等家禽养殖项目。

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原则。推进家禽产业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全面转变,由零散活禽屠宰向机械化屠宰加工、冷鲜转变。

坚持龙头带动、“三企联动”发展原则。以区级投融资平台公司为投资主体,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在产业前、中、后端快速形成畜牧龙头企业,打造全产业链,加强品牌培育,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扶持农民群众组建畜牧合作社。形成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三企联动”发展畜牧业的格局。

坚持机制创新、共同发展原则。紧紧结合“三变”改革和“大扶贫”战略行动,积极引入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群众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强大合力,实现共同发展。大力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着力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实现家禽产业快速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养殖基地交通、水电、标准化鸡舍、消毒室、兽医室、干粪池和粪污处理池等设施,建设孵化室、育雏室和蛋库等设施,建成一批“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标准化规模化家禽养殖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迅速提高养殖规模和养殖水平。

(二)抓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加大优良家禽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2018年力争建成年产500万羽禽苗的种禽扩繁场1个(贵州城幸公司种禽扩繁场),推进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二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做大做强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实现自繁自养。

(三)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推进产业化发展。以区级投融资平台公司为投资主体,积极培育和引进大型知名集团企业,在兽药饲料、种畜禽生产、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销售贸易、废弃物处理、机械设备制造等环节快速形成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加大对合作社、家庭牧场的扶持引导,形成主体多元、协调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经营体系。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着力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把贫困户利益联结进来,实现家禽产业快速发展和老百姓脱贫致富。

(四)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创建。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提高我区家禽产品的品质和品牌知名度。支持鼓励企业培育六枝特区特色生态家禽产品知名品牌,提升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

(五)拓宽产品销售渠道。通过积极发展电商平台和贵州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系列宣传推广活动,不断开拓省内外市场,保障销售渠道和产品合理价格。加强与市内大型酒店、大型企业、学校、超市对接,实现订单生产,提高养殖积极性。蛋鸡养殖企业要把每年淘汰蛋鸡的数量、时间报特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备案,以便及时销售。

(六)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的要求,全面强化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区级要成立动物防疫工作领导小组,乡(镇、社区)要成立动物防疫工作队,行政村要成立动物防疫工作组,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采取“养、防、检、治”综合措施,切实抓好基础免疫、疫病监测、疫情处置、动物检疫、动物卫生监督等工作,降低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要加强动物防疫资金保障,根据各村(居)养殖量、工作量等因素统筹用于落实强制免疫政策、实施强制免疫计划、提高村防疫员报酬或购买防疫服务等。加强村防疫员队伍建设,强化管理,按工作量和工作效果大幅提高报酬。

(七)强化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科技含量。加强区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支持鼓励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或技术合作团队,为全区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依托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校,采取“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级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规模养殖场技术管理人员和农民群众开展培训。

(八)创新技术服务方式。培育引进各类技术服务主体,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动物防疫、品种改良、废弃物处理、技术培训指导等公益性服务。

(九)做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加强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对粪污进行资源化无害化集中处理。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根据禁限养区划分有关要求,科学布局养殖基地,实行粪肥还田还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资金筹措

按照产业脱贫重点任务,围绕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生产基地提升、加工设施改造、市场品牌宣传、质量体系建设、冷链物流建设,技术应用推广、经营主体培育等,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金融资金,通过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激活金融资金,着力推进全产业链抱团发展,整合产业资金。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整合到特区财政专户的扶贫资金,预计总投资2.9亿元,其中:财政资金1.1亿元,产业子基金1亿元,社会资金0.8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37.93%、34.48%、27.59%。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家禽产业工作专班,扎实抓好家禽养殖扶贫产业的规划指导,履行好组织、协调、评审、调度、统计、监管等职能,进一步做实扶贫产业。各乡(镇、社区)要立足实际、认真谋划、精心组织,结合本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产业发展需要,详细制定本乡(镇、社区)生态家禽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确保产业扶贫有序、有效推进。

