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土地流转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土地流转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来源:互联网2012-05-16 15:25:45

 来源: 荆州新闻网

 
  “三化同步”的关键是农业现代化,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土地流转的背景 
  目前农村的现状是一家一户为单位,一家一户几亩地(多的十几亩地),农民自由耕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地权改革不但让农民吃饱了肚子,结束了长期困扰我国的农产品短缺问题,而且引发了我国城乡各行各业的改革开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允许和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这是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为前提,承认农民对承包地的资本化收益的合法性,其本质是激活农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并与城市资本等要素相结合,从而冲破城乡分割,实现生产要素的全社会优化配置。 “三化同步”是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而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要求和历史任务,而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农业现代化实行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土地流转是关键,这对农业生产力的解放,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土地流转的内涵
  农村土地流转是在农村土地所有权以及农用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土地承包者将土地使用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并转移给其他农户或经营者的行为,其实质就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农村土地流转是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相关法规制度要求的前提下,以一定方式和手段对一定范围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而有效的重新配置过程。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也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手段,促进和规范土地流转是当前农地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
   三、土地流转的特点和优势
  土地流转的特点表现如下:
  1、农村土地可以进行企业化大规模耕种经营,具备现代化农业的性质特征。
  2、土地流转不会改变农村集体对土地耕地所有权的性质。
  3、土地流转不会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生产力,可以形成专业化农民的生产体系。
  4、农民可以减少农耕工具、农机具的成本投入,更能发挥劳动效率和本能,从而节约大量成本。
  5、可以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人口的比例结构(减少农民,增加市民),从而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
  6、可以提高农民的集体组织观念和组织性,增强“和谐社会”的构建力。
  在掌握土地流转的特点后,我们更要知晓其优势:
  1、提高农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增加农村的整体收入,同时土地的高度集约化也相应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2、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经营效益。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可以获得相对较高和比较稳定的有偿转让收入。
  3、更新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规模化经营在农村扎根后,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生产技术和市场意识对当地农民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观念,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4、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土地流转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同时国家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农村基本养老问题和贫困户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从而促进了农村的和谐与稳定。
   四、土地流转的客观要求
  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地权问题始终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中首当其冲必须解决的问题。
  1、明晰农民地权,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必要条件。农民地权明晰和扩大后,土地便可以由单纯的农业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性资产,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就能进入市场,参与合法流转,实现其最大增值,这是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条件。一是明晰和扩大地权,有利于农民自主流转土地。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只是改变了土地的经营管理模式,基本没有触及土地制度的核心即产权问题。由于产权不明晰,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农民承包地被任意侵占的事例屡见不鲜,土地纠纷接连不断,承包地撂荒和农房闲置随处可见。土地这个最稀缺、最宝贵的要素和核心资产,在一些地方反而变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甚至包袱。推进农村地权制度改革,明晰和扩大农民地权,就是要让农民享有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农民流转土地,就是依法行使自己的财产权利,无论是谁,都不能妨碍农民自主流转土地。农民获得流转土地的自主权后,必将更加有利于农村土地的流转。二是明晰和扩大地权,有利于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更多收益。通过明晰和扩大农民地权,使农村土地按照市场化原则流动起来,让土地在流动中实现其真实价值,农民才能占有更多的地租增值和土地资本化增值收益。这样,农民就更愿意让自己的土地参与市场流转。三是明晰和扩大地权,有利于土地通过流转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创造前提条件。
  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城乡统筹搭建平台、开辟新路径。
  4、不同市场主体的自身需求,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内在动力。推动土地流转的内在动力,来源于参与流转的不同市场主体的内在需求。流转动力的内生性,决定了不可逆转的流转趋势和大好前景。一是农村土地传统功能的明显变化,为土地流转提供了新的契机。二是农村土地的“社保功能”基本丧失。三是农村土地的稳定功能已经弱化。
  5、土地流转使农民土地资产增值,是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动力。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作为资产在市场上流动实现最大增值,这种利益驱动就成为土地流转最主要的动力。我们从监利县福娃集团的发展壮大带动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扩张,从而进一步推动土地流转的进程来看,农村土地通过流转,农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获得收益:一是通过转包、出租、合作等形式,获得地租增值收益;二是通过入股、抵押等形式,获得土地资本化增值收益;三是农用土地“农转非”,通过流转市场交易,获得土地增值收益;四是流出土地的农民,或到受让土地的企业、合作社、经营大户打工,或进入城镇务工,获得务工收入。
