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石阡县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十三五”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

石阡县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十三五”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

来源:石阡县政府办2016-08-19 17:30:53

石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阡县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十三五”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石阡县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十三五”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已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石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5月20日

石阡县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十三五”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

石阡县是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先行先试试点县,贵州省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县,省级小农水重点县,先后获得“中国苔茶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投资价值重点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等11个国字号品牌。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脱贫攻坚、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时期。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发展山地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施政方针和战略意图,确保如期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据《石阡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的主要成效

(一)农业园区建设情况

自2013年启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去建设以来,我县围绕“乡乡办园区、村村办产业、户户有收入”和“完善一个、升级一个、申报一个”工作思路,全县建成省级农业园区4个,市级农业园区9个,县级农业园区8个,累计建成省、市、县级农业园区21个(其中:生产型园区16个,休闲观光型园区5个,园区规划1000亩以上的20个,100亩-500亩的1个),实现18乡镇农业园区全覆盖,园区总面积达到67.5万亩。全县4个省级园区建设完成总投资35.51亿元,实现总产值29.14亿元,总销售收入23.01亿元; 9个市级园区建设完成总投资1.67亿元,实现产值1.25亿元,总销售收入0.64亿元;8个县级园区建设完成总投资4267万元,实现产值5095万元,总销售收入1687万元。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政府主导,齐抓共管鼓“士气”。在园区规划建设中,为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农业园区建设的积极性,使政府、企业、群众在园区建设中的职责归位,着力于在制度、日常管理和服务保障上下功夫,促使全县上下形成你追我赶、建好园区、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在组织保障上,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余县四家班子任副组长、县直各部门和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把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成立了以人大常委会主任为总指挥长,四家班子分管、联系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任副指挥长,乡镇和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园区建设总指挥部,相关同志兼任各园区建设指挥长具体督促指挥、协调各园区建设;各乡镇成立以党委书记任指挥长、分管农业工作领导任副指挥长的园区建设指挥部,抽调专人负责办公,形成各级各部门权责明确、协调联动的统筹协调机制,为园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在日常管理上,建立县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四家班子副县级领导作为21个园区建设的县级责任领导,将县区划中心和现代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整合升级成正科级事业单位——石阡县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办公室,作为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议事决策指导协调常设议事机构,设农业资源、规划督查、综合和业务四个股室,使各级园区管理网格化、常态化。在工作考核上,将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改革工作的硬性任务纳入乡镇和部门的年终绩效目标考核内容,同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对初次落实责任不力的乡镇和部门在全县通报批评,出现第二次的,由县委书记、县长分别对党政一把手诫勉谈话,同一个乡镇或部门出现第三次的,由县纪委和组织部对乡镇、部门负责人提出引咎辞职建议。

二是规划主控,因地制宜出“灵气”。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合理、效益最大”原则,紧紧围绕“乡乡办园区、村村办产业、户户有收入”和 “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园、户户农家乐、人人奔小康”建园思路,把农业园区放在全县生态文明的大战略中谋篇布局,充分考虑各地地形气候特征、耕地利用条件和群众意愿等因素,成立由多部门联合组成的县级规划方案评审工作组,重点对各园区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和产业市场前景进行评审,确保产业与自然、市场、民意共融,实现18乡镇园区全覆盖。

三是市场主体,山地农业生“财气”。为确保园区效益最大化,我县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发挥政策资金的杠杆作用及以市场主体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源动力的市场经济活力,着力于建设资金筹集和保障产品效益最大化。在资金整合上,按照“部门联动、市场运作”和“目标一致,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累计整合农业、水务、扶贫、交通、供电等部门项目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撬动市场经营主体投资13.28亿元用于园区生产设施建设和农作物栽种,同时已试点启动“三权”抵押贷款工作,共计整合金融机构贷款2.3亿元投入园区建设。在产品销售上,按照“统一品质、统一品牌、统一效益”的原则,采取“一个鼻孔出气,集中力量推销”的方式,对农产品进行“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实现产品收益最大化。制定出台并向外发布了石阡农产品新标准,组织人员负责对园区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并统一设计农产品包装盒。采取统购统销的方式,以园区企业为单位,统一渠道、统一价格收购初级农产品,进行统一深加工和包装后,向通过在全县布局的72家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和本县及周边市县超市、农贸市场进行统一销售,预防群众散购散销产生相互压价而形成的恶性竞争。

