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云南石屏高原特色农业全线飘红

云南石屏高原特色农业全线飘红

来源:互联网2014-09-10 10:03:35

    马铃薯不用铁锹挖,用手就能刨出来,而且亩产达到四、五吨,并且是在每年的三、四月份上市,每公斤卖到四、五元,一亩的收入达到万元以上。红心的猕猴桃一开始就按欧盟的有机标准生产,品相好的一个卖到20元人民币。杨梅刚上市时,一公斤卖到160元人民币。豆制品的产值达到10亿,剑指百亿。

    这一切,对一个山区贫困小县来说,有些“天方夜谭”的感觉,但事实上却是千真万确。作为云南第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石屏的“农业经”念得非常有内容,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令人侧目。在多年的发展中获得巨大成功且尝到甜头的石屏高原特色农业,让这里的百姓感慨万千:“这土地里能盘出金子来”。 

    谋局:五年大成

    “九分山有余,一分坝不足。”这是对石屏生存环境客观真实的写照。这样的生存条件,决定了过去的贫困,也给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不过,这样的地质条件和多样气候,也为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带来了契机。

    2008年,李建阳履新石屏担任县委书记。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县委提出了“生态优先、农业稳县、工业富县、开放活县、文化旅游兴县”的发展思路。尤其是农业,提出到2020年,完成150万亩的低效林改革,以杨梅为主的水果种植达到30万亩,以核桃为主的干果达到30万亩,以竹子为主的经济速生林达到30万亩,以云南松为主的经济林种植达到60万亩。

    按照这一发展思路和目标,石屏在2010年就成为全国的典型。到了2013年,已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无公害蔬菜、优质林果、特色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等农业产业支柱。2012年8月,石屏县被云南省政府认定为第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

    2013年,全县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3.90万亩,总产粮食12.90万吨;种植蔬菜30.13万亩,总产84.44万吨,实现产值7.24亿元;以大杨梅为主的水果种植面积累计达22.2万亩,总产17.37万吨,产值4.88亿元;水产养殖面积10.90万亩,实现产量1.14万吨,渔业总产值1.47亿元;生猪、牛羊、鸡鸭等畜禽养殖不断扩大,畜牧业产值达17.86亿元。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7.97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5.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27元,比2012年增加1000元,增幅19.9%。

石屏红心猕猴桃向欧盟标准看齐

    高大上:一场农业的变革 

    41岁的李刚原是坝心镇一个矿老板。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后,李刚开始琢磨干点别的,他把目光投向了高原特色农业——种植猕猴桃。李刚是2011年开始发展猕猴桃种植的,品种是从四川一家公司引进的,红心的。但李刚更相信他脚下的这片土地的“神奇”,特殊的土壤、光照、气候条件也许能赋予这里长大的猕猴桃更多意外。当然李刚也是个有心人,这是石屏第一家从土壤、苗木、化肥、地点等严格按照欧盟有机食品申报,以最新理念、最高标准管理的果品生产企业。

    在李刚的猕猴桃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一颗颗猕猴桃树均得到精心护理,为了保证猕猴桃个头大小均匀,要对部分果进行剪修,同时也采用了先进的喷雾浇水施肥技术。

    这样的猕猴桃当然好吃,尝一个,清香甘甜,丰盈的桃汁充满整个口腔,完全没有市场上其他品种的猕猴桃的酸涩。李刚介绍,大部分的猕猴桃一个卖到20元人民币,而且全部外销。

    当然,这并非李刚猕猴桃果园的终极目标。石屏县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他们正试验猕猴桃树下种草养兔养鸡,集约化利用土地,兔鸡的粪便可成为猕猴桃的肥料,达到立体农业的效果。

    红心猕猴桃是石屏继杨梅、柑橘、枇杷、红心火龙果、蓝莓等水果之后的又一个新亮点,年内计划发展3000亩以上,力争尽快突破万亩,实现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

