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襄阳市人民政府2016-12-07 14:22:28
近日,《襄阳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总体方案》出台。方案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以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为着力点,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主要任务,实现经济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实现全市“十三五”“四个确保、一个率先”目标打下坚实基础。面对经济新常态,襄阳将如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实现哪些目标?
去产能 ——“僵尸企业”全部实现市场出清
去库存 ——2018年底前完成棚户区改造
去杠杆 ——力争“十三五”直接融资年均增长13%以上
降成本——打造汉江流域企业综合成本最低城市
补短板——建设工业、农业、服务业三大强市
关于印发《襄阳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总体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襄阳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总体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6年9月22日
襄阳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总体方案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落实中央、省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我市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为积极稳妥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结构性改革主要任务,按照《湖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总体方案》(鄂政发〔2016〕14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为着力点,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主要任务,优化要素配置,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体系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实现全市“十三五”“四个确保、一个率先”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并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尊重市场规律,注重通过价格和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和市场出清,提高生产端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强化政府组织引导和协调服务职能,更好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标准、保障民生、优化环境、引导预期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为各项改革有序推进保驾护航。
坚持改革攻坚与风险防控并重。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力度,打好改革组合拳,完善政策配套,加快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效率提升、创新创业的长效机制,有效防范社会风险。
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并重。坚持全市“一盘棋”,强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系统谋划和总体设计,坚决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改革任务;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力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改革的“襄阳经验”和“襄阳模式”。
坚持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并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供给侧与需求侧管理双管齐下,扩大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全面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
二、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优化产能结构,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1、工作目标
严格执行6大行业国家去产能政策,压减立晋钢铁174万吨、武钢襄阳重材30万吨产能,严控新增落后产能,确保钢铁产能控制在省核定指标以内;2017年底前全部淘汰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018年底前全部淘汰生产能力9万吨/年及以下煤矿;强制取消325标号水泥,限制淘汰2500吨/天以下熟料生产线和直径32米以下水泥磨机;引导低端纺织、粮油粗加工、低端汽车零部件等潜在过剩、落后产能转型升级或退出市场,实现过剩产能有序退出、落后产能有效化解、优势产能充分释放,不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行业集中度,进一步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
2、主要任务
(1)有效淘汰落后产能。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政策引导,推进工业企业分类管理,实施差别水电价制度,完善闲置、低效用地退出机制,发挥汉江产业基金作用,加快企业产品转换、技术升级、兼并重组、搬迁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两高一低”企业退出市场。运用法制手段,对在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方面不达标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或关停退出。
(2)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坚持“因企施策、积极稳妥,依法规范、统筹协调”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律制度,区别不同性质和类型,加快僵尸企业兼并重组、债务和解、破产重组与清算,实现关停出清一批、兼并重组一批、强化管理搞活一批、技术改造提升一批。按照既快又稳的处置要求,完善财政政策以及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支持重组转型的企业加大稳岗力度,确保社会稳定。
