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促增收 土地流转地生金
来源:互联网2011-11-21 15:44:19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曾经低产撂荒的土地如今却变成“香饽饽”,曾经一块土地上多种农作物交叉
种植,如今变成整齐划一的育苗基地、
养殖基地,昔日“种地不赚钱”的现象如今被高效农业的丰厚回报所改变……
金秋十月,走进镇原县城关镇绿洲园林公司育苗基地,只见大棚内葡萄、蔬菜,花卉苗木整齐健壮,叶色浓绿,长势喜人,二十多名农村妇女正忙着采摘鲜嫩的丝瓜。采访得知,担任该基地经理的祁金阳就是祁川村的村党支部支书,据祁金阳经理介绍,绿洲园林公司是将四百多亩的集体
土地流转过来的,给农户每年、每亩500元的补偿。这些农户中的男劳力都出去打工了,留家的妇女便来到基地干些杂活,每天工资是40元甚至更多,农民都很高兴。
镇原县城关镇地处镇原县城,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镇耕地面积66200亩,人均占有耕地2.39亩,总人口4.3万人。近年来,城关镇依托当地的区位优势,围绕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塬区大力发展苹果载植,在川区大力推行大棚瓜菜生产,并开拓渠道大力倡导绿化
苗圃种植和畜牧养殖,逐渐形成了“塬区杏果、川区瓜菜、山区草畜、城区非公经济”四大产业,实现了
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两个目标。2010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6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40元。地方工业规模不断扩大,现已经建成了市级工业集中园区,年产值达到21728万元。
用好政策促流转
针对近年来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土地闲置撂荒和自发流转现象日益增多的现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农民自愿、依法有偿”原则,积极引导鼓励农户采取出租、转包、入股、互换、转让等多种形式推进土地流转。镇上专门建起了土地流转服务站,为供求双方提供信息发布、
合同签证、土地收益评估、法律政策咨询等服务,搭建起便捷高效、标准统一、信息通畅的土地流转平台,构建了和谐的土地流转经营环境。
突出特色增效益
龙头企业带基地是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一种形式,该镇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密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既推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又实现了加工需要和质量控制。其中,新千年食品有限公司千亩优质杏园基地,镇原县绿洲园林公司便是成功的案例。据了解,绿洲园林公司共租赁土地469亩,建成温室大棚8座,水泥骨架大棚35座,培育葡萄、蔬菜、花卉绿化育苗35棚,苹果、花卉苗木280亩,2010年创收190多万元,实现盈利30多万元,带动花卉、蔬菜种植大户49户,户均年地租及劳务收入达2万多元。
将耕地交到村里成立的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土地统一经营的另一种形式。城关镇在面积广大的山地发展紫花苜蓿种植,为畜牧业提供饲料,并大力扶持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以此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实现以养促农,农养互补,帮助农民脱贫
致富。其中庆阳市鹤原养殖专业合作社便是这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该合作社由金龙村能人张军辉带头组建,采用土地流转、农民入股形式,利用本地交通、电力、水资源便利以及适宜饲养的环境,进行规模化绒山羊养殖繁育。合作社坚持“民营、民办、民受益”的原则,围绕促农富民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吸纳周边养殖户为会员,从而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规模养殖,逐渐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化发展之路,实现互利双赢的目标。
规模促进产业化
城关镇把农业产业化作为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助推器,延伸产业链条,完善产业体系,持续增强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动力和后劲。
通过适度的土地流转,城关镇的鹤原绒山羊、养殖合作社的绒山羊成批地打向东北和华北市场,并且随着产业链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更具有附加值的产品还将继续在全国市场打响。与之类似,祁川村的绿化苗圃和花卉也源源不断地输向庆阳、平凉以及西安等周边市场。苹果栽植和大棚瓜菜生产在土地流转的支撑下,可以发展业主经营,吸引有能力、有头脑、有热情的年轻人留在
农村发展规模经营,做到人尽其用,地尽其利。
据调查,城关镇凡是土地被流转出去搞高效农业的,农民所收租金一般为每年每亩500元;而土地流转给邻居从事大田种植的,农民所收租金一般为300元。农民将土地流转出去后,在领取土地租金的同时,剩余劳动力便可以外出务工。祁川村107户土地流转出去后,有310个劳动力外出务工,2010年劳务总收入达到了441万元,劳动力人均收入1.42万元。记者一行在走访城关镇祁川新农村建设时,发现大多新建楼房都是靠外出务工的钱盖起来的。另外留守在农村的妇女还可以到基地或企业打工,收入虽不如外出务工高,但足可以维持基本生计。
本固而基实,根深叶自茂。通过在镇原县城关镇走访的几天时间里,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村土地流转后的新变化,也感受到了农民的幸福感。通过土地流转,城关镇将剩余劳动力彻底的解放出来,推进了农业发展的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发展、农村村容整洁、农民生活宽裕。这些成就也进一步体现了全省各地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业高效发展的思路。
(作者:刘峰 陈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