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全域城市化看文登:土地流转地生“金”

全域城市化看文登:土地流转地生“金”

来源:互联网2013-11-20 09:47:18

来源:威海日报

 农民走出土地,却拥有了更广阔的致富天地——

土地流转地生“金”

        要实现人的城市化,关键问题之一就是让农民离开农村、离开土地后也能有良好的土地收益。而在文登,土地有序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转,实现了集中集约集聚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高高兴兴地离开土地,手里却握住了更靠谱的财富源泉。而在一系列土地流转政策的支持下,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抓住机遇“揽地生金”,成为规模化、标准化种养殖业的“领头雁”。

■发现·百姓故事

土地流转催生出“种养大户”

        文登市侯家镇,中国水貂养殖第一镇。

        在侯家镇东廒村,就有这么一位数十年痴心于养貂大业的人,他叫刘惠昌。多年前,他乘着政府鼓励农民出租、转包、互换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鼓励专业大户发展农业的政策东风,把养貂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收益节节攀升。

        像刘惠昌一样,养貂不仅仅是侯家镇部分农民的“饭碗”,更是农村人冲破祖祖辈辈的种田养家囿栏、用勤劳和智慧改变人生的最佳途径,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土地流转带来的巨大变化。

        11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刘惠昌的貂场时,貂场里的工人则是格外忙碌,调配貂食、观察水貂体况、打扫貂舍,连续多年的好“收成”让工人们干劲儿十足。

        在貂场,除了整齐的棚舍,处处还可以见到科技和自动化的“硬家伙”。“如今喂食再也不用人工一碗碗地分了,有了它很方便。”刘惠昌指着喂食机对记者说。记者注意到,在貂笼上方还有一排塑料水管,打开一个自来水阀门,水就可以通过水孔,批量地滴灌进每个貂笼的水碗里。

        2000年,下海不久的刘惠昌看到了养貂的巨大商机,再加上亲友的鼓动,一口气贷款400万元,准备大干一场。可问题是,自己已经离开家乡在外闯荡多年,手里根本就没有土地。“村里当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了带动养貂产业发展,主动把村委的地租给我。”刘惠昌说。就这样,刘惠昌以每亩每年高出市场价70元的价格向村里租下了50亩地,买下了8000只小彩貂和若干小狐狸、小貉子,成立了惠丰珍贵毛皮动物繁育有限公司。

        “那时,饲养成本低,但是貂皮需求量大,价格久居高位,想不挣钱都难啊。”刘惠昌回忆说,成色好的公貂皮每张可卖到300元,母貂皮每张200元。之后虽然在2007年,貂皮市场遭遇了最为严酷的“寒冬”,但是刘惠昌总能挺过危机。

        随着生意的越来越好,在刘惠昌的心中,扩大貂场规模也早已被他提上日程。于是今年春天,他又先后租了几户村民的20亩土地。“年纪大了,也不想种地了,出租给惠昌养貂,一亩地一年600元钱,比别家的要高出很多,大家伙都愿意把地租给他。”村民刘旭滨告诉记者。

        村民刘建仓的貂场和刘惠昌的紧挨着,今年年初急需用钱,他便萌生了转让貂场的想法。“惠昌听说我的想法后喜上眉梢,二话没说就把我的貂场给买下来了。”刘建仓告诉记者,在自家貂场的旁边还有一些村民闲置的耕地和住房,刘惠昌当时也想一并租过来。他就帮着去各家协调,最终大家都同意把地租给了刘惠昌。

        致富后的刘惠昌,没有亏待过租地给他的村民。如今他已经建起了储藏量达2000吨的冷库,组织58户村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创养貂致富大业,并以此为依托,为养貂农民提供科普宣传、技术推广与培训、统一采购和销售等相关知识。

        侯家镇科协还联手惠丰珍贵毛皮动物繁育有限公司,创办惠丰珍贵毛皮动物繁育示范基地,带动了周边很多镇、村的农户从事养殖,间接为其它村镇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刘惠昌说,他还有一个更宏伟的目标,就是打造集饲料生产、水貂养殖、毛皮销售于一体的一条龙产业链。我们相信,到时候,刘惠昌这位“貂老板”的事业将越来越红火。

土地里“刨”出财富

        11月7日,在文登市米山镇长山村“文登振华药材专业合作社”的100多亩太子参基地里,于媛媛正和其他村民一起不停地挖着太子参。“人人都是股东,收成好了大家都会有钱赚!”于媛媛说。

        一年前,只有初中文化的于媛媛对于种植太子参还是一窍不通;一年后,作为文登振华药材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她正带领着农民从田地里“刨”出财富。

        2012年,于媛媛毅然放弃了原来在文登市里的工作,回到了村里。“到了农村就要干点农村人该干的事情。”一心想要干出点事业的于媛媛不停地思索着。

        “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有补气生津的作用,在中医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去年7月的一天,在网上无意浏览到这一信息后,于媛媛看到了小小太子参背后蕴藏的巨大商机,于是在她的脑海中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要把家中所有的地全部种上太子参。

