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土流网2025-07-21 11:36:04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农村产业振兴的 “引擎”,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载体。农村地区打造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需立足资源禀赋、聚焦产业优势,通过科学规划、科技赋能、产业融合、机制创新等路径,构建 “生产高效、产业融合、生态优美、联农紧密” 的发展新格局,让产业园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 “聚宝盆” 和乡村振兴的 “示范田”。
农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首要任务是做好顶层设计,避免 “千园一面”。需立足当地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精准定位主导产业,形成 “一园一特”“一域一业” 的差异化发展格局。例如,平原地区可聚焦粮食、油料等大宗农产品,打造高标准种养基地;山区丘陵可依托林果、中药材等特色作物,发展精品农业;城郊区域则可侧重 “菜篮子” 产品和休闲农业,满足城市消费需求。
规划过程中要注重 “三产融合” 空间布局,合理划分生产区、加工区、物流区、休闲区等功能板块,实现 “田里有生产、厂里有加工、线上有销售、园里有体验” 的全链条布局。山东莱山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葡萄、苹果主导产业,规划 “种植基地 + 加工园区 + 文旅小镇” 的空间结构,既保障了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又为产业融合预留了发展空间,这种 “功能分区明确、产业联动紧密” 的规划模式值得借鉴。同时,规划需衔接村庄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确保产业园建设与乡村整体发展相协调。
主导产业是产业园的 “脊梁”,必须集中资源培育壮大。农村产业园应聚焦 1-2 个带农效果好、市场潜力大的优势产业,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形成 “从田间到餐桌” 的完整产业链。湖南宁乡农业园以 “水稻 + 虾鳖鱼” 生态种养为核心,建设万亩标准化稻田综合种养基地,通过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实现亩均收益超 5000 元,较传统种植提升 3 倍以上。
延伸产业链是提升产业附加值的关键。农村产业园可引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企业,推动 “原字号” 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化。江西赣州脐橙产业园不仅建设分选包装、冷链仓储等初加工设施,还引入果汁加工、精油提取等精深加工项目,让脐橙从鲜果拓展到橙汁、果酱、保健品等 20 余种产品,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同时,要健全仓储物流体系,依托电商平台、农超对接等渠道,打通 “最后一公里”,如莱山区产业园打造 “葡商汇” 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占比超 40%,有效解决 “卖难” 问题。
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竞争力。农村产业园需强化与科研院校合作,搭建 “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落地应用。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农业高校共建数字农业实验室,开发出适合当地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监测土壤墒情、无人机植保等技术,实现化肥农药减量 20%、亩产提升 15%,让传统种植业插上 “科技翅膀”。
装备升级是科技落地的重要支撑。农村产业园应根据产业需求,推广智能化、机械化装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南通都市农业公园引入智能温室、自动灌溉系统,实现蔬菜种植全程智能化控制;广汉市粮油产业园配置大型联合收割机、烘干设备,确保粮食 “颗粒归仓”,机械化率达 98% 以上。同时,要加强 “新农人” 培育,通过技能培训、田间课堂等形式,让农民掌握科学种养、数字管理等技能,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产业园 “主力军”。
产业融合是产业园提质增效的重要路径。农村产业园可依托农业资源,推动 “农业 + 文旅”“农业 + 教育”“农业 + 康养” 等跨界融合,让单一生产功能向多元服务功能拓展。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将万亩稻田打造成 “稻花主题公园”,举办插秧节、丰收节等活动,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带动餐饮、民宿等消费增收超亿元;安徽亳州中药材产业园建设中医药康养基地,开发药膳体验、艾灸理疗等项目,实现 “种植 + 加工 + 养生” 全链条增值。
文化赋能能为产业园注入灵魂。农村产业园应挖掘当地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让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相得益彰。江苏苏州震泽丝绸小镇产业园保留传统桑基鱼塘模式,开设缫丝非遗工坊,游客可参与养蚕、织绸等体验活动,让蚕桑产业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产业园将稻作文化与民族歌舞结合,打造 “梯田音乐会”,让农业景观成为活态文化遗产。这种 “产业含文、文化促产” 的模式,既提升了园区吸引力,又保护了乡村文脉。
健全的机制是产业园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农村产业园需构建 “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 的协同推进机制,形成发展合力。在政策支持上,可通过 “以奖代补”“先建后补” 等方式,统筹涉农资金支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探索 “点状供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等模式,破解用地难题。银川市对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给予税收优惠和用地保障,2024 年带动近万户农户增收,为农村产业园提供了政策借鉴。
利益联结机制是联农带农的核心。农村产业园应建立 “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的组织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入园务工得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订单销售得现金的 “一地生四金” 模式,让农民共享产业增值收益。陶家圈村 “认养地块” 项目中,村民流转土地获租金,参与种植管理拿工资,年底还能分红,人均年增收超 2 万元。同时,要完善风险共担机制,通过价格保险、收益保险等方式,降低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风险。
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内在要求。农村产业园需推行生态种养模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 “绿水青山” 与 “金山银山” 的有机统一。杭州 “稻蛙共生” 产业园通过青蛙捕食害虫、粪便肥田,减少农药使用量 50% 以上,亩均收益达 6200 元;赣州脐橙产业园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生草覆盖等技术,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 0.5 个百分点,果实品质显著改善。
农村产业园还应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构建循环农业体系。例如,“猪 - 沼 - 果” 模式将畜禽粪污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实现种养循环;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将农作物秸秆加工成饲料、燃料或有机肥,变废为宝。同时,要注重园区生态景观打造,通过植树造林、水系治理等措施,让产业园成为 “四季有景、步步皆绿” 的生态园区,实现生产、生活、生态 “三生融合”。
农村打造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统筹好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从精准规划到产业培育,从科技赋能到融合发展,再到机制创新与生态守护,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因地制宜的实践与探索。随着各地产业园建设的不断深入,必将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让现代农业产业园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 “强引擎”,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如何结合特色传统文化打造中华民族现代...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
《重庆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管理办法(...
关于推进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指...
关于支持贵阳市开阳县加快实施乡村振兴...
榆树利用丰厚土地资源打造现代农业“样...
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名单...
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现代...
2025关于农业农村部“深化农村改革...
建设“四好农村路”,打造美丽乡村!
如何推进乡村规划建设?农业农村部回应...
乡村旅游要如何合与农业现代化纵连横的...
程丽华:继续大力支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
百色市田东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措...
2024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条件...
复制成功
微信号: bieshu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