四是群众主人,成果共享汇“志气”。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优化利益联结方式,实现成果普惠化,在守住生态底线的同时,推动了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增强了全县上下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一是以入股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方式,农户以现金或土地入股,合作社以每年利润的60%—80%用于股民分红,8%—15%不等作为合作社发展资金,5%—10%作为村级公益事业资金,2%—4%作为合作社管理资金的方式,使群众既拥有入股所得股金,又拥有劳务输出的薪金。二是以土地出租给经营主体经营的方式,经营主体与园区农户达成协议,农户按照400-800元/亩·年不等的价格将土地出租给经营主体获得土地租金,并在园区内为经营主体提供劳务获得薪金,同时经营主体每年抽取一定比例的利润支持村级公益事业发展。全县21个园区共惠及农户15万人,扶持贫困户脱贫238户,不仅园区覆盖的农户得到了实惠,园区涉及村的群众也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红利。

五是服务为先,提升效能聚“人气”。建立行政审批快速通道,园区规划建设行政审批事项限时办结,项目资金限时下达,各部门齐抓共管,县园区办具体负责对接协调政策服务工作,乡镇园区办为园区建设提供“一站式”服务,构建县、乡两级服务网络,优化园区政策服务保障环境。同时按照“进驻省级园区、联系市级园区、带动县级园区”的“一拖二”方式开展农业科技服务进园区工作,在市级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站服务本庄蛋鸡养殖产业示范园区基础上,组建了12个县级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站,服务其余12个省、市级农业园区,带动9个县级园区以承包、租赁、联营、提供无偿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建立由自己操作的科技示范基地,使示范基地建设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样板基地、对农民“手把手”技术传导的培训基地,自开展科技服务进园区工作以来,140名农技人员手把手培训农民共计10000余人次。

二、“十三五”农业园区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遵照贵州将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新”的理念,念好“山字经”、种出“摇钱树”,力争到2020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现有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指导要求,从我县山地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多渠道投入,坚持高效农业园区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高效农业园区与乡村旅游景区化建设结合发展。整合各类涉农项目,以建设省、市、县、乡四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为载体,以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等项目为基础,完善现代农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加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产业建设和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建设,充分展示农耕文化、民族习俗、特色农业、农家生活等特点,使现代山地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为一体,实现以旅强农、以农促旅、农旅结合、互相补充、协调发展。

(二)指导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市场运作原则。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科学制定园区建设规划,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市场规律,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是突出特色,规模发展原则。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培育特色产业,形成竞争优势。

三是提升科技,扩大开放原则。加强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和职业农民培育,提高园区农业科技含量。立足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用开放思维、市场理念推进园区建设。

四是创新机制,产业融合原则。发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作用,推进“三权分离”、有序流转、规模经营。引入现代产业组织方式,打造全产业链条,实现一产为基、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五是整合资源,协同推进原则。加大对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项目和优惠政策集中向园区投放,协调有关部门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园区建设。

(三)总体要求

遵循“市场化运作、商品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原则,坚持“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镇园融和发展”,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按照“增加数量、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丰富内容”的目标和“生产要素集聚、科技装备先进、管理体制科学、经营机制完善、带动效应明显”的总要求。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两高”线和省级园区为重点,高起点谋划、高科技引领、高标准建设,打造一批万亩以上的一二三产融合、产销游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园区,使之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要素的聚集区、先进技术的示范区、深化改革的先行区、产业融合的试验区,在全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目标任务

到2020年,全县累计建成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45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市级农业园区10个,县级农业园区10个以上,带动各乡镇建成18个乡(镇)级现代农业园区。即在原有4个省级园区的基础上,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将石阡县五峰山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和石阡羊角山生态茶产业园区2个市级园区申创为省级园区,在十三五中期将大沙坝现代农业园区(将大沙坝食用菌园区、大沙坝乡任家寨精品水果园区、大沙坝龙川河沿岸精品水果园区打捆)和河坝柑橘农业示范园区申创为省级园区,力争在十三五期末将枫香鸳鸯湖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和石固生态循环农业园区申创为省级园区。将现有的4个县级园区,即:龙井云台山生态油茶产业示范园区、本庄凉山脱毒马铃薯种植示范园区、国荣周家寨茶叶产业园区、坪地场山坪现代农业休闲园区申创为市级园区。在十三五期间陆续创建8个以上县级园,每个乡镇还要建设一个乡(镇)级园区。按照“完善一个、升级一个、新增一个”的要求,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力争实现国家级农业园区零突破。将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成产业特色化、生产标准化、技术集成化、作业机械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使农业基础设施、科技进步、质量安全、生态环保水平显著提升;新型主体、规模经营、龙头带动、休闲观光实现园区全覆盖;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农民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50%以上,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五)工作重点

