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太湖县农委2016-08-03 14:13:41
太湖县“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十三五”(2016—2020年)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时期,是转变发展方式和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实现“工业太湖”、 “生态太湖”、 “文化太湖”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县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推进我县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太湖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成果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太湖县“十二五”农业规划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各类农产品数量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快速增加。201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41.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10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年均增长12.73%和20.07%;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6.2万亩,总产24.7万吨,粮食总产量比“十一五”末年均增长4.28%;油菜实收面积15万亩,产量1.46万吨,比“十一五”末比分别下降3.78%、4.7%,由于小麦便于播种、机收,今年国家提供小麦每亩综补达70元,种粮大户大幅增加小麦种植,挤压了油菜播种面积,油菜种植面积下降;棉花播种面积6万亩,皮棉总产4380吨,比“十一五”末比棉花总产下降2.26%,因除草、采收等人力成本提高,皮棉市场价格不高,导致种棉效益低;茶叶总产1880吨,其中名优茶产量521.6吨,比“十一五”末茶叶总产年均递增17.1%,名优茶所占比例提高到27.8%;鲜茧产量 592.1吨,比“十一五”末年增0.43%;全县水果挂果面积2.1万亩,年产鲜果1.21万吨,比“十一五”末比鲜果产量年增15.62%。
——畜牧业稳步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县生猪和肉鸡产业一直保持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2014年末生猪存栏29.7万头,全年生猪出栏65万头,生猪出栏比“十一五”末年均增0.55%;家禽存栏398万只,出栏家禽1865万只,其中鸡存栏373万羽,肉鸡出栏1772万羽;牛存栏2.22万头,全年出栏2.03万头;羊存栏2.15万只,出栏1.52万只。肉类总产量7.4万吨,禽蛋总产量6320吨等。比“十一五”末鸡存栏年均增9.13%,牛存栏年均增2.64%,羊存栏年均增76.81%,羊出栏年增30.76。2014年畜牧业总产值16.5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51% ,畜牧业总产值与 “十一五”末比年均增7.47%。
——农机科技贡献率显著提高。2014年全县农机总动力26万千瓦,比“十一五”末18.2万千万千瓦年均增幅9.63%。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1%,比“十一五”末51.37%年均增幅4.39%。完成机耕作业面积65万亩、机收面积36.5万,分别比“十一五”末年均增35.12%、7.83%。
——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不断壮大,龙头企业示范引领。 十二五期间,我县新增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46家;加强“三品”认证工作,绿色食品累计16个、我县被评为省级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新增有机产品9个、累计25个,新增无公害产品22个、累计56个;新创建“天华”、“常润”、“程岭”、“景湖”4个省著名商标,有省名牌(农)产品6个,省著名商标6个;新创建润乐、沁香园、菘林等12个市级知名商标;程岭黑猪、天华谷尖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发展“一村一品”经济格局基本形成,有国家级“一村一品”1个,省级“一村一品”5个。龙头企业彰显引领产业发展。
——农业科技水平稳步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深入开展进村入户科技服务活动,落实包村联户服务指导人员。开展稻油棉高产创建,大力推广应用优良新品种,加强农业先进技术集成推广,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业四项监测提供苗情、土壤墒情等监测报告,开展夏、秋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行动,立足堵疏结合,农业循环经济与生态家园建设推广步伐加快。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不断推进。《安徽省太湖县熙岸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2013-2020年)》通过专家论证,现有安徽绿之洲农业发展公司、安徽万秀园农业发展公司、安徽荣裕农业公司、八里岗农业开发公司、红土地蔬菜合作社等10余家农业公司入园从事农业生产与农业开发工作,总投资达到3.4亿元。太湖熙岸现代农业示范区已被认定为第三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总投资6.8亿,纳入安徽省“861”计划的“太湖县中国农产品物流园项目正式启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初显规模。十二五期间,我县新增家庭农场215家,择优培育一批示范家庭农场,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新增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家、累计8家。积极支持引导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55个,其中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61个。在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的33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也加快了我县土地流转速度,2014年耕地流转总面积11.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2.3%,其中转包4.6万亩,占流转面积的40.6%,出租6.1万亩,占流转面积的53.9%。规模生产有利于农业综合生产技术的组装配套,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民心。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习总书记提出的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小康精神为指导,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第一批6个省级中心村已全面建设完成并通过省市验收,第二批8个省级中心村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2550万元,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明显。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推进标准化生产,建优质水稻标准化示范片32个、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5个,肉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36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15个,建成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场1个,省级标准化种养示范场5个,县级标准化种养示范场116个。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与510家农产品生产单位、经营单位全部签订生产经营承诺书。抽样检测蔬菜、茶叶等农残检测样本1568个,合格率99.3%。动物防疫、卫生监督能力不断提升,我县兽医在全市、全省动物防疫、检疫技术大比武中,多次荣获全市一、二、三等奖和全省二等奖。推进监管体系建设,80平方米种子检验室内装修和仪器采购安装工作已完成,正申请认证,即可投入使用,弥陀、晋熙等10个乡镇站检测室已运行,城西、北中等5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检测室建设任务即将完成。
