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农村土地流转 推动河西现代农业发展

农村土地流转 推动河西现代农业发展

来源:互联网2011-11-08 15:38:27

 来源:甘肃日报

    
  行进在秋日的河西走廊,一方方玉米制种田翠绿盎然,一座座日光温室鳞次栉比,一畦畦番茄、油葵、葡萄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实。经过多年农业结构调整,河西特色产业特色鲜明,形成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和蔬菜花卉制种基地,全国重要的蔬菜瓜果、啤酒大麦、酿酒葡萄等产业基地。
  河西走廊的酒泉、张掖、金昌、武威,生态和气候类型相同,光照资源丰富,种植结构相近,灌溉农业发达。蓬勃兴起的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千家万户从分散种植向集约化经营转变,成为引领甘肃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强大“引擎”。
  现代农业的“掣肘”是什么?
  武威这个农业大市,已成为全省第二大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国家“西菜东运”生产基地和国内十大葡萄酒原料产区之一,玉米制种占到全国五分之一。“武威特色产业的产业化进程很快,而产业化需要高品质、高标准、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但在目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土地上很难实现。”武威市市长助理、市农牧局局长宗瑞谦认为。
  同样,在酒泉这个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居全省前列的农业大市,蔬菜、现代制种、啤酒大麦、棉花等特色产业迅猛发展,也急需将千家万户“层次不一”的生产与大市场紧密对接。“千家万户的土地分散经营,难以形成统一作物布局、统一生产质量标准、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品牌的产业化格局。”酒泉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喜成说。
  山丹县陈户乡东门村村支书徐逢林告诉记者,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耕地出现撂荒弃种现象。留守的以老人、妇女为主的“3860部队”,缺乏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的技术和经营头脑。单家独户的耕地分散,也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大型机械一开进地里,还没咋耕作,就开到别人家地里了。”
  农业、农民问题的核心,实质上就是土地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过去30多年为河西农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分散经营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矛盾日益凸现。“你家3亩、我家5亩的土地分散经营,难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成为影响河西发展现代农业的‘掣肘’。河西农业要‘提质扩量’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才能实现现代农业所需的农产品在‘数量上的支撑’和‘质量上的保证’。”省农牧厅厅长武文斌告诉记者。
  如何将分散土地转向规模经营?
  在酒泉市敦煌市郭家堡乡土塔村,记者看到,村里新栽的枣树行距整齐,规模成片,繁茂茁壮,迎风摇曳。
  “村里人将846亩耕地流转给了我,我要大干一番了。”种植大户梁虎告诉记者:“以前,家里10多亩枣树,河南老板来收枣子,嫌量少、不够装车。现在,800多亩地栽的都是枣树,我与河南红枣加工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特级果每公斤60元,普通果每公斤20元左右,今年定植、3年后挂果。按普通果的价格计算,每亩地收入也在2万元左右,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高效增收产业。”
  村民梁军民说:“按合同,土地流转费用前五年1亩地500元,第六年至第十年800元,以后每年1000元。以前种1亩棉花,一年也就收入六七百元钱,还要担心刮风下雨、赶农时。现在不用操心种地了,还能腾出手脚去打工。”
  曾经被农民紧紧攥在手心里、视为“命根子”的土地,如今已在河西地区发生深刻变革:越来越多的农民以合同的形式,把自家的承包地自愿交付给种田能手、种养大户和龙头公司经营,使他们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主打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充分发挥良种良法的集成效应,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我们这里土地流转的最初形式是,农民进城打工,与村里种植户进行土地互换、代耕代种。后来,把耕地出租给种植大户。但种植大户难以把握市场行情,市场风险大。如今大都把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通过公司经营,规模生产,加工增值,才能提高土地的效益。”长期从事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金昌市金川区宁远堡镇党委副书记张福亨深有体会地说。
  由于河西农业基础好、具备规模经营条件,相比耕地分散而瘠薄的中东部地区,土地流转速度较快。截至今年上半年,张掖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49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的19.62%,远远高于全省6.2%的平均水平;酒泉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31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的16.5%;武威市农村土地流转28.8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的7.86%。
  土地流转带来哪些新气象?
  “土地流转,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壮大了特色优势产业。”宗瑞谦说:“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土地科学合理配置,防止了土地撂荒和粗放经营,促进了农村土地向懂技术、善经营、有资金、会管理的种养大户及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集中,使技术、机械、良种、资金等要素合理配置,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
  通过土地流转,河西各地做精做专特色产业的实例屡见不鲜。敦煌市杨家桥乡兰飞蔬菜专业合作社以租赁方式流转兰州村26户农户100多亩土地,高标准建成65座日光温室,亩收入3万元,比以前种棉花收益高10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土地流转破解了当前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销售困难的瓶颈,使大量社会资金融入企业或大户,投资开发农业,解决了农民单打独斗的困难。仅酒泉市自2009年以来通过土地流转,吸纳社会投向农业的资金就达3.8亿元。
  土地流转开辟了农民增收新途径,实现了分工分业,部分农民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部分农民在流转的土地上转变为产业工人。武威市凉州区河东乡达家寨村110户农民,将1382亩土地出租给酒泉大敦煌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村民王燕进城到餐厅打工,年收入达2.4万元,加上土地租金收入6000元,她家年收入达3万元;村民叶存贵被反聘到公司基地种地,年增收4500元,他说:“现在种地要按照公司要求的去种,得学习新技术、新方法。”
  土地流转如何“规范有序”?
  记者在河西采访中也了解到,一些农民外出打工,通过私下口头协议,将土地出租给邻居,当了解到邻居种地收益比外出打工收益高时,又回来与邻居“抢地”种。一些企业租用了农民耕地,并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与失地农民产生矛盾纠纷等。
  针对当地土地流转中产生的问题纠纷,张掖市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各县区全部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20%的乡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并建立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点,指导农民按政策和合同有序流转土地。酒泉市各县市区均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受理各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377起,调处纠纷340起,调处率达到90%以上,维护了农民土地承包权的权益。
  河西地区在土地流转中做了有益探索,但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目前还存在土地流转面积小、规模经营需求不旺盛、缺少土地流转市场等“瓶颈”约束。需要引导农民流转土地,培育农业产业规模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从而引领全省现代农业率先发展。
    (记者:王朝霞)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