1、完善建设规划。立足县域经济水平、资源条件、区位特点和产业优势,结合谋划“十三五”规划,科学制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明确总体思路、任务目标、功能定位、重点内容、建设期限、实施步骤和组织领导、扶持政策、保障措施。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功能、灵活多样,合理设置规划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采取政府主导型、企业带动型、合作社带动型等模式,创新发展模式。

2、培育特色产业。瞄准市场需求,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茶叶、畜牧、蔬果、油茶、特色水产、食用菌、中药材、花卉苗木、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以一业为主、重点发展,多业融合、复合发展模式夯实园区发展基础。优化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发展高端精品农产品生产,加强加工、包装、储运、冷链物流、质检等配套建设,推进农超对接、产销直挂、电子商务,提高产加销一体化水平,围绕铜仁南大门打造1小时速生蔬菜和应急农产品供应圈、鲜活农产品保障圈带动建成现代蔬菜农业产业带。主产区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完善加工储运和信息服务功能,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形成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在山区、坝上地区加强科技示范,突出生态环保和休闲观光功能,推进农业与休闲、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带动形成高效农业、休闲农业产业带。

3、提高科技水平。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增产增效并重、生产生态协调,加大现代种业、畜禽良种、绿色增产、园艺标准园、畜禽健康养殖、疫病防控、质量安全、信息化、机械化、农村沼气、农村能源清洁利用等重大工程实施力度,推广水肥药“三节”技术,开展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和残膜回收,构建园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体系。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产业化经营率达到95%以上,实现“三品一标”认证全覆盖、节水技术全应用、废弃物利用全循环、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重点工程和项目,优先安排在现代农业园区中。搞好农民培训,省级园区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范围。建立专家把关制度,对现代农业园区的旅游、文化、林业、水利等功能性设施的设计建设进行科学指导。建立宋宝安院士工作站、科技特派员、省级现代农业、林果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专家联系现代农业园区制度,为园区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组建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农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服务队伍,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四新”示范,搞好农民培训。完善园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技术推广、疫病防控、质量检测、农田水利等公益性服务,鼓励支持企业和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4、加快机制创新。全面推行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经营形式,增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活力。加强农民合作社建设,成立运作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引导园区农户入社,实行统一管理和服务。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出租、托管、股份合作等形式,加快园区土地向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重点支持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推动园区规模经营。积极探索以园区、企业或合作社为主体,对园区内土地整体流转,确保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统一组织生产经营模式。推进园区股份合作,支持农户以土地经营权、资金、大型农机具、收益权等入股组成股份合作制企业,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合体,共同参与园区建设。搞好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和纠纷调处机制建设,盘活农村各类资产。

5、推动产业融合。园区规划建设中,按照龙头带动、农民参与、股份合作、促进增收的原则,推进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统筹衔接、紧密联结、复合发展,推进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加快一二三产融合。以贮藏加工、大型养殖、良种繁育、现代果业、农业科技、物流配送、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旅游休闲观光等企业为重点,培育园区龙头企业。组织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或领办、创办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订单农业等形式,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战略合作,建立现代农业园区招商引资机制,制定招商办法和优惠政策,通过展会招商、产业招商、网上招商、代理招商等多种形式,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园区。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鼓励发展出口型农产品。加大品种、技术、设施、装备、人才引进和企业、产品“走出去”力度,重点加强农产品加工、储运、贸易等环节合作。优化园区发展环境,为龙头企业立足园区、带动园区、服务园区提供空间。

6、提升园区功能。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九通一平”(水、电、路、讯、网、暖、气、排污、雨水收集和平整土地),为企业入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搞好灌排、道路、林网、库房、晒场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园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机、设施、质检、信息化、储藏、保鲜、冷链、废弃物处理等农业装备建设,满足园区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支持园区企业搭建或参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高产品流通效率。注重挖掘观光、休闲、旅游、采摘等农业多种延伸功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支持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色的生态观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进园区。

7、加速景区化建设。按照《铜仁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星级景区评定标准》、《铜仁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星级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等标准,围绕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要求强势推进园区“十个一”工程,完善园区旅游硬件基础,着力开发旅游资源,提升园区旅游软件环境,在观光、休闲、体验、科普上做文章,着力将龙塘苔茶园区、五德精品水果园区、聚凤油茶园区、白沙羊角山园区、五峰山生态观光园区创建为五星级园区或3A级景区。注重规划引领,突出石阡特色,加大园区旅游资源推介,促进园区“接二连三”、“一转三”和“三产融合”,达到园区提质增效。