二、“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初步思路与重大建议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树立市场化、绿色化、网络化和资本化理念,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为前提,以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为主攻方向,以优化布局、产业融合、品质提升、循环利用为重点,加强引导服务,尊重农民意愿,科学确定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通过品牌化引领提升价值链,集群化发展延长产业链,组织化联合构建主体链,信息化建设打造创新链,共赢化机制建立利益链,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现代农业结构,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为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稳定粮食产量和产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整体素质提升和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到2020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5万亩,总产达到25万吨;油料面积 16万亩,总产保持 2.5万吨;棉花面积 6万亩,皮棉总产达到 0.6万吨;商品蔬菜保持在3万亩,建设环库常绿水果带5万亩;每年新增无性系茶园面积0.3—0.4万亩,桑园面积稳定在4万亩。推进种植业转方式调结构取得实质性成效,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抓好茶叶、蚕桑等支柱产业,发展猕猴桃、葡萄、大枣、紫山芋、蔺草、瓜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及设施蔬菜和高山蔬菜,实施水果“万亩亿元”发展计划,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到2020年,规模化高产农田面积达15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水平达7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40%,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大幅度提高。到2020年,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70%,农村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信息网络延伸到村,信息技术以及设施农业等高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
——打造畜牧、水产大县,提高禽畜、水产品附加值。推进农牧结合,打造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促进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根据资源承载力和农业废弃物消纳半径,合理布局畜禽规模化养殖,推进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业,优化大水面增殖渔业,提升池塘养殖综合能力,扩大稻田综合种养面积,提高优质特色养殖比重。
到2020年末,生猪年出栏80万头,家禽800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5万吨,畜牧业产值2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0%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良种覆盖率达99%;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50亿元,使畜产品增值2倍。加工以生猪和肉鸡为主,牛羊为辅,力争2020年实现年屠宰加工生猪50万头,年屠宰加工肉鸡5000万羽,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畜牧业产值之比达到2:1。全县水产品总产量4.31万吨,比2015年增长22%,其中名特优产量占总产量比重60%;渔业总产值9.46亿元,比2015年增长54%,渔业经济总产值16.11亿元,比2015年增长约34%,加工转化率30%,其中渔业二、三产业产值达到6.65 亿元以上,占渔业经济总产值的42%。专业渔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0%左右;渔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提升到15%左右。2020年良种覆盖率90%以上。
——全面提高农机化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繁荣发展。一是增强农机装备水平:到2020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0万千瓦(较十二五增加27.5%),大中型拖拉机500台,联合收割机400台,水稻插秧机400台。二是提升农机作业水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其中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90%以上,全县范围内育秧实现商品化。三是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期末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15个,扶持农机大户500户。新增各类农机化作业服务队150个,着力提高农机经营维修服务水平。建设农机化示范基地22个,其中畈区乡镇各2个,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主要建设内容;山区乡镇各1个,以茶叶等山特产品机械化生产加工为主要建设内容,形成各具特色、有序发展、综合服务的乡镇农机化试验、示范、培训、科普、作业等功能的实体组织。合理布局,期末建成粮食收储烘干基地10个。四是提高农机化科技水平: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网络,延伸服务到村。培训农机化操作、维修技术人员5000人次,抓好农机新技术示范推广,开展科研项目试验和实施工作,加快农机新产品研发生产,着力提高全县农机化科技水平。五是巩固农机化安全水平:以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建设为基础,实现平安乡镇建设全覆盖,添置安全监理装备,培训安全监理执法人员,提高农机安全监理水平,依法开展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为农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打造大型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特色产区、重点销区聚集发展,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加工引导生产、加工促进消费的格局。加快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加强对规模种养业、加工企业的扶持,打造出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实现国家级龙头企业零的突破,增加省级龙头企业数量。组织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工程。到2020年,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率达到60%以上。各类经营主体中“三品一标”认证(定)率达到30%以上,农产品统一销售率达到70%以上。