(3)培育提升优势产能。实施技改提质工程,重点支持主导产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实施节能改造工程,重点抓好清洁生产、工业节水改造和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广应用节能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力争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90%以上,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全部达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重点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商业模式与业态创新,推广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实施品牌提升工程,重点抓好高品质产品保护、优化、升级和高端产品开发,实现襄阳制造、襄阳产品向襄阳品牌的转变。实施军民融合工程,重点推进“军转民、民参军”,着力打造千亿级军民融合产业板块和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4)完善产能调节体系。深入实施内资工业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制度,对落后、过剩产能行业实行市场禁(限)入特别管理措施,严控新增落后、过剩产能;坚持淘汰与置换并举,合理引导社会资本流向,鼓励企业“腾笼换鸟”,及时转换产品、技术和运营方式。构建行业产能利用率监测预警体系,完善产能调查和数据采集统计体系,建立以现有产能、新增产能、退出产能为主的产能变化动态跟踪、预警、调节机制。
3、责任分工
该项任务由市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建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物价局、市总工会、市安监局、市金融办、人行襄阳中心支行、襄阳银监分局等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具体负责落实。
(二)稳妥去库存,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1、工作目标
坚持去库存与促转型并重,以非住宅去库存为重点,加强市场治理,创新政策环境,激发潜在需求,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力争到2018年,全市住宅、非住宅去化周期控制在合理区间。到2020年,房地产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
2、主要任务
(1)引导房地产优化供给。强化土地供应管理,合理确定房地产用地的投放规模,建立房地产库存与供地联动机制,防止无序开发,实现有序供给。引导未开发房地产用地转型利用,允许在建商品房项目按程序适当调整商住比和套型结构,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向创新平台、电商、养老、文化旅游等领域跨界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扩大成品房供给,加快商品房产业化,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积极推动设计、建设、物业等一体化企业发展。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和经营模式,合理确定商品房价格,提高服务品质,增加有效供给。
(2)建立多层次住房体系。制定享受优惠政策的普通住房标准,支持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落实放宽首套房和改善性需求的二套房房贷首付比例政策。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在非户籍常住人口中的覆盖面。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放宽贷款提取条件、实施提贷并举、推进异地贷款、延长贷款年限,加大公积金购房比例。大力发展二手房市场。鼓励有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其持有的存量房源向社会出租,建立开发与租赁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建立租赁市场房源信息平台,规范租赁行为。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发展以房屋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
(3)加快推进非户籍人口落户城镇。全面放开建制镇(办事处)落户限制,坚持实施“四个零门槛”的中心城区落户政策,综合施策加快扭转城市人口净流出局面,确保“十三五”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8个百分点。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依法保护农业转移人口的合法权益,切实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政策。完善农村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住房财产权抵押制度,探索发展政府和个人共同拥有住房产权的城市落户安居模式。出台补贴农村转移人口购买首套新建商品住房的优惠政策,完善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的办法,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引导非户籍人口形成在襄阳买房或长期租房的预期和需求。
(4)积极推进公租房货币化、棚改房货币化补偿安置。大力推进公租房货币化,提高存量闲置房、商品房纳入公共租赁住房房源的比例,鼓励社会资本通过购买、长期租赁等方式,从市场筹集公租房房源。建好线上线下棚改超市,完善棚改货币化补偿安置办法,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提高棚改项目货币化安置率;加大政府集中购买普通商品房用于棚户区改造安置的力度,以搭建平台、组织房源和低于市场平均价格交易等方式,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库存商品房转化为安置房,2018年底前完成全部棚户区改造任务。
(5)规范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坚决打击和遏制小产权房建设和销售行为。规范城中村和村民的私人建房行为,严禁出售或变相出售。全面清理规范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收费,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兼并重组、集团化发展;支持企业对具备转让条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合作开发,以及跨区域、多元化经营。动态确定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比例和出资方式,进一步加强预售许可条件监管。强化房地产开发、经营和中介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与销售行为;建立房地产行业诚信系统,清理市区新建商品房网上备案系统存在的“假库存”,推动房地产行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着力防控市场风险。
3、责任分工
该项任务由市房管局牵头,市行政审批局、市审计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城管局、市工商局、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农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市统计局、市物价局、市总工会、人行襄阳中心支行、襄阳银监分局、市土地储备中心等配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具体负责落实。
(三)降低杠杆率水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1、工作目标
加强金融监管与监测预警,努力促进金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落实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政策,改善债务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有效途径,规范国有资本运作,维护资本安全与合理收益;保护社会资本的投资权益,激活民间投资。着力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发展股权融资,规范发展债权融资,鼓励扩大直接融资,力争“十三五”直接融资年均增长13%以上。
2、主要任务