8、决战脱贫攻坚。结合园区产业实际,突出山地特色,围绕优质粮油、茶叶、果蔬、中药材、林业、生态畜牧业和特色水产等,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增收和提质增效。“十三五”期末,建成以思剑、安江高速公路沿线羊角山、龙塘、五德新华东部、中坝万屯、石固龙塘坳等地为重点的优质生态茶基地;以本庄、河坝场、白沙等乡镇为重点,建成优质粮油种植基地;以中坝、汤山、河坝场、石固、坪山、大沙坝、五德、花桥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核桃、水蜜桃、红心李、梨、枣子、柑橘和沙田柚为重点的无公害绿色有机水果、干果种植和反季节蔬菜、次早熟蔬菜、夏秋冷凉蔬菜种植,建成40万亩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果蔬基地;以河坝场、白沙、石固、甘溪、本庄、聚凤、青阳等为重点,大力发展丹参、金银花、黄精、刺梨等中药材,建成20万亩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以聚凤、白沙、龙井、坪地场等地为重点,利用退耕的坡耕地大力发展肉牛、肉羊等草地生态畜牧业,以本庄园区为核心区,建成年存栏300万羽特色养殖基地;大力发展乌江特色水产养殖,重点建设本庄乌江网箱养殖、大闸蟹和淡水龙虾养殖手示范基地,建成1500口网箱养殖、2000亩大闸蟹和淡水龙虾养殖面积、5万尾大鲵存池的特色水产养殖基地。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立特色产业种养基地,实施园区带动和产业覆盖工程,通过组织发动、能人带动,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参与率,带动园区贫困人口拓宽增收渠道,力争园区内贫困人口在2018年全面脱贫。

三、保障措施

(一)多渠道增加投入。

积极争取和统筹农业产业发展资金,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重大技术措施在园区推广示范。整合发改、农业、水利、林业、科技、交通运输、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旅游、电力等涉农系统的重点项目和扶持资金,优先向现代农业园区投放。国家和省市安排的有关改革试点示范项目,适合现代农业园区承担的优先予以安排。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完善财政促进金融支农奖补政策,扩大“银行+担保”“政银保”“银行+风险保障金”等多种财政金融支农模式推广范围。

(二)扶持龙头企业。

加大入园企业尤其是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推荐参评国家级龙头企业。加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资金、各级支持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和省级农业产业化股权引导投资基金对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

(三)加强用地支持。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支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等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现代农业园区倾斜。现代农业园区优先申报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积极支持现代农业园区设施农业发展用地,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生产设施、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四)强化科技支撑。

鼓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进园区、搞服务、创新创业。引进一批科技实用人才进园区,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制定科技型农业企业认定标准及办法,落实税收优惠、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扶持等政策,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园区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区域性或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要加强对现代农业园区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五)加大金融支持。

落实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和定向费用补贴、农户贷款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大对现代农业园区及新型经营主体的贷款投放力度,增加政策性金融机构对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支持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试点,实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在现代农业园区增设服务网点或业务专营机构,对涵盖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生产、仓储、销售、研发、创新等项目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开发适合园区和新型主体的信贷产品,开展特色化、差异化服务。各级涉农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及金融机构要建立定期联系和合作协调机制,公布现代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等名录,组织推荐优质农业项目,银行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优先予以支持。推动涉农抵质押担保方式创新,大力发展大型农机具、林权抵押、仓单和应收账款质押等信贷业务,积极稳妥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探索建立土地经营权等抵押物评估机制。鼓励保险机构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开发符合园区特点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积极稳妥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农产品质量保险、农村小额信贷保险等新型险种试点,因地制宜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试点,完善保险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创新农业保险与信贷结合机制,加快发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扩大现代农业园区保险覆盖面,降低园区经营主体生产经营风险,有条件的园区要对园区及新型经营主体入保给予补贴。

(六)创新投融资机制。

完善银政、银企合作机制,提高面向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贷款效率,降低贷款风险。支持组建担保公司、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鼓励财政出资建立涉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吸引信贷资金,多渠道增加对现代农业园区的投入。支持现代农业园区企业上市、挂牌“新三板”融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现代农业园区投融资平台,撬动社会资金、民间资本和外资投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支持园区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进行融资,扩大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规模。

(七)强化督查考核。

坚持把省、市、县级农业园区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按照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调度、一年一考核制度,定期调度督查,全面统筹园区建设和发展。县督办督查局对园区建设的重点项目要加大跟踪督办力度,督促责任单位针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对应的工作措施。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凡被通报一次的乡镇和部门,按照绩效考核办法在年终总分中给予扣除;被连续通报两次的乡镇和部门,该单位年终考核除按绩效考核扣除相应分值外,由园区建设指挥部对该单位主要领导进行约谈;被连续通报三次的乡镇和部门,将采取组织措施进行问责。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进园区工作,加大建设资金的监管力度,保障资金安全,充分发挥各类资金的最大效益,加快推动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健康发展。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