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2017年荆州市关于推进产业扶贫促进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

2017年荆州市关于推进产业扶贫促进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

来源:荆州市人民政府2017-09-15 14:35:04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产业扶贫促进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

(荆政办发〔2017〕3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纪南文旅区,荆州高新区,市政府各部门:

为充分发挥产业精准扶贫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培育贫困地区增收产业体系,带动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增收,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开展产业扶贫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贫困人口增收为核心任务,以“一村一品”为主要抓手,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文化底蕴和比较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依托金融支持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扶贫产业,促进贫困村和贫困户增收脱贫。

(二)目标任务。到2019年,建设一批带动力强、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加工基地;对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愿望的贫困对象,普遍进行一轮产业帮扶,实现产业扶贫项目、政策全覆盖,户均新增收入4000元。全市371个贫困村实现特色优势产业全覆盖,建成年收益5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做好产业扶贫规划。各地要因地制宜,统筹衔接各类涉农项目建设规划,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精准到村到户要求,科学编制产业扶贫规划,市、县分级建立产业扶贫项目库,分期分批启动实施。每个贫困村可以选择2—3个适合本村发展、村民普遍认可、有市场潜力和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项目,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重点攻坚,打造支柱产业。(牵头单位:市农业局;协同单位:各县(市、区)政府,荆州开发区、纪南文旅区管委会,市扶贫办)

(二)做大特色扶贫产业。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倍增计划,各地要在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中安排5000万元以上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品加工、服务基地。鼓励贫困村集中连片种植养殖,逐步向“一村一品”推进。引导和鼓励贫困村和贫困户合理确定产业方向,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到2019年,实现“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对贫困村全覆盖,有劳动能力且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人口特色产业项目全覆盖。(牵头单位:市农业局;协同单位:各县(市、区)政府,荆州开发区、纪南文旅区管委会,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委)

(三)加大投入力度。各地要做好统筹整合财政资金用于精准扶贫工作,扶贫资金60%要用于产业扶贫,产业扶贫资金的60%要帮扶到户,并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产业扶贫奖励政策,每个县(市、区)用于产业扶贫奖补资金规模不得低于2000万元。各相关部门项目资金要向扶贫产业倾斜。对重大产业扶贫项目,整合相关部门项目资金进行集中扶持。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向产业扶贫集中区域布点及向市场主体所在地延展。(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协同单位:各县(市、区)政府,荆州开发区、纪南文旅区管委会,市扶贫办、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文旅委、市商务局、市人社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

(四)强化科技支撑。各地要安排一定比例财政扶贫资金用于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到2019年,对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培训实现全覆盖。创新科技服务,建立科技人员技术服务与收入挂钩的推广机制。支持贫困村承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高贫困村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建立完善产业扶贫专家团制度和对口帮扶机制,市、县两级要组建产业扶贫专家服务团,至少为每个贫困村提供一次产业发展方向、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每个自主发展的贫困户都能得到产业发展指导。(牵头单位:市农业局;协同单位:各县(市、区)政府,荆州开发区、纪南文旅区管委会,市科技局、市人社局)

(五)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大力倡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合同等模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实现共同发展、稳定脱贫。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主动介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帮助贫困户明晰产权,明确双方责任与风险,合理确定利益分配,有效化解利益矛盾,维护和保障贫困户利益。到2019年,新型经营主体对贫困户带动率达到70%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局;协同单位:各县(市、区)政府,荆州开发区、纪南文旅区管委会,市扶贫办)

(六)大力实施旅游扶贫。重点以乡村旅游发展为引擎,因村施策,指导有条件的贫困村编制乡村旅游规划。抓好洪湖市老湾乡珂里村、松滋市卸甲坪乡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建设。大力开展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训,发动重点旅游企业通过采取安置就业、提供摊位、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租用、采购农副产品等方式,开展对口帮扶。大力推广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旅游合作社+贫困户等旅游扶贫新模式。结合“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推进旅游名城、名镇、名村、名景、名店的“五级联创”。到2019年,完成旅游脱贫7000人。(牵头单位:市文旅委、市农业局;协同单位:各县(市、区)政府,荆州开发区、纪南文旅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七)加快发展光伏产业。通过整合各类政策性资金,吸收社会资本、部门帮扶资金等方式,因地制宜开展光伏扶贫。建立健全资产收益分配和运营管理机制,确保光伏项目按期建设、正常运营,贫困村、贫困户获得长期稳定收益。到2019年,通过光伏产业解决全市所有无其他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的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5万元,受益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左右。(牵头单位:市扶贫办;协同单位:各县(市、区)政府,荆州开发区、纪南文旅区管委会,市发改委、荆州供电公司)

(八)大力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完善贫困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扶持贫困村电商主体发展,对面向贫困村、贫困户提供电子商务相关服务的企业、平台、创业园区、服务机构等,由受益财政给予一定奖励。到2019年,每个县(市、区)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371个贫困村实现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人才6000人,每个贫困村配备1名电子商务专干,全市打造“网上村庄”200个,每个贫困村网上开设店铺不少于5个。(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协同单位:各县(市、区)政府,荆州开发区、纪南文旅区管委会,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经信委、市邮政管理局、市农业局、市工商局)

(九)优化金融保险服务。进一步完善金融扶贫政策,优化保险服务,明确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的范围路径,建立农村地区扶贫名单筛选机制,主要面向具有经营能力和经营意愿的贫困户、具有意向带动扶持贫困户的新型经营主体及企业。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不低于1000万元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并专项列支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资金和奖励资金预算,风险补偿金、贴息资金和奖励资金要及时足额兑现。探索建立提高产业扶贫贷款不良容忍度的工作办法,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在考核金融机构时,适当提高产业扶贫不良贷款容忍度。探索建立财政、银行、保险、产业基金等多方金融主体参与的信贷分担补偿机制。加大对扶贫保险财政补贴力度,积极发展政策性保险和扶贫小额人身保险,量身定制覆盖农业产业链的组合型农业保险产品。(牵头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协同单位:各县(市、区)政府,荆州开发区、纪南文旅区管委会,人行荆州市中心支行、银监会荆州监管分局、市保险行业协会)

三、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市产业扶贫在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市农业局牵头组织实施,相关行业部门协作配合,建立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产业脱贫信息报送制度,实现精准化动态信息管理。县(市、区)政府是组织实施产业扶贫的责任主体,要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统筹抓好各项具体工作。

(二)加强督查考核。将产业扶贫成效纳入各地各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精准扶贫考评内容。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开展落实情况督办检查,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地方和单位,约谈有关责任人。

(三)营造产业扶贫良好舆论氛围。各地各单位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主要媒体,多形式、全方位宣传产业扶贫政策,及时总结推广产业扶贫典型经验和工作成效,大力宣传对推进产业扶贫成效显著的基层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和贡献突出的市场主体,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积极参与产业扶贫的良好氛围。

2017年9月4日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