  6、业主投资农业具有较好的资本增值收益,是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动因。投资者是以投资增值为目的的,只要能使资本增值的项目,资本才愿意流入。受让流转土地的业主,无论是与农民进行合作开发,还是租地、吸收承包地入股兴办农业企业,与征用土地在城镇办企业相比,一次性投入要少得多,前期工作周期也较短,还能得到政府的扶持,这对社会资本是很大的吸引力。
  7、外部条件的积极变化,逐步形成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合力。“三化同步”是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而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要求和历史任务,而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既需要农村土地通过“农转非”提供建设用地,又需要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其次,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实行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本增值和农民增收。
   五、土地流转亟待创造的法律政策环境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总体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各地在认识高度、重视程度、推进措施、工作力度上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紧迫要求存在差距。农村土地流转体制障碍还未打破,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尚未理顺,土地流转的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土地流转障碍重重,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工作。
   1、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主、业主选择、市场运作、形式多样、政策扶持”的工作指导思想,才能保证土地流转的正确方向,推动土地有序流转、持续稳定流转。
  2、落实“长久不变”的土地政策,为土地流转扫清法律政策障碍。首先是清理、废止与“长久不变”政策相冲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其次是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3、编制好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发挥规划对土地流转的规范作用。
  4、落实同地同权同价的大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同地、不同权、不同价”造成我国农村落后、农业弱质、农民弱势、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当前应切实落实中央的同地、同权、同价的政策,给予农村土地上市交易权、市场定价权、抵押融资权能。实行城乡土地在交易、征用、拆迁补偿上实行一个标准,真正做到同地同权同价。
  5、放开粮价,实行粮食市场定价机制。
  6、建立城乡平等就业的劳动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社会条件。首先是建立城乡统一的用工制度;其次是建立城乡统一的身份管理制度;最后是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7、完善土地流转和产业化经营政策。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农业走向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新探索,具有风险性、探索性和创新性,需要采取多项政策措施给予扶持。
  8、调整“反哺”思路,转变“反哺”方式。“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这是中央的“反哺”方针,全国上下已经形成了共识。首先要尽快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其次拓宽反哺思路,实施要素反哺、科教反哺和产业反哺。
  9、改革农村金融保险体制,适应农村土地流转的要求。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杠杆。我们要采取创新制度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监管等综合配套措施,为农村土地流转和流转后的产业化经营提供金融保险服务支持。
  10、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组织、服务体系,搞好流转服务。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组织、服务体系,有利于基层政府对土地流转的引导、规范、服务和监管,对于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稳定流转和持续流转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思想认识不够。
  有相当多的农民不知道土地承包法的有关内容及土地流转的有关法规、规章、政策和知识,以为是要收回他们的承包权,思想上顾虑重重,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流转规模的扩大。
  2、土地流转范围整体性差,供需双方信息不畅。部分村民不愿意参加到土地流转的行列中来,致使土地流转的整体性大大降低,出现了土地流转不能成大片的现象,影响了规模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总体效益不是太高。
  3、土地流转的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土地流转虽然是在政府引导下积极推进,但目前尚缺少有效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形成市场化运作的土地流转机制,缺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流转信息不畅,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
  4、适应农村土地流转的大环境尚未完全形成。
  5、对受让农村土地的企业、大户的金融、保险服务的体制性、政策性缺失。
  6、农村土地流转用于种养殖业项目的固定设施如圈舍、炕房、加工房的建设占地难以解决。
   7、城乡土地流转没有形成统一市场。
  七、促进土地流转的有效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知识与思想认识。要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以及中央关于“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解除农民的顾虑,积极开展探索、大胆试验,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土地流转的受益者是农民群众,要加大土地流转的知识宣传力度,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并能真正从中受益。
  2、加强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形成完整的信息网络。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综合规划、统筹兼顾。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要注重信息的及时性及完整性,确保村民可以受到最大的利益。在土地的市场化运作中,农民要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申诉权,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自主权和流转土地的收益权。
  3、完善机制建设,确保群众长期利益。在土地流转经营过程中,除了及时做好协议签订、土地流转备案、登记和档案管理工作,还需制订完善的风险机制,确保群众长期利益。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严格约束集体权力的肆意扩大,严禁采用任何行政命令的方式去促使土地流转。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和工作流程(如备案登记、资格审查、信息报送发布、合同管理和鉴证、收益评估、档案管理、服务承诺、投诉举报、流转主体预审申报以及工作例会等)。
  4、村集体以现有每个村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和能力回收集体耕地。
  5、村委会聘请有领导经营农业能力的专业人士组建经营性质的农业股份公司(或者直接聘请专业化的农业股份公司进行统一经营)。由股份公司统一进行大型农机具的采购、利用和耕种,统一肥料、种子、采购、农田灌溉和农产品预定销售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和价格作用让土地通过市场竞争二次承包给本村有劳动能力的农民耕作,农产品收获以后,农民可以以自己本身的劳动力成本作价按比例分成。为了防止农民工失业,在外打工几年以后有些农民工还想回来种地。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