(二)强化资金保障。扶贫产业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和省级脱贫攻坚投资基金产业子基金、市“三变”扶贫产业基金、区级整合的涉农资金和平台公司融资、企业自筹等资金。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做好扶贫产业规划,统筹安排扶贫产业资金,结合乡(镇、社区)和产业实际,做到重点产业重点推、重点区域重点发展;各乡(镇、社区)要积极与业务主管部门加强对接,进一步细化扶贫产业资金计划,确保扶贫产业规划切实可行,有经营主体实施,做到规模连片集中发展,做好效益评估测算,建立扶贫产业管理台帐;各平台公司要围绕扶贫产业做好融资工作;全区上下要齐心协力做好扶贫产业资金筹措,保障扶贫产业顺利实施。

1.争取金融产品支持。努力争取银行信贷产品支持,通过金融政策和产品,破解融资难题;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做好“特惠贷”工作,稳步推进“两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

2.争取项目支持。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对接,积极做好项目规划,向上争取项目支持扶贫产业发展。

3.争取产业基金支持。按照扶贫和“三变”相关文件精神,积极做好产业基金项目的规划、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的扶贫基金和“三变”产业基金支持产业发展。

4.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广泛宣传农业保险政策,积极探索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项目,扩大扶贫产业参保范围,力争实现全区范围内政策性养殖保险品种全覆盖,养殖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应保尽保”。

(三)增强科技支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组建各产业专家团队,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集中力量加强科技推广。各业务主管部门要围绕家禽产业、主推品种、主推技术、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深入家禽产业养殖现场开展实地培训指导。各乡(镇、社区)要保障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有充足的时间开展扶贫产业技术服务,确保扶贫产业高标准高质量发展。

(四)完善基础设施。抢抓落实国家、省、市在脱贫攻坚方面的优惠政策,整合力量,协调资金,在实施家禽养殖扶贫项目的同时配套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早谋划产业供水、产业路、产业发展所需动力电等项目,强化项目的可行性和实用性,避免重复、无效投资;整合力量集中投、重点建,形成“集聚效应”,建立建、管、用长效机制,确保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

(五)推进产销结合。实行以销定产,着力推进订单农业,围绕建设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农产品目标,打造安全、生态、高效的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开展扶贫产业产地和产品的“三品一标”认证申报,注重农产品品牌打造和推介展销,在品牌培育、包装设计、产销对接上精准发力,着力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产品;努力抓好以平台公司等企业为主的产销对接工作,打通农产品外销渠道,实现需求与供给无缝对接,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积极创建农产品销售平台,通过省内省外、线上线下、市场订单、电子商务、学生营养餐等渠道,拓展扶贫产业销售路径,实现产业―基地―市场联动发展,提高优势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六)加强督查调度。加强对家禽产业发展的调度汇总和上报工作,按照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要求,各乡(镇、社区)于每周星期五16:00点前上报实施进度汇总表到家禽产业工作专班。联系人:宋敏,联系电话:0858―5322339,邮箱:lztqsfz@163.com。

 

六枝特区精品水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精品水果产业发展升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脱贫,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思路

依托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以“三变”改革为抓手,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全面推进我区精品水果产业发展。坚持市场化导向,政府扶持、农户参与、科技支撑的发展方向,大力推进产业后续发展和升级,走高效、循环、生态的发展之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通过三年时间,发展和管护精品水果11.45万亩,初步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建立精品水果后续产业链条,提升产品加工和销售能力,产值达2亿元以上。

(二)年度目标。

1.2017年,新增种植11.45万亩精品水果,其中:由特区林业局牵头,六枝特区顺发林业有限公司实施特色经果6万亩,六枝特区民生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刺梨5万亩;由特区扶贫局牵头,六枝特区强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施猕猴桃0.45万亩,预计2019年初挂果。

2.2018年,对11.45万亩精品水果实施抚育、管护、整枝等。

3.2019年,经营管理精品水果11.45万亩,实现初挂目标,预计当年产量3万吨,产值达2亿元。

(三)脱贫目标。2017年实施退耕还林种植精品水果11.45万亩,覆盖18个乡(镇、社区),按400元/亩进行补助,涉及农户2.86万户10万人(贫困户0.45万户1.58万人),人均增收557元;2018年按400元/亩进行补助,人均增收507元;2019年初挂,按400元/亩补助,人均增收657元。

