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农村三产融合让农业既有 “土味” 又有 “新意”

来源:土流网2025-10-13 15:57:15

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产业振兴,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简称 “三产融合”)正是打破传统农业局限、释放乡村经济活力的关键抓手。它并非简单的产业叠加,而是以农业为根基,通过产业链延伸、功能拓展与业态创新,实现 “1+2+3>6” 的协同效应,让农产品从 “地头” 走向 “市场”,让农民从 “种地” 走向 “增收”,最终构建起可持续的乡村产业生态。

一产筑基:锚定特色,筑牢融合发展 “源头活水”

一产是三产融合的 “底盘”,没有优质、规模化的农产品,加工与服务便成 “无米之炊”。其核心在于摆脱 “同质化” 困境,走 “专精特” 之路。一方面,需立足地域禀赋选准品类:南方山区可深耕林下经济,培育灵芝、竹荪等特色产品;北方平原可聚焦优质粮棉油,开发富硒小麦、高油大豆等功能性农产品;城郊地区则可发展设施农业,以温室大棚保障新鲜果蔬直供。山东章丘大葱、陕西洛川苹果等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的成功,正是源于对地域特色的精准挖掘。另一方面,需通过组织化提升产业效能:引导农户以土地流转、入股等方式加入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形成连片种植基地;同步制定统一的种植与品控标准,推动农产品获得绿色、有机认证,为后续加工与品牌化夯实基础。此外,注入生态属性可进一步提升一产附加值,“稻渔共生”“猪 - 沼 - 果” 等循环农业模式,既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又通过 “可视化种植”“农事直播” 让消费者见证 “从土地到餐桌” 的全过程,为三产引流埋下伏笔。

二产延伸:加工增值,搭建产业协同 “关键桥梁”

二产是连接一产与三产的纽带,通过加工将 “初级农产品” 转化为 “高附加值商品”,可使利润提升 3-10 倍。其发展需遵循 “从初加工到精深加工,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开发” 的路径。初加工聚焦 “保鲜与错峰销售”,针对水果、蔬菜等易腐农产品,开展清洗分级、低温冷藏、冻干处理,如将散装柑橘包装为精品礼盒,单价可提升 50%;村集体可建设共享加工车间,降低农户加工成本,解决 “丰收愁卖” 难题。精深加工则侧重 “挖掘多元价值”,对接市场需求开发细分产品:粮食类可从小麦延伸至全麦粉、面包、膳食纤维粉,从水稻拓展至米酒、米糕、米糠油;经济作物类可将茶叶加工为茶饮料、茶化妆品,将中药材开发为药膳、保健品。安徽金寨县将枸杞制成原浆与酵素,精准匹配年轻人健康消费需求,便是精深加工的典型案例。同时,副产品利用可实现 “变废为宝”,水果加工后的果渣可酿果醋、制饲料,畜禽养殖后的皮毛可做皮具、羽绒制品,既减少资源浪费,又为产业增添新的利润点。

三产拓展:场景赋能,打造产业闭环 “体验引擎”

三产是提升融合 “辐射力” 的关键,通过服务将 “农产品消费” 转化为 “场景化体验”,同时打通销售渠道,形成产业闭环。其发展可分为三大方向:一是文旅体验类,以 “农业 + 乡村旅游 + 文化” 为核心,让农业 “可玩、可看、可住”。浙江安吉鲁家村将 18 个自然村打造成 18 个特色家庭农场,游客可骑行、采摘、体验农事,年接待量超 300 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超 5 万元;四川成都战旗村依托 “村史馆” 与农事体验园,配套民宿与美食街,让游客在感受乡土文化的同时消费农产品。二是电商物流类,以 “农业 + 电商 + 物流” 破解 “卖难、卖不远” 问题。甘肃定西通过电商平台将马铃薯从 “散装卖” 升级为 “精品包装 + 真空薯条”,销量翻 5 倍;山东临沂推行 “村播” 模式,农户与村干部直播卖货,单场可售百万斤苹果。同步建设产地冷链仓库与农村快递网点,确保生鲜农产品 “新鲜直达” 消费者手中。三是社会化服务类,以 “农业 + 服务” 为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支撑,如提供农机租赁、农技指导、无人机植保等生产服务,协助开展品牌注册、订单对接等管理服务,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农业贷款与灾害保险,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又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因地制宜,选准产业转型 “特色路径”

三产融合没有 “一刀切” 的模式,需结合地区资源禀赋选择适配路径。龙头企业带动型适合有大型农业企业或可引进企业的地区,如河南双汇整合 “农户养猪 — 企业屠宰加工 — 门店电商销售” 全链条,带动数万农户增收;合作社主导型适合农户集中、组织化程度高的地区,江苏泗洪县合作社统一种植螃蟹,建设加工车间制作醉蟹,通过电商销售,农户分红比单卖螃蟹高 30%;循环农业型适合规模化种植养殖地区,安徽金寨县构建 “养蚕 — 蚕沙种天麻 — 天麻渣喂猪 — 猪粪制有机肥 — 有机肥养蚕” 的闭环,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破解瓶颈,夯实融合发展 “支撑体系”

三产融合的落地离不开 “人、财、地、技” 四大要素支撑。人才方面,需 “引外才” 与 “育内才” 并举:吸引返乡青年、大学生、企业家,给予创业补贴与住房优惠;培训本地农户,提升其种植技术、电商运营与民宿管理能力。资金方面,需多元筹措:争取政府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与三产融合示范项目补贴;引导银行推出 “三产融合贷”,以合作社资产、农产品订单为抵押;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民宿与加工厂房,通过 “保底收益 + 按股分红” 保障农户利益。土地方面,需盘活存量资源:将闲置宅基地、废弃厂房改造为民宿或加工车间,不占用基本农田;通过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农户获得租金与分红双重收益。技术方面,需强化科技赋能:对接农业大学与农科院,优化品种与加工工艺;引入物联网监控农田、大数据分析市场、AI 辅助加工,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

回归本质,规避融合发展 “常见误区”

实践中需警惕三大误区:一是不盲目追求 “大而全”,应先聚焦 1-2 个优势环节,如先做好 “种植 + 初加工”,再拓展电商,避免资源分散;二是不忽视 “农户利益”,融合的核心是带动农民增收,需通过订单收购、入股分红、就业带动让农户深度参与,避免企业 “单打独斗”;三是不脱离 “农村本质”,文旅融合需保留 “乡土味”,用本地材料建民宿、本地食材做餐饮,避免 “城市化改造” 失去乡村吸引力。

农村三产融合不是 “喊口号”,而是一场从 “单一农业” 到 “多元生态” 的转型实践。它要求各地立足实际,锚定特色品类,延伸加工链条,创新服务业态,强化要素保障,最终让农业既有 “土味” 的根基,又有 “新意” 的活力,让农民既能守住 “乡愁”,又能收获 “增收” 的喜悦,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