        对于长期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于媛媛的父母来说,要把家里所有的地全部种上太子参,这无疑会冒上巨大的风险。
为了种好太子参,于媛媛只身一人远赴安徽和贵州黔东南等地,向当地的参农请教如何种植太子参,每次回来都会带上一堆厚厚的资料。

        2012年10月,在全村人异样的眼光下,于媛媛将自家的10亩地全部改种成太子参,长山村温暖湿润的环境、肥沃疏松的砂质土壤十分有利于太子参的生长。今年8月,首批太子参喜获丰收,于媛媛一下子就赚到了第一桶金———10万元。

        于媛媛致富之后,很多村民都开始对她刮目相看,越来越多的村民向她请教如何种植太子参。“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富,要让大家都能尝到种太子参的甜头。”于媛媛说,从那时起,她就开始筹划着建立一个专门种植太子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政府鼓励农民以出租、转包、互换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政策给了于媛媛启发。“为什么不让老百姓以地入股,统一管理,共同分红呢?”抱着这样的设想,于媛媛率先将自己的10亩土地入股成立文登振华药材专业合作社,又发动村里另外四十几户农民入股,共凑了100多亩地。入社农民既是合作社的一名股东,同时也变成这里的工人,春种秋收,按照要求管理太子参,按时领取工资。而眼下于媛媛正和其他村民一起挖着的太子参,正是她刚刚入股的那10亩地今年产出的第二批太子参。

        加入合作社意味着风险的降低以及更高的收入回报,合作社为入社会员提供良种、管理技术,同时还采取统一网上销售。预计合作社成立一年后,太子参的亩产值就可以达到3万元,这会远远高于种植粮食作物或外出打工所得的收入,入社农民的心里都乐开了花。

        如今,邻村的村民也都开始争着上门要求入股。“现今的人们更加注重养生,而药膳作为最有益的方式将会赢得更多人的青睐,相信我们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成为养生保健市场上极富生命力的一‘分子’。”于媛媛的话里充满着自信。

一块地转出两份收益

        冬日的暖阳倾泻在大地上,而此时,宋村镇里仍然弥漫着丰收余留的喜悦。

        “快来尝尝我们的苹果,这都是按照有机标准生产的,特别甜!”11月7日,记者在文登市山泰生态园见到董芳时,她正与同伴们在种植采摘区进行最后的苹果采摘。“现在的生活真是比以前幸福多了。”谈起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董芳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我家在这山上有两亩地,以前就是种点玉米、花生啥的,浇水施肥都特别不方便,每当收获的时候就特别累,几天忙下来,身子就跟散了架似的,一年到头还赚不到几个钱。现如今,我把地租给了山泰生态园,每年光租金就有1200多元。”今年55岁的董芳是宋村镇下徐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在进入山泰生态园工作之前,她家里7亩地所种植的玉米、小麦、花生等农作物每年只能带来三四千元的收入,而现在每年除了可以拿土地租金外,她还会有1.2万多元的工资收入。

        “现在我家里电话也装上了,电视也换成了新的,我寻思着过几天再装一台电脑,以后就能跟孩子视频聊天了!”想到能与在外地的孩子通过电脑面对面交流,董芳一脸的兴奋。

        2009年,宋村镇政府工作人员来到下徐村与村民进行土地流转协商时,像所有靠土地讨生活的村民一样,董芳还曾经担心过,就怕土地流转后地就不再是自己家的了。“土地流转只是土地使用权的转移,咱们还拥有土地的承包权,到时候地还是咱们的。”经过镇政府工作人员的一番解释,董芳和本村的其他几十位村民不但把土地的使用权流转给了山泰生态园,自己还走进了生态园,在原先自家的土地上实现了就业。

        土地流转带给董芳的改变,不仅是收入上的,更是生活方式上的。“以前就是没白没黑地干活,整天围着家里地里忙活。现在好了,一天只上9个小时的班,下班后所有的时间自己支配,工作轻松了,收入也有了保障。我们村最近还组织了一支文艺队,下了班大家聚在一起,排练戏曲小段,爱唱的唱,爱跳的跳,爱演的演,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才有的生活。”董芳说。

        除了每月有固定收入外,逢年过节,董芳还能分到鱼、肉、大米、花生油等福利,这让董芳倍感欣慰:“现在日子是越过越好,再等给孩子买上新房,我就算彻底没有心事了!”

        像董芳一样,下徐村村民鞠章杰也尝到了土地流转的甜头。“我会点泥瓦工的手艺,以前就是跟着建筑队到处跑,风餐露宿赚几个辛苦钱,现在岁数大了也不愿意在外边跑了。没想到刚回到村子里,山泰生态园的工作人员就找上了门,让我到生态园工作,一想到不用东奔西跑,每个月给还能有两三千块钱的收入,我一口就答应了。”鞠章杰告诉记者,现在生态园正在建设蔬菜大棚、矿泉水厂等一大批工程,每天都有活干,按时下班,下班后可以与亲戚朋友喝茶聊天,生活过得是有滋有味!

        借助宋村镇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以及特色农业的迅速发展,像山泰生态园、华兴花卉、汇泉循环生态园等一批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字号龙头企业纷纷在宋村镇安家落户,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宽。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