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土流网2025-08-07 14:46:09
在新时代农业发展的赛道上,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深度融合正成为破题之钥。这一综合性解决方案不仅破解了资源约束下的农业发展难题,更筑牢了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四良融合” 绝非简单的要素叠加,而是一场深刻的农业生产范式革命。政策的精准引导为融合搭建了制度框架,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规模,各地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形成上下联动的推进机制。内蒙古 545 万亩单产提升示范区的建设,带动 “吨粮田” 面积突破 800 万亩,粮食平均单产提高 7.4 斤 / 亩,生动诠释了政策引领下融合发展的强大效能。
技术的集成创新让融合有了硬核支撑。黑龙江桦川县将 2 万亩普通农田升级为高标准农田,配套智慧灌溉系统后,耕地等级提升 0.8 级,为良种培育提供了优质 “土壤实验室”;山东淄博自主选育的 “齐民 29” 小麦,在北斗导航播种机的精准播种和密植调控技术的加持下,亩产高达 901.6 公斤,占全市种植面积的 75% 以上。这种 “良田育良种、良机促良法” 的良性循环,正是融合发展的核心要义。
不同地域基于资源禀赋,走出了各具特色的融合之路。在西南山区,湖北利川市打造 10000 亩核心烟叶示范区,通过 “烟 + N” 轮作套种模式,将生物有机肥施用、烟蚜茧蜂防治等绿色良法与高标准烟田建设相结合,3 万亩套种面积助农增收 1700 万元,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东北平原上,黑龙江绥化市聚焦玉米、大豆主粮作物,建设 349 个万亩示范片,推广大垄密植技术与智能监测终端配套应用,带动单产提升 5%~17.2%。当地种粮大户王建军算过一笔账:“用上北斗播种机,每亩播种量误差不超过 2%,再配合密植技术,玉米亩产比原来多收 200 多斤。”
南方水乡的实践同样亮眼。湖南浏阳市沙市镇通过 “粮八条” 政策激励,投入 100 万元奖补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建设 1.1 万平方米育秧大棚,将良种培育、智能育秧与机械化插秧无缝衔接,2024 年早稻亩产达 654.8 公斤,晚稻 678.1 公斤,成为长沙市高产冠军。
新型经营主体是推动融合的中坚力量。安徽灵璧县尤西种植专业合作社推行 “集中购种 + 统一管理” 模式,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良种、良机、良法打包推广,使种植成本降低 70 元 / 亩,产量提升显著。崇州天府粮仓产业园的 “农业共营制” 更是将小农户纳入融合体系,9.6 万农户在职业经理人的带领下,共享高标准农田建设、智慧农机应用的红利。
农技服务体系的升级为融合插上翅膀。淄博市开展 “千人下乡・稳粮保供” 行动,350 余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线下培训 2.3 万人次、线上发布 61 个农技短视频,让农民熟练掌握从种到收的全套融合技术。当地农民李建国说:“以前凭经验种地,现在跟着技术员学密植、用无人机,小麦机收损失率降到 0.73%,一亩地多收不少粮。”
尽管 “四良融合” 成效显著,但仍面临丘陵山区农机适配性不足、生物育种技术推广滞后等挑战。未来,需聚焦三大方向突破:一是强化种业自主创新,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培育更多耐逆高产品种;二是研发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补上机械化短板;三是完善 “科研 - 示范 - 推广” 链条,让先进技术更快走进田间地头。
从黑土地的玉米大豆到江南的稻田,从西南的烟田到西北的马铃薯基地,“四良融合” 正以燎原之势重塑中国农业版图。这场深刻的变革,不仅让每一寸耕地发挥最大效能,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书写着精彩篇章。
大面积单产提升发布“一图一册一视频”...
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有哪些妙招?农业农...
破局传统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驱动乡村...
连维良:发改委将围绕“巩固、增强、提...
农村水田单产效益提升的路径方法有哪些...
2025中央一号文件解读:粮食产能与...
2024年浙江衢州开化县粮油规模种植...
2024年陕西汉中城固县粮油规模种植...
2024年吉林洮南市粮油规模种植主体...
2024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化德县粮油规...
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2024年广西桂林恭城县粮油单产提升...
2024年安徽蚌埠固镇县粮油规模种植...
2024年广东韶关乐昌市粮油规模种植...
2024年温岭市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
复制成功
微信号: bieshu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