(1)推动金融去杠杆。支持金融服务创新。开展企业资产证券化试点;鼓励各类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打包处置,实行债转股;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探索投贷联动业务;鼓励新设、引进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公司,发挥融资、融物结合的优势,降低企业负债率。加强金融风险监管。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小贷公司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探索增量与存量并重的银行信贷管理体系,全面增强金融系统抗风险能力。健全由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的风险预警体系,全面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债务和金融风险动态监测预警,做实防控预案,坚决防止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重点排查涉及产能过剩、盲目多元扩张、负债率高或民间借贷依存度高、法人变更频繁、资金转移国外的企业,全面摸清欠薪、欠税、欠息企业风险状况,实施动态监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应用,完善企业债务履约、违约信用信息的征集管理与使用办法,建立健全金融信用奖惩机制。(人行襄阳中心支行牵头负责)
(2)推动企业去杠杆。大力发展股权融资。健全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制度,完善企业上市激励机制,鼓励符合条件和有实力的企业上市或挂牌。引导商业银行与挂牌企业对接,促进金融机构对挂牌企业融资。发挥汉江产业基金撬动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支持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争取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支持我市重点项目和重点行业;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实体经济和城市建设。鼓励和引导天使基金、创投基金、风投基金等投资中小微企业。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和众筹、私募等融资方式。鼓励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和并购重组。
规范发展债权融资。加强企业债、公司债的发行管理,优化债券投放结构,合理确定偿债期限,强化企业债务风险防控。鼓励企业利用公司债、私募债、中小企业集合债、中小企业区域集优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债务融资工具直接融资;支持优质企业、龙头企业围绕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城镇化等重点方面发行债券融资。支持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积极探索员工持股的有效方式。统筹推进政府债务置换,支持企业化解“三角债”。(市金融办牵头负责)
(3)推动政府去杠杆。积极推广PPP模式。全面落实《襄阳市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创新投融资改革的实施意见》,有效动员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PPP制度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制定细化、可操作的实施指引,确保PPP项目依法、规范、高效实施。落实中央以奖代补政策,加快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存量项目转化为PPP项目。
推动政府融资平台转型发展。逐步剥离融资平台政府融资职能,打造股权多元化、运营市场化的投融资主体,推动平台公司成为地方投融资的改革创新平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主体、实施PPP的政府授权载体。将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限额管理,将置换债券和新增债券纳入预算管理,加快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政府性债务管理新机制,切实防范化解风险。(市财政局牵头负责)
3、责任分工
该项任务由各牵头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具体负责落实。
(四)降低企业成本,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1、工作目标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正税清费”,使企业税费负担降至合理水平;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用工、用能、用地等要素成本;分类引导企业内部挖潜,降低管理运营成本;创新金融服务,减少企业融资中间环节费用,有效降低融资成本。经过3年左右努力,使实体经济综合成本明显降低,力争将襄阳打造成为汉江流域企业综合成本最低城市。
2、主要任务
(1)转变政府职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实施行政审批清单制度,持续完善并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的“三个一”管理模式,加强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提高审批服务便利化水平。探索实行“先批后审”,试行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告知承诺制。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推动中介组织去行政化、垄断化,精简一批涉企中介服务事项,探索中介服务由前置改为后置的方式方法。畅通产业投资审批通道,完善负面清单外产业投资项目备案审批的方式方法,制定负面清单内产业投资项目联审联批的实施办法。大力推行网上联办联审联批,用好用活省市县三级投资联审平台,无偿提供从立项到开工的项目投资代办服务。持续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实施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合一”,切实简便纳税人登记程序。(市编办、市行政审批局牵头负责)
(2)落实正税清费措施降低企业税费成本。认真落实各项税费“减免退”优惠政策,公开公示涉企收费项目,切实清理、清除隐性收费、垄断收费和变相收费等,依法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违规行为。坚持“税收法定”原则,依法收税,严禁征收“过头税”。(市财政局牵头负责,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物价局配合)
(3)紧盯关键环节降低企业要素成本。降低企业人工成本。切实落实降低企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缴费率的政策,对经营困难企业1年内暂缓征收社保费用。加强税收筹划,降低企业在劳动报酬上的税收支出,将稳岗补贴扩大到所有符合条件企业,对吸纳困难人员就业的企业给予社保补贴。研究出台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奖励指导意见及办法,到2017年将企业职工培训补贴范围由技师、高级技师扩大到所有等级。大力支持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研究制定非户籍熟练技工、复转军人来襄就业务工奖励支持办法,完善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来襄创业就业等办法,全面落实引进人才各项待遇。依法规范企业劳务关系,减少企业用工风险成本。(市人社局牵头负责)
降低企业用能综合成本。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合理降低煤电上网电价和一般工商业电价。扩大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积极推进电力直接交易和大企业直供电,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企业,优先纳入直供电改革试点,对满负荷生产的企业实行峰谷电价减收政策。规范天然气价格管理,逐步推行大企业直供气模式,降低企业用气成本。(市物价局、市发改委牵头负责)