——创新农业科学技术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加快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的有机衔接,依托太湖县农产品物流园,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与实体物流相结合的流通体系,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业服务业,推进农业全程化服务。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农业,打造规模化生产与服务业相结合的休闲文化新业态,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健全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体系,利用互联网+,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提升农业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十三五”期间,举办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1.8万人次,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训0.7万人次,渔业技术提升培训1万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500人;农业物联网用户500户,农业电子商务用户5000家。
——扎实推行循环农业发展,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资源节约利用,调整优化农业循环经济结构。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提高使用效率。改进施肥方式,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综合治理地膜污染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推广“猪、牛、羊—沼—粮、菜、果、茶”、“禽—菜、果、茶、渔”等生态农业模式和高山林—中山茶—沿花亭湖低山果或桑的立体种植模式,以循环利用为纽带,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大力开发生态粮油、生态畜禽、生态水产品和生态特色农产品。大力推广规模种养结合、养畜与养地循环发展模式,探索稳粮增收、生态循环、种养结合的新路子。创建一批生态农场、生态养殖场、生态种养大户、生态企业,建设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点。以熙岸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平台,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利用、产业融合的生态中循环,开展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生产生活生态共赢发展,建设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构建以县域为单位的生态大循环,优化农业结构和生态布局,推广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县域农牧渔产业规模合理、相互匹配、相互融合,打造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
计划在十三五期间申报建设户用沼气2500户、养殖小区沼气工程50处、大中型沼气工程5处,到2020年全县户用沼气池保有量达27000户;养殖小区沼气工程达72处;大型沼气工程6处。大力推广猪(牛、羊)--沼—粮(果、茶)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有效促进我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高标准建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积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源头治理、过程管控和质量追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采取生态维护、品种选择、配套技术和质量控制等综合措施,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加强农业对外合作交流,围绕优势出口农产品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面向国际市场大力开发精深加工农产品,引导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赴境外开发农业,加大农业关键品种、核心技术、高层次人才和国际知名农业企业的引进力度。
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标准化生产与执法监管两手抓,探索有效的监管模式,实施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建立覆盖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整体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有效利用土地,增加农民收入。到2020年全县农村80%以上的村镇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标准,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以上增幅。加快美好乡村的建设力度。
(三)主要措施
——以发展农业生态循环为重点,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一是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推进畜禽粪便循环利用。把沼气建设与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有机结合,形成以沼气为纽带的“猪(牛、羊)-沼-粮(果、茶、菜、棉、鱼)”的农业生态模式,加快生态家园建设步伐。二是以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为重点,推进生活垃圾等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解决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农村废弃物污染问题,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废弃物,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水向肥料、饲料、原料的资源转化。三是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制定保护性耕作中长期规划,突出产业化带动,开展秸秆还田、免耕播种作业示范引导农民进行保护性耕作;加大秸秆沼气、秸秆发电、秸秆固化成型技术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秸秆利用;依托规模化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建立“集-贮-运-用”有机结合的市场化、网络化的秸秆收集贮运体系。四是以环境友好技术应用为重点,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紧紧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节约型技术,实现农业清洁生产。