三、产品布局

在全区18个乡(镇、社区)重点布局精品水果产业区,其中大用镇、新窑镇、龙河镇实施猕猴桃产业共计0.45万亩;郎岱镇、木岗镇、大用镇、岩脚镇、新华镇、关寨镇、龙河镇、落别乡、新场乡、月亮河乡、塔山社区、银壶社区、九龙社区为特色经果产业区,主要发展枇杷、青脆李、樱桃等;中寨乡、牂牁镇为热带水果重点产业区,主要发展芒果、柑桔等;关寨镇、牛场乡、新场乡、梭戛乡为刺梨产业区,主要种植刺梨。

四、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依托林业重点工程,推进精品水果产业发展。在实施精品水果产业的基础上,全面依托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解决产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及老百姓的补助、收益问题,确保产业顺利推进。

(二)整合各类产业资金,延长精品水果产业链条。整合扶贫、农业、林业工程等资金,在实施重点林业工程的同时,同步发展精品水果,解决精品水果实施投入不足、产业链不长、产品不精问题。

(三)依托公司载体,发挥精品水果产业扶贫成效。采取“平台公司+村级合作社+退耕农户”的模式实施精品水果产业,由平台公司牵头、村级合作社配合,组织协调退耕农户以土地及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入股实施(1200元/亩的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必须明确告知退耕农户,并在合同中明确:由公司统一使用入股资金,并支付退耕农户土地流转费用)。

为保证退耕农户利益,退耕前三年,平台公司按每年不高于400元/亩的标准支付退耕农户土地流转费。第四年产生经济效益后,平台公司、退耕农户、村级合作社按6:3:1比例进行分红;农户每年分红标准达不到400元/亩的,平台公司按每年400元/亩补足给农户。

(四)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特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特区林业局局长、扶贫局局长、农业局局长为副组长的精品水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由相关单位抽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特区林业局,办公室主任由谌雨同志(特区林业局)兼任,统筹协调精品水果产业相关资料收集、材料拟写、会务筹备等日常工作。

六枝特区发展龙头企业助推脱贫攻坚

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支持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助推脱贫攻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按照全区脱贫攻坚战略部署,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为目标,拓宽企业辐射带动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范围,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为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占有率,增添脱贫攻坚新动能。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运用市场推进生产要素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优化存量、倾斜增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坚持改革创新。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经营组织形式和扶持政策措施,优先支持2个极贫乡镇、9个深度贫困村,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率先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一二三产业融合,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

3.坚持落地见效。明确政策实施主体,健全政策执行评估机制,形成齐抓共促合力,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目标任务

(一)2017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40家以上(省级龙头企业达13家,省外引进达11家),资产总额3.9亿元以上,年销售收入总额2.6亿元以上,带动农户3200户,覆盖贫困人口5600人。

(二)2018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0家以上(省级龙头企业达22家,省外引进达17家),资产总额6.6亿元以上,年销售收入总额4.4亿元以上,带动农户3800户,覆盖贫困人口6650人。

(三)2019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5家以上(省级龙头企业达22家,省外引进达22家),资产总额7亿元以上,年销售收入总额4.7亿元以上,带动农户4400户,覆盖贫困人口7700人。

三、重点工作

(一)强化招商引资。开展会展招商,发挥会展经济的平台作用,积极举办或参加各类展会及专场推介会,吸引更多龙头企业投资商来我区考察投资;开展产业招商,围绕省级农业园区建设,以“3155工程”为抓手,带动一批上下游企业发展,形成供需产业链,达到产业集聚和配套效应;开展以商招商,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借助其信息渠道、人脉资源,把企业推向招商引资前沿阵场;开展网络招商,主动对接各类商会网站和知名企业网站,建立与投资者的信息互换和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定期交流园区、产业发展情况,发布招商项目、服务政策等信息,形成良好互动局面。(牵头单位:特区投资促进局;责任单位:特区发展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农业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各农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社区〕,各平台公司)

(二)强化主体培育扶持。

1.培育本土企业。按照“壮大一批、催生一批”的发展思路,立足市场,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在巩固现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完善省级农业园区的配套体系建设,强化科技支撑、主体培育、资源整合和配套实施,引导龙头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壮大成为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支持和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类社会投资主体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龙头企业,或共同出资、互相持股,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混合所有制经济。(牵头单位:特区农业局;责任单位:特区发展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扶贫局,各农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社区〕)

