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市场交易
土地市场交易是以土地作为商品进行买卖、租赁、抵押和交换等的活动,是在相对开放的平台下进行的活动,只有在开放公平的环境下进行才能完善土地交易的规则制度。其包括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租赁、抵押和换地权益书的流转、质押。同时在我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都需缴纳一定的土地市场交易服务费,其费用按成交价格的3%缴纳。对承受国有土地使用权应支付的土地出让金应征收契税,不得因减免出让金减免契税。对于土地使用证,每本贴花5元;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按产权转移书据征收印花税,按合同载明出让金额的万分之五缴纳。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所以在交易时价格难免也会有差异。但具体的可以去各地市场交易网查询即可。
土地市场一级开发应向社会资本开放
来源: 凤凰网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林达集团董事长李晓林在两会提案中建议,在全国各地的房地产投资开发的土地一级市场开发中采用招拍挂的公平竞争机制,以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起到积极的正面的作用。
李晓认为房地产市场投资开发的整个链条中,土地一级市场的开发整备处于上游环节,是整个开发建设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事关重大并不应该成为长期为国有房地产企业垄断经营的理由。土地一级开发与其它环节的投资开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因而应该引入充分竞争机制,非国有房地产或工程建筑类企业,在具有合法资质的大前提下,也应有平等的机会进入这一禁区。目前,在北京以外的一些省市已有所政变,但在北京这样的首善之区,却仍沿用着改革早期的章法行事,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应该深化改革。
长期以来,土地一级开发都由国有房地产企业垄断经营,尤其是以本地的国有房地产企业为主,这在全社会参与房地产开发早期,由于存在实力、经验、资质有所不足的实际情况,政府出于对土地一级开发的质量有较高要求,把它委托当时资金实力相对较强的国有房地产企业,是可以理解的,甚至也是正确的选择,但在非国有房地产企业早已壮大起来的今天仍墨守陈规,就不再具有合理性了。业界普遍认为这当中更多的是地区,部门利益的一种独占,具有过于浓厚的行政干预色彩和明显的垄断倾向,对于同处于一个行业的非公有房地产开发企业也显失公平。
另一方面垄断经营极有可能使开发效率偏低,成本增加最终导致土地上市价位大幅提高,传导到最终的房价必然是节节高。而引进竞争机制打破资本所有制限制,就可以使以上弊端有所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起到积极的正面的作用。为此,我建议在全国各地的房地产投资开发的土地一级市场开发中采用招拍挂的公平竞争机制。赋予非国有房地产企业承担总包或分包的全面平等权利。使土地一级开发市场在今后逐步做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不再偏废畸形。
杭州一季度土地市场将呈现“冰火两重天”
来源:住在杭州网
马年伊始,杭州城北楼市打响价格战,引发全国媒体关注,与此同时,一直火热的土地市场在进入3月后急转直下,突然进入休眠期,令人有些意外,这让整个房地产市场有了种“倒春寒”的萧瑟感。据统计,今年前两个月杭州市区(含主城区、余杭区及萧山区)共成交57宗地块,总成交额高达431.7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去年1-2月杭州三城区成交140.9亿元),相当于去年总额的1/3(去年全年成交总额1327亿元)。与前两个月的火热行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月份杭州市区(含主城区、余杭区及萧山区)公告出让的地块仅6宗,其中主城区没有出让计划,暂时“歇业”。