——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现代农业。以熙岸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充分发挥其对现代农业建设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重点发展油茶、肉鸡、生猪优势特色农产品(具体见省级熙岸现代农业示范区专项规划)。
——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支撑,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加快推进农牧结合。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大力推进主导产业基地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生产,力创名优品牌产品。
——以程岭山黑猪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六白猪产业,打造全国的黑猪之乡。目前消费者绝大多数都已认可黑猪肉为优质猪肉产品,安庆六白猪是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是我县的畜禽优质资源。我县黑猪(主要是安庆六白猪及其杂交后代)肉质鲜美、风味独特享誉大江南北,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目前安徽省花亭湖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是我县最大的黑猪生产企业,其产品已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生产的“程岭”牌黑猪肉已在上海、南京、合肥、北京等地区产生较大影响,近几年在国内大型农展会上反响较好,产品供不应求。太湖黑猪是我县宝贵的地方资源之一,结合目前国内市场对健康、绿色猪肉产品的需求加以开发利用,发掘价值,这将进一步推动我县生猪产业发展,提高养殖户养殖效益。
——以大别山小黄牛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牛、羊养殖。充分发挥我县丰富的草山草坡、农作物副产品和秸秆资源的优势,大力促进牛羊产业发展。以“促进牛羊养殖,提供优质食品”为主线,依靠太湖县久鸿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太湖县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牛羊良种繁育体系,特别是安徽省地方优良品种大别山牛的保种开发利用,促进牛羊品种升级,逐步形成具有我县特色的牛羊养殖新模式,提高生产能力和养殖效益,使牛羊产业迅速崛起为我县畜牧业第三大产业,让牛羊养殖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以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为重点,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一是畈区7乡镇水稻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建设规模20万亩。通过应用优质品种、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稻米品质和卫生标准。二是畈区7乡镇优质油菜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建设规模10万亩,推广双低优质品种和保优栽培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三是大石乡、徐桥镇高品质棉生产基地建设。建设规模3万亩。通过加强棉田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棉田,加强优质品种更新,推广优质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提高棉花单产和原棉品质一致性。四是以北中、寺前、天华为中心,建设无性系茶叶生产基地2万亩,打造10个茶叶专业村。基地按产业化运作模式,实现产、加、销一条龙。五是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建设,桑园面积5万亩,建设地点:北中、牛镇、小池等乡镇。六是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水果万亩”亿元计划果园面积5万亩,建设地点:花亭湖库区。
——以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和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促进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从县、乡(镇)到村的“三级”监管队伍。全面推行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积极推进县场准入、产地准出和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农产品例行抽检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示范、推广力度。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按标准要求进行农产品生产,推行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与标识管理,提升农产品质量档次,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工程,突出产地环境监控、投入品质量监管、生产技术规范及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建立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控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和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加强农产品产地认定检查员、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检查员、监督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认可)队伍。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和预警系统、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提高预防和控制能力。
——以农业病害防控为重点,推进病虫害监测预警控制和应急处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较为完整的农业有害生物监测点和全县监测预警控制信息网络系统。加快建设重大农作物病虫灾害应急防治和疫情扑灭处理中心,对重大农作物病虫灾害进行应急防治,对突发、新传入疫情进行应急封锁、控制、铲除、扑灭。推进病害综合治理示范基地建设,开展水稻、棉花、蔬菜、果树、茶叶等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综合治理技术的集成配套、示范推广和农药试验示范等。
——以加强农业信息工作为重点,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强化政府部门主导地位,积极引导和动员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大力营造合力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良好氛围;整合农业信息资源,构建开放、协作、联系、共享的网络系统,构成纵横交错、畅通高效的农业信息运行网络,为农民获得方便、快捷的农业信息提供保障;创新信息服务方式,大力推进基层信息网络的扩展延伸;加强农村信息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信息服务能力;继续抓好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进行种植业大田物联网示范应用试点,对现有的畜牧养殖、农业设施物联网应用企业加大扶持,总结经验推广;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制定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电商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商业化运行的服务模式,促进农民增收。