2.扶持种养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实行标准化种植、规模化养殖,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生产中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促进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在源头上严格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牵头单位:特区农业局;责任单位:特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财政局、环境保护局、水务局、市场监管局、扶贫局,各乡〔镇、社区〕)

3.做强加工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新产品研发,在现有产品类别基础上,丰富产品种类。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国际国内先进的生产技术,支持龙头企业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引进新设备。鼓励龙头企业立足优势产业,不断培育和壮大子品牌。(牵头单位:特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特区发展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农业局、扶贫局,各乡〔镇、社区〕)

4.厚植营销企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采取“互联网+”模式,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发展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大城市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区域性农副产品综合交易中心建设,加快现有农产品物流枢纽平台扩容提质。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参与主要农产品的仓储、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承担各级农产品收储业务。(牵头单位:特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特区农业局、林业局、市场监管局、扶贫局,各农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社区〕、各平台公司)

(三)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

1.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作用,总结并不断完善订单收购、“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方式,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其他经营主体的紧密连接,形成“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合理分工、互利共赢。引导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牵头单位:特区农业局;责任单位:特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财政局、环保局、水务局、市场监管局、扶贫局,各农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社区〕)

2.全面推广农村“三变”改革。引导农民,特别是深度贫困村的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探索将各级各部门投入到农村发展和扶持类财政资金,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前提下,通过合同或协议方式,入股到各类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牵头单位:特区“三变”办;责任单位:特区财政局、农业局、扶贫局,供销社,各农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社区〕)

(四)强化品牌建设。采取会展、专场推介、网络销售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六枝特色农产品。支持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联盟等方式,推动品牌整合,形成“岩脚面”、“月亮河有机米”、“郎岱酱”、“牛场辣椒”、“落别樱桃”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龙头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创建省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争创国家“驰名商标”。(牵头单位:特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特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农业局,各乡〔镇、社区〕)

(五)强化标准化生产管理。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进程,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经济总量,确保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产品标准体系,在生产、加工、储藏(保鲜)、流通等环节全面实施标准化管理;开展质量体系认证,推进农产品加工标准化,引导龙头企业开展“三品一标”、ISO、HACCP、GAP等体系认证;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督促龙头企业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推进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落实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尽快形成“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溯”的质量追溯体系。(牵头单位:特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特区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农业局、市场监管局,各乡〔镇、社区〕)

(六)强化市场拓展。大力推动“黔货出山”,实施好优质农产品“泉涌”工程,实施农产品“风行天下”。推动农产品终端用户和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按照就近原则,优先定向签约辖区内的贫困村;开拓省内市场,通过“酒博会”、“绿博会”等平台,把六枝特色农产品向贵阳、遵义等消费需求量较大的省内城市推广;开拓省外市场,组织参与在重点城市举办的对接洽谈会,参与大型连锁商超举办的大型采购洽谈会,争取形成稳定的销售订单和产销对接渠道;线上销售,利用我区茶叶、面条、樱桃等产品品牌优势,推动六枝优势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共享,引导我区龙头企业进驻淘宝、京东、苏宁、中国网络菜市场、贵农网等知名电商平台开展网络促销。(牵头单位:特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特区农业局、市场监管局、扶贫局、供销社,各乡〔镇、社区〕)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各乡(镇、社区)要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大事来抓,要落实工作机构,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经费,妥善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壮大发展我区龙头企业。

(二)强化资金支持。有效整合有关建设资金,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发展基金,主要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发展,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品牌打造、标准建立、市场营销等方面。

(三)强化要素保障。围绕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切实加强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龙头企业用地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农产品初加工用地政策,优先安排农产品加工建设用地。龙头企业直接用于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设施用地,按农用地管理。落实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的政策,切实保障农产品加工用电。

(四)强化督查考核。特区党委政府督查室联合相关部门加大督查力度,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纳入督查工作重点和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督查,实行负面清单管理。

相关阅读:关于六枝特区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等10个实施方案的通知(下)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