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2018-03-30 10:18:15
多年来,因降水稀少、自然条件恶劣,严重干旱影响了甘肃等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不下雨就没收成,全家人吃喝不上。”天降甘霖,曾是52岁的冉旺儿多年的梦想。
冉旺儿家住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碧玉镇石滩村,当地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蒸发量却超过1500毫米。“十年十旱。”这是村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打冉旺儿记事起,家人就被“锁”在这一道道黄土梁上。过去,家中虽有30亩地,但也只能靠天吃饭勉强糊口。
从本世纪初开始,甘肃农技部门开始在全省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在地膜覆盖下,玉米得到保墒蓄墒,雨水得到富集叠加,保水保肥作用效果显著,大大缓解农业之“渴”。
2014年,在政府帮助下,冉旺儿开始大面积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这项技术极大保障了通渭的农业发展。”通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站长董禄信说。
去年,冉旺儿的玉米亩产3000斤,喜获丰收。他介绍,除留存一些玉米做养牛饲草外,余下的全部交给当地的饲草加工企业。“玉米、秸秆总共60吨卖给了企业,我收入18000元。”
这两年,玉米秸秆也渐渐成了冉旺儿家的小“银行”。过去,收获了玉米,冉旺儿觉得秸秆碍事儿,索性一把火烧掉。如今,来到田间地头,他连秸秆上的叶子都小心捡起。“玉米秸秆能卖钱,光景会越来越好。”他说。
帮助冉旺儿从小“银行”提款的人是杨东晖。他创立的通渭鹿鹿山牧业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把近7万吨玉米秸秆加工成了青贮饲草。
杨东晖表示,去年,企业花费2000万元用于收购玉米秸秆,覆盖了通渭县的6个乡镇,辐射带动超过8000户农户,其中,贫困户2400多户。“帮助农民户均增收800元至1200元。”
通渭的农业生产模式是甘肃省大力推广旱作农业的一个缩影。去年,甘肃共投入旱作农业资金12.1亿元,用于地膜、农机具等物资补贴。2017年,甘肃完成全膜双垄沟播面积1614.4万亩,使旱作农业得到了稳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通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站长董禄信介绍,2017年,通渭已完成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推广近96万亩,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一半。“去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000元,其中,玉米带来的收益约占20%。”
站在地头,看着已经覆膜的玉米,冉旺儿说,地膜不会浪费,明年继续点种上胡麻。“一张膜、两年用,用废的地膜将来还可卖给县里的回收再利用企业,一个立方还能赚100多元。旱作循环让我们告别了靠天吃饭。”
用“精细补贴”让规模农业告别“虚假利...
2024年甘肃武威市凉州区绿色种养循...
2024年甘肃省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
甘肃省“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024年甘肃定西通渭县庭院经济奖补...
2017年甘肃通渭县2017年耕地质...
2017年甘肃通渭县农村D级危房改造...
2017年甘肃通渭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2017年甘肃通渭县公共租赁住房管理...
甘肃通渭县2017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山西或成为国家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示范区...
我国的旱作农业分布地区有哪些?旱地旱...
关于印发长治市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
关于印发长治市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
临汾市关于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指导...
复制成功
微信号: bieshu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