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淄博张店区:土地仅流转难解"三农"融资之困

淄博张店区:土地仅流转难解"三农"融资之困

来源:互联网2014-05-29 10:14:34

 来源:大众日报

    随着中央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土地流转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有的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民生产方式。这种改变会引起“三农”融资需求发生哪些变化?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为此,记者深入农村进行了定点调查。

    之所以选择房镇镇,是因为该镇土地流转较多,产业结构变化较大。

    自2011年至今,淄博市张店区共完成土地流转面积5.92万亩,其中房镇镇流转的土地最多。截至目前,该镇共流转土地近2.16万亩,仅有2000余亩土地未流转。土地流转后种植面积近1.8万亩,产生了150亩以上的流转大户27个,共计流转土地8000余亩。大户外人均土地数量为0.9亩。

    启动土地流转前,房镇镇延续的是传统的家庭式种植,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开展土地流转后,该镇重点引导土地向主导产业、特色种植流转,发展都市农业,推进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中涌现出一大批规模种植户,但是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其发展。房镇镇曹营村村民王立水2012年流转起60亩土地。“每亩1300元的流转费,每年投入78000元。2012年3月,一次性购买苗木、种子投入30多万元。再加上平时的日常管护需要工人3-5人,锄草、嫁接等时间要雇的人更多,平均每年工人工资投入近5万元。”他一一给记者算着账,三年来已投入近70万元。这样一笔巨额资金对在农村土生土长的王立水来说,无疑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土地流转前,他在一家私人企业打工,仅积攒了20多万元。

    从亲戚朋友处东拼西凑了30多万元后,王立水只得把目光投向了银行。“从银行贷款很难,农村住宅不能作为抵押物。像我们这样规模不大的种植户,每年只能贷5万元,而且还得找三四个人作保,杯水车薪。”囿于资金有限,王立水购买的苗木品种和规格都不是很好。为了节约资金,他只购买了部分种子,导致增加了培育时间。“要是前期资金充足,明年我就能见收益了,现在还要再坚持3年。”他的言语中不乏遗憾。

    瑞泰园林承包了房镇970亩地,是流转大户之一。其负责人马钢告诉记者,现在园区内已种植了青檀、玫瑰等60多个品种,既销售苗木,也有意建成乡村旅游点。园区目前已投资近1个亿。“流转土地和经济作物都不能作为抵押物贷款,个人担保和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额度非常小,远远解决不了问题。上千亩土地的流转费、苗木费、人工养护费等都是大投入,我们完全依靠其他经营项目的收益来支持园林的发展。”马钢同时经营着一家物流公司。

    张店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农民融资渠道主要通过小额贷款公司。由于农民缺少有效抵押物,大部分银行都不予办理贷款。目前,张店区金融办正在通过积极引进村镇银行等方式缓解农村融资难。

    而对于硬币的另一面——失地农民,记者调查发现,土地流转背景下其融资需求并未发生太大变化。

    在瑞泰园林打工的房镇镇东孙村村民邓建成,流转前种着家里5亩地,还曾经养过猪,多的时候有50多头。“这些都用不着太多钱,贷款这事从来没想过。”土地流转后,他和老伴都在园林里边打工,每个月能挣到近3000元。

    对于房镇镇董家村村民吴玉明来说,土地流转对他的资金影响也不大。他自1995年起一直从事建筑安装,拥有一个20多人的工程队。4亩多地全部流转后,家里人也都从土地转到他的工程队。吴玉明目前在银行的贷款额度为10万元,主要用于买材料、机械等。“希望能多贷点款,10万元远远不够,但总比没有强。”他说。

    据房镇镇农委相关负责人估算,该镇原本务农为主的农民中,失地后约有20%选择创业,一般是开办小饭店、小商店等。
天乙村位于房镇镇城郊接合部,一刘姓村民家里共有五口人,上有老下有小,以前全靠家里的5亩地和打零工的收入支撑。前年土地流转后,他给家里人在附近的工地旁开了卖生活用品的小门市,专门面向建筑工人,“开门市花了四五万,跟人借了两万多。现在一个月毛利能有两三千元,靠工程撑七八年应该没问题”。至于七八年之后,他说还没有考虑。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