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土流网2025-09-09 15:59:46
在农业现代化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农业服务主体作为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关键纽带,其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产业链条延伸及乡村产业振兴成效。当前,服务主体需以巩固粮油生产服务为核心,主动向产前产后延伸、向多元领域拓展,并通过强化自身能力建设,构建 “全链条、多领域、高质量” 的农业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粮油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巩固扩大粮油作物生产环节服务规模,是服务主体的首要任务。服务主体需通过规模化整合、标准化运营与智能化升级,提升粮油生产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在规模化作业方面,可借鉴山东 “土地股份合作 + 全程托管” 模式,通过 “保底收益 + 盈余分红” 机制盘活零散土地资源,实现集约化种植。山东省供销社系统依托该模式,每年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超 8000 万亩次,全程托管面积达 530 万亩,带动 170 余万户农民增收。同时,积极引入北斗导航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智能农机装备,优化作业调度。湖北钟祥 “嘟嘟农机” 平台通过数字化调度系统,将农机跨区作业空驶率降低 25%,作业效率显著提升。
标准化建设是保障服务质量的关键。江西宜春市供销社推行 “八统一” 订单托管模式,从良种选用、化肥施用至收割仓储全程制定标准流程,确保粮油产品质量可控。政策借力则为服务升级提供支撑,如湖南 2025 年明确对机插机抛、烘干仓储等薄弱环节给予每亩最高 80 元补贴,服务主体可依托政策倾斜,补齐粮油生产服务短板,进一步巩固核心竞争力。
单一的生产环节服务已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服务主体需打破 “重生产、轻前后” 的局限,向产前产后延伸,构建全链条服务闭环。
产前环节聚焦集成化供给,破解农户 “选种难、购肥贵” 问题。一方面,整合农资供应链,建立 “生产企业 + 配送中心 + 合作社 + 农户” 的集采集配网络。江西宜春通过该模式实现化肥保供稳价,降低农户采购成本 10%-20%;另一方面,深化与科研机构合作,提供技术培训与种植规划服务。吉林梨树聚丰合作社联合农科院推广西兰花一年两茬种植技术,帮助农户亩均增收 1 万元,实现技术与生产的精准对接。
产后环节着力提升加工流通与品牌增值能力。在仓储物流端,建设区域性烘干中心与冷链集配中心,解决粮油产后损耗问题。湖北天和合作社投资建设 2000 吨标准粮仓及 6 台烘干机,将粮食损耗率降至 3% 以下;在加工销售端,延伸产业链至精深加工,山东滕州供销社发展菜籽油加工产业,年产能达 3000 吨,并通过 “定向收购 + 电商销售” 模式打造地域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从 “种得好” 到 “卖得好”,全链条服务让粮油产业效益实现倍增。
在巩固粮油服务基础上,服务主体需主动向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畜禽水产等领域拓展,打破产业边界,构建多业协同发展格局。
经济作物领域以 “品种创新 + 订单农业” 破局。引入高附加值特色品种,配套全周期技术服务,武汉江夏区建成千亩红薯产业园,通过 “育苗 - 种植 - 加工 - 销售” 一体化运营,带动村集体年增收 21 万元;湖北建始县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推广板蓝根油菜,亩产量达 2500 斤,产品畅销多地。同时,推行 “定向种植 + 保底收购” 的订单模式,吉林聚丰合作社通过鲜食玉米订单农业,为农户规避市场风险,实现亩均增收 1000 元。
设施农业以 “智能技术 + 资源整合” 提质。投资建设温室大棚、植物工厂等智能设施,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环境精准调控。江苏南京植物工厂通过 LED 补光与营养液循环系统,年产蔬菜量相当于露地种植的 5-8 倍;湖南邵阳市北塔区智慧大棚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叶菜生长周期缩短至 28 天,产量提升 40%。此外,借鉴甘肃戈壁农业模式,在荒滩、坡地发展设施农业,甘肃省 40 万亩戈壁设施农业创造全产业链产值超 200 亿元,开辟了非耕地资源利用的新路径。