——以市场导向为重点,积极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原则。健全国际农业交流与合作制度,创新农业对外合作方式。研究市场走向,深入调研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供求趋势,把握消费方式的变化,多渠道、多方位宣传我县农产品,开拓我县农产产品的境外市场;同时要大力培育市场体系,建立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产品市场体系,充分保护农业各类经营主体特别是民营经济在流通中的主导作用。
——以产业增值为重点,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合作领域。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产品合作走向产业合作,从单一要素合作走向全要素合作,从生产终端合作走向全过程合作。大力推进土地股份合作,鼓励农民以耕地、山林、水面的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积极稳妥地推进信用合作,支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成员自愿、股份合作、有偿使用、服务生产、民主管理”的原则开展信用合作,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的指导服务和监管工作,促进其规范运行。继续推进社企合作,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生产基地,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双赢。积极推进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产业组织体系建设,促进要素优化配置、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以家庭农场为基本成员组建农民合作社。培育一批与城市社区、农产品交易市场、零售商场合作实行直供直销的家庭农场。探索在同一区域内同产业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进行重组联合,围绕肉鸡、生猪、油茶、茶叶、蚕桑、水产、农机等优势产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扶持做大做强。
——以建设产权交易平台为抓手,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重点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制改造等三项改革,积极培育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县、乡二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网络,加快建设产权交易、资产评估、抵押贷款担保综合改革平台。积极引导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规范发展合作社内部的资金互助和信用合作,积极探索合作社间的资金互助,创新政银农合作、担保机制,营造金融支农的良好环境。
——以三大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带动现代渔业建设。将现代渔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渔业的重要载体,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和各具特色”的要求,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在新仓、晋熙、徐桥等3个乡镇布局建设集养殖、加工、休闲、科技等于一体的现代渔业园区。分别为:太湖珠珊湖现代渔业园区、花亭湖现代渔业园区、泊湖现代渔业园区,使之成为渔业发展的一个标杆,示范带动全市现代渔业建设。
——以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为重点,努力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资源,加强重大关键技术的科研与攻关,以现代种业、配方施肥、农机农艺融合、病虫害统防统治和互联网信息化为重点,加快适应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建设。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创业就业,继续开展农民阳光工程培训、科技培训、创业培训,合作社带头人及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重点,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重点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补贴、良种补贴和农业保险等政策,稳步推进种粮大户补贴工作,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工业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不仅具备一定的资本条件,还有着其它行业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本身就一头连着加工原料生产、一头连着加工产品市场销售,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不仅处在前延后展的便利位置,而且具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业时间较长,对农业既具有深厚的感情,也具有专业的人才技术等积累,因此,把农产品加工业定位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关键业态十分必要。二要始终坚持把农业作为基点,将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农民务农就业增收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此外,近年来休闲农业发展突飞猛进,市场空间十分广阔,也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值得高度重视和借力的重要业态。
转自:http://xxgk.thx.gov.cn/openness/detail/573ac9daaf88bcbd3ec4eea6.html
乐山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
乐山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
2017年四川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
河南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
省发展改革委解读:山东省“十三五”农...
裕安区“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淮北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
临泉县“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
株洲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
《南宁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
《南宁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
大安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
德城区农业与农村经济“十二五”工作总...
农业部印发《“十三五”全国远洋渔业发...
《宁夏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发...
复制成功
微信号: bieshu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