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2016-08-16 16:05:48
最近几年,山西省土地流转面积增幅维持在10%以上。全省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4800多万亩,其中发生流转的面积达684万亩,占到14%。这些原来由农户分散经营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大户、企业后,效益成倍提升。以下是山西省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态势及相关政策:
一、山西省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态势
目前山西省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签订的一轮合同的基础上,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又顺延了30年。受当时条件限制,多数承包地与合同、证书面积不符,甚至不清。因此,农户担心土地流转、整理后,原有界限被清除,待合同到期难以收回。其次,农民外出就业后社会保障乏力,一些农民工把土地作为自己最后的退路,不愿意流转或是选择短期的流转。
2010年,山西省农业厅就制定了《山西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山西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流转协议》《山西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流转合同》等示范文本,并以文件下发。土地流转正在由流转双方的“口头约定”“君子协议”变为依法规范的流转合同。特别是农户与合作社、企业、大户之间的流转,基本实现了合同化、规范化。
2014年,山西省115个县全部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组织,而在乡镇一级,相关服务机构的覆盖率也达到了96%以上。
山西省已经在潞城市推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另外还选择788个村开展试点工作。对这些试点,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等手段进行地块定位,农户的承包经营信息也将进行电子化管理,并颁发更为规范的承包经营权证。如果这项工作在全省推开,农民对家庭承包制度将进一步坚定信心,流转的顾虑也将很大程度上得以消除。
二、山西省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政策
山西省关于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晋政办发〔2010〕3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引导我省农户土地(不含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下简称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及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基础,以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为抓手,以培育规模经营主体为重点,以健全管理服务体系为保障,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为支撑,进一步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我省现代农业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流转和收益等权利。土地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二是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引导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充分尊重农户土地流转的主体地位,不得采取强制手段和行政命令强迫流转;流转价格由流转双方协商确定,流转收益归转出户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三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产出率。注重提高流转土地的经济效益,鼓励和扶持各类经营主体受让农户流出的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非农产业发展程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社会保障状况,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委托经营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二、做好土地流转的基础和保障工作
(三)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农村土地确地、确权到户是土地流转的前提和基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开展土地二轮承包扫尾工作,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实到具体农户和地块,并依法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没有开展二轮承包或者二轮承包没有完成的村组,务于201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延包工作。各市、县(市、区)要加强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督办解决。认真清理、规范整理和保管好土地承包档案资料,逐步实现土地承包档案管理规范化。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
(四)加快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开展土地流转的重要条件。要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创业,加强对流出土地农户的培训;抓好劳务输出指导和服务,建立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树立劳务输出品牌,推动劳动力稳定转移就业,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有现代经营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
(五)建立流出土地农户社会保障制度。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依法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并允许依法进行土地流转;自愿将家庭承包土地入股进行合作经营或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社不得将入股土地用于偿还债务;实行流出土地农户与社保挂钩政策,以社保换流转。对于承包土地全部流出的农户和返乡农民工优先纳入各类就业计划;在同等条件下,各地要优先将流出土地的农民纳入农村养老保险范畴。
三、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和管理服务体系
(六)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依托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用2-3年的时间,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和交易大厅,配备必要的电子屏幕等工作设备,开展土地流转信息发布、资质审查、价格评估、合同签订及鉴证、利益关系协调、纠纷调处、有关法律政策宣传等服务,形成土地承包经营权公开、公平、公正交易的市场环境。村级要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台账,由村会计担任土地流转信息员,及时向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组织提供农户流转信息,反映农户流转意向;村级组织要在规模流转中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乡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与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合署办公。
(七)规范流转合同。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形式进行土地流转的,流转双方要在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书面流转合同。以转让方式流转的须经发包方同意。流转合同应明确载明流转土地的形式、面积、四至、流转的期限和起止日期、流转土地的用途、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流转合同到期后地面附着物及相关设施的处理、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和违约责任等内容。乡(镇)人民政府农村经营管理机构要为村委会及土地流转双方提供省农业厅制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书》规范文本,及时指导达成流转意向的双方签订流转合同。委托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要与被委托的组织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流转协议。
(八)建立鉴证、备案、登记制度。流转合同鉴证时,应由乡(镇)人民政府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对转出方是否确地、确权,转入方流转后的用途和是否具有经营能力进行审查,对审查合法合规的合同进行鉴证。发现流转双方有违反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约定,要及时通知双方当事人立即终止或变更合同。合同内容不完善的要进行完善。鉴证后的土地流转合同一式四份,流转双方各执一份,发包方和乡(镇)人民政府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各备案一份。乡(镇)人民政府农村经营管理机构要对流转合同及有关资料进行归档并妥善保管,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登记簿,及时准确地记载农村土地流转情况。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方式流转的,及时办理流转登记;以转让、互换方式流转的,及时办理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注销、变更和换发手续。
(九)完善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健全协商、调解、仲裁、诉讼为主要途径的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解决制度。乡、村要及时处理土地承包和流转中出现的上访事件。各县(市、区)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的规定,设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加强专兼职仲裁员队伍建设,依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的调解仲裁工作。
