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土地流转让住进新村的移民们如何变得更富裕!

土地流转让住进新村的移民们如何变得更富裕!

来源:新华网2016-08-19 12:03:36

乌兰察布市是典型的贫困地区,全市8000多个自然村中,30户以下的就占了一半以上,外出人口多、村多村小是乌兰察布市的特点,也是难点。据测算,小村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平均花费300万元,如何在不影响覆盖面的同时,尽量节约工程资金?对所有自然村分成3类进行小村整合与易地扶贫搬迁成了破解的招数。

商都县三大顷乡的史家村交通不便还缺水,原来65户的村子现在走的只剩21户,平均年龄65岁;距离不远的二侉店村全村35户、164人,紧靠公路,还是乡政府所在地。这些小村子怎么覆盖?乡党委书记翁彦军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史家村居住分散,全村一条街就有1公里,加上街巷硬化和1.5公里长的通村公路,仅工程款就得70万元,如果两村一起修,水电、街巷、广场、卫生院、超市等,总共节省80多万元。”

对4000个左右30户以上村庄,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工程;基础条件较好的2000个30户以下自然村,鼓励实施小村整合搬迁,确需保留的,同步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外出人口多和贫困比例高、立地条件差的2000个30户以下的偏远小村,全部进行整村搬迁销号。整合后,预计全市可以减少投入40亿元左右。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72亿元,覆盖2097个自然村。

小流汇大江,小村靠拢中心村,在已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中心村、行政村新建安置房、配套幸福院,村容美了。下一个问题是,住进移民新村的老人们如何能更幸福?

走进化德县德包图乡幸福院199号,62岁的刘竖琴老人正在门口小菜园里摘菜。36平方米的屋子,明亮干净,摆着电视机、洗衣机、烘干机、冰柜等家用电器,政府给配齐了太阳能热水器、电视柜、餐桌和4把餐椅。老人来自开地房村,是农村危房改造户,2013年老房子拆除搬进幸福院后,认识了来自阿拉乌苏村的66岁老人李庆宽,自此开启了一段幸福黄昏恋。刘竖琴老人告诉记者:“住在幸福院,环境好了,生活方便,打开水龙头就有热水,每天还能去跳跳操,日子好过啦!”

73岁的“院友”王祥老人介绍起幸福院的情况如数家珍,原来他是这里的党支部书记。老人告诉记者,这里入住293户,来自12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60岁以上无生产能力、有生活能力的老人都能入住,最大的93岁。说起“退休”生活,老人难掩自豪:“我从里大井村来,在那儿当了23年大队书记。住进幸福院,统计了一下,一共有23个党员,按党章规定3人以上就得成立党支部,我们就选举产生了幸福院党支部,我是新选举的支部书记,平时组织党员学习,给大家发发报纸,每两个月还要召开院民会,督促大家搞好卫生。”幸福院成了老人颐养天年的乐园,老支书的“退休”生活有了新内容。

除了家庭条件好、自行选择居住地或者进城入镇的村民,在实施小村整合、易地扶贫搬迁时,还在产业园区或者近水、沿路等立地条件好的区域建设移民新村。住进新村的移民们如何变得更富裕?

政府主导迁出区的土地向大户和企业流转,流转补贴价格年均每亩不低于100元。整合各种资源、集中各方力量投入“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用产业扶持带动脱贫。

记者来到正在建设中的丰镇市巨宝庄绿康源移民新村,这个新村的运行模式很特殊:企业利用流转土地,通过“股金+租金+薪金”的模式与安置在这里的50户贫困户签订就业协议,同时,把贫困户每户5万元贷款资金,以股金的形式注入合作社进行分红。一方面,吸纳贫困户就业,同时指导贫困户利用企业蔬菜下脚料进行养殖,用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回收。

统筹兼顾,将“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与培育特色产业、扶贫攻坚相结合协同推进,为农村牧区小康社会建设探索了新模式,走出了新路子。

集结在一起的多项惠民政策,让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有收入,让阳光雨露均匀洒满乌兰察布大地。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