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月份土地出让量和出让金额都较1月有明显下滑,成交22宗、共92.2亿元,环比下跌72.8%,各开发商也一改之前狂飙突进的拿地态度,显得更加谨慎与理性。回顾一下,1月份主城区的土地市场几乎是由一场场激战组成的,景瑞20.76亿元接手雅戈尔退地,中化方兴23.7亿元首入杭,融信33.84亿元并配建1.6万方保障房夺下杭师大地块,龙湖42亿元截下中兴地块……农历年一过,主城区只进行了两场土地出让会,共成交5宗地块,虽然成交总金额也达75.3亿元,但各地块的价格要理性平稳许多,对比周边之前出让的地块价格甚至还降了一些,而且地块竞得者也以本土房企为主。像新天地拿下的天城单元地块折合楼面价为10961.23元/平方米,比之前的淮矿项目楼面价低了28%;德信竞得的钱江新城二期宅地楼面价较附近的中企·御品湾2009年的地价还低32%;就连竞争最激烈的蒋村地块,融创也是以10961.23元/平方米夺地,比去年拿下的隔壁白鹭湾项目也略低一些。
2月渐冷的土地市场到了3月几乎是停摆状态了。从目前已经公布的出让公告看,仅余杭、萧山有6宗土地计划出让,主城区至今未有新的地块挂牌出让。3月稍能吸引关注的只有位于闲林的一宗小商住用地以及长睦的宅地,均位于余杭,其中闲林的商住用地先后被延期两次,最终决定于3月7日出让;而长睦的宅地位于众商品楼盘之中,紧邻今年年初卓越以底价5522元/平方米拿下的长睦项目,附近还有城发·云锦城、保利·罗兰香谷、金地·格林格林等项目,目前该板块在售均价在1万元/平方米左右,以长睦地块5300元/平方米的起价,地价不算高。
土地市场火热,国土部表态用地调控
来源: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
新年以来,土地市场仍然保持着持续火热大态度,房企拿地热情依然高涨,国土部近日表态,要继续加强房地产用地调控,确保地价处于合理水平。
**土地市场持续火热**
在土地成交金额方面,全国16个城市累计土地成交金额同比上升44%,一线城市累计同比上升105%,二线城市累计同比降8%。
土地市场火热,国土部表态用地调控
来源: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
新年以来,土地市场仍然保持着持续火热大态度,房企拿地热情依然高涨,国土部近日表态,要继续加强房地产用地调控,确保地价处于合理水平。
**土地市场持续火热**
新年以来的土地市场仍然保持火热。国泰君安统计,截至本月24日,国泰君安统计的16个城市中2014年土地整体成交面积环比上升57%,其中一线城市上升250%,二线城市上升18%。住宅类环比上升68%,其中一线城市上升758%,二线城市则下降了13%。
长沙土地市场“马太效应”加剧
来源:三湘都市报
2013年,是长沙地产史上不得不浓墨重彩书写的一笔,1966.95万的长沙市新建商品房成交量,足以刺激市场的神经和胃口。期间,跌宕起伏的市场曲线与接二连三的经典个案,同样令人眼花缭乱。
26日,再沿着长沙二环路和绕城高速绕一圈,全国最著名的品牌房企都能尽收眼底:绿地、万科、恒大、保利、中海、碧桂园、华润……就连雅居乐与新鸿基,也赶在2013年末登场。
手握一个个大盘的强势资本,不仅创造了年度销量纪录,同时也加剧了长沙楼市在2014年资源争夺战。从河西滨江新城的B1地块高价成交,到绿地集团4.8亿元再下一城,新年伊始,市场争夺土地资源的火药味非常浓烈。
土地市场:供求放量 地价冷热不均
来源:东方早报
上海土地市场成交量方面虽不及2011年,但供应和地价表现仍较为突出。根据上海中原研究咨询部数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16日,上海共推出经营性土地34幅,土地面积173.99公顷。从成交量来看,共成交经营性土地40幅,土地面积181.11公顷。2014年首月土地供求放量明显,与前两年相比尤为显著,主要是受到市场较好表现的影响,2013年市场总体量价齐升,房企资金压力有所缓解,去年金九银十如期而至,土地市场连续放量,推出的多幅优质地块都以较高价格成交。
上海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总监宋会雍表示,2014年首月房企购地心态表现不一,主要有三方面特征:1、由于优质地块一地难求,所以对这类地块开发商仍表现出一如既往的追捧,地价创新高。如“闸北区大宁路街道325街坊地块”成交总价101亿元,楼板价47609元/平方米,成为自2003年以来宅地总价和楼板价双料地王。2、对于前期追涨过高的地块,地价和溢价有所降温,如去年年底临港新城地块溢价高达400%,而今年年初成交地块溢价下降至200%。3、品牌开发商为争夺新霸主地位,扩张明显,绿地今年至今在上海已取得6幅地块,其中与福建融信联合拿地4幅,可见强强联手是企业扩张的必然手段。