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三门峡市农业产业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三门峡市农业产业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来源:三门峡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2016-08-29 10:33:00

三门峡市农业产业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三门峡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
(2015年5月)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是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为了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使其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根据我市“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编制要求,制定农业产业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 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的成绩

“十二五”期间,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基地、强龙头、扶组织、带农户”的发展思路,通过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加快食用菌、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提升了龙头企业竞争能力,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全面提升了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市从事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80%,农业总收入的80%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成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1、农产品基地优势明显。果品基地生产水平全面提高。2014年,全市果树面积达到270万亩,其中苹果面积168万亩,特色小杂水果面积102万亩,面积和产量继续稳居河南省第一位。食用菌基地栽培规模不断壮大,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预计“十二五”末,食用菌生产规模突破1.6亿袋,总产量2.3亿公斤,产值12亿元。涌现出10万袋以上的生产基地46个,50万袋以上的12个,100万袋以上的8个。蔬菜、中药材、水产品基地生产能力不断增强。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45万亩左右,2014年产量12亿公斤,比上年增长22.5%;水产业将水产资源“点、线、片、链”有机结合,重点抓好各个水库点、黄河沿线、河流片区的特色养殖,全市水产品产量完成2033万公斤,比上年增长5.9%。中药材产业按照“建基地、强龙头、创品牌”的思路,积极发展苦参、丹参等优势品种生产基地,加大野生连翘保护抚育力度,探索林药、菜药间作等种植模式,壮大现有中药材龙头企业,打造了“金地杜仲”、“台湾乐氏同仁”等优势品牌。中药材种植30万亩,采收量5120万公斤,产值5.6亿元。

2、龙头企业规模发展壮大。为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我市每年在全市开展重点龙头企业竞赛活动,组织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有关部门,按照“龙头企业规模、市场竞争能力、带动农民致富能力、品牌培育”等方面,对龙头企业进行评议,每年评选出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由市委、市政府给予命名表彰,并在项目、资金等方面优先扶持。全市形成了龙头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推动了龙头企业发展。预计“十二五末”,全市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200家,较2010年150家增加50家,增长33.3%。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以上龙头企业由12家增加到22家,超2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由30家增加到62家,超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由55家增加到126家,分别增长83%、106%、129%;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由1家发展到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由17家增加到26家,分别增长50%、53%。2014年龙头企业带动33.3万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1.69万元。

3、产业化集群快速发展。从2012年起,我市结合特色农业优势,按照“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资本化”和“集中、集聚、集约、集群” 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目前,培育了灵宝阿姆斯果品、陕县缘分果品、陕县二仙坡果品、渑池尚正肉牛、义马新大生猪、渑池仰韶酒六个省级产业化集群。其中陕县二仙坡果品产业化集群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示范集群;培育了市级产业化集群27个,其中果品产业化集群8个,畜牧产业化集群7个,中药材产业化集群4个,粮食加工产业化集群1个,水产产业化集群1个,花卉产业化集群1个,其他产业化集群5个。全市共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33个。2014年,集群实现销售总收入476亿元,其中:销售收入在30亿元以上集群5个,50亿元以上的1个;集群内企业总数达162个,专业合作社总数达214个,监测、研发、物流、培训等机构的总数82个;集群内就业人员达302760人,带动农户384189万户。

