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土流网是干什么的?
点击播放

土地流转专业平台

正在收听莆田市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上

莆田市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上

来源:莆田市人民政府2016-08-19 11:47:33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莆田市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莆政综〔2016〕9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单位:

经研究,现将《莆田市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莆田市人民政府 
2016年7月11日

莆田市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专项规划

前  言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技术创新的步伐,建设现代农业。莆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将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并有力促进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规划依据

本规划紧紧围绕莆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纲要,以《莆田市“十三五”总体规划纲要》和莆田市产业发展“2015-2025年”及部门、行业规划为依据,根据莆田市沿海、平原、山区不同区域的具体发展状况,着力推进山海田统一综合开发建设,编制《莆田市“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题规划》。

规划范围与基期

规划区域范围为莆田市域范围,其中陆域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规划的基期为2016—2020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一)“十二五”主要成效

“十二五”期间,在莆田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全局,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创先争优、奋力攻坚,有力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1.“十二五”规划基本完成

2015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为209.93亿元,比增2.2%;与2010年末的146.4亿元相比,增长43.39%,年平均增长7.47%;其中:农业总产值81.22亿元,比增4.8%;林业总产值4.72亿元,比增-1.8%;渔业产值75.55亿元,比增5.1%;畜牧业总产值32.28亿元,比增-9.5%;服务业总产值16.17亿元,比增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882元,增长8.2%,与2010年末的7663元相比,增长81.16%,年平均增长12.6%。

据统计,201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0.99万亩,总产27.14万吨,完成省下达指导性计划指标。蔬菜种植面积59.24万亩,总产量123.49万吨,面积比2010年面积减少11.35万亩,产量减少3.48万吨。5年来共发展设施大棚蔬菜3万亩。水果种植面积53.36万亩,园林水果产量为25.54万吨,与2010年相比,面积增加近4万亩,产量增加8.1万吨。食用菌产量7.88万吨,同比增长6.9%,比2010年略有增长。茶叶种植面积近4.2万亩,比2010年增加近2万亩;采摘面积4.0万亩,产量0.58万吨,比2010年增加0.21万吨。肉蛋奶总产量为11.28万吨,比2010年下降了2.38万吨,比减12.4%。全市已基本上全面完成了非保留畜禽场的拆除、关闭任务,共保留269家规模场(其中畜场158家、禽场111家)并达到养殖标准化,比全省提前三年完成整治目标任务。水产品总产量88.06万吨,比2010年增加14.48万吨,增长21.26%。

“十二五”期间全市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16.2万亩,产值2.9亿元。2015年完成造林绿化7.75万亩,占任务的110.4%。其中“四绿”工程建设完成4.81万亩,人工造林更新完成2.94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9.8%,整体绿化数据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规定的标准。2013年4月,我市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2015年,我市全面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2.现代农业发展稳步推进

“十二五”期间我市科学编制了国家级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平海湾生态渔业示范区等规划,整合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出台了《关于推进福建省城厢农民创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策划重点项目22个,完成项目总投资14.6亿元,培育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信息农业、休闲农业“四大亮点”。一是引导园艺、畜牧、水产、林竹等向全产业链拓展,以二产加工现代化带动一产规模化发展;建设了一批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安全。二是提升“一区两园”建设,新投产设施果蔬6千亩,楼房养猪新增出栏4万头,大棚养禽新增100万羽。三是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扶持发展林下经济、花卉苗木,促进多样化发展。提升甜柿、牛樟等种植效益。四是整合市级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缓解贷款难问题。探索开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增强农业经营主体规避生产风险能力。

3.经营主体逐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支持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发展、大力培育县级家庭农场示范场,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加速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农业经营组织的整体带动效益日益突出。至2015年底,全市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400多家,注册资金40多亿元;家庭农场118家,注册资金8000多万元。先后获批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4家,省级示范社43家,市级示范社118家以及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2010年末的120家发展到2015年末的157家,年销售收入从130亿元增加到178亿元,带动农户从65.27万户增加到67.86万户,农民从产业化组织中获得收入从2010年的27.8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9亿元。全市现有苗木花卉种植企业及农户153家,从业人员1396人。累计引进台资农业企业47家,台湾农民创业园产值3.5亿元,其中2015年新引进台资农业企业5家,台湾农业新品种10个、新技术8项。

