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设施是农业生产的 “生命线”、乡村生态的 “调节器”,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农村水利仍面临设施老化、效率低下、管护薄弱等问题,亟需以系统思维推进升级改造。而升级的关键,在于构建 “硬件筑基、智能赋能、生态协同” 的升级体系,更在于建立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主体、金融助力” 的资金保障网络,尤其要激活农民的参与热情,让设施升级真正扎根乡村、惠及民生。
农村水利设施升级并非单一的 “修修补补”,而是需结合农业生产需求、农民生活改善与生态保护目标,聚焦三大核心方向精准发力。
其一,基础设施补短板是根基。针对灌溉 “最后一公里” 梗阻,推进土渠硬化、节水灌溉技术普及,将传统漫灌升级为滴灌、喷灌,把灌溉水利用率从不足 50% 提升至 80% 以上;针对饮水安全痛点,整合小型水厂、改造老旧管网,让农村居民从 “有水用” 迈向 “用优质水”;针对防洪排涝短板,疏浚河道沟渠、加固小型堤防,将易涝区排涝标准从 “10 年一遇” 提至 “20 年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