4、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化经营为抓手,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培育有规模、有特色、有优势、有效益、能带动农民显著增收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截止2014年,全市特色农业示范园区达到122家,其中规模在千亩以上的示范园发展到50家。特色示范园区建设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收。201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79元,高于全省563元,超过全国87元,增长11.8%,增速位居河南省第一;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5亿元,比上年增长4.2%;果、牧、林、烟、菜、菌、药、水产等特色农业产值达到160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3.2亿元的82.8%,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5、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到139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11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农产品1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3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继续位居全省省辖市前列。“灵宝苹果”品牌价值46.22亿元,居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12位、苹果类第二位、中国苹果品牌价值县级第一位。 “卢氏黑木耳”被指定为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国宴特供食材,同时在天津民园广场举办的2014年新领军者年会文化之夜,作为食材,供各国政要品尝,得到了国内外嘉宾的高度赞扬。灵宝市、卢氏县被认证为“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2014年食用菌出口达到1800万美元。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的农业产业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一是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实力相对较小。在76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中,我市仅有26家,占全省的3.4%,除果品龙头企业外,其它龙头企业在全省没有优势,更缺乏,像双汇、思念那样的叫的响的知名龙头企业。二是龙头企业发展受原料影响较大。在我市出口创汇中占主导地位的果汁加工龙头,其原料季节性强,有明显的淡、旺季。企业为了自身发展,竞相提高原料收购价格,使企业生产成本提高,降低了企业市场的竞争力。三是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较低,企业缺乏拳头产品,粗加工多,精加工少,大路货多,名优产品少,产业链条不够完整。四是资金短缺仍然制约着龙头企业发展。由于我市龙头企业的原料供给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因此对资金具有周转季节性强、流量大的特点,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往往不能得心应手。五是产业化各利益主体利益连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大多数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较为松散,真正实行定单的不多。产业化集群中核心龙头企业与相关联龙头企业以及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之间利益更是难以协调。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以培育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为抓手,以农业产业化集群为纽带,以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按照“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专业化、资本化”的发展思路,通过政策推动、科技驱动和龙头带动,做强一批精深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逐步建立起,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完善和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农村增美。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坚持产加销一体化,以市场牵动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原料基地,以原料基地带动农户。

2、突出重点原则。依据自然禀赋,发展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的产业。重点扶持一批产业集群、特色示范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

3、科技创新原则。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和农民培训,提高龙头企业和农户的科技素质,用先进实用技术和管理方法武装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和终端产品档次。

4、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和开发农业资源,努力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力求“吃干榨净”,注重生态保护,防止环境污染,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三)主要目标

——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到2020年,争取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有2家发展到4家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由26家发展到40家以上、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由200家发展到300家以上。年销售收亿元以上龙头企业50家,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80家以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200家以上。争取5家以上龙头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力争1家企业在中小板或主板上市,实现我市上市企业零的突破。

——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全市省级产业化集群发展由6家发展到12家,其中三级产业化集群2家,二级产业化集群4家,一级产业化集群6家,省级示范性产业化集群5家以上;市级产业化集群发展到40家。

——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全市各类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到300个以上。其中,高起点、高标准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特色示范园区40个。

——发展特色农产品基地。全市食用菌总规模达到2.5亿袋,鲜品总产量30万吨,总产值20亿元。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4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5.5万亩,产量14亿公斤,产值15亿元。

三、工作重点

(一)壮大龙头企业规模

继续在全市开展重点龙头企业竞赛活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盘活资本存量,整合资源要素,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财务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加快龙头企业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积极谋划一批农业产业化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大项目,努力争取国家、省厅支持,推进大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健全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增强龙头企业社会责任,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民更多地分享产业化经营成果。

建立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后备企业制度。在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中,着力培育灵宝鑫源果业有限公司、义马新大牧业有限公司、渑池仰韶酒业有限公司、陕县天顺畜牧有限公司、卢氏华阳食品有限公司,力争使其在“十三五”期间,有2家进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在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中,着力培育灵宝市金地杜仲产业有限公司、远山自然农业有限公司、沙大宝食品有限公司、玉瑞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渑池县仰韶奶业有限责任公司、宏远食品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陕县青山磨料制品有限公司;卢氏县绿之源特产有限责任公司、冠云山大鲵繁育有限公司、莘原制药有限公司;湖滨区三味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弘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义马市天汇药业有限公司;产业集聚区汇多滋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共计14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进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到“十三五”末,全市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0家以上。

(二)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

现代市场竞争,往往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竞争。“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充分结合我市特色农业优势,因地制宜,按照“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资本化”和“集中、集聚、集约、集群” 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

发展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后备企业---灵宝金地杜仲产业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卢氏县莘原制药有限公司、卢氏县中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灵宝圣祥药业有限公司为关联企业的中药材产业化集群;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后备企业--卢氏县绿之源特产有限责任公司为核心企业,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卢氏县九龙实业有限公司、卢氏天骄食品有限公司、灵宝市鑫联菌业有限责任公司、灵宝市海纳菌业有限公司、渑池天池山食用菌有限公司、陕县天宝菌业有限公司为关联企业,培育食用菌产业化集群;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陕县程宇奶牛为核心企业,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灵宝市农垦畜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陕县人和牧业有限公司、陕县多多牧业养殖基地为关联企业,培育奶牛产业化集群;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后备企业—渑池仰韶奶业有限公司为核心,以渑池县3万亩仰韶大杏基地为依托,培育仰韶大杏产业化集群。

