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向多元生态要粮要蛋白:农业种植养殖增收指南与实践方向

来源:互联网2025-08-08 16:33:17

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这一核心理念为农业种植养殖指明了多元发展方向。对广大种养户来说,这不仅是拓宽增收渠道的机遇,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向多元生态要资源,打开种养新天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但不应局限于此。在耕地上,除了种植水稻、小麦等主粮,还可推行 “粮经饲” 统筹,比如玉米既当粮食又做饲料,大豆与玉米间作提高土地利用率。河南的种粮大户王建国在承包地里种上强筋小麦,又套种高蛋白大豆,一亩地多收了 200 多元。

草原和森林藏着丰富潜力。内蒙古牧民李娟把天然草原划分轮牧区,种植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既保护了草原生态,又让牛羊膘肥体壮,出栏时间缩短了一个月。森林里的 “林下经济” 更具特色,浙江农户在竹林下种植竹荪、香菇,林间散养土鸡,土鸡吃虫粪,菌渣肥林地,形成良性循环,亩均年收入突破万元。

海洋和淡水也是 “粮仓”。山东养殖户张涛搞起 “渔光互补”,鱼塘上架起光伏板,水下养殖南美白对虾,水面发电、水下产虾,一亩塘收益比单纯养鱼翻了一番。江苏的稻渔共生基地里,水稻田套养小龙虾,龙虾松土增氧,粪便肥田,水稻和龙虾双丰收,农药化肥用量减少了三成。

向万物生灵要能量,丰富产出品类

植物是热量和蛋白的重要来源。除了常见作物,可瞄准特色品种,比如种植高赖氨酸玉米、富硒土豆,这些功能性作物市场溢价高。云南农户种植的高蛋白藜麦,亩产虽不如小麦,但单价是小麦的 5 倍,收益十分可观。

动物养殖要跳出 “单一品种” 思维。禽类养殖可发展地方特色品种,比如散养乌鸡、绿壳蛋鸡,主打 “生态”“营养” 牌;水产养殖可尝试 “多品种混养”,草鱼、鲢鱼、鲫鱼搭配养殖,充分利用水体资源。四川养殖户在池塘里混养甲鱼和泥鳅,甲鱼吃残饵,泥鳅松土,养殖成本降低,效益提升 20%。

微生物世界藏着大能量。黑龙江农户利用秸秆种植平菇、金针菇,每吨秸秆能产鲜菇 1.5 吨,既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又带来额外收入。山西的养殖合作社用微生物发酵饲料,牛羊肠胃吸收更好,饲料转化率提高 15%,还减少了粪便异味。

种养户顺势调整,走好多元发展路

首先要打破 “单打一” 思维。不要只盯着一种作物或一个品种,试试 “种养结合” 模式。江西的稻蛙共生基地,水稻提供遮阴,青蛙捕食害虫,两者互不干扰,亩均收益比单种水稻增加 800 元。

其次要学会 “循环利用”。河北的养猪场将猪粪投入沼气池产沼气,沼渣沼液用来种果树和蔬菜,形成 “养殖 — 沼气 — 种植” 闭环,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还省下了化肥钱。

最后要拥抱技术升级。现在的智能温控、节水灌溉等技术能帮大忙。广东的蔬菜大棚装上了物联网设备,手机就能调控温湿度,种植的西兰花品相好、货架期长,收购价每斤高 0.5 元。微生物技术也不能少,用 EM 菌改良土壤、发酵饲料,投入少见效快,普通农户都能学能用。

践行这一核心理念,关键在 “多元” 和 “循环”。对种养户来说,就是要立足本地生态条件,盘活身边资源,让耕地更高效、草原更肥美、山水更富饶。从植物到动物再到微生物,从陆地到水域,每一处都能产出优质热量和蛋白。只要找对路子、用对技术,就能在多元种养中实现增收,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