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须防以“流转”之名行强征农地之实

须防以“流转”之名行强征农地之实

来源:互联网2013-12-20 11:16:10

来源:新华社

    当前,城市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等生产要素进入农业、农村的越来越密集。新华社记者在基层采访时了解到,一些基层干部及专家认为,在提倡土地流转、农业规模化的同时,也要警惕一些地方政府主导的土地流转项目,以“土地流转”的名义,通过行政强制措施大规模征收土地,甚至让农民与农地收入绝缘等问题。

  在多地农村土地流转加速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对土地流转提出了具体目标。记者了解到,一些地方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名为流转、实为强征”的做法。据安徽省庐江县郭河镇农民张少林反映,他家中两亩左右的自家承包地,在自己没同意的情况下,就被当地政府强行征收,然后流转给了安徽某大学经营规模农业。“到现在他们已经种了两季的庄稼,都没和我签过任何流转土地的协议。”他说。

  庐江县郭河镇党委副书记朱晓东对此解释说,村民反映的问题,涉及的是当地政府和安徽某大学协议流转约500亩土地,作为高校产学研基地,是省政府批准的重点项目。但记者多次追问是否已经和张少林签订土地流转合同,该负责人都避而不答。

  但张少林并不认可政府方面的解释。他认为,不管土地用于科研还是其他重点项目,再怎么强调该土地流转项目的重要性,都改变不了当地政府未经自己允许、强征土地的事实,这与中央要求的“土地流转必须要农民自愿”相违背。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类似庐江县的通过行政命令强制征收农民土地、违背农民意愿的做法,并非个案。安徽省宿州市一些农民反映,当地有一个数千亩的大规模土地流转项目,尽管90%以上的农户愿意参与土地流转,但仍有一小部分群众态度消极,比如一些农户在土地承包到户后在自家地头开荒,实际耕种土地超出了之前村委会承包给其的耕地。虽然这些农户不愿进行流转,在政府主导下的此次土地流转项目中,仍不得不流转,这实质上已经演变成了半强迫性质的行政强制征收。

  农地流转加速,还应该警惕“失业农民”群体出现。“中国网事”记者调查发现,农村地区有一批经历过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的中老年农民,他们已经种了一辈子地,对土地有深厚感情,并且围绕农业耕作形成了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很难用单纯的经济效益将其说服。他们的生活技能主要是务农为生,很难融入工业化、企业化的生产生活方式,或者说是不愿意离开土地。他们一旦离开土地,可能会变得无所依靠,沦为“失业农民”。如果这类农民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可能将会对社会秩序产生影响。

  此外,有专家提醒要警惕“踢农民出局”现象。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小映表示,土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规模效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个别地方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比如政府在金融资本要挟下,通过流转把农村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后再承包出去,这直接导致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被“开除出局”,让农民与土地市场化收益绝缘。

  王小映建议,应当让农民和村委会直接成为市场主体,政府应逐渐淡出。随着土地经营承包权的层层转包,农民对土地经营权的自主性和议价能力减弱,对农民收益分配使用的话语权、知情权、参与权如何得到切实保障,值得密切关注。目前,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经过层层转包,与农民直接和土地受让方签订协议,都是符合现有土地政策的,但后者更能保障农民权益。政府可以更多发挥市场监管作用,监督合约双方的运作经营要在政策法律框架内运行,而不是成为市场主体。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