4.现代渔业较快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市积极转变渔业养殖模式,启动渔业底播增殖工程,引进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推广“购大苗养中鲍”养殖生产模式和网箱混养模式,同时积极发展外海捕捞。坚持扩大生产与精细加工并重,提高鲍鱼、花蛤、海带、海参等主导水产品附加值,打响南日鲍、莆田花蛤等品牌。充分发挥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省水产研究所和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一批涉海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技术力量,整合莆田学院、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水产技术推广站等力量,海洋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海洋保健药物、海洋功能食品、海产品精深加工等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左右。组织实施农业部现代农业发展项目10项,省海洋与渔业重点项目9项,兴化湾南岸、平海湾和湄洲湾北岸的10个养殖集中区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花蛤、鲍鱼、刺参等10个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不断加强与东盟、澳洲、美洲地区水产品加工技术合作,开发南日鲍罐头加工新品种,有效拓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深化闽台合作水平,与台商合作开发红毛菜等休闲食品加工,建设闽台合作养殖基地,推动形成莆田市“妈祖文化好戏连台,海洋经济名渔联台”的闽台海洋合作新格局。同时,现代渔业积极争取金融支持,中国民生银行莆田分行为莆田市海洋产业提供不低于50亿元金融支持,海峡银行莆田分行合作发起设立“海洋渔业授信专项风险补偿资金”,专项授信2.1亿元资金定向支持海洋渔业发展。2015年渔民人均纯收入达1.56万元,比增11.2%。

5.休闲农业稳步发展

乡村休闲旅游从单一的观光型向农事体验、展示教育、休闲度假等多类型、多业态发展,各地先后建立了采摘体验果园、生态观光茶园、香草农业观光、民俗风情特色村、休闲农庄、“农家乐”、森林氧吧、农耕文化园区、生态休闲度假区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到2014年底,我市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企业56家,投资总额6.8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其中:涵江区和城厢区发展较快,占全市的一半以上。休闲农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各地投资乡村休闲旅游的势头有所上升,出现了九龙谷等投资上亿元的项目。2011-2014年7家休闲农业企业被省农业厅认定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家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6.科技兴农成果显著

“十二五”期间我市大力推动科技兴农,取得显著成果。主要粮油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7%以上,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3.5%以上。市农科所共实施国家、省、市科研项目60多项,有15项科技项目获得科技成果奖(其中2项获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获三等奖);有14个新品种通过审定,其中4个新品种通过国家级鉴定;有14个科技项目通过鉴定(评审)。坚持开展“农业科技双十行动”,五年累计实施73多个科技项目,共联系30多家企业和33多个专业户,还遴选20个新技术项目开展挂钩10个农业龙头企业和10个农村专业户的“双十”行动等活动,推动科技人员进村入企,加快成果转化。

(二)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

莆田市“七水二山一分田”, 山海田兼备,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并独具特色,拥有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优越资源条件。

1.土地资源

我市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依山面海,地理位置优越,陆域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境域山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5%,平原盆地占20.6%,沿海丘陵台地占34.4%。

2.气候条件

我市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中中部属南亚热带气候,北部属中亚热带气候。平均年太阳辐射量达110.41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995.9小时,年均日照率为45%。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6℃至21℃之间;无霜期年平均达316天至350天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至2300毫米之间,自西北山区向东南沿海递减。

3.水文资源

我市境内溪流纵横交错,主要溪流有木兰溪、延寿溪、萩芦溪、枫慈溪、沧溪、九溪、粗溪等七条,总长364公里,流域总面积3787.4平方公里。其中木兰溪干流全长105公里,集雨面积1732平方公里,多年地表平均水资源量为17.4亿立方米。萩芦溪干流总长64公里,集雨面积628平方公里。全市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从西北山区向东南沿海呈逐渐递减之势。

