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2016-06-07 14:48:04
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制度下,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实行分散的小农经营模式,农业生产还停留在粗放的低级阶段,机械化水平普遍较低。新形势下,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足、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和新型农业主体发展受限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经营模式发展亟需突破的“三大问题”。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缓、规模小”
随着我国土地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土地流转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扩大土地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
我国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据最近的统计数据,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仅为加拿大的1/18,美国的1/5。这一国情在很在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生产规模,并且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很高,加之农地流转还不顺畅,使得当前我国土地规模经营整体呈现出“发展缓、规模小”的特点,实现农地规模经营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农地规模经营不足有多方面的原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与农地的初次分配有关,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家庭承包制度决定了初次分配的小规模和分散经营特点;二是与农地的再次分配有关,虽然目前多地通过农地流转和发展农民合作社来实现农地的规模经营,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诸多阻碍。另外,农地流转相关法律制度不尽完善、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没有跟上、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较好的保障等这些因素,也制约着农地规模经营发展。
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结构不平衡”
据统计,全国机械化水平在70%以上的省份只有9个,还有4个省份低于40%,而发达国家普遍在95%以上。农机具种类失衡,不及国际市场60%。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缺乏投入。主要表现在对政策和项目的支持力度比较偏弱,直接影响了农机的研发力度,技术储备,新技术推广普及和安全等。
二是结构失衡。小型机具多,但大中型农机具跟不上发展需求,粮食机械化相对较高,然而经济作物、林、牧、渔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才刚起步,还有许多问题待一一解决和突破。
三是地区性差异明显。总体来看,我国东部地区要高于西部和内陆地区,受机械作业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拿农机化水平较高的山东来说,鲁西北地区及部分丘陵区仍有近1/3的县的农机化发展仍处于低级阶段。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有限、规模效应不明显”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我国发展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这些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还十分有限,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障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经营方式而言的,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和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等,是具有适度经营规模的农业合作经营组织。但他们受限于目前的土地流转发展现状,尚未形成大规模现代化农业生产。截止2015年上半年,我国只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41.18万家,仅占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2%。而且农民合作社规模小,规模效应不明显。大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小,70%的专业大户的种植规模不足6.7公顷,且年收入偏低。因此,农村合作社并没有大规模发展起来。
究其原因,一方面,新型农业主体所面对的农户多对土地有很强的依赖性,且农村地区对土地用途的严格管制,这制约新型农业主体的生成发展并限制了配套设施用地规模;另一方面土地流转租金成本高,在农村土地金融上尚缺乏政策性的金融支持。
因此,要解决农业经营中的“三大问题”,还需中央、地方和企业共同努力,在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推动规模经营,并健全土地流转制度,通过农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另外,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建立中介服务机构,作为一个业务对接平台,提供社会化服务也尤为必要。
土地流转下农业服务业亟需如何种好地有...
土地流转为何难?这三大问题是解决突破...
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力求解决秸秆全量还...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多种模式解决“三点...
土地退出“三换”模式解决了哪些土地问...
地质灾害防治:立法发展及其亟需解决的...
2018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需...
北京农村土地流转“三权”分离,实现多...
两会代表杨小平:土地经营权亟需“法律...
终结土地财政亟需三管齐下
休闲农业旅游的概念是什么?有哪些经营...
从美国家庭农场模式看我国农业该如何经...
2016年休闲农业政策解读:农家乐的...
休闲农业项目土地使用经营权(土地流转...
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十大混搭经营模式
复制成功
微信号: bieshu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