降低物流综合成本。整合、优化、提升综合交通运输资源,加快建设“三港一中心”和综合物流园区等载体,完善集疏运系统,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链接”。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促进各类物流资源有效利用。实施“互联网+”行动,建设社会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物流园区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级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信息化程度;建立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推进襄阳全国城市共同配送、枣阳全国电商下乡农村物流配送等试点建设,探索发展区域配送服务。(市交通局、市商务局牵头负责)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规范金融服务收费,清理规范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担保、评估、登记、审计、保险等中介机构收费。鼓励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优惠利率支持,合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着力解决贷款难问题。搭建政、银、保、企合作平台,引导金融机构与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对接合作。推广应用应收账款融资服务,推进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订单质押、动产质押、商标质押以及助保贷、银政通等适合工业企业的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不断贷、不抽贷、不压贷”。健全中小企业网络融资公共服务平台系统,打造中小企业网上融资服务绿色通道。大力推动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创新。(市金融办、襄阳银监分局、市经信委牵头负责)
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加强产业用地调控,促进土地资源混合式、集约化利用,节约用地成本。提升企业用地精细化管理水平,根据行业性质、土地用途等实行差别化供地。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弹性供地模式,重点支持新兴产业用地。对一次性缴纳土地出让金有困难的工业企业,可按规定分期缴纳。严格执行省政府公布的征地补偿标准,维护征地方和被征地居民的合法权益。(市国土局牵头负责)
鼓励企业创新降低经营成本。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管理创新和目标成本管理,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推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产品合格率;鼓励企业实施循环化改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优化生产工艺,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知识产权资本化、商品化和产业化。鼓励企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数字车间,加快推广应用电子商务等新模式、新业态,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和效率。鼓励龙头企业以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带动相关企业进入产业链或配套体系。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引导企业提升自身品牌附加值。(市经信委牵头负责)
3、责任分工
该项任务由市发改委整体协调推进,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具体负责落实。
(五)补齐发展短板,增强“换道超越”动能
1、工作目标
建立自由流动、富有活力的要素市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万亿工业强市、现代农业强市和现代服务业强市;强化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1个百分点以上;实施精准扶贫,确保2018年全面完成脱贫目标;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加强对外开放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2、主要任务
(1)补齐要素市场短板。构建集约高效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集体林权等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试点改革,完善建设用地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扩大市场配置国有土地的范围,发展健全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推行土地年度计划差别化分配管理机制,促进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向民生项目和优势产业项目倾斜。(市国土局牵头负责)
构建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以“隆中人才支持计划”为核心,加大政策机制创新力度,健全完善人才战略体系和服务平台。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培养一大批懂管理、善经营、能开拓、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实施专业技术人才资源集聚工程,大力引进紧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加快培育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新领域的专业人才,大力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高技术人才和高级蓝领;实施党政人才培育使用工程,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论担当、凭实绩、看能力、重品行”的科学识人用人体系。建立完善人才公共服务网络,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化,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牵头负责)
构建富有活力的技术交易市场。认真落实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湖北省“科技十条”、“新九条”,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加强对科技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估和动态调整,支持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跨区域联合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相结合的“1(工业技术研究院)+N(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襄阳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中心、汉江流域技术转移中心、中科院湖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襄阳)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襄阳分中心等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服务平台,培育发展技术交易、技术经纪、创新创业、科技金融等高度融合的技术资源配置市场,推动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10%以上。(市科技局牵头负责)
