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2014-05-23 11:46:01
来源:北纬网-雅安日报
稻田旁,整齐牢固的堡坎已修葺完善,稻田里,绿油油的秧苗随风“舞蹈”,长势喜人。
名山区中峰乡这块经过改良的水稻田,仅仅是名山区2013年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
“通过现代农业项目的实施,实现了政府得民心、群众得实惠的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名山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3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实施以来,名山区财政局创新机制,精心组织,强化管理,积极整合支农资金,严格管理制度、认真开展绩效评价,现代农业项目发挥了巨大效益。如今,在名山,现代农业示范区越来越显示出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上的无穷魅力。
财政资金 有效投入
“孵化”民生幸福
“2013年现代农业项目实施情况良好,管理规范,成效显著。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影响深远,要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制,进一步增加责任意识,真正建设成民心工程、富民工程。”16日上午9点,在名山区2013年财政现代农业项目市级督导会上,由市财政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李红英,市财政、市水务、市农业等部门人员组成的督导组一行对2013年名山区财政现代农业项目实施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对项目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
“目前进展如何,什么时候完工?”16日上午10点多,在名山区万古乡红草村,督导组一行对沿路走来的几段碎石路打量起来。
“这是又要修路了吗?”此时,见到督导组一行人来到,当地村民刘思林激动不已。
“如果这边再修一条路,机具到田间地头就更方便了。”刘思林说,自从新建了田间生产路之后,当地的村民受益匪浅。这里主要以茶园为主,过去茶农去采茶的时候,途经这条小路走起很困难,尤其是下雨天,全是稀泥。修成水泥路之后,平坦宽敞,不仅人行走自如,摩托车也能在路上驰骋。“以前我们给茶园施肥,肥料全部背过去。现在还可以用车子运,省时省力。”
误以为又要修路的刘思林对财政现代农业项目示以极大的支持。提及修路可能会占用刘思林的部分茶园一事,他急忙表示,“我愿意把茶树砍了方便修路,这不仅是服务了自己,也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仅是我,村里的所有人都积极参与。”
刘思林口中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2013年名山区组织实施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所带来的“实惠”。
据名山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主要涉及中峰乡、万古乡、新店镇3个乡镇、12个村的水利基础设施进行新建和整治。项目总投资约4191.3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700万元,省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300万元,市级财政投入资金100万元,区财政投入资金500万元,整合其他涉农资金2098.43万元,农民筹劳折资492.9万元全部用于生产便道、沟渠疏浚工程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后,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专项资金实施田型调整40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0.4万亩,新增和改善灌面15000亩,防渗整治输水渠道43.42公里,新建蓄水池35口,700立方米;整合资金整治硬化3.5米宽机耕道31.18公里。通过项目实施,加大了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带动了当地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但在当地村民看来,项目区实施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通过项目实施,使节水农业措施进一步得到落实,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普及推广,农业标准化技术应用更加规范,标准化及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更加完善。通过抗旱措施的推广应用,使土壤的抗旱能力较大增强,将改变生态环境,减少干旱、洪灾等自然灾害的损失。此外,项目区广泛栽植了经济林及绿化树,增加了项目区绿色植被面积,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
如今,走进这些项目区,整洁一新的沟渠和生产桥,勾勒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乡野画卷。一片片土地从“贫瘠脆弱”变得“筋骨强壮”,耕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因地制宜 产村相融
“贫瘠”土地上
绽放现代化魅力
在名山区财政局对督导组一行的工作汇报中,记者得知,项目区水稻亩产由2012年的480公斤增加到2013年520公斤,其中核心区亩产达到56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6440元增加到2012年的7100元,增加700元,增长10.8%。
硬生生的数据背后付出的是名山财政人无数的艰辛和努力。
众所周知,名山区对于茶树种植是一片沃土,然而在此发展水稻种植,面临不少问题。譬如,土质不适宜水稻种植,引水灌溉难度大等。
尽管这里发展水稻种植难度较大,名山区财政局也未曾想过放弃对该项目的争取。“为了使名山区的农业朝多元化方向发展,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再大的困难也必须克服。”名山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那么,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如何在实施的项目上做好文章,将诸多“不适宜”该为“适宜”呢?
自项目落地万古乡、中峰乡、新店镇以来,名山区财政局始终把实施财政现代农业项目,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本着“集中成片、重点打造、技术可行、经济节省”的原则,因地制宜,将水稻种植区以“小规模组团”模式和“集中成片”模式组织分布,并通过田形调整、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等一系列高产水稻示范区创建措施,全面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同时,成立项目实施技术小组,搞好技术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各种技术问题,及时为领导小组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名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省政府“民办公助”项目管理办法制定实施方案,严格实行竞争性谈判、项目公示,严格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组织施工,严格检查验收程序,分管区领导多次对项目建设进行专题研究,经常到项目区检查指导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和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为了全方位整合资源,有效推进项目建设,在实施建设中,名山区财政现代农业项目工作组结合名山区工作实际,遵循“民主评议、竞争立项、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的原则,创新出了一条条贴合名山实际的工作机制。
就在督导组实地走访督导过程中,重建中的新村聚居点周围的变化引起了督导组的注意——在新村一旁,农业产业也正在壮大,为当地农村注入了发展活力。
原来,在规划灾后重建的新村聚居点时,名山区财政局积极思考,主动谋划,结合灾后重建,新农村建设和农建示范区,以乡镇为主体,以村为业主,提前考虑为重建户配套农业产业,勾勒未来发展蓝图。
“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通过全方位的基础设施、资金、交通、科教、技术、管理来建设和提供服务,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的产业结构调整,让名山的产业结构从无序化到有序化,更加具有地方特色,最终实现让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名山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坦言。
“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方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指导,使项目建设更加规范,项目效果更加明显。”创新的工作机制,顺利实施的项目,逐渐凸显的成效得到督导组一行高度认可的同时,也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瑕疵和产生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
对于督导组提出的要求,名山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会严格按照督导组的指导意见进行整改,确保财政现代农业在名山这片热土上发光发热,进而促进名山区农业生产迅速恢复重建,并向着现代化、产业化和多元化方向迈进。
《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第二版)
为适应现代农业生产需要,家庭牧场健康...
海南省2015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
海南省2015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
海南省2015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
2016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补助...
农业部发布《关于2016年现代农业生...
【2015】关于组织申报现代农业生产...
农村也有“双十一”啦!农业农村部联手...
牡丹江市特色农产品带旺农业经济促发展...
如何结合特色传统文化打造中华民族现代...
3A级乡村旅游景点——江西新余市渝水...
《封丘县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互...
周口川汇区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
宜阳县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互联...
复制成功
微信号: bieshu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