4.海域资源

我市境内大小港湾众多,拥有湄洲湾、兴化湾和平海湾,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沿海岸线漫长、港湾多、潮滩丰富,拥有“港、景、渔、涂、能、岛、文”七大海洋优势资源,大陆岸线336千米;海岛岸线107千米,拥有湄洲岛、南日岛等11个有居民海岛和256个无居民海岛;可开发港口岸线长100公里,浅海(水深0~20米)面积1032平方公里,潮间滩涂面积281平方公里,已成为福建省的重要海水养殖基地。

5.物种资源

我市境内植物资源有215科、1403种。作物品种以水稻、甘薯、大豆等为主;经济作物以甘蔗、花生、油菜、黄麻、红麻、荔枝、龙眼、枇杷、蜜柚、各类蔬菜等为主;此外还有三尖杉、山杜仲、猕猴桃、金银花、银杏、黄连、肉桂、喜树、金线莲、黄精、田七、铁皮石斛、列当、石花菜等珍贵中药材。动物资源主要有牲畜、家禽、兔、蜂等。其中牲畜品种以牛、羊、猪、马、驴、骡为主,家禽主要以鸡、鸭为主,拥有“绒毛乌骨鸡”全国保种基地。海洋生物有虾、蟹、贝、蟳、蛏、牡蛎、花蛤、泥蚶、紫菜等38个品种。

二、发展环境

(一)“十三五”发展机遇

1.中央和省对发展特色现代农业高度重视。2014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视察时强调,福建要重点抓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全面部署了推进“三农”工作和农业现代化的各项任务和政策举措;201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福建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也部署了抓好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抓好农业生态建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抓好扶贫开发工作等七个方面工作。这些都为莆田市“十三五” 期间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奠定了基础。

2.“一带一路”建设给特色现代农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中央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我省出台《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莆田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的落实意见》、《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十条措施》等文件,对于莆田抓住海丝核心区建设机遇,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强市建设、科学利用海洋资源、开展对外农业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互联网+现代农业”有利于农业转型升级。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全面开启了中国农业领域通往“互联网+现代农业”时代的大门。与此同时,我省发布《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十条措施》支持建设农村互联网创业园,为农村网商提供网站建设、仓储配送、网络技术等服务,也为莆田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十三五”面临的挑战

1.海陆资源紧缺的挑战。目前我市仍然存在海洋经济开发粗放分散、海洋岸线资源浪费、过度捕捞等现象,近海养殖密度过大,饵料投放过度,超过了海域环境承受能力。同时不少陆地资源开发利用也大大超过环境所能承载的程度,加上城镇化不断扩展,使得陆上资源的供给矛盾变得愈加突出。

2.农民收入增长的挑战。农业发展仍面临农产品价格下跌和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加上我市人均耕地只有0.35亩,部分地方土地流转困难、集约化生产程度不高、产业化、组织化水平较低,同时还面临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望天田”面积较大,防御干旱、洪涝等灾害措施较少,这些都影响了农业效益的提高进而制约农民收入的增长。

3.农村环境治理的挑战。我市部分地区农村环境面源污染问题仍较严重,化肥、化学农药、化学制剂和畜禽养殖的废弃物导致水源受到污染,同时水资源消耗量不断增加,用水形势也不容乐观;在海洋养殖业方面,渔业养殖生产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随着人民群众对清洁的生产环境、优美的生活空间和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海洋食品需求不断增加,保护好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已成为对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4.农村人口空心化的挑战。随着我市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部分乡村人口出现空心化。农业产业人才流失、留守群体社会救助不足、乡村文化发展后继乏人等,也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形成挑战。