    石屏还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引进丽基6号马铃薯品种,大力发展冬季马铃薯种植。这样的马铃薯甚至不用铁锹挖,用手就能刨出来,而且亩产达到三、四吨,并且是在每年的三、四月份上市,每公斤卖到三元多四元,一亩的收入达到万元以上。2014年,全县种植冬季马铃薯达到了3.42万亩,总产量8.55万吨,总产值2.74亿元。

    记者了解到,石屏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的要求,实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位一体”的整体推进战略,以当地名优农产品为重点,逐步扩大认证范围,“石屏大杨梅”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石屏青绵羊品种被列入国家畜禽品种志保护名录。培育了云龙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红屏”蔬菜、辣云红食品有限公司的“辣云红”酱菜、石屏大杨梅、石屏豆腐、石屏煎鱼、石屏青绵羊等有影响力的地方品牌。

    目前,全县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5家、产品7个,认证面积0.84万亩,认证绿色食品生产企业5家,认证产品7个,认证面积2.9万亩。

    而且,在提升老产业的同时,石屏还注重发展新兴产业,以鲜切花洋桔梗为主的花卉产品,以三七、石斛、露水草为主的生物药材产业。2013年,全县种植鲜切花443亩,产值2384.84万元;种植三七4.01万亩,产值1.73亿元;种植石斛360亩,产值1092万元;种植露水草0.4万亩,产值840万元。

走在康庄大道上

    在异龙湖边异龙镇毛木咀村,46岁的王福寿正在拾掇着新盖的二层小洋楼。楼内的建筑面积超过了200平方米,楼外还有个小院,正在盖着厨房。与他家一墙之隔,他弟弟略显豪华的二层小洋楼已经装葺一新并已入住。

    王福寿一家四口人,女儿已经考上了北方的一所大学,盖这套小洋楼花去了他二三十万元。他介绍,2000年前,他在异龙湖边养鱼、种甘蔗,收入一直不高。直到2000年后,他改种马铃薯,收入得到改善,把1992年盖的木构平房改建成了小洋楼。

    他还不小心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其弟种了7亩豇豆,现在每天的收入达到2000元人民币,作为农民,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收入。

    记者了解到,石屏正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顺应绿色经济发展潮流,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用市场理念经营农业,用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大力发展以粮食、烤烟、特色水果、特色蔬菜种植和特色水产、特色畜禽养殖为主的“四种两养”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重点突出“粮烟糖畜”提质增效,“果蔬花药”创牌拓市,“林渔蟹苗”扩大规模,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产业化经营,建立以特色产品、精品农业为主体,现代生产经营方式为支撑,布局合理、市场竞争力较强、规模效益明显的现代化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推动石屏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培育一批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品,建成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示范园。培育一批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型经济,积极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示范县。到2016年,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达48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2万亩左右,粮食总产不低于13万吨;蔬菜产业发展到32万亩,总产值达6亿元;水果种植发展到22万亩,其中累计发展大杨梅12万亩;水产养殖面积突破12万亩,总产值突破1亿元;生物药材发展到5万亩,花卉发展到1万亩;甘蔗面积发展到4万亩,产量16万吨;肥猪出栏100万头,牛出栏4万头,羊出栏5万只,禽出栏400万羽,肉蛋奶总产达11万吨;特色经济林突破70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3%以上。

侧记:

    高原特色农业的石屏“标杆”

    “我们这里的农业只能做特,不做大规模。”“这里的农业没有大的视觉冲击力,但老百姓有实惠,收入高就好。”

    在石屏采访,县委书记李建阳在谈到石屏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时,深情而自豪,但又务实而担当:“‘三农’问题事关长远,但我们要做到对历史负责,对长远负责。”

    采访中我们不停地问自己,这是一个什么地方,难道真是上天眷顾,种什么成什么,养什么成什么?当地官员都说:“这里的老百姓现在富的很多,但政府却很穷。”

    不过在发展农业时,石屏的确因势利导,充分掌握土壤、水文、气候等特点,因地制宜,发扬光大,使石屏的高原特色农业在“特”字上下足功夫,一村一品,一山一品,引导带动农民,不劳民伤财,使石屏的高原特色农业走出了实效,走出了模样,成为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实为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标杆”。(记者 张兴明 张敬文)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