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纠纷
近年来,随着国家“三农”优惠政策的出台和农村土地流转的不断加速,农村土地越来越值钱了,而承包土地的相关纠纷事件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为以前农村土地流转手续不完备、不配套,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而引发的土地承包纠纷案例频频发生。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涉及面广,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对这些问题,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妥善处理。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调解解决,或者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为解决农村土地承包中的矛盾纠纷,我国还专门设立了一部法律,即2009年出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目前,中国20多个省区在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这类仲裁机构现有一万余个。
农村土地两种不同的承包经营方式引发的经营权流转纠纷注意事项
对于当下的中国农村而言,土地经营权流转是一件经常发生的事情,也是一件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但是,对于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主体、程序、形式等关键性内容,不管是企业、村委会,还是村民个人,并非完全清楚。也正因如此,土地经营权流转纠纷频频发生。根据现有观察,混淆或者错误认识宪法、法律规定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两种不同方式是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条 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也就是说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制度采取两种承包方式,一是针对耕地、草地、林地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二是针对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的其他承包方式(招标、拍卖、公开协商、折股量化等)。
一、采用家庭承包方式的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注意事项
第一,除了预留的5%以内的机动地,发包方应当将其他耕地、草地、林地等土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户,并依法签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如果发包方没有将该部分土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户,而是将其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之外的企业或者个人,此类合同将因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土地承包家庭纠纷怎么解决?
农村土地承包是指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2017年10月17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样就难免会出现土地承包纠纷问题。那么,土地承包家庭纠纷怎么解决?
一、土地承包家庭纠纷怎么解决?
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用益物权。根据我国现实特点,耕地是以家庭为单位承包的。家庭成员内部对承包经营权应该是共同共有关系。家庭内部因为土地承包发生纠纷无法达成协议《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因土地承包家庭内部纠纷谁来解决,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土地承包家庭内部纠纷谁来解决呢,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土地承包经营权本身就是一种财产权,共同承包人有权请求法院依法对财产权进行分割。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规:土地承包、宅基地纠纷有了明确要求!
昨天,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你关心的问题,最高法都有相关意见吗?赶紧来看看。
1、关于农村土地
聚焦:土地承包、三权分置、耕地纠纷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现状与对策
土地是财富之母,是农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土地问题始终是8亿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从上世纪50年代的土地改革到80年代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再到90年代末的土地二轮承包及农业税费改革措施的落实无不证实这一点。随着中央惠农政策的贯彻实施,土地产生的经济效益日渐明显,广大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和重视程度逐渐增强。实践中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新的矛盾逐渐凸显,近年来土地承包纠纷在农村普遍存在,且常与村民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等问题相互交织,涉及面较广,处理稍有不当极易引起连锁反应,演变成群体性事件。在基层调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时,笔者有如下心得:
一、当前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的五个焦点
(1)由于发包时村组干部决策并代表发包方与承包方签订合同,没有依法遵循民主议定程序和审批程序,导致在其后的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基于某种原因不愿继续履行合同时,往往以此为借口请求确认合同无效。(2)承包合同约定地块的往往以小地名作为四至界限,合同书上也没有标的地块示意图标注,地块面积也不详或者为估计值,容易导致承包人与相邻的其他承包户引起边界纠纷。(3)合同履行周期长,许多村组干部为突出政绩,在自己的任期内将承包合同期限订得很长(一般为20年以上),合同履行中承包方拖欠承包费或者将土地用于非农建设,甚至发生撂荒土地等情形。(4)承包合同到期后的地上物补偿问题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导致承包方因合同期满后地上物补偿问题与发包方产生争议,从而影响下一轮发包。(5)承包土地被征用、占用后,集体与承包方就解除合同以及征地补偿款的给付产生争议。
二、当前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的表现形式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物权法》、《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关于审理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等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我省审判实际,制定本意见。
1.村民与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因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发生纠纷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但村民对决定用于分配的土地补偿费数额不服提起民事诉讼的,不予受理。已受理的,驳回起诉。
2.承包方对征地补偿标准有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裁定驳回起诉,并告知当事人向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解决。
3.村民以持有股权证为由,要求获得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而提起民事诉讼的,应根据股权证的具体内容,结合具体案情进行处理。股权证对分配参与权不明确的,驳回起诉,并告知通过行政途径明确权属。
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审判相关问题解答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颁布实施十年来,审判实践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为此,市法院民六庭成立调研课题组,深入到乡(镇)、村和建工企业,走访部分基层法院和鉴定机构,对搜集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形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审判实务相关疑难问题解答》,于2015年10月22日经市法院第23次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解答:法院应当受理,经审理认为集体成员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对相关集体经济组织决议予以撤销。
理由:根据物权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其负责人作出的决定侵害集体成员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集体成员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集体成员可以就集体经济组织做出的决议,提起诉讼,具有诉权。
问题二、河流干流沿岸,村委会与河道管理部门就该类土地发包权发生争议而诉至法院,如何处理?
土地承包人因政府征地引发的赔偿纠纷应当如何处理?
承包地被依法征收,承包方请求发包方给付已经收到的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的,应予支持。
承包方已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转包、出租等方式流转给第三人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青苗补偿费归实际投入人所有,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归附着物所有人所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2条。
依法妥善处理农村集体土地征用案件,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要按照法律规定的征地用途和目的,将是否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对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予以合理补偿,将是否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作为认定征地行为合法性的重要依据。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相关规定,妥善处理好征地补偿费用分配等纠纷。案件涉及农村集体成员资格界定标准的,要在现行法律规定框架内,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特别是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和解决其纠纷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有哪些?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和解决其纠纷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有哪些?
法律法规依据
《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山西省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等。
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发生纠纷有哪些解决方式?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条做出了原则规定:“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意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据这一规定,解决农村土地流转纠纷可以采取四种途径,即当事人协商、双方调解、仲裁机构裁决和法院诉讼。
一、当事人协商
协商解决纠纷,就是发生土地流转纠纷的当事人双方,采取其他方式解决纠纷之前,首先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直接进行协商,自行解决双方之间的纠纷。当然,在采取其他途径解决纠纷的过程中,只要双方当事人都愿意,还可以继续通过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采取协商的办法解决纠纷,可以大大减少双方当事人为解决纠纷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和费用,有利于及时化解矛盾,维持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正常关系。
二、双方调解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生纠纷该怎么办?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农村集体组织成员及其他民事主体对国家或者集体所有的土地,依照合同的规定对其依法承包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一定处分的权利。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由土地承包经营权引发的流转纠纷也凸显出来。那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生纠纷该怎么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