不过马年首拍土地市场却显得有些冷清,青浦区朱家角镇浦泰路西侧B1、B2地块,浦东新区洋泾社区C000204单元2-03-02地块底价或接近底价成交,而前者为低密度的纯宅地,后者为浦东中心区域地块,虽然地块条件或多或少存在一定不足,但遭遇冷清仍较感意外,是否土地市场降温的征兆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2014年土地供应计划还未公布,虽然加大土地供应也是调控政策之一,但考虑到每年土地计划都没有完成的实际情况,预计2014年住宅用地供应仍在1000公顷左右,按照这个数据,目前已完成全年指标的14%左右。上海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总监宋会雍表示,土地市场走向仍取决于政策、政策下的市场走势以及房企的资金状况,预计今年政策总体呈现出平稳或略微趋紧的态势,交易量像去年那样走高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没有实质性重大政策推出,预计价格仍会有小幅增长的可能,鉴于土地市场的供求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地价持平或小幅增长的可能性大,部分优质地块地价仍将高企。
北京土地市场依然火热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
华嘉胡同地块被叫停,北京土地市场依然火热。
昨日下午,北京三宗地块以109.58亿元成交,其中,备受关注的北京西局地块被泰禾集团葛洲坝广发证券统计,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泰禾集团房地产业务31%的可售货值分布于北京,仅次于公司深耕多年的、份额为58%的大福建区域,而这全赖于公司短短半年时间里在北京拿下的4幅地块。2013年5月20日,该公司以11.25亿元、配建公共租赁住房7.3万平方米的代价竞得北京市通州区台湖地块。
去年8月,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对媒体表示,除福建外,北京将是未来泰禾发展的主场,北京是一个“什么项目都能做,什么项目都能做得好的城市”。
京沪广深土地市场“高烧不退”
来源:海南日报
2月24日,记者从克而瑞信息集团获悉,2014年1月1日至2月23日,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和深圳市四个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总收入为1382.4亿元,2013年同期则为636.1亿元,攀升了746.3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117.32%。
值得一提的是,仅2月20日和2月21日两天,北京市和广州市土地出让金收入高达264.67亿元。
“今年不少房企都加重了全年拿地金额指标。”记者从多位房企高管处获悉,争抢一线城市土地储备已经成为多数标杆房企的共识,甚至不惜高价拿地,以产品周转速度、企业成本管控能力挖掘利润空间,进而消解一部分高土地成本压力。
杭州土地市场下月迎休整期 主城区或无地块出让
根据浙江国土资源厅官方网站的出让公告显示,截至昨天中午12点,杭州市区(含萧山、余杭)3月份仅有3宗地块出让,主城区更是没有地块出让。
对此,专家分析说,经历过一轮土地高热后,目前的土地市场可能出现疲态,但是说“转冷”为时尚早。
3月主城区土地市场歇战
按照常规的挂牌出让程序,一宗地块从在国土资源局官方网站公示到最终成功出让,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3月20日以前,杭州市区(含萧山、余杭)可能仅有3宗地块挂牌出让。这个数字,仅次于2012年4月份,当时杭州市区(含萧山、余杭)仅有1宗地块出让。
今年沈阳土地市场开局平静
来源:辽沈晚报
2月13日,龙湖地产以35.7亿竞得北京丰台西局地块,在拍卖现场,亦出现万科、保利、首开、远洋、融创等大品牌开发商的身影。受到农历新年和淡季影响,2014年初买房市场低温,但部分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却开局凶猛。
然而,沈阳土地市场在年初却并未同步全国热势。据新峰地产、房谱网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1月1日至2月16日,沈阳经营性土地公告面积116万㎡,比去年同期缩减56%;出让面积76万㎡,比去年同期缩减60%。
值得一提的是,万科、华润、金地、新湖等大品牌开发商纷纷于一、二两月在沈拿地,新峰地产总经理助理于岳雅认为,在年初并不火热的土地成交中,大品牌开发商的拿地行为还是传递了他们对后市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