5.农业投入资金紧促的挑战。对农业投入低于其他产业投入,加上农业融资难,也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农业融资主要方式是自筹、民间借贷、银行贷款,其中尤以自筹或民间高利借贷为主;农业企业、工厂化养殖设施、承包土地、房屋、农业设施、土地承包经营权往往不能成为银行贷款抵押物,无法便利地获得银行贷款;阻碍了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第二章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引领农业新发展,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源泉,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为工作主线,以增强特色现代农业生产能力为首要前提、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主攻方向、以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内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为基本遵循,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力度,转变农业经营、生产和资源利用方式,实现农业与工业、服务业“接二连三”相互融合,建设特色现代农业。

二、基本原则

(一)城乡一体

实施城乡一体化工程,城市反哺农村,以农业示范项目建设为重点,支持有条件的农村主导产业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跨越,促进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坚持规划引领,“多规合一”,推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五个一体化”,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以协调补齐发展短板。从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现代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用工业化成果装备农业,用信息化手段改造农业,用城镇化力量撬动农村。

(二)创新驱动

坚持以创新理念为发展“指挥棒”,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广生态、智慧农业模式,注重精细化管理,走精品农业的发展之路: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机制,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切实提高科技贡献率,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注重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完善落实促进绿色生产、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发展、生态补偿等方面配套法规政策,进一步释放制度创新红利。 

(三)绿色引领

把绿色发展作为立农之本,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强环境监管,注重环境建设,合理开发资源,让莆田市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福荫子孙,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有机统一。

(四)因地制宜

从各地实际出发,使农产品的供给更加有利于资源优势的发挥,更加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真正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发展。坚持农业与工业、服务业“接二连三”相互融合;坚持沿海、平原、山区因地制宜发展,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蔬则蔬、宜花则花、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宜粮则粮,达到以林养草、以草养牧、以牧养田,农、林、牧、渔,粮、果、蔬、花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让市场导航,让农民把舵,政府护航补短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展示莆田特色农耕文化内涵。

(五)富民优先

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包容性发展,秉持富民优先宗旨,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效益。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努力盘活农村资源资产。保护和鼓励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护、传承和振兴莆田市特优名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海洋经济等特色农业。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让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强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建设模式,努力推进田园精致化、海域生态化、山地休闲化,把莆田市农林牧渔业建设成为精致型、生态型、都市型的特色现代农业。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农民生活提前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二)具体目标

——三产融合发展目标:2020年大农业中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7︰50︰43。

——农业产业发展目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0万亩,水产品、畜禽、蔬菜、水果、食用菌、林产品等六种传统特色农产品总产值稳步提升。到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50亿元,年均增长3%左右;农林牧渔总产值达260亿。农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

——海洋产业发展目标:围绕全市湾区经济发展,打造现代海洋渔业基地、海产品加工基地、海洋服务业基地。到2020年,建立17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成鲍鱼、海带、对虾、花蛤、牡蛎、龙须菜等6大宗优势品种规模化产区。

——林业产业发展目标:建设林下经济基地4万亩,全市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达20.2万亩。加快规划建设专业化、标准化、设施化、规模化的花卉苗木生产示范基地,推动我市花卉苗木产业形成专业市场。2020年林业产业年产值超600亿元;花卉苗木产业实现产值超3亿元。

——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新增5家以上,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2个以上,国家级示范点新增1家以上。

——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市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家以上,省级龙头企业达50家以上,市级龙头企业以上达180家。

——农业水利建设目标:到2020年,农业用水基本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90%,旱地作物灌溉保证率达到75%。

——农业品牌建设目标:建立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5个,组织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1个。

——农业科技发展目标:选育、引进100个以上综合性状优良的动植新品种主要动植物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农作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60%、75%以上。每年优势水产品产量增加5万吨。

第三章  发展布局

一、布局原则

(一)田园精致化

按照“特色农业园区化、园区农业精细化”的转型思路,发展特色农业园区,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精品休闲农业发展区域。坚持效益农业与精细农业相结合,打造优质名果、精致种养、无公害绿色食蔬、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水产等优势产业群。