深化要素市场价格体制改革。健全市场价格行为规则,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加快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建立健全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财政投入与价格调整相协调机制;规范电信资费行为,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建立健全政府定价制度,制定发布政府定价目录,将政府定价纳入权力和责任清单。(市物价局牵头负责)
(2)补齐产业结构短板。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落实“藏粮”战略,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中国有机谷”。因地制宜发展园区农业、设施农业,力争每个县(市、区)突出一个重点,形成一个亮点,争创1-2个全国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全面提升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方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打造农产品综合性名优品牌,补齐“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市农委牵头负责)
加快建设万亿工业强市。以争创“中国制造2025”全国试点城市为依托,大力实施企业改造升级、产业支撑能力建设、制造业开放引领、生产性服务业跨越等四大跃升计划,夯实“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主导产业优势;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云计算、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增长点,创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大力推动汽车、纺织、食品、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实施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存量经济优化调整,提升传统产业品牌影响力。到2020年形成4000亿级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3000亿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2000亿级装备制造产业、1000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和医药化工产业,以及1000亿级的东风汽车板块和军民融合板块,培育600亿级的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市经信委牵头负责)
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市。按照引导创业催生一批、扩大招商引进一批、延伸产业链带动一批、“二次创业”新生一批、新型农业发展一批、主辅分离搞活一批的思路,着力丰富业态,做强市场主体,壮大服务业发展规模。创新商业模式和经营业态,突破性发展物流、旅游、金融、信息、健康五大新兴服务业,着力提升服务业发展层级。实施服务产品标准化、知名服务品牌创建、特色服务业园区创建、服务企业“小进限”和服务业人员培训五大工程,推动高端服务业集聚集约发展,提升专业化、规范化服务水平。(市商务局牵头负责)
(3)补齐扶贫攻坚短板。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建立健全“五个一批”扶贫工作方案和因人因户帮扶计划;整合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用好市本级1亿元扶贫专项基金,确保“市本级每年新增财政收入中用于扶贫开发的资金比例不低于15%,南漳、保康、谷城3县25%以上,其他4个区(市)15%”,引导社会各界开展对口帮扶,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造血功能和发展能力。(市扶贫办牵头负责)
(4)补齐协调发展短板。坚持城乡发展协调共进,探索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建立完善促进城区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持续保持城区经济和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推动“襄宜南”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生态文明、公共服务五个一体化;落实“丹河谷”交通、旅游、产业、生态环保四个专项规划,推动组群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立资源共享和产业互动发展机制;建立健全汉江流域交流合作机制,扩大农博会、汉江产业基金等合作交流品牌影响力;编制襄阳落实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实施方案,加快建设“重要节点城市”;推进东津新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汉江新区,增强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引领发展的能力。(市发改委牵头负责)
(5)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统筹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改造升级城市供水、供气、供电、供热、通信等管网,建立健全地下管网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着力打造智慧管网;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力争2016年建成11平方公里,2020年覆盖城市建成区20%以上;加快推进道路交通、城市安全、环境治理、公共停车场、充电桩等重大项目建设,着力解决组团交通、新区基础设施、城镇备用水源、垃圾污水处理、公共服务设施等突出问题。持续加大对农村路网、电网和饮水安全、清洁能源、垃圾污水处理、信息设施等方面的投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市建委牵头负责)
(6)补齐绿色发展短板。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绿满、净土”工程,制订完善贯彻落实国家“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工作方案。加强城市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和各类扬尘污染控制,中心城区淘汰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黄标车、无标车。加强开发区、工业园区“三废”治理,建立完善治污处理设施。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系统推进“治污水、净湖库、保江水、促节水”综合治理,深度推进“九水润城”工程,切实整治城乡黑臭水体,提高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统筹建设水平。严控新增土壤污染,禁止在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新建有色金属、皮革制品、化工医药、铅蓄电池制造等项目;实施清洁种植养殖,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建立农膜与农药包装容器回收制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探索城市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处理新方式,完善垃圾处理防渗措施,探索开展土壤污染修复,着力解决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遗留问题。开展“绿满襄阳”提升行动计划,重点实施“绿色通道、绿色水系、绿色村庄、绿化荒山、绿色屏障”等五大工程,实现“城在林中、镇在林中、村在林中、房在林中”。积极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活方式低碳化,创建国家生态市。加快环境保护地方立法进程,探索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管理办法,构建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市环保局牵头负责)