四、大力引导培育适度规模经营主体
(十)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引导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各类人才和返乡创业人员受让农户流转的土地,形成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开展规模经营。鼓励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提升农产品品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农技人员联系制度,对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优先开展先进适用技术培训,提高其规模经营水平。
(十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各地要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发展“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新的规模经营发展模式,加强统一经营服务,加快培育一批产业规模大、产品竞争力强、品牌信誉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增强各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作用,提升合作社发展活力和带动农户的能力;要依法积极推行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实物作价,保底分红”,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十二)农业龙头企业。允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租赁方式流转农户承包地,建立农产品基地,统一布局、统一标准、统一培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企业法人资格领办创办合作社,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发展大宗农产品生产,促进农业增产,带动农民增收。
五、加大引导扶持力度
(十三)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为引导土地流转和促进规模经营,从2010年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土地出让金中每年都要安排一定额度的土地流转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县(市、区)、乡(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组织,设立土地流转交易大厅,配置信息设备,开展流转服务;对符合土地承包政策法规、流转合同手续完备、形成集中连片规模经营面积100亩以上,并签订3年以上流转合同的规模经营主体每亩给予一定数额的一次性补助,用于对流转出土地农户的补偿。
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各级财政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将仲裁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用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庭和调解庭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案件的受理、处理及仲裁员的培训等。
(十四)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对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的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和项目,优先扶持。规模经营主体优先享受财政、农业、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安排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优势农产品基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科技入户等各级基建类和财务专项补助项目,充分利用规模经营主体组织资源优势,更好地发挥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
(十五)强化金融和保险支持。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依法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农用生产设备、四荒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仓单、可转让股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等权利质押贷款。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和创办农村资金互助社。鼓励开展以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主体为服务对象的涉农保险业务。探索建立保险公司与农村银行类金融机构政策互补、风险共担的互动机制,有效解决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主体“贷款难”问题,分散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风险。
(十六)落实农业生产配套用地政策。国土资源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因生产需要建造简易仓库、畜舍、晒场等农业生产配套设施的临时性用地,其用地在不破坏耕作层、不改变土地的权属和用途、不建造永久性建筑物的前提下,应视作农业生产用地,不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由乡(镇)协调用地选址,到县(市、区)土地管理部门备案,加强管理,防止改作非农用地。
六、切实加强领导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承包农户及各经营主体的切身利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省人民政府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省长任组长。省直农业、财政、国土、发展改革委、工商、税务、金融、保险等涉农部门负责人为领导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农业厅,具体负责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指导、协调、培训、项目扶持等工作。各地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领导,并结合实际制定做好当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具体意见,落实和出台相配套的政策措施,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
(十八)加强农经管理队伍建设。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7〕34号)要求,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不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所承担的农村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监督、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等行政职能列入政府职责。市、县人民政府要在2010年年底前,组织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农业(农经)等部门对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提出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通过改革,建立健全职能明确、权责一致的农经行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农经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
(十九)加强宣传引导。各地和各级新闻媒体要及时总结先进典型经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大舆论宣传监督力度,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引导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意义和作用的认识,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一○年四月三十日
青海省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态势及相关政策...
甘肃省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态势及相关政策...
湖北省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态势及相关政策...
上海市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态势及相关政策...
海南省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态势及相关政策...
河北省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态势及相关政策...
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态势及相关政策...
福建省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态势及相关政策...
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态势及相关政策...
山东省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态势及相关政策...
辽宁省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态势及相关政策...
四川省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态势及相关政策...
上海市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态势及相关政策...
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态势及相关政策...
安徽省土地流转发展态势及相关政策
复制成功
微信号: bieshu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