(二)海域生态化

以保护和优化海域生态环境为基础,强化海洋环保理念,治理海域污染,推进绿色生产、绿色加工、绿色经营。抓住莆田市创建海洋综合开发示范区的机遇,创新海洋资源利用模式和机制,保护好岸线、滩涂等宝贵资源,防止盲目开发。依法规范海域、海岛资源管理,促进海洋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海洋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山地休闲化

坚持农业产业与休闲旅游产业有效结合,充分拓展山地农业的观光、休闲等功能,建设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产业示范园。发展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观光场所融为一体的家庭农场和休闲农庄,通过提供田园景观欣赏、农事操作体验等服务,吸引城乡居民前来休闲度假。

二、空间布局

根据莆田市不同区域的自然禀赋和经济文化积淀,由北向南依次划分为北部山区、中部平原、东南台地、沿海海域等四个各具特色的特色现代农业区域,形成“两区、三园、四带”的空间布局。

(一)两区

——仙游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根据海拔高度因地制宜发展仙游县多层次垂直分布生态农业。在海拔500m以下的地带,重点发展经济林果园、蔬菜、农产品加工业以及观光农业。在海拔500m以上地带发展旱地作物与猕猴桃、板栗、核桃、银杏等经济林,适度发展畜牧业;建立森林自然保护区、特色中药材基地、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养殖业及食用菌生产基地。在建设中突出6个方面的重点:(1)以国家级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为中心,着力打造海西大果园和对台农业交流合作示范基地。(2)加快蔬菜集约化育苗大棚、水肥一体化设施、保鲜库建设。(3)大力发展食用菌反季节周年栽培,建设南方主要产菇基地;加快菌包工厂化流水线建设和隧道发酵粪草生培养料建设;发展木生食用菌,以及市场鲜销为主的香菇、金针菇、草菇等。(4)加强名优茶、水果、中药材、珍贵树种等经济林生态基地建设。推进生态茶园建设、茶叶初加工清洁化改造,推广李子、柑桔、黄梅、油茶、橄揽、柿子等优良品种,发展水蜜桃、柑桔、文旦柚、桔柚、茶叶等优良品种和中高海拔落叶果树品种、台湾甜柿等;发展地道中药材、珍贵树种引种等新兴农业。(5)建设牛羊、蛋鸭标准化养殖基地,同时结合实施国家级南方草山草坡(钟山)示范工程项目,加快人工草场建设。(6)结合九鲤湖、麦斜岩、菜溪岩等自然景观、大蜚山森林资源等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发展生态、科技型观光农业,建设集休闲、娱乐、度假、生态、旅游、科普经营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

——后海现代渔业示范区。后海现代渔业产业园是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农业部菜篮子基地、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福建省现代渔业产业园、福建省“水乡渔村”示范基地。规划面积4.7万亩,计划投资43亿元,将建设成为集渔业科研、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生态休闲旅游、文化科技宣传、渔业生产销售加工基地等于一体的现代渔业示范区。示范区项目总体规划为“五心、一轴、一带、十大功能区”,重点培育以生态养殖为主的传统渔业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以娱渔体验为主的海洋第三产业,超前布局以海洋生物医药为主的国际前沿先导产业,努力打造全省现代渔业产业综合体。到2020年,示范区将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值100亿元。