(7)补齐文化软实力短板。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塑造城市精神,建设“诚信襄阳”,培育健康社会心态,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开发,繁荣发展民间文艺,精心培育文化品牌,不断扩大“千古帝乡、智慧襄阳”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基层文化服务功能,打造“城市15分钟、乡村30分钟文化圈”。坚持现代与历史、创新与传承、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新广局牵头负责)
(8)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品牌化、职业教育集约化、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有序发展非公医疗机构,加快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和专科医院发展,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健全医疗卫生与养老机构的业务协作机制,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养老服务业,构建多层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残疾人基本服务水平。完善社会救助、减灾救灾、社会福利、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双拥优抚安置“五大体系”。提高财政对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投入水平。(市发改委牵头负责)
(9)补齐对外开放短板。全面建设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加快“三港一中心”建设,健全完善商务、海关、检验检疫、税务、银行等一体化服务体系;加快口岸作业区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物流“三位一体”的口岸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三互”改革政策落地,打造全面开放的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建设国际陆港城市。加大“引进来、走出去”力度,推动对外贸易优进优出,提升利用外资质效;组织开展产能合作专项行动,重点推进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农产品生产加工等行业龙头企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市商务局牵头负责)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切实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全市成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编办、市总工会、市残联、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行政审批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农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建委、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文体新广局、市旅游局、市卫计委、市统计局、市安监局、市规划局、市国资委、市房管局、市金融办、市扶贫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建投公司、市物价局、市国税局、市工商局、市地税局、市质监局、人行襄阳中心支行、襄阳银监分局等单位为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市发改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明确责任分工。根据国家和省安排部署,组织编制我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的“1+N”方案,即一个总体方案、N个具体行动方案。总体方案由市发改委负责编制,各具体行动方案由市直相关部门牵头编制并组织落实,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实施一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依据事权和职责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将总体方案和各具体行动方案项目化、工程化、资金化。各牵头单位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各参与单位要积极主动配合,按照责任分工抓好落实。实行工作台账制度,每月进行自查,每季度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改革进展情况。
(三)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做好总体方案和行动计划的政策解读,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社会预期,最大限度凝聚共识,调动社会各界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营造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好氛围。
(四)严格督办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联合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办室,会同各牵头部门及时开展督办检查,对改革推进不力的单位,视情况采取下达督查通知书、组织实地督查、提请市政府领导约谈、挂牌督办等方式推动工作落实。将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和具体行动方案情况纳入各地各部门绩效考核,按年度进行检查考核。
抄送:市委各部门,襄阳军分区,各人民团体。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9月22日印发
2016年四川省出台五大实施方案供给...
《深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
宣汉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
2016年《厦门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
河北省2017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2016《中共儋州市委关于推进供给侧...
甘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六...
福建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任务有...
2016《四川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青岛市出台2016《关于深入推进供给...
茂名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
仙桃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
深圳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
张沟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
复制成功
微信号: bieshu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