(三)建设特色农业示范园区

依据我市农产品区域布局和特色农业发展实际,在突出特色产业前提下,注重拓展农业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功能,建设一批集生产示范、加工流通、旅游观光、餐饮服务、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

到“十三五”末,全市特色示范园区达到300个以上,其中都市生态示范园区40个以上。其中:灵宝75个(都市生态示范园10个)、渑池65个(都市生态示范园8个)、陕县60个(都市生态示范园8个)、卢氏50个(都市生态示范园5个)、湖滨区25个(都市生态示范园5)、义马市25个(都市生态示范园4)。

(四)发展特色农产品基地

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创新农业经营模式,鼓励土地有序流转,引导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我市特色农业优势,围绕果品、畜牧、食用菌、蔬菜、中药材等优势主导产品,进一步发展基地规模,提升基地水平,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效益显著的特色农产品基地。

到2020年,全市食用菌总规模达到2.5亿袋,其中10万袋以上食用菌基地达到100个,50万袋以上生产基地达到60个,100万袋以上生产基地达到15个,鲜品总产量30万吨,总产值20亿元。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4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5.5万亩,产量14亿公斤,产值15亿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力度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落实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项财政扶持政策,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力度。从2015年至2020年,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标准化检测体系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机补贴资金的安排使用,要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对农业龙头企业申报国家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和技改贴息项目,市有关部门应优先推荐上报。各区县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加强金融信贷服务

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断增加对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投入,优先满足产业化经营主体多元化信贷需求,提高贷款效率,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龙头企业在股票市场“新三板”上市、引进风险投资以及发行债券等

方式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对具备条件的国家和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及其他实力强、资信好的龙头企业,金融部门要搞好公开统一授信。对出口加工企业的农产品收购资金贷款,金融部门可凭出口产品订单和外商开户银行出具的信用证优先放款。人民银行要加强对存量农业贷款和支农再贷款的调控管理,收回的农贷资金继续投向农业,并在新增贷款中安排一定比例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鼓励农业企业和民间组织组建形式多样的农业贷款担保机构,建立银、企、农风险共御机制。

(三)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运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技术推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示范大户的作用,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推广和农业实用技术的应用。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组织农民学习先进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其参与产业化经营的科技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要不断增加技术开发投入,大力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一些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要组建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通过多种形式与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技术推广部门等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共同开发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和应用,要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引进、开发利用为主导,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生态型、效益型、持续型和智能型方向发展,促进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品牌是质量和信誉的保证,是市场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培育和创造品牌 的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要有效发挥特色农业优势,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品牌认证为基础,围绕市场以质量创品牌、以科技塑品牌、以营销树品牌。要充分依托具有地域特色、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的农产品,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严格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实施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储运全程质量控制,健全各级农业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逐步建立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和追溯体系,夯实农业品牌的发展基础。通过整合品牌资源,引导种类相同、品质相近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使用统一品牌,尽快做大做强品牌。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展销会、订货会,支持在省级以上媒体进行广告宣传,提高品牌影响力。组织开展名牌农产品认定工作,建立农产品品牌奖励机制,对获得全国知名品牌称号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并在项目建设上给予重点倾斜。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需要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协调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做到思想重视、组织到位、措施得力。要按照“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批龙头企业、一个示范基地、一个配套政策”的办法,建立健全组织实施体系。要落实目标责任制,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纳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目标考核体系。要制定和完善县域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主导产业和产品的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布局和市场建设等方面制订具体的规划,确保产业化经营规范有序的发展。省里建立省领导挂点、省直部门对口联系扶持的机制,跟踪服务成长性好的重点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单位、优秀龙头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要加强舆论宣传,宣传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企业、先进个人、发展模式和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牌,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的新政策、新举措,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的新成果,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转自:http://www.smxagri.gov.cn/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31783: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