畜禽水产领域探索 “循环模式 + 品牌溯源” 升级。提供专业化养殖托管服务,湖北枝江盛威公司通过 “公司 + 基地 + 养殖户” 模式,为 700 余家养殖场提供全链条服务,亩产效益提升 10%;推广 “种养结合” 循环模式,吉林聚丰合作社将玉米秸秆加工为青贮饲料,满足 500 余头牛的饲料需求,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同时,建立产品溯源体系,浙江本牌甲鱼通过 “码证合一” 实现全链追溯,获 BAP 认证并出口国际市场,以品牌化提升市场竞争力。
服务领域的拓展与产业链的延伸,离不开服务主体自身能力的提升。需从技术人才、服务体系、资源整合、品牌建设与风险防控五大维度发力,实现从 “单一服务执行者” 向 “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 的转型。
一方面,升级智能化装备与数字化工具,搭建集订单调度、作业监控、质量追溯于一体的管理平台,山东供销社组建省级智能农机联盟,整合 2000 余台北斗农机,作业效率提升 35%;另一方面,构建专业化人才梯队,通过 “定向培养 + 分层培训 + 激励留才” 机制,联合农业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河南某供销社与河南农业大学开设 “农服专项班”,为行业输送专业力量。
制定耕、种、管、收全环节作业标准,建立 “客户评价 + 第三方评估” 的改进机制,江西宜春农服公司制定 “水稻全程托管标准”,满意度达 95% 以上;推出 “菜单式” 与定制化服务组合,针对小农户提供基础托管、针对种粮大户提供一站式服务、针对经济作物种植户提供个性化方案,云南某农服公司为普洱茶种植户提供 “有机认证 + 初加工 + 电商销售” 定制服务,精准匹配需求。
精准对接政策资源,申报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项目、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等,争取财政补贴与信贷支持,湖南 2025 年安排 5.38 亿元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服务主体补齐设施短板;深化跨主体合作,组建 “农资集采联盟”“服务联盟”,山东滕州农服联盟联合面粉厂推出优质小麦订单,带动 2000 户农户参与,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建立服务全流程追溯系统,四川某农服公司开发 “农服溯源 APP”,实现服务信息透明可查;打造区域与自有品牌,江西赣州某农服合作社成为 “赣南脐橙” 指定服务商,安徽某农机合作社通过短视频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获取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绿色食品生产服务等权威认证,增强市场认可度。
构建 “预警 + 对冲 + 储备” 的风险防控体系,引入农业气象预警系统,推广抗逆品种与绿色防控技术;发展订单农业与期货套保,对冲市场价格风险;购买农机保险、托管服务质量保险,预留应急资金,河南某农服公司通过风险防控措施,将灾害年份减产率降低 30%,保障可持续运营。
农业服务主体的发展壮大,是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从巩固粮油生产 “基本盘”,到延伸产业链 “增值链”,再到拓展多元领域 “新赛道”,最终以自身能力提升为 “支撑点”,服务主体正逐步构建起 “粮油稳基、多业协同、全链服务” 的发展格局。未来,需进一步紧扣政策导向、聚焦农户需求、强化技术创新,推动农业服务向更高质量、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保障。
“服务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组织...

乡村旅游发展中,休闲农业如何做好农旅...

吉林柳河县乡村产业振兴:狠抓种养殖业...
农业部、农行将重点金融支持六类农村产...
无锡市关于进一步创新和培育新型农业经...
2016无锡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创新和培...
河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

农业农村部:“互联网农业”促进乡村振...

农村产业融合的多元路径与服务如何支撑...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措...

乡村旅游要如何合与农业现代化纵连横的...
乡村农业新型主体如何以适度规模锚定精...

如何用“互联网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

如何大力促进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复制成功
微信号: bieshu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