(二)三园

——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是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现有山益、亿松、摩天岭、庆丰、中富、南阳、富盛等29家台资“农字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主要从事台湾农业优良品种引进繁育、水果种植、中药材培育等现代高优农业生产和加工。近年已开发种植台湾甜柿基地2.5万亩,日本樱花基地2000亩,无患子基地3000亩,牛樟芝基地1000亩,还有桔柚、美国葡萄柚、台湾甜桃、加洲甜李、大黄柠檬、台湾杨桃、美国甜玉米等其他10余种水果1万多亩。“十三五”期间,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将建设成为两岸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同时继续大力推进建设一个中心、一个旅游休闲观光带、六个示范基地的“116”工程。“一个中心”即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包括台湾村、台湾农民创业园总部、台湾农业良种繁育中心、农业科技培训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农产品营销物流中心等。“一个休闲带”即农业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带。“六个示范基地”包括优质甜柿水果示范基地,名贵良种苗木繁育示范基地,名优花卉示范基地,珍稀牛樟中药材示范基地,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至2020年,力争新引进台资企业200个;引进台湾优质农业品种50个以上;园区开发建设面积达15万亩,总产值达百亿元以上,台资企业产值达20亿元以上,培育省、市级以上台资农业龙头企业20家以上;辐射带动面积达50万亩及周边农户10万户以上,同时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5万人以上,增加农民收入10亿元以上。

——福建省农民创业园。重点布局灵川镇、东海镇、常太镇,大力发展水果、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三大产业。在基础建设、实施税费减免、提供用地优惠、加强财政支持、鼓励品牌创建、强化融资服务、实行电价减收、鼓励科技创新等八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农副产品品牌建设、农副产品流通工程、农业设施栽培、农业技术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等。

——南日岛海洋牧场。作为全国浮筏式鲍鱼养殖基地,以及福建省重要海水养殖基地,“十三五”期间加强南日岛海洋牧场园区建设,一是围绕“风行海西、鲍打天下”的目标,做好海洋养殖场与风电产业的规划衔接,大力发展栽培渔业,应用离岸深水设施养殖技术,带动近岸贝藻混养碳汇渔业养殖基地转型升级,同时大力发展远洋捕捞。二是整合南日岛的旅游资源优势,对岛屿及周边小岛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打造海西一流海岛养生基地,以滨海观光休闲旅游为基础,以原生态休闲度假、垂钓为主体,以养生保健、海鲜美食、海滨体育、渔家乐活动为重要补充,建成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岛。

(三)四带

——南北平原~东西乡平原高优农业经济发展带。主要涵盖11个镇(乡、街道),以黄石镇、度尾镇为中心,带动白塘镇、新度镇、三江口镇、笏石镇、大济镇、龙华镇、榜头镇、鲤南镇、鲤城办等绿色农业经济板块发展,全面加强建设高品优质粮米基地、特色蔬菜基地。依托果蔬、食品加工等龙头企业,整合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以粮食蔬菜种植、食品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集约区域。

——萩芦庄边~常太书峰山区绿色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带。主要涵盖7个镇(乡)以常太镇、书峰乡为中心,带动萩芦镇、庄边镇、新县镇、华亭镇、白沙镇等绿色生态农业经济板块发展。全面加强名优水果经济生态林基地建设,着力推进食用菌标准工厂化生产基地和大棚蔬菜设施,振兴龙眼、枇杷、荔枝、文旦柚等四大名果;同时大力发展具有莆田特色的林下经济和畜牧业,大力倡导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钟山菜溪~大洋游洋山区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经济发展带。主要涵盖7个镇(乡),以钟山镇、大洋乡为中心,带动菜溪乡、西苑乡、游洋镇、大洋乡,大力开展莆台农业交流合作,着力打造海西大果园和对台农业交流合作示范基地。结合九鲤湖、麦斜岩、菜溪岩、闽中司令部等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产业。

——兴化湾~平海湾海洋产业经济发展带。涵盖9个乡镇,以南日镇为龙头、平海湾为中心,带动埭头镇、平海镇、东峤镇、北高镇、月塘乡、东埔镇、忠门镇、山亭镇等海洋经济产业板块发展。重点围绕渔业养殖、捕捞、海产品加工等蓝色产业,带动海洋经济协调发展。

下接:莆田市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下

显示全文
点击右上角分享
使用土流网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优质土地推荐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服用地 养殖用地
查看更多土地  >

土流网APP全新升级

政策补贴免费查,掌握农业最新动态!

立即下载
你可能感兴趣
加载中...
前往土流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取消确定
返回顶部